学术投稿

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李丽娟;刘敏

关键词:CD14C(-260)T, 基因多态性, 心肌梗死, Meta分析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选取关于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的多态性研究,提取相关信息.利用SPSS19.0软件计算Hardy-Weinberg平衡,剔除不符合哈温平衡的研究.采用Stata12.0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利用比值比(OR)和95%CI评价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基因模型采用等位基因模型(C vs T)、纯合基因模型(CC vs TT)、显性基因模型〔CC vs(CT+TT)〕和隐性基因模型〔(CC+CT)vs TT〕4种基因模型.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15项研究.在总体分析中发现,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亚组分析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感性和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具有显著相关性〔等位基因模型C vs T OR=1.47,05%CI:1.21~1.78,P=8×10-5;纯合基因模型CC vs TT OR=2.01,95%CI:1.38~2.91,P=2.3×10-4;显性基因模型CC vs(CT+TT):OR=1.52,95%CI:1.11~2.10,P=0.01;隐性基因模型(CC+CA)vs AA:OR=1.72,95%CI:1.28~2.32,P=2.9×10-4〕.心肌梗死易感性与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的显著相关性存在于亚洲人群中(等位基因模型C vs T OR=1.21,95%CI:1.02~1.44,P=0.03;纯合基因模型CC vs TT OR=1.44,95%CI:1.01~2.05,P=0.04),在高加索人群中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与AMI易感性存在显著相关性,心肌梗死易感性与CD14 C(-260)T基因多态性在亚洲人群中存在显著关联性.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与高胰岛素血症、瘦素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中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与高胰岛素血症、瘦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中老年患者206例,行国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定睡眠状况,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行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估血糖代谢及胰岛功能,并测定血浆瘦素(Leptin)水平.根据PSQI结果,将PSQI>7分患者确定为睡眠障碍组,PSQI≤7分为非睡眠障碍组,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睡眠障碍组腰围、PSQI评分明显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空腹血糖(FPG)、服糖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2 h胰岛素(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Leptin、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焦虑状态发生率及合并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者比例明显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eptin、FPG、2 h Ins、焦虑状态与睡眠障碍独立相关.结论 中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睡眠障碍与高瘦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焦虑状态密切相关,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糖代谢紊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敏;王兆鹏;孙常铭;杨新宏;冯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运动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达10% ~5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依托,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同时依靠社会卫生服务开展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的综合防治模式已成为慢性病管理的关键〔1〕.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发展,有氧运动及抗阻力运动已被证实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敏感性、神经传导功能、身体活动水平及生活质量. 本文对有氧运动及抗阻力运动在DPN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siRNA靶向干扰ROBO1基因表达对食管癌细胞周期、增殖及相关蛋白的影响

    目的 研究siRNA靶向干扰轴突导向受体蛋白(ROBO)1基因表达对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将食管癌EC109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siRNA-ROBO1组,采用脂质体将阴性siRNA和siRNA-ROBO1转染EC109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ROBO1、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蛋白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EC109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干扰ROBO1表达后,EC109细胞中ROBO1蛋白的表达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5),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G2/M期细胞显著降低(P<0.05),且siRNA-ROBO1组细胞中Ki-67、PCNA、CyclinD1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ROBO1可能通过影响食管癌细胞增殖、周期相关蛋白水平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从而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

    作者:刘志广;刘芬;韩江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趋化因子及其基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研究进展

    糖尿病( DM )视网膜病变( DR )是DM 极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DR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当前尚未完全阐明,经典机制包括多元醇途径、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细胞因子和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 DR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壁周细胞丢失及形成微血管瘤、微血管堵塞和血-视网膜屏障受损等,上述变化导致视网膜无灌注区形成,无灌注区视网膜缺血缺氧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趋化因子与血管生长因子( VEGF)等,终致使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而功能不完善的新生血管易发生渗出和出血,引起视网膜血管纤维化,甚至继发性视网膜脱离以致失明. 可分为非增殖期DR( NPDR)和增殖期DR( PDR). 有研究结果表明趋化因子与DR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1〕. 本文主要综述细胞因子中的趋化因子及其基因与 DR 的关系.

