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曼莉;吴坤军;崔银军;南光贤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率震荡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582例老年T2DM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根据宽大畸形QRS波形态对室性期前收缩起源部位进行定位,对比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的窦性心率震荡(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及DRs指标.结果 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心尖部、左心室心尖部早搏TO、TS、DRs异常率分别为9.6%、13.4%、6.8%,8.5 %、12.0%、4.3%,7.9 %、13.2 %、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流出道期前收缩的TO、TS、DRs异常率分别为23.7 %、29.9%、15.5%,均明显高于以上三个部位(P< 0.05).结论 老年T2DM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期前收缩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弱,DRs降低,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具有心源性死亡高危性,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何晓丹;吕聪敏;汤建民;焦丽华;田晨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内脏脂肪素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外周血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炎症因子及相关黏附分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UA患者44例(观察组)及稳定型心绞痛(SA)42例(对照组)两组血脂指标、内脏脂肪素、炎症性因子、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对内脏脂肪素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sVCAM-1、sICAM-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均P>0.05);观察组内脏脂肪素、VCAM-1、sICAM-1、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UA患者内脏脂肪素水平与TNF-α(r=0.693,P<0.01)、sVCAM-1(r=0.722,P<0.01)及sICAM-1(r=0.708,P<0.01)呈正相关.结论 UA患者体内内脏脂肪素水平比SA患者高,并且与TNF-α、VCAM-1、sICAM-1呈正相关,说明内脏脂肪素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可作为预测不稳定斑块的指标.
作者:屈苗;梁莉萍;洪路贤;刘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泽泻汤加味方对高盐高血压大鼠24 h出入量及尿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给Wistar大鼠高盐饮食22 w造模,将40只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从第23周起,除正常组外,对各组大鼠施相应干预措施.干预8 w后,观察各组大鼠2 h出入量、尿Na+、K+、Cl-的变化.结果 2 w末与正常组相比,中药高、中剂量组的24 h进水量明显升高(P<0.01).4 w末与正常组和模型组相比,中药中剂量组的24 h进水量显著升高(P<0.01).2 w末与正常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的24 h尿量升高(P<0.05).4 w末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的24 h尿量明显升高(P<0.01);8 w末与正常组比较,缬沙坦组、中药高、中剂量组24 h尿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尿Na+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尿K+明显降低(P<0.01);缬沙坦组和中药中剂量组尿K+降低(P<0.05).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尿中Cl-升高(P<0.05).结论 泽泻汤加味方对高盐高血压大鼠起到利尿、排钠及保钾的作用,并且泽泻汤加味方中剂量组排钠效优,泽泻汤加味方高剂量组保钾效优.
作者:陈景彦;陈炳宏;张树峰;范洪亮;于海荣;杨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治疗早期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 脓毒症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情况、炎症指标及心肌酶谱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率(HR)、血压水平均显著降低,舒张早期二尖瓣流入速度/心房舒张期二尖辦流入速度(E/A)水平显著升高且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各炎症指标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及传统肌钙蛋白(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早期脓毒症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影响较小,可改善心肌的舒张功能,降低炎性因子释放,对早期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名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姜黄素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PTP诱发小鼠亚急性PD模型,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鉴定出小鼠中脑差异蛋白,发现姜黄素的作用靶点,并采用Western印迹进行验证.用脂多糖刺激C6神经胶质瘤细胞研究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MPTP诱发的小鼠PD模型中,蛋白质组学鉴定出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高表达,姜黄素给药可以下调GFAP的表达,Western印迹验证GFAP的表达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在脂多糖刺激的C6神经胶质瘤细胞中GFAP的表达明显升高,姜黄素给药后可以降低GFAP的表达.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PD发病,姜黄素可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产生抗感染作用,进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杜国华;王宏旭;刘子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对广州两所三甲医院的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223例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的HPLPⅡ均分为(2.43±0.35)分,运动锻炼及先兆观察维度得分低.Barthel指数、脑卒中病程、文化程度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 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的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存在功能缺陷、脑卒中病程短、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的健康行为尤应引起关注;建议加强延续护理、争取老年患者亲属的支持、及早并坚持康复运动,优化老年健康教育策略,以提高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的健康行为.
