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富硒板党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聂盼水;谭文波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 能源物质, 乳酸,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摘要:目的 研究富硒板党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力竭运动对照组、力竭运动给药组、力竭恢复对照组和力竭恢复给药组,根据实验要求给药处理28 d后,观测各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及骨骼肌组织乳酸(LA)、血糖(BG)、肝糖原(HG)、肌糖原(MG)和血清、肝组织及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力竭给药组较力竭对照组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延长率为18.76%;与安静对照组比较,力竭运动对照组和力竭运动给药组LA、MDA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增加,BG、HG、 MG含量显著降低,力竭恢复给药组LA、BG、MDA、HG、 MG含量和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与力竭运动对照组比较,力竭运动给药组BG、HG、 MG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增加,LA、MDA显著降低;与力竭恢复对照组比较,力竭恢复给药组BG、HG、 MG含量显著增加,LA、MDA显著降低.结论 富硒板党能够延缓疲劳的发生和促进疲劳恢复,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的代谢状态和缓解器官的氧化损伤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内脏脂肪素水平的改变及意义

    目的 观察内脏脂肪素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外周血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炎症因子及相关黏附分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UA患者44例(观察组)及稳定型心绞痛(SA)42例(对照组)两组血脂指标、内脏脂肪素、炎症性因子、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对内脏脂肪素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sVCAM-1、sICAM-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均P>0.05);观察组内脏脂肪素、VCAM-1、sICAM-1、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UA患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TNF-α(r=0.693,P<0.01)、sVCAM-1(r=0.722,P<0.01)及sICAM-1(r=0.708,P<0.01)呈正相关.结论 UA患者体内内脏脂肪素水平比SA患者高,并且与TNF-α、VCAM-1、sICAM-1呈正相关,说明内脏脂肪素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的指标.

    作者:屈苗;梁莉萍;洪路贤;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治疗后乙肝病毒耐药基因多位点变异

    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LAM)和恩替卡韦(ECV)联合用药及单独用LAM后老年乙肝患者乙肝病毒(HBV)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及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治疗前未检测出HBV-YMDD变异的老年乙肝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患者治疗后24个月检测基因分型和反转录酶(RT)区位点变异.结果 联合用药组中检出耐药突变类型分别为rtT184L+L180M+M204V、rtT184L+S202G+L180M+M204V、rtM250L+M204I;单用药组检出耐药基因突变类型分别为rtL180M+M204V、rtL180M+M204I、rtM204I.结论 初期使用LAM联合ECV治疗老年乙肝患者24个月后耐药突变率仅为6%;联合用药在B和C两种基因型中的耐药检出率没有明显不同.

    作者:赵帅;孙静娜;代丽丽;李彦明;单保恩;耿玉兰;魏从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富硒板党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研究富硒板党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力竭运动对照组、力竭运动给药组、力竭恢复对照组和力竭恢复给药组,根据实验要求给药处理28 d后,观测各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及骨骼肌组织乳酸(LA)、血糖(BG)、肝糖原(HG)、肌糖原(MG)和血清、肝组织及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力竭给药组较力竭对照组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延长率为18.76%;与安静对照组比较,力竭运动对照组和力竭运动给药组LA、MDA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增加,BG、HG、 MG含量显著降低,力竭恢复给药组LA、BG、MDA、HG、 MG含量和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与力竭运动对照组比较,力竭运动给药组BG、HG、 MG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增加,LA、MDA显著降低;与力竭恢复对照组比较,力竭恢复给药组BG、HG、 MG含量显著增加,LA、MDA显著降低.结论 富硒板党能够延缓疲劳的发生和促进疲劳恢复,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的代谢状态和缓解器官的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聂盼水;谭文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脓毒症患者血糖变异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血糖变异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脓毒症患者120例,根据空腹血糖(FPG)情况分为3组,4.4~6.1 mmol/L患者42例为A组,6.2~8.3 mmol/L患者41例为B组,8.4~10.0 mmol/L患者37例为C组,均行感染相关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APACHE)Ⅱ评分.分析血糖变异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A组脓毒症严重程度、预后均明显好于B组和C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每日△血糖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B组脓毒症严重程度、预后均明显好于C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每日△血糖均明显低于C组.存活患者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每日△血糖均明显低于死亡患者(均P<0.05).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每日△血糖与预后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血糖变异度与预后的关系密切.脓毒症越严重,血糖变异度越大,预后越差.