    作者:程艺;吴晓蓉;胡裕翔;许晓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老年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地西他滨+盐酸阿柔比星+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DCAG)方案化疗联合扶正祛邪解毒中药治疗,对照组应用DCAG方案化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中医症候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Z=-2.322,P=0.02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700,P<0.05).两组骨髓抑制、肺部感染、肠道感染及败血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不良反应整体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AG方案联合扶正祛邪解毒中药治疗AML疗效可靠,安全性高,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中医症候;对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起良好作用.

    作者:吕妍;刘明珠;张雪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变异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压变异(BPV)的发生率、变异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1)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及是否行腹膜透析治疗分为CKD1期组、CKD2期组、CKD3期组、CKD4期组、CKD5期非透析组及腹膜透析组;(2)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及血压正常组;(3)根据BPV分为杓形血压组及非杓形血压组.主要监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碳酸氢根(HCO-3)、血清钙(Ca)、磷(P)、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激素(PTH)、超敏C反应蛋白(CRP)、B型钠尿肽前体(NT-BNP)、内皮素(ET)-1等指标.结果 (1)随着肾功能恶化,BPV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特别是在CKD5期非透析组及腹膜透析组,BPV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KD1~3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肾功能的进展,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逐渐减小,在腹膜透析组中,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nDRS)明显低于CKD1~4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KD5期非透析组及腹膜透析组中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nDRD)明显低于CKD1~3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血压正常组相比,高血压组的BPV发生率明显升高,且高血压组的nDRS及nDRD明显低于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非杓形血压组的eGFR、Alb、Hb明显低于杓形血压组,P明显高于杓形血压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尿蛋白定量、UA、TC、TG、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非杓形血压组的CRP、PTH、ET-1水平明显高于杓形血压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NT-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BPV的发生与P(r=0.299)、CRP(r=0.184)、PTH(r=0.205)、NT-BNP(r=0.286)、ET-1(r=0.194)存在正相关,与eGFR(r=-0.324)、Alb(r=-0.228)、Hb(r=-0.337)存在负相关;nDRS与eGFR(r=0.378)、Hb(r=0.306)、Alb(r=0.306)存在正相关,与P(r=-0.278)、PTH(r=-0.235)、NT-BNP(r=-0.286)、ET-1(r=-0.276)存在负相关;nDRD与eGFR(r=0.333)、Hb(r=0.270)存在正相关,与P(r=-0.257)、PTH(r=-0.223)、NT-BNP(r=-0.318)、ET-1(r=-0.290)存在负相关.结论 BPV在CKD患者中普遍存在,呈非杓形血压模式.BPV在CKD早期即可出现,随着肾功能的进展,BPV的发生率逐渐升高.CKD患者发生BPV的机制可能与肾功能下降、营养不良、贫血、微炎症状态、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体内钠水潴留及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等因素有关.

    作者:赵华;刘书馨;王胜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前哨淋巴结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危险因素

    目的 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资料,搜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病理学资料、手术治疗及各项检查等资料,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与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相关性,并重点分析前哨淋巴结转移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影响因素.结果 1228例患者中,610例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326例发生非前哨淋巴结有转移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假阴性率为10.67%,敏感性为89.3%,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8.2%,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率94.1%,通过χ2检验,认为肿瘤大小、手术年份和前哨淋巴结检出数目与前哨淋巴结活检假阴性率明显相关(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大小(OR=1.886,95%CI:0.379~11.502)、前哨淋巴结阳性数目(OR=0.627,95%CI:0.386~0.743)、HER-2(OR=1.302,95%CI:0.135~2.675)是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前哨淋巴结转移状况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大小、前哨淋巴结阳性数目、HER-2是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危险因素.

