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芳
目的 探讨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临床和病理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经皮肾穿刺确诊 IMN 743例,分为老年组(≥60 岁)和青中年组(18 ~59 岁),比较分析两组临床与病理资料特点.结果 老年组125例(16.82%),青中年组618例(83.18%).老年组平均年龄(65.85±6.12)岁,男:女=2.57:1.老年组镜下血尿和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青中年组,生化指标检查中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青中年组,尿素氮低于青中年组,肌酐高于青中年组(P<0.05),两组尿酸、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等指标均无差异(P>0.05).老年组中膜性肾病Ⅱ期、Ⅰ期发病率较常见,分别为65例(52.00%)、54例(43.20%),二者发病率占老年组119例(95.20%),肾小管间质病变45例(36.00%)高于青中年组82例(13.27%).结论 老年IMN患者高血压、镜下血尿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较青中年组偏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老年相关性疾病的影响,老年IMN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尿素氮明显低于青中年患者,以Ⅰ期、Ⅱ期为主,肾小管间质病变较青中年偏多;老年IMN患者临床与病理表现有一定差异,临床治疗上应各有侧重.
作者:张新鹏;高丹;韩梅;娄岩;杨帆;刘树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手指延长器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 岁以上手法复位失败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86例,其中石膏外固定37例,改良手指延长器复位外固定49例,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及PRWE评分评价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疗效,记录发生的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在并发症、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及PRWE评分上,改良手指延长器外固定治疗组均优于石膏外固定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效果失败时使用手指延长器治疗能改善患者腕部功能、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孙劲;彭涛;张莉薇;刘飞;戴鹏;付纳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通气配合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技术的效果稳定性.方法 收集行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无创通气组42例在经插管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的支持下进行电子支气管镜介入诊疗,鼻导管吸氧组40例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情况下进行电子支气管镜介入诊疗,在支气管镜诊疗结束时、诊疗结束后30 min、1h,分别测定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次数以及氧合指数.结果 所有患者支气管镜介入诊疗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次数和氧合指数均具有显著差异,无创通气组优于鼻导管吸氧组(均P<0.05).结论 对于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介入诊疗时,选择无创通气比经鼻导管吸氧更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更好.
作者:李海涛;李帅;蔡志刚;王伯丽;石芳;齐天杰;阎锡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大型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38例大型颅底脑膜瘤患者,根据是否行3D-CTA检查分为CTA组(n=21,术前行CT、MRI、3D-CTA检查)及对照组(n=17,术前行 CT、MRI检查).比较两组 SimponⅠ、Ⅱ级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价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CTA组SimponⅠ、Ⅱ级切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CT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3%(P<0.05);CTA 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TA通过显示大型颅底脑膜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以及与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对制定手术计划有指导意义,在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医源性损伤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顺武;张学军;代垠;犹春跃;王玉玉;李毅;王培;谢明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钙蛋白T(cTnT)辅助诊断老年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心绞痛患者32例,AMI患者20例,入院即刻(<3 h)采静脉未抗凝血,检测其H-FABP、cTnT浓度;另选取同期健康老年体检者15例作对照组.统计分析三组H-FABP、cTnT浓度差异,并绘制H-FABP、cTnT诊断AM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老年心绞痛组、AMI组H-FABP、cTnT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MI组与心绞痛组H-FABP、cTnT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对老年 AMI诊断 AUC 为0.98(95%CI:0.96~1.00),优于cTnT对 AMI诊断的AUC为0.82(95%CI:0.68~0.95);H-FABP对AMI的佳诊断 Cut-Off值为5.575ng/ml时,约登指数大(0.865%),灵敏度为0.950%,特异度为0.915%.结论 H-FABP可作为老年人AMI辅助诊断的良好指标,对诊断老年人AMI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有利于降低漏诊率、误诊率.
作者:王江元;刘天明;袁宝山;曹忠帅;刘彩红;艾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DN已成为引起老年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因素.前列地尔(PGE)1属于天然前列腺素类物质,具有广泛生理药理作用,能明显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已有广泛临床应用[1,2].本文对PGE1治疗DN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刘玉才;徐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糖波动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取55例 T2DM患者,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不合并ACI组25例(对照组),合并ACI组30例(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血糖监测,并检测血管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聚集率(PAg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清学指标,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两组的观察指标,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两组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以及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vWF、PAgT、D-Dimer的差异显著(P<0.05);②相关性分析:MAGE、SDBG、vWF、PAg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与NIHSS评分有相关性(P<0.05);③以NIHSS评分为因变量,各检测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MAGE、vWF、PAgT进入终方程.结论 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会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血栓的形成,从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作者:张名扬;吕肖锋;张微微;王国强;张星光;洛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大脑皮层、海马等部位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SP)、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FTs)和神经元丢失等为主要病理特征,以进行性记忆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目前尽管AD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其病理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自由基损伤、神经细胞凋亡、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脑内炎症反应等.
