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刘志军;颜春鲁;刘峰林;陈丽;张秋菊;徐厚谦;胡继宏;窦荣海;温鑫洋
目的 探讨皮肤交感反射(SSR)和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AS-EMG)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PD患者作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PD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并实施SSR和EAS-EMG检测,分析SSR与EAS-EMG对PD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SCOPA-AUT得分≥1分31例,<1分14例,对照组SCOPA-AUT得分≥1分0例.<1分45例,观察组SCOPA-AUT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SR显示观察组的上下肢潜伏期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上下肢的波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EAS-EMG检测显示观察组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平均时限及多相波百分比明显高于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P<0.05).两组平均波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中SCOPA-AUT得分与上下肢的SSR波幅不相关(r=0.216,0.134;P=0.245,0.317),与上下肢的SSR潜伏期呈正相关(r=0.487,0.551;P=0.023,0.016).SCOPA-AUT得分与 EAS-EMG的运动单位电位(MUAP)平均波幅不相关(r=0.234,P=0.224),与MUAP的多相波百分比、平均时限呈正相关(r=0.514,0.547;P=0.013,0.011).结论 SSR及EAS-EMG可用于评估PD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能够为PD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胡凡;屈新辉;金光华;陈淑梅;柴文;刘芬;周鑫华;文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长期高盐摄入对血压和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3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n=13)、高盐组(HS,n=24)分别饲予不同NaCl含量饲料,试验结束后HS组大鼠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盐高血压(HSH)组和高盐正常血压(HSN)组.各组均进行左心室苏木素-伊红(HE)染色、心脏彩超、收缩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及左室AngⅡ、TNF-α、醛固酮含量测定.结果 HSH组大鼠血压、左室局部AngⅡ含量显著高于NS组;HS组大鼠左心室表现出心肌肥厚、LVMI升高、血浆hsCRP水平升高、AngⅡ浓度降低、左室局部TNF-α浓度明显升高,且HSH组升高更明显;各组左室局部醛固酮含量、血清TNF-α浓度及心脏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长期高盐饮食可引起部分Wistar大鼠血压升高;盐致Wistar大鼠心肌重构作用与血压无关;TNF-α可能在高盐继发的大鼠血压、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石耿辉;商黔惠;王晓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对老年人大肠腺瘤性息肉(CAP)的影响.方法 选择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的60岁以上退休员工1 125例,分为CAP组(n=187)和正常对照组(n=938),并根据B超结果分为胆囊切除组和未切除组,对其肠镜结果、体质指数(BMI)、腰围、胆红素谱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CAP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x2=13.210,P<0.001);CAP组年龄、腰围明显高于非CAP组(P<0.001);胆囊切除组的大肠腺瘤检出率明显高于未切除组(x2=5.348,P<0.021);经Logistic回归法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腰围、胆囊切除(P=0.019,OR=1.876,95% CI:1.118~3.146)是发生CAP的危险因素.结论 胆囊切除可能是老年人患CAP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陈长喜;郭传勇;杜娟;毛玉山;缪敏;朱忠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随年龄增长T淋巴细胞表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水平变化的规律.方法 将216例健康体检对象按年龄分成3组,组1为非老年组(18~60岁)85例,组2为非高龄老年组(61 ~80岁)76例,组3为高龄组(>80岁)55例;均采用四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血25-(OH)D水平.结果 ①各年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都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1 CD3+明显高于组2和组3(P<0.05).②组1CD95阳性明显高于组2和组3(P<0.05).③组2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组1和组3(P<0.05).④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021,P<0.05),与T细胞亚群CD95呈正相关(r=0.17,P<0.05).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变化不明显,CD3+明显下降,CD95表达水平逐渐增高,而血清25-(OH)D逐渐降低,提示D95、25-(OH)D有可能成为评价免疫衰老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宁芳;陈发秀;梅洵;邱元芝;胡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糖尿病病人长期代谢紊乱可引起微血管并发症,从而导致多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心、肾、视网膜、神经组织,其中以糖尿病肾病尤为重要,糖尿病肾病已成为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2].近年来,白细胞介素(IL)-17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联系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作者:谭玲玲;樊均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造血干细胞(HSC)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是目前研究深入、发现早及应用广泛的干细胞,其具极强的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潜能[1,2].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第1例骨骼移植成功以来,干细胞产品种类及应用范围取得突破性进展.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30种干细胞产品进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批程序,10余种疾病已入或完成三期临床研究.干细胞技术作为生物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被我国纳入“十二·五”规划中.
