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岳秀娟;袁迪
目的 总结淀粉样变性心肌病(CA)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师进一步认识和诊治该病提供帮助.方法 对经皮下脂肪活检和肾脏穿刺活检确诊的 6 例CA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及确诊方法进行临床分析,总结CA的临床特点.结果 6 例诊断为CA患者,男 5 例(83%),女 1 例(17%),年龄 52~78[平均(65±10)]岁,从发病到确诊时间 1~14[平均(8±5)]个月.临床表现均为进行性加重的心力衰竭;其中,伴低血压表现 3 例,合并多发性骨髓瘤 1 例.心电图示:肢体导联均为低电压表现,心房颤动 2 例,窦性心动过缓 1 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2 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样改变 3 例.心脏彩超示:所有患者均表现左心房明显增大,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明显增厚伴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活检部位:皮下脂肪活检 5例,肾穿刺活检 1 例,病理检查经刚果红染色均呈阳性.结论 CA患者的心脏受损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预后差,常合并有其它多种组织级器官受累表现,有以下临床特征:(1)早期为心脏舒张功能减退;(2)限制性心肌病、右心衰竭的症状及体征,部分患者发展为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难治性心律失常;(4)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5)特征性心电图:标准肢体导联低电压、胸前导联 R 波递增不良 ST-T 改变,常伴有房颤和传导阻滞;(6)特征性超声心动图:心室壁及室间隔明显对称性增厚,左室心腔正常或者缩小,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多伴有瓣膜增厚或反流、心包积液,晚期有充盈压增高的限制性表现.
作者:张鑫;马建飞;王晓华;吴晓琴;李旸;佟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水平及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136例老年ACS患者为研究组,根据冠脉CT分为软斑块51例、混合斑块42例、硬斑块43例,同期46例冠脉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LOX-1水平,Pearson分析老年ACS患者血清LOX-1水平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LOX-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硬斑块患者LOX-1水平高,软斑块患者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ACS患者血清LOX-1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r=0.524,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血清LOX-1水平升高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血清LOX-1可作为ACS及斑块稳定性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刘莉娟;袁清茹;赵明中;李惠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按有无家族史可分为散发型(SAD)和家族遗传型(FAD)两种类型,临床以记忆障碍、语言障碍、失认、失用、淡漠及性格改变等为主要特征,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1]发现钙信号在AD病理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钙信号主要表现为钙平衡失调及钙超载.
作者:卢北玲;李闻文;周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老年参加医疗保险(参保)住院患者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700名老年参保住院患者进行电话访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轮廓分析探讨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满意度三个条目的平均得分分别为7.441、6.629和6.351分;性别、公务员、健康状况、特殊门诊、过去1年住院次数及获取医保信息的难易程度是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为提高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老年参保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应针对性地改进政策.
作者:莫显昆;王琪;彭丽爱;罗明明;孙振球;史静琤;任晓华;孙兆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福建省749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通过长谷川简易智能测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的老年人生活方式调查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男女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婚姻状况、学历、经济收入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差异显著(P<0.05);已婚、关注饮食、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而低经济收入、短睡眠时间则是危险因素.结论 应采取多种干预和防控策略,延缓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通过引入老年社会工作专业手段,提高认知功能障碍者的生存质量和尊严.
作者:肖慧欣;林诗竹;林祺;陈昭媛;张信皇;危文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老年性皮肤萎缩发病机制及对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影响.方法 老年性皮肤萎缩患者53例,设为观察组,行丹皮酚软膏治疗.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老年53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Th2细胞因子IL-4及IL-10,采用自拟症状评分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情况及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IL-2、干扰素-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4及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过丹皮酚软膏治疗4 w后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后IL-2、干扰素-γ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IL-4及IL-1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老年性皮肤萎缩患者症状评分与Th1/Th2细胞因子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皮肤萎缩患者症状评分与Th1/Th2细胞因子IL-2、干扰素-γ、IL-4呈相关性(P<0.05).结论 老年性皮肤萎缩发病机制复杂,存在Th1/Th2细胞失衡,表现为Th1功能亢进及Th2细胞下降,利用丹皮酚软膏治疗能调节Th1/Th2细胞水平.