    作者:向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心脑舒通及其单体成分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炎症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脑舒通(XNST)及其单体成分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株bEnd.3缺氧复氧损伤后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6、IL-1β的影响.方法 通过建立bEnd.3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检测不同浓度心脑舒通(0.1、1.0、10.0、50.0μg/ml)或单体成分(10.0μmol/ml)对bEnd.3细胞活力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的表达.结果 心脑舒通对bEnd.3细胞胞质TNF-α的合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细胞上清IL-6的分泌量有抑制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End.3细胞中IL-1β的表达不明显.结论 心脑舒通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合成,可能是其发挥治疗脑缺血炎症损伤的途径之一.

    作者:袁庆;柴丽娟;王少峡;郭虹;赵莼;徐杨杨;马萌萌;王乔悦;胡利民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幽门螺杆菌促进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胃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引起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在胃癌细胞中表达变化情况,并试图阐明Hp诱导胃癌发生的机制.方法 收集感染或未感染Hp患者胃黏膜标本,使用Hp同SGC-7901细胞系及人原代胃上皮细胞共培养,采用RT-PCR法检测Hp感染和未感染患者胃黏膜PD-L1表达,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AGS细胞中PD-L1表达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Hp上调CD4+T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表达及Hp刺激后AGS细胞促进CD4+T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Hp阳性组PD-L1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IFN-γ和TNF-α促进AGS细胞中PD-L1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Hp上调CD4+T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P<0.05).与对照组相比,Hp刺激后的胃癌细胞促进T淋巴细胞凋亡(P<0.05).结论 Hp感染导致了PD-L1分子表达上升,可能是导致胃癌发生的免疫机制之一.

    作者:曹龙磊;龚治林;于杰;周启昌;叶辉;郗昌磊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哮喘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迟发型哮喘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C、D、E组(给予鸡卵清蛋白)均制备为哮喘小鼠,其中C、D和E组于第22天起连续治疗1 w(C组EPO 500 IU/kg、D组EPO 1000 IU/kg、E组地塞米松1 mg/kg,均腹腔注射),攻击结束1 w,对B、C、D和E组再次给予激发,A组给予生理盐水激发,24 h后采血及取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4和IL-5水平;苏木精-伊红(HE)法观察形态学变化;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鸟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肺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Western印迹法检测Bax、Bcl-2和Caspase-3凋亡蛋白在肺组织表达.结果 ①血清IL-4和IL-5:与A组比,B组和C组均明显升高(P<0.05),D和E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B组比,C组无显著差异(P>0.05),D组和E组明显降低(P<0.05);与E组比,C组明显升高(P<0.05).②HE染色结果:A组气管管腔光滑,黏膜上皮完整、无水肿;B组气管黏膜损伤严重,充血、水肿、基底层增厚,肺泡壁及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C组气管黏膜可见轻度充血、水肿,基底层仍厚,但炎症细胞浸润较B组略有减轻;D组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不明显,基底层略增厚,炎症细胞明显减少;E组气管黏膜接近正常,基底层略增厚,少量炎症细胞浸润.③TUNEL检测细胞凋亡:与A组比,B、C、D、E组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C、D、E组均明显升高(P<0.05);与E组比,C组明显降低(P<0.05).④Bax的表达:与A组比,B、C、D、E组均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C、D和E组明显降低(P<0.05).⑤Bcl-2的表达:与A组比,B、C、D、E组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C、D、E组明显升高(P<0.05).⑥Bax/Bcl-2的比较,与A组比,B、C、D、E组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C、D、E组明显降低(P<0.05).⑦Caspase-3的表达:与A组比,B、C、D、E组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C、D、E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迟发型哮喘小鼠血清中IL-4、IL-5升高,肺组织病变明显,Bax、Bcl-2、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异常.EPO可通过降低IL-4、IL-5水平,下调Bax/Bcl-2比例,降低Caspase-3的表达促进嗜酸粒细胞凋亡减轻迟发型哮喘肺组织病理炎性浸润.

