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卢美龄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 手术中护理
摘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能缓解髋部疼痛,矫正畸形,重建稳定的关节,恢复和改善髋关节的运动功能[1].我院2004年5月~2008年7月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42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临床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行为疗法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行为疗法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4例OAB患者进行行为疗法即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排尿中断训练.结果 24例OAB患者单次尿量均较训练前增加,20例患者可达300±17.82 ml,平均单次尿量261.81±3.41 ml.排尿间隔2~4h.结论 行为疗法在女性OAB患者护理中效果确定,简便易行,不增加患者费用,宜于临床应用.

    作者:廉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介绍一种加压输液泵的简易代替装置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指经桡动脉、肱动脉或足背动脉内置管,利用监护仪进行连续测量血压的一种方法,是对重症病人进行循环功能监测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精确、实时地反映病人血压的动态变化,可为抢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为保持动脉导管通畅,常用加压输液泵对肝素钠盐水进行加压,以保持一定的压力,预防回血及血液凝固堵塞管道.常用的加压输液泵大多价格昂贵(400~500元/个),增加科室经济负担,我科用传统血压计袖带部分稍加改造代替加压输液泵,成本仅为7.80元/个,经济适用,且物美价廉,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克荣;田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足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状况,分析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195例糖尿病患者足部状况进行评估,并对其足部护理知识进行测试.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皮肤状况不良,以真菌感染多见,占78.97%,其次为足底出现胼胝和鸡眼,占54.36%,皮肤干燥或皲裂占16.92%,足溃疡发生率为8.72%.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知识严重缺乏.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足部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足部筛查是预防糖尿病足病变的关键.

    作者:高莉;金国玺;徐贵霞;张珍珍;任启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开设护士门诊与满足门诊病人需求的研究进展

    医院门诊的护理工作应根据医学模式的特点,更新护理理念,拓宽门诊护理工作的内容,发挥好窗口作用,当今提倡的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价值取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理论[1]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本文对如何满足门诊病人的需求以及护士门诊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李素芬;易华;廖耀玲;马维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探讨苏醒室全麻术后患者转运的安全护理

    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妥善的医疗护理和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是每位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如何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安全渡过手术和全麻术后苏醒期及全麻术后安全转运的护理关,是医护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术后患者清醒后转运过程中由于只有短暂的几分钟,常被医护人员所忽略,且全麻苏醒后的患者转运工作贯穿于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为加强转运的安全护理,我科分析总结了2008年3月~12月3000例全麻术后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及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云飞;涂萍;谭静;龚连红;谢辉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PCI治疗延误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目的 通过调查我科36例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找出存在治疗延误的原因.方法 对PCI术后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从发病到行PCI术的时间.结果 本组2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治疗延误,主要因素:(1)来自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发病时的重视程度;(2)院前就诊和转运的因素;(3)医院内的评价和诊断水平,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体系完善情况.结论 通过分析治疗延误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绿色通道,简化就诊步骤,为患者争取佳治疗时机.

    作者:刘素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专业观又称专业思想,是学生选择专业,进行专业学习,从事专业工作的思想基础.积极健康的专业观有利于提高护生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兴趣,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投入度.目前在护理专业领域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现象,思想的动摇必将影响其行为,不利于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历史、社会、医院、家庭等因素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1].本次研究关于专业思想问题调查了近700名本科护理在校生和实习生,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史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药物外用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进展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硬皮病或皮下脂肪硬化症,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含熔点高的饱和脂肪酸多,加之体表面积大易于散热,且产热不足,故在受寒、早产、感染、窒息、饥饿、体重低下等原因易引起本病[1].加之年轻父母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护理不当也可诱发本病[2].临床表现为低体温,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常见于小腿、大腿外侧、双下肢、臀部、面颊、上肢甚至全身.本病重症预后较差,严重可致死亡.本病的护理措施主要为复温,饮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硬肿部位的皮肤护理,氧疗[3],健康教育等.近年来,药物外用配合按摩在治疗硬肿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按摩可改善末梢循环,并使之保持较好的恒定状态[4],作用直接迅速,对硬肿的改善取得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现将药物外用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刘丽娟;丁爱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术室电脑收费错误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维权意识不断的增强,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病人除了关注医疗水平外,非常关心医院收费情况.由收费问题引起的医患纠纷时有增加,甚至出现投诉现象.有报道医疗收费问题占护患纠纷总投诉的29.26%[1].收费工作看似非医疗行为,但合理、正确、及时的收费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卞春梅;凌燕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无痛胃镜检查的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无痛胃镜检查是指通过静脉应用一种或数种镇静、镇痛或麻醉药物,对受检者进行中枢神经抵制,提高痛阈,以利于检查或治疗的顺利完成.由于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应激反应,已被患者和医务人员广泛接受,但门诊麻醉因环境、人员和设施局限,风险性相对较高,如何避免风险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2008年1月~2009年1月对158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提出相应防范措施,旨在保证患者能安全、顺利完成检查,减少并发症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敏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吸痰前后膨肺在人工气道通气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吸痰前后膨肺对人工气道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重症人工气道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吸痰前后行膨肺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吸痰前后的血气分析,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吸痰前PaO2、Sa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吸痰后PaO2、SaO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吸痰前后膨肺能改善吸痰导致的低氧状况,并能有效的防治肺不张,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徐丽丽;宋淑霞;刘永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局部按压的佳方法,以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率. 方法将静脉输液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80例,分别采用拇指按压法、大鱼际按压法、3指平行按压法,并进行比较. 结果 3指平行按压法皮下淤血次数明显少于拇指按压法及大鱼际按压法. 结论 3指平行按压法更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效果满意.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三种动脉采血方式的比较