作者:黄娟;赵和平;高阳;李延峰;郭亚立;刘金金;徐胜东;李卫强;李振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胃腺癌信号转导与转录调控因子(STAT)-3、-5和白细胞介素(IL)-17A的表达,探讨三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确诊为胃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蜡块组织21例作为对照组1,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蜡块组织21例作为对照组2,非肿瘤性胃黏膜蜡块组织21例作为对照组3.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组中STAT-3、STAT-5和IL-17A的表达.结果 4组中STAT-3、STAT-5和IL-17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中STAT-3、STAT-5和IL-17A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STAT-3和STAT-5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累犯密切相关(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STAT-3和IL-17A、STAT-5和IL-17A之间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胃腺癌中STAT-3、STAT-5和IL-17A高表达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均有促进作用,三者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胡乃军;纪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老年肝癌(HCC)的疗效及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 接受超声引导RFA治疗的老年HCC患者315例.治疗后1个月评价疗效.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与RFA治疗后肿瘤残留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0.16%;病灶的完全消融率为91.27%.单因素分析发现靠近肝内大血管和胆囊、肿瘤大直径>5 cm及联合其他局部治疗影响患者RFA治疗后肿瘤残留(P<0.05).靠近肝内大血管、肿瘤直径>5 cm及未联合局部治疗是患者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声引导RFA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靠近肝内大血管、肿瘤直径>5 cm及未联合局部治疗是患者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
作者:翟渊鹏;王海英;王雁;李佳睿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硫化氢(H2S)对外周动脉血管成形术再狭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64只清洁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建立外周血管成形术模型,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125 μmol/kg硫氢化钠溶液,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每组持续给药7 w.在给药期间的第3、7周,切取颈总动脉,进行HE染色,观察血管腔面积和中膜面积变化;ELISA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表达,并检测羟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管腔面积均有显著增加(P<0.01),血管中膜面积显著降低(P<0.01),MMP-8含量明显降低(P<0.01),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硫化氢通过下调MMP-8的表达,降低胶原蛋白的含量而改善外周血管成形术后出现的血管再狭窄.
作者:汲桐羽;沈雷;丁淑丽;何军;张晓东;冯化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红蛋白(Ngb)和14-3-3γ蛋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依达拉奉预处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gb和14-3-3γ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Ngb和14-3-3γ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脑和血清的Ngb和14-3-3γ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依达拉奉预处理组大脑和血清的Ngb和14-3-3γ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通过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Ngb和14-3-3γ水平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韦俊杰;李吕力;李晓峰;李燕华;陈渊;张丽香;范秉林;陈志;封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完善社区防控老年高血压成效评价指标,以提高社区防控老年高血压的针对性、工作质量和资源利用有效率.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利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5例高血压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对117例高血压前期人群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为29.67%,对高血压知识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高血压知识得分及格的影响因素(均P=0.000).健康信念形成率为58.74%,高血压相关行为依从性为57.81%,控制率为46.9%,高血压人群满意率为51.37%,高危人群的满意率为19.66%.该社区2013年登记患病率为46.3%,管理率为60.86%,健康教育覆盖率为48.7%.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防控中,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防控重要、紧迫,应建立包括高血压前期人群在内的社区防控高血压评价体系,扩大高血压防控范围,增加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评价.
作者:张晓宇;张金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老年骨质疏松(OP)健康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海南地区的海口市、三亚市、三沙市和儋州市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04例老年OP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OP健康行为问卷进行现状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04份,回收有效问卷304份.健康行为平均得分(30.31±4.28)分,其中饮食行为(26.17±3.83)分,运动行为(1.82±1.73)分,摄钙行为(2.32±4.47)分,及格率较低.患者获取疾病相关知识以媒体和经验为主,缺少健康指导.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水平、工作性质和医疗保障与海南地区老年OP健康行为评分有关(均P<0.05).进一步多元回归显示,性别、工作性质和医疗保障是影响海南地区老年OP健康行为的因素(均P<0.05).结论 海南地区老年OP健康行为水平较低,应大力开展面对面指导、健康手册、专题讲座等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重点加强女性、无医疗保障和体力劳动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行为.
作者:李文;王海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白藜芦醇(Res)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Res后处理组(Res组),每组8只.建立急性HIRI模型,于再灌注6 h后收集动物血液和肝脏标本.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浓度,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肝脏组织TNF-α及IL-10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肝脏M1、M2型巨噬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Res后处理可以降低肝脏功能学指标ALT、AST、AKP的血清浓度;与I/R组比较,Res组IL-10和TGF-β含量升高,而IL-6和TNF-α含量降低,同时IL-10 mRNA表达量升高而TNF-α表达量下降;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Res后处理可以降低M1型巨噬细胞的比例,使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结论 Res对HIRI的保护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发挥作用的.