    作者:金灿;闫娜;池永学;金政;苏立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温水中有氧训练对中老年单纯性肥胖患者身心健康的促进效果

    目的 探讨在温水环境中实施有氧训练对中老年单纯性肥胖患者身心健康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老年单纯性肥胖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陆上低强度有氧训练;实验组在温水中同对照组训练方式实施有氧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及训练9w后,对两组减肥效果相关的体脂改善率及心理感受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经9w训练,两组体脂率比训练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实验组改善率效果更显著(P<0.05),实验组训练后身心感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温水环境下实施有氧训练,不仅利于提高中老年单纯性肥胖患者消脂减肥的效果,且也利于提高训练过程的身心舒畅感.

    作者:王开伟;段胜利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降压宝系列方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脑血管风险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降压宝系列方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以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河南省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建立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回顾性队列,完成主要结局事件和基线的调查.以暴露水平(中医累积治疗时间)分组,以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或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确定暴露月数的优节点,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弱暴露组较强暴露组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HR=1.78,NNT=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降压宝系列方药具有降低高血压病人心脑血管风险的作用.

    作者:崔伟锋;王连珂;潘玉颖;范军铭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效果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的围术期处理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25例,记录并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的Frankel分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Cobb角,评估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大血管、神经、胸腹腔脏器损伤情况.患者结核均获临床治愈,Frankel分级:C级2例均改善至D级,D级13例改善至E级10例、不改善3例,E级10例无加重.术前Cobb角为15.12°±6.88°,VAS为(5.88±1.01)分,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5.16°±2.94°,VAS为(0.96±0.79)分,末次随访时Cobb角及VAS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

    作者:刘键;王先安;陈科;林明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TNF-α、VCAM-1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影响.方法 5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为ACI组、30例陈旧性脑梗死(OCI)患者为OCI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HCMV抗体IgM和IgG水平及血清TNF-α、VCAM-1水平,并分析HCMV-IgG阳性率与血清指标的关系.结果 ACI组HCMV-IgG、IgM阳性率及含量明显高于OCI组和NC组(P<0.05或0.01);OCI组HCMV-IgG阳性率及含量明显高于NC组(P<0.05或0.01);HCMV-IgG阳性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其中,HCMV-IgG阳性组软斑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硬斑比例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颈动脉IMT、软斑积分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或0.01);ACI组血清TNF-α、VCAM-1含量明显高于OCI组和NC组(均P<0.01),OCI组血清TNF-α、VCAM-1含量明显高于NC组(均P<0.01);在ACI组和OCI组中,抗HCMV-IgG阳性患者的血清TNF-α、VCAM-1含量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或0.05);ACI组抗HCMV-IgG阳性与阴性患者比较,IgG明显升高(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NF-α、VCAM-1含量与HCMV-IgG阳性率呈正相关(r=0.367,P=0.005;r=0.325,P=0.015).TNF-α、VCAM-1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332,P=0.012).结论 HCMV感染通过提高血清TNF-α、VCAM-1水平,增加了斑块不稳定性,参与了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作者:付南燕;夏忠斌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天津市城镇职工骨质疏松参保患者骨折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掌握天津市城镇职工骨质疏松(OP)患者基本特征,分析随访2年期间OP患者骨折发生率并识别骨折的风险因素.方法 利用2008~2013年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的30%抽样人群,筛选出在2009~2011年有过至少1次OP诊断、年龄≥50岁的OP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2年期间骨折发生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66197例,57.8%(38239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3.1±9.5)岁.仅19.4%(12855例)的患者在基线期使用过抗OP药物.随访2年期间,6.9%(4585例)的患者发生骨折,骨折部位主要集中在椎体、髋部和下肢,三部位患者人数约占骨折患者总人数56%.高龄、女性和基线期患者总体健康状况是影响骨折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天津市OP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率低. 高龄、女性、基线期全因住院患者骨折风险更高.

