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峰;郑玉环
目的 分析盐酸小檗碱(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能力及发挥功效的机制.方法 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胰岛素治疗的同时额外服用黄连素为观察组,同期只给予胰岛素为对照组.于黄连素治疗前后同时检测两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肿瘤坏死因子(TNF)-α、游离脂肪酸(FFA)及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3,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系数及抵抗系数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TG、TC、HDL、LDL、TNF-α、FFA、ANGPTL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敏感系数及抵抗系数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联合黄连素能够通过抑制TNF-α及FFA的表达,起到抗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血糖及血脂过高的状况.
作者:黄娟;胡维;林湘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比较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1年心血管预后.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鹤壁煤业公司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治疗的资料.结果 与裸金属支架组(n=575)相比,药物洗脱支架组(n=199)住院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降低(1.5%vs 4.9%,P=0.037),急性心力衰竭(0.5%vs 4.5%,P=0.008)、1年全因死亡率(5.0%vs 8.9%,P=0.048)、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s)(20.0%vs 24.4%,P=0.006)亦然;靶血管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vs 7.3%,P=0.395).随访1年,裸金属支架组具有显著高的危险校正全因死亡率(HR=2.4,95%CI 1.0~5.7;P=0.048)、MACE(HR=2.2,95%CI 1.2~3.9;P=0.011),靶血管重建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两组相似.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与裸金属支架应用于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前者的总体死亡率和MACEs降低,1年的靶血管重建无显著增加.
作者:杜丽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入院白细胞计数升高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住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老年ACS患者348例依据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分为白细胞升高组(85例),白细胞正常组(26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持续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11天,随访期内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36例(MACE组),未出现MACE 312例(非MACE组).结果 白细胞升高组较白细胞正常组男性(74.1%vs 63.1%,P=0.063)、ST段抬高(64.7%vs 30.8%,P<0.001)、多支冠状动脉病变(81.2%vs 69.7%,P=0.040)和MACE(18.8%vs 7.6%,P=0.003)比例明显升高.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心脏事件再入院、48 h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B型钠尿肽(BNP)升高均为影响老年ACS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是老年ACS介入治疗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卜海伟;刘静怡;王明慧;刘佟;李舒承;张英;史菲;孙王乐贤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急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APTE-PAH)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NP)、C-反应蛋白(CRP)、正五聚蛋白(PTX)3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该病发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急性肺栓塞(APTE)患者84例,入院即刻采血测定血清PTX3、BNP、CRP,给予规范的抗凝治疗,部分患者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溶栓治疗.根据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测定的肺动脉压力,将患者分为肺动脉高压组(PAH组)和肺动脉压力正常组(non-PAH组),比较两组血清PTX3、BNP、CRP水平,记录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BNP、CRP、PTX3对APTE-PAH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和用药情况相似.PAH组肺动脉压力、三尖瓣反流速度较non-PAH组显著升高(均P<0.05).PAH组BNP和PTX3水平较non-PAH组显著升高(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APTE-PAH发生的危险因素;BNP、PTX3高水平与APTE后PAH发生相关.ROC分析发现,以BNP 273 pg/ml为截点值,入院时BNP对APTE-PAH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2.5%和83.3%;PTX3的截点值为5.29 ng/ml时,入院时PTX3对APTE-PAH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5.0%和83.3%.根据ROC分析获得的PTX3截点值5.29 ng/ml,将入选患者分为第1组(PTX3≤5.29 ng/ml)和第2组(PTX3>5.29 ng/ml),第2组APTE-PA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第1组(P<0.01),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TE患者入院时血清BNP、PTX3水平可能是APTE-PAH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APTE-PAH初步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且PTX3较BNP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陈建军;汪雁博;范卫泽;王宇航;李一;付冰;谷新顺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家兔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普通级家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SOD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SOD组和阳性对照组制作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模型后分别给予SOD生物胶囊溶液和蒸馏水灌胃,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结果 空白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和SOD组,而CD8+T淋巴细胞少于阳性对照组和SOD组(P<0.05);SOD组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为(41.33±4.82)%和(2.04±0.55),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升高,而CD8+T淋巴细胞为(20.44±3.10)%,较阳性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空白对照组TNF-α、IL-6和IL-8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和SOD组(P<0.05);SOD组TNF-α、IL-6和IL-8分别为(70.51±7.91)g/L、(160.40±9.33)pg/ml和(2.10±0.72)ng/ml,较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SOD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家兔有治疗作用,可能通过升高CD4+T淋巴细胞数,降低CD8+T淋巴细胞及降低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发挥作用.