作者:宋娟;李宝红;郭雅玲;任广宗;卢彦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5 d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TIA患者224例.以住院15 d为观察终点,期间进展为完全性脑梗死患者75例为进展组,未进展为完全性脑梗死患者149例为未进展组.采用自行设计TIA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ABCD2评分系统对全部TIA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1)ABCD2评分系统中,有糖尿病史的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是无糖尿病者的2.585倍(OR=2.585,95%CI:1.457~4.588);随着TIA持续时间增加,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增加(x2=52.847,P=0.000);随着临床特征加重,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增加(x2=42.535,P=0.000).(2)随着ABCD2评分的增加,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增加(x2=118.601,P=0.000);ABCD2评分危险分层与TIA患者预后的关系中,低危患者没有进展为脑梗死,中危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为22.5%,高危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比例为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600,P=0.000).结论 ABCD2评分增加与TIA患者15 d内进展为脑梗死密切相关,ABCD2评分危险分层为中、高危TIA患者为临床重点干预人群.
作者:蒲国兴;尚迟;周智;李君;孙维权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神经节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性耳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老年性耳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应用神经节苷脂.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听力水平、眩晕与耳鸣的改善情况以及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痊愈17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93.34%;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76.67%.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听力水平均有显著提升,尤以实验组更明显,实验组治疗前后单耳平均听阈差值为(42±5)dB,对照组为(29±3)dB.实验组眩晕治疗有效率为84.21%,耳鸣治疗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77.27%,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减少用药剂量后症状消失.结论 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性耳聋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眩晕与耳鸣的症状,同时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马子健;徐国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渐进抗阻训练在改善脑瘫(CP)患者步态功能及行走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44例CP患者[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Ⅰ~Ⅱ级],随机分为训练组及对照组各22例,分别进行12 w的康复训练.训练组进行高负荷、渐进抗阻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分析训练前后两组在步态周期、跨步长、步速、踝关节活动度及屈曲角度、6 min步行试验方面的差异.结果 训练前后两组步速、6 min步行试验均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步态周期、跨步长、踝关节活动度及屈曲角度方面,训练组改善明显,对照组无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负荷、渐进抗阻训练改善了患者的步态功能,而在改善患者步行速率方面,抗组训练无明显优势.
作者:耿子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浓度,探讨其联合检测对CHD的诊疗的作用.方法 在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住院怀疑为CHD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358例,其中293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CHD,65例为非CHD设为对照组.根据CHD的临床特点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2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95例;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Hcy及RBP浓度,分析其在CHD不同阶段中的意义.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cy、RBP水平高于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cy、RBP水平高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cy、RBP水平与对照组基本一个水平(P>0.05).结论 血清Hcy及RBP的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李永伟;郭孝兰;刘心伟;张小倩;许晓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phrin-A1配体(Ephrin-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受体(VEGFR)2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68例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21例乳腺腺病患者术后的蜡块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Ephrin-A1、VEGF和VEGFR2的表达.结果 两组中Ephrin-A1、VEGF和VEGFR2的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Ephrin-A1、VEGF和VEGFR2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密切相关,观察组中Ephrin-A1的表达与肿瘤的增殖指数密切相关,VEGF和VEGFR2的表达与肿瘤的脉管累犯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Ephrin-A1和VEGF、VEGF和VEGFR2的表达均具有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phrin-A1、VEGF和VEGFR2高表达是病变的促进因素,三者具有协同作用,对间质血管生成有一定影响.
作者:林哲洙;张磊;张睿;张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中,照护保障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是当前值得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尤其目前在我国老龄化快速进展期的现实中,失能老年人的照护已经牵涉到千家万户.
作者:王岳;岳秀娟;袁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老年大肠癌切除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案.方法 老年大肠癌切除患者500例,患者中共39例发生吻合口漏,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对吻合口瘘发生原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根据吻合口瘘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治疗.结果 500例老年大肠癌切除术患者39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80%,发生原因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患者自身因素、新辅助化疗、肠道准备,分别占30.77%、25.61%、15.38%.单因素结果显示:老年大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与年龄、高血压、放化疗、手术方式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大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与糖尿病、距离肛缘距离关系密切(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大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与糖尿病、距离肛缘距离关系密切(P<0.05).结论 老年大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原因相对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做好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
作者:黄初东;席朋武;杨荣华;夏铮;刘正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