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刺激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的影响

李想;李若男;夏良锋;华锋;王瑶;王丹丹;杨利敏

关键词:慢性刺激, 糖尿病, 强迫游泳实验, 高架十字迷宫
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刺激(CMS)对大鼠糖尿病(DM)发病及进程的影响及其在D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脂高糖饮食诱导DM大鼠的过程中,增加CMS因素,观察CMS对大鼠生化指标和行为学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DM组和DM+CMS组大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均升高(P<0.05),出现了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与正常组大鼠相比,CMS 组、DM组及 DM+CMS组大鼠的上窜时间均缩短,不动时间延长(均P<0.05);DM+CMS组大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和停留时间亦明显缩短(P<0.05);与正常组相比,各实验组大鼠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慢性刺激本身并不能直接诱发DM,但它的存在可加重大鼠的胰岛素抵抗,促进DM的发生和发展.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创通气在电子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通气配合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的效果稳定性.方法 收集行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无创通气组42例在经插管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的支持下进行电子支气管镜介入诊疗,鼻导管吸氧组40例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情况下进行电子支气管镜介入诊疗,在支气管镜诊疗结束时、诊疗结束后30 min、1h,分别测定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次数以及氧合指数.结果 所有患者支气管镜介入诊疗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次数和氧合指数均具有显著差异,无创通气组优于鼻导管吸氧组(均P<0.05).结论 对于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时,选择无创通气比经鼻导管吸氧更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更好.

    作者:李海涛;李帅;蔡志刚;王伯丽;石芳;齐天杰;阎锡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清NT-pro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及生存率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再住院率及生存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CHF患者196例.所有患者均常规予以药物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和对应的血清 NT-proBNP水平.随访1年,比较不同血清NT-proBNP水平患者的再住院率与生存率,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上升,心功能分级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各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为2 000~4 999 pg/ml时患者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5 000~9 000 pg/ml及≥9 001 pg/ml的患者,但生存率显著高于5 000~9 000 pg/ml及≥9 001 pg/ml的患者(均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再住院率呈正相关,与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 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再住院率存在正相关联系,与生存率存在负相关联系,对其进行监测对于CHF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和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硫化氢对组织因子诱导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家兔体外凝血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硫化氢对组织因子诱导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家兔凝血活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青紫蓝家兔通过静脉注射组织因子复制DIC模型.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聚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 注射组织因子至5 min时,APTT和PT较注射前缩短(P<0.05),15、45 min时,APTT和PT较注射前延长(P<0.05),注射组织因子后的血样品,FDP检测均出现乳胶颗粒凝集;经硫化氢处理,注射组织因子前血浆PT无明显变化,中、高剂量组 APTT延长(P<0.05),FDP检测未出现乳胶颗粒凝集;注射组织因子5 min时,中、高剂量组PT较对照组延长(P<0.05),高剂量组APTT较对照组延长(P<0.05);15、45 min时,PT仅在高剂量时较对照组延长(P<0.05),APTT在中、高剂量时较对照组均延长(P<0.05);FDP检测,5和15 min时中、高剂量组的乳胶颗粒凝集较对照组明显减弱,45 min时,各组的乳胶颗粒凝集均不明显.结论 硫化氢对实验性DIC动物体外凝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乾坤;潘榆春;何坤;贾大平;李伟;姜玉新;王国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A型性格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随访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心病(CHD)[1].目前CHD被公认为心身疾病,与个体的性格有明显的关系,尤其与A型性格密切相关[2,3].本研究分析 A 型性格与CHD 患者发生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

    作者:薄海美;王志军;周建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柴胡颗粒治疗高脂饲料致豚鼠胆囊炎的机制

    目的 探讨大柴胡颗粒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机制.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高剂量大柴胡颗粒组(4、8 g/kg)组、消炎利胆片组(1.2 g/kg).采用饮饲法复制胆囊炎豚鼠模型,观察大柴胡颗粒对胆囊炎豚鼠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胆囊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情况.结果 大柴胡颗粒大剂量组可显著提高胆囊炎豚鼠血清ET含量(P<0.01),并可显著降低胆囊组织TNF-α表达(P<0.05).但大柴胡颗粒组对血清NO、TNF-α含量均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大柴胡颗粒对胆囊炎豚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清ET水平及降低胆囊组织TNF-α表达有关,其他的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卢金福;许惠琴;张志芬;王兆龙;李娟;喻斌;吕高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树突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巨噬细胞、树突细胞(DCs)和T细胞等介导的免疫反应,促进AS的病程进展[1];其他因素还包括肌成纤维细胞的累积、细胞外基质的蛋白扩张,尤其是蛋白聚糖、胶原和弹性蛋白.炎症环境、内质网应激及氧化应激终会导致内膜细胞凋亡,若凋亡的细胞不能迅速有效被邻近吞噬细胞吸收,则成为二次坏死,连同触发主细胞的坏死,形成坏死核心[1].继而随着细化纤维瘢痕,形成脆弱的斑块表型,而后者常导致斑块破裂及管腔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脏骤停及中风斑块形成的主要来源.