    作者:刘新灵;吴晶;刘俊;赵蕴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帕金森病患者视幻觉症状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 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还可伴有认知功能下降、心理困扰、神经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1〕. 新研究报道,PD患者在疾病的进展中,精神障碍( PDP )的发生率达50% ~70%,视幻觉是PDP 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患病率在30% ~60% 〔2,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的风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4〕.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帕金森视幻觉症状进行研究报道,本文将从PD患者视幻觉的概念和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评估工具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汪亚男;徐娟兰;宋红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居家不出和抑郁对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

    目的 了解居家不出与抑郁对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居家不出量表、老年抑郁量表(GDS-15)、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HPLP-Ⅱ)及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对1455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与非居家不出组相比,居家不出组的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总分得分显著降低(P<0.05).抑郁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得分显著降低(P<0.05).居家不出和抑郁与老年健康促进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468、-0.608,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慢性病、居家不出、抑郁是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居家不出和抑郁影响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

    作者:杨小娇;汪凤兰;张小丽;邢凤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入院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入院白细胞计数升高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住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老年ACS患者348例依据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分为白细胞升高组(85例),白细胞正常组(26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持续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11天,随访期内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36例(MACE组),未出现MACE 312例(非MACE组).结果 白细胞升高组较白细胞正常组男性(74.1%vs 63.1%,P=0.063)、ST段抬高(64.7%vs 30.8%,P<0.001)、多支冠状动脉病变(81.2%vs 69.7%,P=0.040)和MACE(18.8%vs 7.6%,P=0.003)比例明显升高.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心脏事件再入院、48 h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B型钠尿肽(BNP)升高均为影响老年ACS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是老年ACS介入治疗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卜海伟;刘静怡;王明慧;刘佟;李舒承;张英;史菲;孙王乐贤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有氧运动结合抗阻练习的运动锻炼模式对中老年人身体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索有氧运动结合抗阻练习的运动锻炼模式对中老年人身体能力的影响.方法 募集上海某区无专业运动经验,40~60岁的89名(男39名,女50名)受试者.运动干预前后进行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骨密度、大摄氧量、曲臂及伸膝、握力、单脚闭眼站立、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背力、纵跳.运动干预8 w,不进行饮食监控与干预,也不进行强制性的集中运动锻炼,以受试者自觉自动参与为主.结果 运动后男女性运动B组(每周运动次数≥3次)体脂率下降明显(P<0.05),且与运动A组(每周运动次数<3次)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男性B组握力显著上升(P<0.05),男女性运动B组坐位体前屈在运动后显著提高(P<0.05),女性A、B两组差异显著(P<0.05);男女性运动B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长增加有显著差异(P<0.05);男女性运动B组选择反应时运动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男女性运动B组伸膝成绩显著提高(P<0.05),与男女性A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男女性运动B组的大摄氧量明显增加(P<0.05),A组与B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男女性运动B组的骨密度T值则均略有所提高,女性运动B组比运动A组骨密度显著上升(P<0.05).结论 长期坚持规律性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中老年人保持体重,降低体脂率;运动锻炼改善了各项身体素质,尤其上下肢肌力增强显著,有氧能力有所提高,更能维持正常的骨密度水平.

    作者:鱼芳青;郝惠雄;李真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 稳定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特征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稳定期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特征及其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0名年龄≥60岁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50名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评估社会认知及社会功能,对结果加以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失言察觉任务测定(FPR)总分、失言故事分、控制故事分及Yoni任务测定的Cog、Cog1、Cog2、Aff、Aff1、Aff2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Yoni任务测定的Phy、Phy1及Phy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3.033,P=0.000);研究组FPR总分、失言故事分及Yoni任务测定的各项评分均与SDSS评分呈负相关(r=-0.578~-0.363,均P<0.05,P<0.01).结论 稳定期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社会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明显受损,且两者之间明显有关.

    作者:徐晓燕;彭光海;范洁;易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