    作者:曾建琼;程青虹;王桂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独活寄生汤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老年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老年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 老年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仅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独活寄生汤随症加减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常规行腰椎CT或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对比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SOD与MDA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血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老年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突出,安全性高,可有效提高机体自由基清除系统中的酶活性,抑制毒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愉;刘绍凡;徐敏敏;顾超兰;万锐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辅助治疗术后高危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研究顺铂(DDP)联合5-氟尿嘧啶(5-FU)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辅助治疗术后高危子宫内膜癌的毒性反应和复发率.方法 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3例中22例行单纯放射治疗,21例行术后辅助DDP+5-FU(PF)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毒性反应和复发率.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3级胃肠道反应率分别为61.90%和31.82%,差异显著(P<0.05);2级以上骨髓抑制率分别为66.67%和18.18 %,差异显著(P<0.01);2级以上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率分别为33.33%和13.64%,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复发率分别为4.76%和27.27%,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3级胃肠道反应率增加,2级以上骨髓抑制率显著增加,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率不增加,毒性反应可以耐受,减少2年总体复发率.

    作者:杨琳琳;张红平;杨谢兰;杨宏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ABCD2评分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5d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5 d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TIA患者224例.以住院15 d为观察终点,期间进展为完全性脑梗死患者75例为进展组,未进展为完全性脑梗死患者149例为未进展组.采用自行设计TIA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ABCD2评分系统对全部TIA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1)ABCD2评分系统中,有糖尿病史的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是无糖尿病者的2.585倍(OR=2.585,95%CI:1.457~4.588);随着TIA持续时间增加,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增加(x2=52.847,P=0.000);随着临床特征加重,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增加(x2=42.535,P=0.000).(2)随着ABCD2评分的增加,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增加(x2=118.601,P=0.000);ABCD2评分危险分层与TIA患者预后的关系中,低危患者没有进展为脑梗死,中危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为22.5%,高危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为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600,P=0.000).结论 ABCD2评分增加与TIA患者15 d内进展为脑梗死密切相关,ABCD2评分危险分层为中、高危TIA患者为临床重点干预人群.

    作者:蒲国兴;尚迟;周智;李君;孙维权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老年参保住院患者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老年参加医疗保险(参保)住院患者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700名老年参保住院患者进行电话访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轮廓分析探讨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满意度三个条目的平均得分分别为7.441、6.629和6.351分;性别、公务员、健康状况、特殊门诊、过去1年住院次数及获取医保信息的难易程度是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为提高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老年参保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应针对性地改进政策.