    作者:尹玉洁;马柳一;位庚;刘焕;贾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选用0.125%罗派卡因250 ml,其中含舒芬太尼0.5 mg/L,以4 ml/h速度进行背景输注,自控注射量2 ml/次,锁定时间20 min.对照组采用全麻;术后进行静脉自控镇痛(每100 ml含舒芬太尼100 μg背景输注1ml/h,自控注射量2 ml/次,时间锁定10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前 12 h、术后 12、24、36 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统计两患者术后 7 d 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记录术后4、8、16、32、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评价,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无差异,随着术后镇痛时间的延长,各组 MMSE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在术后12、24、36 h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7 d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随着术后镇痛时间的延长,各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在术后4、8、16、32 h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时,两组VAS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用硬膜外麻醉及相应的镇痛方式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并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睡眠和焦虑评分.

    作者:伍小敏;杜忠举;吴跃;于泳健;蔡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人体心理衰老主要特征和测评方法研究进展

    目前衰老与心理学相关的探索正在兴起.有研究提示,保持协调、积极的自我观念有助于成功老龄化和延缓衰老,个体的主观认识和内心体验可影响其行为方式或思想状态,对自身产生正性或负性的影响,延缓或加剧衰老的进程[1].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延缓衰老、抗衰老.现笔者从人体衰老的心理学角度就心理衰老的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测评方法的研究动态进行概括.

    作者:龙耀;艾美玲;邓鹏飞;周璇;曾妮;吴磊;黄河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究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因T2DM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FPG、2 h PG和HbA1 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提高、HOMA-IR降低、体质指数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T2 DM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可在临床上加以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雯;陈一丁;钱铁镛;姚伟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美多巴单用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 探讨美多巴单用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100例该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及住院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美多巴,观察组给予多巴联合普拉克索,连续治疗8 w.比较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Hoehn-Yahr分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量表(TESS)评分.结果 治疗后1~8 w,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 w后,观察组Hoehn-Yahr分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PD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其效果优于单纯美多巴治疗.

    作者:姜立刚;李海平;李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老年哮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在老年哮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通过测定收治的老年哮喘患者FeNO水平和肺功能的检测结果,比较其与健康对照组的 FeNO水平、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差异,以及在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250)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FeNO水平、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差异.结果 哮喘组的肺功能检查指标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而 FeNO和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则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2、8.66、25.33,P<0.05).FeNO 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 FEV1/FVC 肺功能监测及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3.96、4.95,P<0.05).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FEV1/FVC、FeNO等评价指标差异显著(F=4.32、8.66、25.33,P<0.05).另外,随着患者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3、6个月,患者的FEV1/FVC、FeNO等评价指标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结论 FeNO测定对支气管哮喘的敏感性较其他2 项检查灵敏度高,FeNO测定可以有效反映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对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有较强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承斌;丁明霞;常媛媛;卢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NBQX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锥体神经元电活动及5-羟色胺受体的影响

    目的 研究6-羟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黑质致密部(SNc)后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锥体神经元电活动增强及5-羟色胺(5-HT)1A受体敏感性下降与AMPA/KA受体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记录的方法观察6-OHDA损毁大鼠 SNc后,颈静脉应用AM-PA/KA受体阻滞剂NBQX,进一步局部应用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后锥体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 颈静脉应用 AMPA/KA受体阻滞剂NBQX后,帕金森病(PD)组大鼠锥体神经元爆发式放电比例明显降低(P<0.05),放电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进一步局部应用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后锥体神经元放电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MPA/KA受体阻滞剂对PD模型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锥体神经元电活动增强有恢复作用;5-HT1A受体敏感性下降可能与AMPA/KA受体关系不大.