作者:甘成文;邓伟;廖天安;张熹;冯冬婵;王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清胎球蛋白(Fetuin)A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水平,并分析其与ESRD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认知行为干预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65岁以上老年ESRD患者为研究组,随访至2018年3月,中位随访2.83(2.1~3.1)年,50例年龄、性别与研究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FetuinA、FGF-23水平,研究组均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分析干预前后患者血清FetuinA、FGF-23水平的变化,COX比例风险分析血清FetuinA、FGF-23与ESRD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对照组,研究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钙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FetuinA水平在ESRD患者中明显降低,且在营养不良、存在颈动脉斑块、炎症的ESRD患者中水平明显低于无营养不良、无颈动脉斑块、无炎症的ESRD患者(P<0.05);ESRD患者血清FGF-23显著上升,且在营养不良、存在颈动脉斑块、炎症的ESRD患者中水平明显高于无营养不良、无颈动脉斑块、无炎症的ESRD患者(P<0.05);与康复干预前对比,研究组干预后血清FetuinA水平显著上升,FGF-23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COX风险分析显示:血清FetuinA(RR为0.234,95%CI:0.028~0.634,P=0.000)、FGF-23水平(RR为5.015,95%CI:2.064~8.048,P=0.000)均是ESRD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其FetuinA水平越低,FGF-23水平越高,ESRD预后越差.结论 ESRD患者血清FetuinA、FGF-23水平明显下调,且低水平FetuinA、FGF-23与ESRD患者营养不良、感染、颈动脉粥样硬化、不良预后均有密切的联系,是ESRD发生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对ERSD患者应重视监测血清FetuinA、FGF-23水平,并给予适当的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雪;王菲;周玲;李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降压宝系列方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以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河南省高血压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建立原发性高血压人群回顾性队列,完成主要结局事件和基线的调查.以暴露水平(中医累积治疗时间)分组,以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或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确定暴露月数的优节点,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弱暴露组较强暴露组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HR=1.78,NNT=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降压宝系列方药具有降低高血压病人心脑血管风险的作用.
作者:崔伟锋;王连珂;潘玉颖;范军铭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在重症肺炎中的表达及TNF-α/IL-10比值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4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49例、存活75例)、60例普通肺炎和60例健康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NF-α和IL-10,并计算TNF-α/IL-10比值.比较重症肺炎死亡和存活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7 d及出院或死亡时TNF-α、IL-10和TNF-α/IL-10比值.采用四分位法将治疗前TNF-α/IL-10比值划分为4个区间q1、q2、q3和q4,比较4个区间的死亡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NF-α/IL-10比值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TNF-α、IL-10和TNF-α/IL-10比值在重症肺炎中高,普通肺炎次之,健康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治疗后4、7 d和出院时TNF-α、IL-10和TNF-α/IL-10比值均表现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和死亡2个亚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阶段TNF-α、IL-10和TNF-α/IL-10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TNF-α/IL-10比值4个区间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q1相比,q2、q3和q4区间的OR值为1.46(95%CI 1.22~1.75)、2.18(95%CI 1.58~3.01)和4.12(95%CI 2.32~7.32).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机体存在过度炎症反应,治疗期间炎症反应的降低可能暗示治疗好转,基线水平的TNF-α/IL-10比值过高,可大大增加死亡的风险.
作者:王雷;王晓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资料,搜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病理学资料、手术治疗及各项检查等资料,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与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相关性,并重点分析前哨淋巴结转移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影响因素.结果 1228例患者中,610例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326例发生非前哨淋巴结有转移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假阴性率为10.67%,敏感性为89.3%,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8.2%,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准确率94.1%,通过χ2检验,认为肿瘤大小、手术年份和前哨淋巴结检出数目与前哨淋巴结活检假阴性率明显相关(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大小(OR=1.886,95%CI:0.379~11.502)、前哨淋巴结阳性数目(OR=0.627,95%CI:0.386~0.743)、HER-2(OR=1.302,95%CI:0.135~2.675)是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前哨淋巴结转移状况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大小、前哨淋巴结阳性数目、HER-2是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的危险因素.