    作者:莫显昆;王琪;彭丽爱;罗明明;孙振球;史静琤;任晓华;孙兆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环磷酰胺与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CTX)与来氟米特(LE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GC)治疗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L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GC联合CTX)、对照B组(GC联合LEF)和三联组(GC、CTX联合LEF3)各35例,均治疗12个月.评价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3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尿红细胞、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清除率(Scr)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 三联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治疗后,3组尿蛋白、尿红细胞、Scr、ES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三联组以上各检测指标水平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治疗过程中,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X与LEF联合小剂量GC治疗LN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各项生化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陈家佳;张文辉;孟艳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干扰素α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抑郁症后Th1/Th2细胞因子与血清犬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抑郁症后Th1/Th2细胞因子与血清犬尿酸通路(KP)中犬尿酸(KYN)和色氨酸(TRP)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抑郁症自测量表(SDS)和焦虑症自测量表(SAS)对79例IFN-α治疗CHC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发生抑郁症患者34例,根据量化积分情况,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组,以正常人群30例为健康组,以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抑郁的CHC患者45例为无抑郁症组,各组均采集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和IL-10的浓度.应用高效液相色技术检测患者血浆中KYN和TRP水平,并计算二者的比值.结果 各组血清IFN-γ、TNF-α、IL-4、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各组TRP水平降低,KYN水平升高,KYN/TRP变化也差异显著,且伴随抑郁症状程度不同,中度和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IFN-α在治疗CHC过程中,出现Th1/Th2因子表达式失衡导致CHC患者KP通路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活性增强,引起KYN/TRP发生改变,可能是抑郁症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金霞;高杨;刘立新;李建团;王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参皂苷Rb1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的作用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b1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的作用.方法 采用人参皂苷Rb1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进行预处理,通过检测氧化应激、凋亡指标观察人参皂苷Rb1的作用.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加人参皂苷Rb1(50、100、200 μmol/L),按实验设计因素处理后,通过蛋白电泳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检测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缺氧复氧处理可使H9c2心肌细胞的ROS 和MDA 水平显著增加,SOD 活性显著下降,上调caspase-3的表达,增加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人参皂苷Rb1预处理可减少缺氧复氧H9c2细胞MDA表达量,增加SOD活性,降低ROS水平,且人参皂苷Rb1预处理可减少缺氧复氧H9c2细胞caspase-3的表达量及凋亡细胞数量.结论 人参皂苷Rb1可降低缺氧复氧对H9c2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及凋亡,从而对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作者:左长鹏;王芳;纵静;李芳芳;雍辉;梁凯;徐路红;刘加立;钱文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泽泻汤加味方对高盐高血压大鼠24h液体出入量及尿电解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泽泻汤加味方对高盐高血压大鼠24 h出入量及尿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给Wistar大鼠高盐饮食22 w造模,将40只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从第23周起,除正常组外,对各组大鼠施相应干预措施.干预8 w后,观察各组大鼠2 h出入量、尿Na+、K+、Cl-的变化.结果 2 w末与正常组相比,中药高、中剂量组的24 h进水量明显升高(P<0.01).4 w末与正常组和模型组相比,中药中剂量组的24 h进水量显著升高(P<0.01).2 w末与正常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的24 h尿量升高(P<0.05).4 w末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的24 h尿量明显升高(P<0.01);8 w末与正常组比较,缬沙坦组、中药高、中剂量组24 h尿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尿Na+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尿K+明显降低(P<0.01);缬沙坦组和中药中剂量组尿K+降低(P<0.05).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尿中Cl-升高(P<0.05).结论 泽泻汤加味方对高盐高血压大鼠起到利尿、排钠及保钾的作用,并且泽泻汤加味方中剂量组排钠效优,泽泻汤加味方高剂量组保钾效优.

    作者:陈景彦;陈炳宏;张树峰;范洪亮;于海荣;杨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脂肪因子Omentin-1、Visfatin体外表达与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脂肪因子Omentin-1、Visfatin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IR)的内在联系.方法 复苏、传代及诱导分化老年人源T2DM前脂肪细胞,构建 Omentin-1、Visfatin过表达载体,进行载体转化、培养和提取;以3个不同过表达梯度(1.0、2.5、5.0 μg)转染传代脂肪细胞,以无转染组为对照;Q-PCR检测Omentin-1、Visfatin、胰岛素受体底物 (IRS)-1/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85a)]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Omentin-1、Visfatin、IRS-1、IRS-2、PI3K(P85a) 蛋白表达及IRS-1/2酪氨酸磷酸化水平,[3H]-2-脱氧-D-葡萄糖摄取测定细胞葡萄糖摄取率的变化.结果 ①Omentin-1、Visfatin mRNA及蛋白表达随转染浓度梯度升高而表达量增加,所构建的Omentin-1、Visfatin过表达载体有效;②随Omentin-1表达增加,IRS-1及PI3K(P85a) mRNA和蛋白表达及IRS-1磷酸化程度均出现明显增加,IRS-2未出现明显变化;③随Visfatin表达增加,IRS-1/2、PI3K(P85a) mRNA、蛋白表达及IRS-1/2磷酸化程度未出现明显变化;④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随Omentin-1表达增加而升高,而与Visfatin过表达浓度变化无明显关系.结论 Omentin-1表达可能通过某种途径激活了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通路,导致了IRS-1和PI3K活化和表达,从而发挥其胰岛素增敏作用;Visfatin在老年T2DM血清中的高表达,很可能只是一种肥胖、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补偿机制,与T2DM IR的发生没有必然联系.

    作者:潘宝龙;巫玲;马润玫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清双调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α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效果的价值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清双调蛋白(AR)、转化生长因子(TGF)-α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ELISA法检测30例接受EGFR-TKIs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血清AR和TGF-α的水平,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RICIST 1.1)评价近期疗效,比较分析血清AR和TGF-α与近期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全组30例患者的有效率(RR)为33.3%,疾病控制率(DCR)为56.7%,AR浓度为(85.74±84.63)pg/ml,TGF-α浓度为(14.56±11.02)pg/ml.AR阳性与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相关,ⅢB期和鳞癌患者的AR明显高于Ⅳ期和腺癌的患者;TGF-α阳性则与吸烟史和腺癌相关.AR或TGF-α阳性与疗效差相关,AR和TGF-α均阴性的患者,EGFR-TKIs疗效更好.结论 治疗前AR、TGF-α可单独或联合用来预测晚期NSCLC接受EGFR-TKIs治疗的疗效.