作者:蒋析文;刘悦;马光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调节系统,存在于血管、心脏、肾脏和肾上腺等组织中,共同参与靶器官功能的调节.生理条件下,它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与功能稳态、电解质和体液平衡、血压稳态等方面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认为,RAS拥有两条关键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Ang)Ⅱ-Ang 1型受体(AT1R)与ACE2-Ang(1~7)-Mas受体(MasR);两条轴的功能相反,二者平衡成为RAS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雌激素是一种G18类固醇激素,对女性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均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样,也通过调节RAS两条轴的表达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此,本文重点综述RAS两条轴与雌激素的关系,以期针对RAS,拓展雌激素临床应用的新领域.
作者:谢晋;薛军;赵自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姜黄素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姜黄素组、高剂量姜黄素组,每组大鼠18只.其中模型组、低、高剂量姜黄素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的制备采用将大鼠两侧颈动脉结扎的方法进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检测PI3K、AKT、Bcl-2、Bax蛋白的表达,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水含量,甲酰胺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 同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PI3K、AKT、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脑组织含水量、Bax蛋白表达及伊文思蓝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姜黄素组效果优于低剂量姜黄素组.结论 姜黄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其在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之后,激活了PI3 K/A KT信号转导通路,介导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降低,通过调节二者比值实现,姜黄素的脑保护效果与剂量相关.
作者:仇志富;吴晓光;颜勇;李蒙蒙;张丽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估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高、低剂量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按阿司匹林口服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52例和高剂量组(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75 mg)62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于服药第4天,采用TEG检测患者花生四烯酸(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情况及药物抵抗的发生情况.结果 低剂量组AA抑制率及ADP抑制率与高剂量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低剂量组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及氯吡格雷抵抗与高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低剂量组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与高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TEG评价的低剂量与高剂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血小板抑制效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季;王策;吕心可;初贵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的疗效.方法 STEMI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后早期PCI组41例和直接PCI组48例,分别对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支架植入术、住院期间死亡率及1个月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PCI术前,溶栓后早期PCI组血管开通率85.4%(19.5%TIMI 2级,65.9%TIMI 3级血流),明显高于直接PCI组(18.7%,10.4%为TIMI 2级血流,8.3% TIMI 3级血流,P<0.001).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O.653),但溶栓后早期PCI组所用支架数更少.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再梗死、急性左心衰竭和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1个月后随访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源性死亡、再梗死、脑卒中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溶栓后早期PCI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替代再灌注策略.
作者:顾磊;李振华;王晓田;卜凡丽;燕霞凤;马凯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经前路减压椎体间撑开植骨内固定与经后路截骨矫形手术对高龄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合并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 34例合并脊柱后凸畸形的高龄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取经前路减压椎体间撑开植骨内固定(对照组)与经后路截骨矫形手术(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观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情况、后凸Cobb角评分、SF-36量表以及疼痛视觉评分等.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较观察组长,术中失血量大,术后伤口引流量更多(P<0.05).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患者Cobb角明显较小,脊柱畸形有效矫正,患者疼痛视觉评分术后明显降低,SF-36量表生活能力均明显提高;以上三个指标在术后1 w、术后1、6个月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在各个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高龄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合并畸形的治疗,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在脊柱畸形的矫正以及减压效果上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是前路手术对于患者身体基础要求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可能性大.
作者:赵同生;赵开;孙小川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血管的新生与重塑作为血管发生,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变化,在维护机体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正常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机体血管发生损伤情况下,血管的新生与重塑往往成为影响机体损伤发展及修复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机体损伤的急性期,相应损伤因子或炎症因子可通过促进损伤部位周围血管结构损伤或者重塑,从而改变局部的血液流变学特性,从而促进损伤组织炎症反应的发生,进而加重组织的损伤[1];而在恢复期,血管新生及新生血管结构重塑又是机体损伤修复的重要特征及必要过程[2].由此可见,血管新生与重塑的发生对机体的影响,在不同状态下,其具有完全不同的生理或病理作用.同时也说明血管新生及重塑在维持机体稳态,调控机体损伤发生及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王师英;孙博云;林江;胡鸿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随着老年女性绝经时间的增长,各器官组织和功能退行性病变容易造成部分妇科疾病的误诊,尤其是高龄女性宫腔积脓的诊断治疗容易和其他病情混淆,从而贻误佳的诊疗时机患者.海南省是黎族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区,由于地处热带地区,其地理环境、生活和就医习惯与我国内陆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分析黎族老年女性宫腔积脓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
作者:潘翠笠;龚勋;蔡毅;张翔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的增龄性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健康青年(40岁以下)、中年(40~65岁)、老年组(>65岁),并经冠脉造影结果诊断无冠心病的血清标本各20份,并收集冠心病非老年组(<65岁)及冠心病老年组(>65岁)标本各20例,所有冠心病患者诊断均以冠脉造影结果为准,并进行Western印迹法检测OPN的含量,并同时采集各组吸烟史,饮酒史,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 OPN在老年组中呈阳性表达,而在青、中年组呈阴性;老年组、中年组及青年组OPN光密度值分别为7.34× 104±8.97×103,1.34× 103±4.15×102,1.58×102±0.096x 102,各组间差异显著(F=4.29,P=0.02);OPN在冠心病非老年组和老年组间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PN存在增龄性变化,当存在冠脉病变时,OPN不再有年龄差异,可能对冠心病的发生存在作用.