    作者:王爽;高捷;王军;刘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09 ~2014年200例老年患者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髋部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100例;对照组传统后外侧入路,100例.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以及并发症.结果 对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以上,观察组手术切口较对照组小,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以及并发症均少于后者(P<0.05).结论 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输血量小、手术时间短、术后下床早,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吴秋季;刘福旭;张鉴清;张绍;成昌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D-CTA在大型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大型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38例大型颅底脑膜瘤患者,根据是否行3D-CTA检查分为CTA组(n=21,术前行CT、MRI、3D-CTA检查)及对照组(n=17,术前行 CT、MRI检查).比较两组 SimponⅠ、Ⅱ级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价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CTA组SimponⅠ、Ⅱ级切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CT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3%(P<0.05);CTA 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A通过显示大型颅底脑膜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以及与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对制定手术计划有指导意义,在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医源性损伤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顺武;张学军;代垠;犹春跃;王玉玉;李毅;王培;谢明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Narcotrend脑电监测在胸腔镜下老年患者瓣膜置换术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

    快通道心脏麻醉是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使心脏手术患者在术后早期拔除气管内导管,缩短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是一种以脑电分析为基础的麻醉深度监测仪[1],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有研究表明[2],Narcotrend指数(NI)可以有效反映复合麻醉过程中麻醉深度的变化,指导麻醉药物合理使用.本研究旨在探讨Narcotrend脑电监测仪在胸腔镜下老年患者瓣膜置换术快通道心脏麻醉中的有效性.

    作者:许厚仁;郭锐;王力峰;邓云菱;钟茂林;彭道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年龄>80岁的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PFNA组各30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卧床时间、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死亡率等,并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3、6 个月时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卧床时间、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价、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内科并发症加重率、死亡率均优于PFNA组(P<0.05);而 PFNA组住院期间总费用、术中出血量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较PFNA内固定术可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减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但存在住院费用高、术中出血量大的问题.因此,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因素,使患者取得大的临床受益.

    作者:薛金伟;戴富强;姜源涛;凌丽;许玉娜;曹婧;张敏;焦建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糖耐量异常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

    目的 探讨糖耐量异常的老年男性冠心病(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将114例老年男性CAD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NGT组)、糖耐量异常组(IGT组)、糖尿病组(DM组).分析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代谢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将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糖耐量结果显示,DM 组和 IGT组的 FPG、PPG、HbA1c水平明显高于 NGT 组(P<0.05);血脂代谢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体重指数(BM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和IGT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NGT组(P<0.05);DM组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患病率明显高于IGT和NGT组(P<0.05,P<0.01);DM组和IGT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完全闭塞性患病率明显高于NGT组(P<0.05).结论 IGT的老年男性CAD患者其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以更为严重、多支、弥漫性病变为主.

    作者:曹玉莉;喻明;朱近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与病理特点

    目的 探讨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临床和病理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经皮肾穿刺确诊 IMN 743例,分为老年组(≥60 岁)和青中年组(18 ~59 岁),比较分析两组临床与病理资料特点.结果 老年组125例(16.82%),青中年组618例(83.18%).老年组平均年龄(65.85±6.12)岁,男:女=2.57:1.老年组镜下血尿和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青中年组,生化指标检查中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青中年组,尿素氮低于青中年组,肌酐高于青中年组(P<0.05),两组尿酸、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等指标均无差异(P>0.05).老年组中膜性肾病Ⅱ期、Ⅰ期发病率较常见,分别为65例(52.00%)、54例(43.20%),二者发病率占老年组119例(95.20%),肾小管间质病变45例(36.00%)高于青中年组82例(13.27%).结论 老年IMN患者高血压、镜下血尿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较青中年组偏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老年相关性疾病的影响,老年IMN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尿素氮明显低于青中年患者,以Ⅰ期、Ⅱ期为主,肾小管间质病变较青中年偏多;老年IMN患者临床与病理表现有一定差异,临床治疗上应各有侧重.

    作者:张新鹏;高丹;韩梅;娄岩;杨帆;刘树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疆维吾尔族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SWB)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MLINSH)和自编老年人一般资料调查表,通过入户面对面询问的方法对498 名维吾尔族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SWB得分为(30.43 ±10.55),处于中上水平.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SWB的首要因素是慢性病,其次为个人经济收入、睡眠质量、子女回家频率、宗教参与和婚姻状况等因素.结论 维吾尔族农村老年人的SWB受慢性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伊斯兰宗教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并结合伊斯兰宗教文化特点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终实现促进维吾尔族农村老年人SWB提高及健康事业的发展目标.

    作者:艾景涵;丁毓磊;巩存涛;王奕;李新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听觉统合训练对额叶颅脑损伤患者记忆功能、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听觉统合训练对额叶颅脑损伤患者记忆功能、认知功能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40例额叶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听觉统合训练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听觉统合训练组给予听觉统合训练,1次/d,5次/w.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WMS-CR)评测工作记忆,威斯康星评测系统(WCST)评测认知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BDNF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视听感觉统合训练组WMS-CR评测中的理解、背数和积累分测验得分显著增高;WCST评测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概念化水平百分数、非持续性错误数项评分优于对照组,但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血清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听觉统合训练可改善额叶颅脑损伤患者的记忆功能、认知功能,提高BDNF水平.

    作者:张茹梅;李建民;郭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