    作者:张竞竞;王秀;韩啸;韩正全;王子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福建省749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通过长谷川简易智能测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的老年人生活方式调查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男女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婚姻状况、学历、经济收入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差异显著(P<0.05);已婚、关注饮食、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而低经济收入、短睡眠时间则是危险因素.结论 应采取多种干预和防控策略,延缓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通过引入老年社会工作专业手段,提高认知功能障碍者的生存质量和尊严.

    作者:肖慧欣;林诗竹;林祺;陈昭媛;张信皇;危文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硫化氢对外周动脉血管成形术再狭窄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研究硫化氢(H2S)对外周动脉血管成形术再狭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4只清洁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建立外周血管成形术模型,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125 μmol/kg硫氢化钠溶液,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每组持续给药7 w.在给药期间的第3、7周,切取颈总动脉,进行HE染色,观察血管腔面积和中膜面积变化;ELISA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表达,并检测羟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管腔面积均有显著增加(P<0.01),血管中膜面积显著降低(P<0.01),MMP-8含量明显降低(P<0.01),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硫化氢通过下调MMP-8的表达,降低胶原蛋白的含量而改善外周血管成形术后出现的血管再狭窄.

    作者:汲桐羽;沈雷;丁淑丽;何军;张晓东;冯化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研究现状

    针灸治疗脑卒中(中风)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明显、经济实惠、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小等特点[1].梁润英等[2]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研究郑州市中风后遗症患者社区康复现状,结果对中风后遗症患者所使用的康复方法中,针灸的使用率高.

    作者:张玥;徐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结肠腺癌核仁素表达和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的关系

    目的 检测结肠腺癌中核仁素(C23)表达和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65例结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C23和Ki67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中C23和Ki67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中C23和Ki67表达与肿瘤大径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C23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C23和Ki67呈正相关.结论 结肠腺癌中C23和Ki67高表达可以促进肿瘤形成和进展,C23和Ki67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周为;马新福;戈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氯吡格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干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及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障碍、脑梗死面积、含水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PDCD)-5表达情况.结果 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与Sham组相比,I/R组及治疗组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I/R组相比,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在脑梗死面积及含水量方面,与Sham组相比,I/R组及治疗组均显著升高(P<0.05);与I/R组相比,治疗组均显著降低(P<0.05).在组织病理学方面,Sham组海马CA1区细胞结构完整,细胞核、核膜及核仁结构完整;I/R组细胞排列紊乱,水肿严重,核膜界线不清晰,血管充血严重;相比于I/R组,治疗组间质水肿缓解,细胞结构较完整.在Caspase-3及PDCD-5表达方面,Sham组基本未见Caspase-3及PDCD-5阳性细胞;I/R组随处可见大量Caspase-3及PDCD-5阳性细胞;相比于Sham组,治疗组Caspase-3及PDCD-5阳性细胞含量明显增加,但相对于I/R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氯吡格雷可通过缩小梗死面积、减轻水肿情况抑制Caspase-3及PDCD-5凋亡因子的生成而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进展.

    作者:张亚雯;时红;张宇明;王玲;刘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胃腺癌信号转导与转录调控因子-3、-5和白细胞介素-17A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检测胃腺癌信号转导与转录调控因子(STAT)-3、-5和白细胞介素(IL)-17A的表达,探讨三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确诊为胃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蜡块组织21例作为对照组1,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蜡块组织21例作为对照组2,非肿瘤性胃黏膜蜡块组织21例作为对照组3.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组中STAT-3、STAT-5和IL-17A的表达.结果 4组中STAT-3、STAT-5和IL-17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中STAT-3、STAT-5和IL-17A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STAT-3和STAT-5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累犯密切相关(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STAT-3和IL-17A、STAT-5和IL-17A之间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胃腺癌中STAT-3、STAT-5和IL-17A高表达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均有促进作用,三者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胡乃军;纪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