作者:向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对肺癌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及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用NF-κB抑制剂SN50处理肺癌细胞,MTT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培养液上清中TNF-α含量,Western印迹测定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CyclinD1、剪切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酶切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NF-κBp65蛋白水平.结果 SN50能够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且随着SN50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抑制增殖作用越强.SN50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N50组肺癌细胞G2/M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N50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yclinB1、CyclinD1、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酶切Caspase-3、Ba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可以阻碍肺癌细胞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诱导细胞凋亡,促进细胞中酶切Caspase-3、Bax表达,下调细胞中CyclinB1、CyclinD1蛋白水平.
作者:赵旭;王晓寒;广东;张铭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老年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地西他滨+盐酸阿柔比星+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DCAG)方案化疗联合扶正祛邪解毒中药治疗,对照组应用DCAG方案化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中医症候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Z=-2.322,P=0.02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700,P<0.05).两组骨髓抑制、肺部感染、肠道感染及败血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不良反应整体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证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AG方案联合扶正祛邪解毒中药治疗AML疗效可靠,安全性高,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中医症候;对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起良好作用.
作者:吕妍;刘明珠;张雪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糖尿病( DM )视网膜病变( DR )是DM 极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DR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当前尚未完全阐明,经典机制包括多元醇途径、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细胞因子和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 DR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壁周细胞丢失及形成微血管瘤、微血管堵塞和血-视网膜屏障受损等,上述变化导致视网膜无灌注区形成,无灌注区视网膜缺血缺氧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趋化因子与血管生长因子( VEGF)等,终致使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而功能不完善的新生血管易发生渗出和出血,引起视网膜血管纤维化,甚至继发性视网膜脱离以致失明. 可分为非增殖期DR( NPDR)和增殖期DR( PDR). 有研究结果表明趋化因子与DR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1〕. 本文主要综述细胞因子中的趋化因子及其基因与 DR 的关系.
作者:程艺;吴晓蓉;胡裕翔;许晓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对中国养老机构中老年人身体形态进行灰色预测.方法 根据国家老龄委2009~2013年先后5次公布的55~70岁以上中国养老机构汉族中老年人体质调研的原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灰色模型GM(1,1),对未来5年中国养老机构中老年人腰围、臀围、上臂部皮褶厚度、肩胛下角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等身体形态进行预测,以掌握中国养老机构中老年人身体形态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结果 养老机构男性中老年人腰围预测值的变化为91.21~87.02 cm,女性为89.14~86.97 cm,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男女腰围呈减少的趋势.男性中老年人臀围预测值的变化为97.84~95.58 cm,女性为97.94~93.86 cm.男性中老年人上臂部皮褶厚度预测值的变化为21.07~19.24 mm,女性为24.70~23.64 mm.男性中老年人肩胛下角皮褶厚度预测值的变化为22.87~22.12 mm,女性为27.58~25.06 mm.男性中老年人腹部皮褶厚度预测值的变化为28.59~27.35 mm,女性为32.09~25.68 mm.结论 目前养老机构中老年人身体功能、体质状况下滑的趋势,采用科学的体育健身方法或体育活动,虽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所带来的体质、功能等下滑的现象,但至少可以起到延缓的效果.