作者:徐桂红;欧翠玲;敖友爱;张小培;莫苗苗;陆正齐;彭舟媛;万丽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下颌收拢抗阻力运动(CTAR)对老年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老年脑梗死后吞咽障碍者分成CTAR组、Shaker组和对照组.实验前3组患者通过吞咽障碍分级评价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后,对各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其中CTAR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CTAR治疗,Shaker组结合Shaker运动训练.并分别经过2、4、6 w的治疗和康复后再次评价吞咽功能.同时,经康复训练6 w后再次进行SDS评定.结果 治疗前各组老年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和SDS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吞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2~4 w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为明显.CTAR组疗效显著优于Shaker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6 w后CTAR组SDS评分明显低于Shaker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CTAR,可以有效提高其吞咽功能,减轻心理负担、改善抑郁状态.
作者:雷雨颖;郭晓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干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及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障碍、脑梗死面积、含水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PDCD)-5表达情况.结果 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与Sham组相比,I/R组及治疗组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I/R组相比,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在脑梗死面积及含水量方面,与Sham组相比,I/R组及治疗组均显著升高(P<0.05);与I/R组相比,治疗组均显著降低(P<0.05).在组织病理学方面,Sham组海马CA1区细胞结构完整,细胞核、核膜及核仁结构完整;I/R组细胞排列紊乱,水肿严重,核膜界线不清晰,血管充血严重;相比于I/R组,治疗组间质水肿缓解,细胞结构较完整.在Caspase-3及PDCD-5表达方面,Sham组基本未见Caspase-3及PDCD-5阳性细胞;I/R组随处可见大量Caspase-3及PDCD-5阳性细胞;相比于Sham组,治疗组Caspase-3及PDCD-5阳性细胞含量明显增加,但相对于I/R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氯吡格雷可通过缩小梗死面积、减轻水肿情况抑制Caspase-3及PDCD-5凋亡因子的生成而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进展.
作者:张亚雯;时红;张宇明;王玲;刘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中,照护保障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是当前值得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尤其目前在我国老龄化快速进展期的现实中,失能老年人的照护已经牵涉到千家万户.
作者:王岳;岳秀娟;袁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老年肝癌(HCC)的疗效及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 接受超声引导RFA治疗的老年HCC患者315例.治疗后1个月评价疗效.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与RFA治疗后肿瘤残留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0.16%;病灶的完全消融率为91.27%.单因素分析发现靠近肝内大血管和胆囊、肿瘤大直径>5 cm及联合其他局部治疗影响患者RFA治疗后肿瘤残留(P<0.05).靠近肝内大血管、肿瘤直径>5 cm及未联合局部治疗是患者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声引导RFA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靠近肝内大血管、肿瘤直径>5 cm及未联合局部治疗是患者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
作者:翟渊鹏;王海英;王雁;李佳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益肾化浊法治疗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中医证候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方法,于治疗0、4、12、24 w通过中医证候量表积分评价临床疗效;治疗48 w通过长期随访量表评价远期疗效.结果 中药组在改善善忘、善误、反应迟钝、腰膝酸软、倦怠思卧、头晕等症状方面优于安理申组(P<0.05),起效时间更早,且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安理申组(P<0.05).结论 益肾化浊法可通过改善轻度AD患者中医证候,改善其认知功能.
作者:韩文文;张玉莲;李强;林翠茹;崔远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疏离感特点及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疏离感量表(GSAS)、老年抑郁量表(GDS)对8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①老年人疏离感在性别、居住地、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家庭成员感情、健康状况、居住情况、应激事件上有显著差异(P<0.01).②老年人疏离感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1),不同抑郁程度的老年人其疏离感差异显著(F=48.19,P<0.01).结论 老年人疏离感受性别、城乡来源、家庭关系、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影响.老年人疏离感与抑郁关系密切,抑郁程度越严重,疏离感越强.