作者:童雪影;陈敏;祝河忠;梁惠;潘庆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70岁以上老年肺血栓栓塞症患者100例作为肺血栓栓塞症组,70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肺血栓栓塞症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肺动脉高压组(59例)和非肺动脉高压组(4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CO)、每搏指数、心率、胸腔静脉血压、体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肺血栓栓塞症组MAP、CI 、CO、每搏指数明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血栓栓塞症组心率、胸腔静脉血压、体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动脉高压组年龄明显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血小板计数低于非肺动脉高压组,女性、晕厥、V1~3T波倒置比例明显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高压组吸烟、高血压、脑卒中、癌症、外伤或手术、呼吸困难、胸膜炎性胸痛、咯血、胸闷、心悸、咳嗽、D-二聚体、右束支传导阻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与非肺动脉高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年龄是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性别和年龄是老年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朱宏波;章华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解毒通络方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损伤后胶原合成的干预作用.方法 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解毒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和ACEI组.解毒通络方组给予解毒通络方冲剂悬液10、20、30 g/kg灌胃,ACEI组给予卡托酱利水溶液0.005 j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7d后,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含量;碱水解法测定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olⅠ、ColⅢ和TGF-β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ngⅡ含量及心肌Hy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ColⅠ、ColⅢ及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解毒通络方各剂量组血清AngⅡ含量及心肌Hyp含量均降低(P<0.05),心肌Col Ⅰ、ColⅢ和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ACEI组比较,解毒通络方高剂量组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面积减少(P<0.05).结论 解毒通络方可以有效抑制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心肌胶原合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ngⅡ生成及干扰心肌TGF-β1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王景妍;王博宇;尹延丽;曦岩;郭家娟;李相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评估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改善作用.方法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硬化斑块指数及日常生活能力(Bra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脂水平、颈动脉IMT、硬化斑块指数和Bra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r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且观察组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ra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作者:马勋龙;刘洋贝;杨秋;王娟;薛建强;法宪恩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老年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易感因素及预后视力.方法 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眼科近3年176例(176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分为老年组(77例,年龄≥60岁)和非老年对照组(99例,年龄<60岁),统计所有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易感因素、治疗前后的视力.结果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易感因素中老年患者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中含2个或3个者占多数;两组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视力提高≥0.2)有统计学意义(x2=26.58,P<0.05),老年组并发黄斑水肿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5.9,P<0.05).结论 老年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以多重易感因素影响者占多数,经治疗预后视力基本有所提高,其中老年无并发症患者相对有并发症患者视力提高较显著.
作者:蓝凤霞;袁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患者血糖影响及与白细胞介素(IL)-18、骨桥蛋白(OPN)的相关性.方法 行玻璃体切除的PDR患者按照手术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局部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辅助右美托咪定.结果 两组术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3d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 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 HbA1c水平高于术前,对照组术后1 d HbA1c水平分别高于术前及手术结束时,术后3 d HbA1 c水平下降并恢复正常(P<0.05);观察组术后1d房水中IL-18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d房水中OPN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房水中IL-18与HbA1c呈正相关(r=0.368,P=0.027),观察组术后1d房水OPN与HbA1 c呈负相关(r=-0.331,P=0.049).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PDR玻璃体切除术局麻前后血糖影响较小,麻醉效果较好,房水IL-18、OPN改变与血糖波动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作者:刘红燕;王巧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溶栓疗法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含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n=60)和对照组(非静脉溶栓治疗,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变化、NSE和S-100β蛋白含量、残障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3~28 d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治疗后7~28 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1h两组MCA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和平均流速(Vm)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3~28 d两组NSE及S-100β蛋白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治疗后14~ 28 d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以明显增加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速度,降低NSE及S-100β蛋白含量,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一步降低患者残障水平,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安民;陈合成;关文标;欧阳升;郭颖莹;刘刚;李江娇;刘忠玲;张志江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