作者:王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siRNA靶向干扰轴突导向受体蛋白(ROBO)1基因表达对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将食管癌EC109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siRNA-ROBO1组,采用脂质体将阴性siRNA和siRNA-ROBO1转染EC109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ROBO1、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蛋白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EC109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干扰ROBO1表达后,EC109细胞中ROBO1蛋白的表达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5),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G2/M期细胞显著降低(P<0.05),且siRNA-ROBO1组细胞中Ki-67、PCNA、CyclinD1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ROBO1可能通过影响食管癌细胞增殖、周期相关蛋白水平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从而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
作者:刘志广;刘芬;韩江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结肠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行结肠息肉内镜治疗的患者116例,根据内镜病理检查分为高级别组57例,中级别组59例.对两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息肉情况进行统计.对两组患者于内镜下进行治疗,随访48 w,统计复发情况.结果 高级别组男性、有便血、有吸烟史、息肉多发及息肉≥2 cm者明显多于中低级别组,年龄明显高于中低级别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年龄>45岁、有吸烟史和家族史、息肉多发是结肠息肉癌变的高危因素(P<0.05).高级别组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EMR)和黏膜切除治疗(ESD)复发率分别为42.50%和5.88%,中低级别组分别为36.36%和23.08%,两组采用ESD复发率均明显小于EMR(P<0.05).结论 结肠息肉癌变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内镜手术的方式可以将息肉进行切除,其中ESD方式术后复发率较低,可以更好地预防及阻断癌变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情况为患者选择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菲;李松湖;金镇勋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和健康体适能变化的检测,探讨运动配合足反射区艾灸对T2DM疗效的影响.方法 39例T2DM初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艾灸组和运动艾灸组,运动组和运动艾灸组在心率监控的前提下进行快步走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因人而异.运动组运动后自行恢复,运动艾灸组运动结束20 min后艾灸足反射区约30 min,两组每周运动4次,共干预18 w.实验前后测试受试者体重、身高、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艾灸组和运动艾灸组体重指数(BMI)和糖脂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动艾灸组明显优于T2DM组和艾灸组;运动艾灸组与运动组和艾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运动及足反射区艾灸均能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体质状况,两者联合效果更加显著,说明运动配合艾灸在治疗T2DM方面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作者:王会凤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ALA)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9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NC组),90例新诊断的单纯糖尿病患者为T2DM组,92例2型EDN患者随机分为联合ALA治疗组(A组,47例)及常规治疗组(B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risin水平,观察治疗前后EDN患者血清Irisin水平变化.结果血清Irisin水平依次为NC组〔(353.11±97.88)ng/ml〕>T2DM组〔(319.24±92.12)ng/ml〕>EDN组〔(291.56±89.03)ng/ml〕(P<0.05或0.01);血清Iris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UAlb)/肌酐(Cr)、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62、-0.510、-0.614、-0.638、-0.638、-0.552、-0.579,P<0.05或P<0.0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密度脂蛋白(HD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PGC)-1α呈正相关(r值为0.578、0.556、0.641,P<0.01);治疗后A组Irisin水平显著上升,UAlb/Cr显著降低(P<0.05);B组UAlb/Cr、Irisin水平无明显变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UAlb/Cr、PGC-1α是Irisin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EDM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ALA通过增加血清Irisin水平对EDN患者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刘云涛;简磊;潘敬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曲马多联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应激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观察组给予曲马多联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比较术后VAS、手术前后血浆皮质醇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6、12、24、72 h VAS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72 h 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且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
作者:王路平;王虎山;李淑娟;尹征;赫兰蓄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索有氧运动结合抗阻练习的运动锻炼模式对中老年人身体能力的影响.方法 募集上海某区无专业运动经验,40~60岁的89名(男39名,女50名)受试者.运动干预前后进行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骨密度、大摄氧量、曲臂及伸膝、握力、单脚闭眼站立、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背力、纵跳.运动干预8 w,不进行饮食监控与干预,也不进行强制性的集中运动锻炼,以受试者自觉自动参与为主.结果 运动后男女性运动B组(每周运动次数≥3次)体脂率下降明显(P<0.05),且与运动A组(每周运动次数<3次)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男性B组握力显著上升(P<0.05),男女性运动B组坐位体前屈在运动后显著提高(P<0.05),女性A、B两组差异显著(P<0.05);男女性运动B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长增加有显著差异(P<0.05);男女性运动B组选择反应时运动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男女性运动B组伸膝成绩显著提高(P<0.05),与男女性A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男女性运动B组的大摄氧量明显增加(P<0.05),A组与B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后男女性运动B组的骨密度T值则均略有所提高,女性运动B组比运动A组骨密度显著上升(P<0.05).结论 长期坚持规律性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中老年人保持体重,降低体脂率;运动锻炼改善了各项身体素质,尤其上下肢肌力增强显著,有氧能力有所提高,更能维持正常的骨密度水平.
作者:鱼芳青;郝惠雄;李真玉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4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 3161 亿,占总人口的9. 7%,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1〕. 老年人健康状况堪忧,慢性病高发〔2〕,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群的4. 2倍〔3〕,已达到61. 9% 〔4〕.
作者:李俊;王红漫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