作者:古思奕;李彦章;董玲;赵小淋;吴霜;代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抑郁症后Th1/Th2细胞因子与血清犬尿酸通路(KP)中犬尿酸(KYN)和色氨酸(TRP)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抑郁症自测量表(SDS)和焦虑症自测量表(SAS)对79例IFN-α治疗CHC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发生抑郁症患者34例,根据量化积分情况,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组,以正常人群30例为健康组,以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抑郁的CHC患者45例为无抑郁症组,各组均采集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和IL-10的浓度.应用高效液相色技术检测患者血浆中KYN和TRP水平,并计算二者的比值.结果 各组血清IFN-γ、TNF-α、IL-4、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各组TRP水平降低,KYN水平升高,KYN/TRP变化也差异显著,且伴随抑郁症状程度不同,中度和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IFN-α在治疗CHC过程中,出现Th1/Th2因子表达式失衡导致CHC患者KP通路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活性增强,引起KYN/TRP发生改变,可能是抑郁症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金霞;高杨;刘立新;李建团;王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血糖变异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年脓毒症患者120例,根据空腹血糖(FPG)情况分为3组,4.4~6.1 mmol/L患者42例为A组,6.2~8.3 mmol/L患者41例为B组,8.4~10.0 mmol/L患者37例为C组,均行感染相关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APACHE)Ⅱ评分.分析血糖变异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A组脓毒症严重程度、预后均明显好于B组和C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每日△血糖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B组脓毒症严重程度、预后均明显好于C组,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每日△血糖均明显低于C组.存活患者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每日△血糖均明显低于死亡患者(均P<0.05).高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平均每日△血糖与预后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血糖变异度与预后的关系密切.脓毒症越严重,血糖变异度越大,预后越差.
作者:曾建琼;程青虹;王桂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高原低氧环境下老年开胸患者应激反应、循环功能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给予全身麻醉,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不同时点应激反应、循环功能、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插管后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观察组血清肾上腺素(E)、去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T1、T2、T3时点,观察组心率(HR)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动脉血压(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6、24、48 h,观察组静止和咳嗽、活动状态时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20.93% vs 73.71%,9.30% vs 25.58%,2.33% vs 27.91%)(x2=3.957~10.965,P<0.05,P<0.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TPVB麻醉有助于减轻高原地区低氧环境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姜勇;唐晓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老年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全貌,为该领域近期发展规划提供指导.方法 对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收录期刊发表的885篇(1992-2015)老年心理学论文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总体而言,我国老年心理学研究近年呈现快速、合作发展趋势;内容以应用导向为主,大多采用相关研究法,实验研究比例较小;其中,75.6%以上相关研究论文来自于医疗机构和医科高校,来自心理学研究与教学机构的研究仅占6.4%;研究论文发表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与社会需求有差距结论 我国老年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近年快速增长,但科研力量和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和不平衡性.
作者:边玉莹;张玉静;刘萍萍;韩布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胼胝体膝部梗死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及其在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胼胝体膝部梗死患者17例(病例组)及同期健康检查人群17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Nicolet Spirit脑诱发电位仪,进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分析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P300潜伏期及波幅有无差异(P>0.05).结果 病例组P300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t=4.85,P<0.05);病例组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t=8.79,P<0.05);病例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与波幅明显负相关性(r=-0.61,P<0.05),但与潜伏期无明显相关性(r=-0.07,P=0.78).以潜伏期为指标,诊断胼胝体膝部梗死的敏感性为94.12%,特异性为76.47%,ROC 曲线下面积为0.83;以波幅为参考指标诊断诊断胼胝体膝部梗死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4.22%,ROC 曲线下面积为0.98.结论 胼胝体膝部梗死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延长和MMSE评分与波幅明显负相关性,可作为电生理诊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晓燕;谢炳玓;赵理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参与细胞生物调节及代谢的一种关键酶.早期研究发现AMPK可以磷酸化胆固醇合成通路中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导致胆固醇合成减缓;并磷酸化脂肪合成中的主要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终导致脂肪酸合成减缓.此外,AMPK还可以磷酸化糖原合成通路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糖原合成酶激酶(GSK),抑制糖原的生成.可以说AMPK 是细胞能量代谢平衡的调节开关.
作者:文荣;周成江;贾彦彬;李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CTX)与来氟米特(LE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GC)治疗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L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GC联合CTX)、对照B组(GC联合LEF)和三联组(GC、CTX联合LEF3)各35例,均治疗12个月.评价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3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尿红细胞、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清除率(Scr)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 三联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治疗后,3组尿蛋白、尿红细胞、Scr、ES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三联组以上各检测指标水平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治疗过程中,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X与LEF联合小剂量GC治疗LN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各项生化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陈家佳;张文辉;孟艳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冠心病(CHD)即多种高危因素诱导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AS)改变,继而引起冠脉血管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完全闭塞,造成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CHD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CHD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任佳君;刘路路;惠岗;李磊;齐超;王珺楠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