    目的 探讨提高桡动脉一次采血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50例行桡动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观察组(采用手掌背曲垂直固定法)47例,对照组1(采用手掌背曲平行一字定位法)45例,对照组2(采用手掌平放垂直固定法)58例.结果 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优于对照组2(P<0.05),与对照组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采血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1(P<0.01),与对照组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手掌背曲垂直固定法可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耗时少,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夏雪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心律平中毒的急救护理

    心律平,正名盐酸普罗帕酮,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兼有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室性或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1],口服剂量为300~900mg/天,口服吸收95%,半衰期为5~8h,过量可产生心脏停搏及传导阻滞、低血压等.

    作者:张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降低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12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训练组给予术前排尿功能训练及术后心理干预.结果 训练组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期间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术前排尿训练及术后心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张影红;王艳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巡回护理进展

    高龄是指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前列腺增生(BPH)是高龄男性的常见病.70岁以上男性约75%出现BPH症状.由于高龄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高危因素,使手术风险相对增大,因此为开放手术的禁忌证.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在临床应用以来,越来越多的高龄BPH患者得到手术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远期治疗效果.它具有手术方式简单、疗效肯定、术后恢复快及禁忌证少等特点,是目前公认的治疗BPH的标准手术方式.高龄患者因其生理状况的改变,各重要脏器代偿能力下降,对手术创伤的耐受力下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升[1].现将高龄患者TURP的巡回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张业宏;王菊霞;殷盛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社区门诊中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社区门诊对中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提高输液安全.方法 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改善医疗环境,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结果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008年患者投诉及护患纠纷为零.结论 通过提升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使中老年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输液治疗,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老龄化.

    作者:余庭霞;梁英霞;吴玉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05岁高龄患者全麻下行白内障摘除术的护理配合

    白内障是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一般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手术多在局麻下进行,简单安全有效.本院2008年1月收治1例105岁高龄的老年白内障患者,经过多科会诊讨论确定在全麻下行白内障摘除术.患者年龄大,长期卧床,失聪失明,无论是手术还是麻醉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通过此例成功的手术,验证了我院医疗和护理的综合实力,并为今后高龄患者和全麻手术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周力;袁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年资护士临床护理工作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年资护士临床工作的真实体验,以指导护理管理者理解、关注高年资临床护士,给予人性化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VanManen 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了20 名高年资护士.结果 运用类属分析法,经过整理提炼出6大主题:成就感、紧迫、自卑、失落、渴望、恐惧.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深入了解高年资临床护士的工作感受,给予人性化管理,让其更好的工作.

    作者:杨月;邢立辉;高惠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甘露醇加温泵推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20%甘露醇加温至35~37℃后微量泵推注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微量泵推注20%甘露醇的患儿随机分为加温组79例和常温组77例.加温组采用微量泵推注加热至35~37℃的甘露醇,常温组采用微量泵推注常温15~20℃的甘露醇,每日2~4次,3~5ml·kg-1·次-1,15~30min内推注完毕.观察两组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 两组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甘露醇加温微量泵推注可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作者:李红荣;唐汇群;冯丽;王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护理杂志

临床护理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