作者:王琦;刘瑜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以 VD 患者为研究对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用 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所纳入的21篇研究,质量普遍偏低,经Meta分析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VD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单纯西医药物治疗,其汇总OR 4.21(95%CI 3.13~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在改善简易智力状态速检表(MMSE)评分方面,采用补肾活血法效果优于单纯西医药物治疗,WMD 3.88(95%CI 3.3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VD患者,在总体有效率、改善MMSE方面,与单纯西医药物治疗比较有可能更有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作者:郭强;赵欢;杨东东;史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方法 通过体外表达获得重组Vaspin蛋白.采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注射STZ诱导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腹腔注射100 μl 0.5 mg/ml重组Vaspin蛋白,模型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2w后,进行口服吐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分离血清,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瘦素(Lep)的水平.结果 OGTT结果显示经过重组 Vaspin 蛋白腹腔注射治疗后的糖尿病大鼠血糖变化曲线接近于正常,且2h后下降至对照组大鼠水平.经过Vaspin蛋白治疗2w后,实验组大鼠的TC、TG、LDL和FBG、FINS、胰岛素抵抗(IR)均显著降低,脂肪因子Lep和TNF-α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该研究获得的重组Vaspin具有活性,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和IR水平.
作者:于纪棉;王建峰;张玉琳;黄素文;倪健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并观察其能否延缓残余肾功能(RRF)的丢失.方法 入选病情稳定的持续不卧床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片80 mg/d,观察时间1年,定期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红蛋白(Hb)、总 Kt/V、总肌酐清除率(Ccr)、甲状旁腺素(i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RRF.结果 研究结束时,对照组HOMA-IR较研究前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替米沙坦组HOMA-I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3.24±1.41 vs 4.37±1.93,P<0.05),两组患者 RRF 均显著下降,但替米沙坦组较对照组 RRF下降延缓[(3.25± 1.31 vs 2.35±1.20)ml/min,P<0.05].结论 替米沙坦能改善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并延缓残余肾功能的丢失.
作者:官继超;寿张飞;谢海英;龚淑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3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口服麝香保心丸.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绞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口服硝酸甘油后缓解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临床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髓过氧化物酶(MPO)、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局部炎症反应,调节血脂水平,并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作者:谭昕;太加斌;方袁媛;曹众毅;楼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MD)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血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84例 T2DM 合并NAFLD患者和150例单纯T2MD患者,检测两组患者身高、体重、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等并进行比较;运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对 T2DM 合并 NAFLD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T2DM组比较,T2DM+NAFLD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胺酰转肽酶(GGT)、血尿酸(SUA)水平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BMI)、TG、HOMA-IR、ALT、SUA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 合并 NAFLD 患者存在明显血脂代谢紊乱,同时也与BMI、SUA、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作者:艾萍;廖映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 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关键性酶,ACE2被认为是ACE-血管紧张素(Ang)Ⅱ-Ang受体(AT)Ⅰ轴引起的血管收缩、增殖、纤维化、促炎的内源性调节因子[1].ACE2能维持RAS系统的平衡.RAS系统中ACE是二肽酶,能水解底物AngⅠ羧基末端的两个氨基酸转化为AngⅡ,AngⅡ是RAS系统中主要的活性肽,Ang Ⅱ与ATI结合产生一系列生物学功能.
作者:叶秋芳;何燕;杨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自然牙根和种植体联合支持的覆盖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分析相关的生物力学特征提供数字模型.方法 采用 CT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及Solidworks有限元软件建模,建立了包括牙齿、牙周膜和牙槽骨、种植体、磁性附着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所建立的模型能重现牙颌组织的形态,能够进行三维显示及编辑,并可模拟不同工作状况下各节点的力学改变.结论 CT辅助有限元建模技术能精确建立自然牙根和种植体联合支持的覆盖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作者:高翔;柴健;王忠厚;周振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探讨复方穿蛭透皮贴对家兔实验性骨关节炎作用机理.方法 健康清洁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及模型组进行改良Hulth法造模.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予复方穿蛭透皮贴右膝关节外敷,2d 1次,4 w后分别进行X线和HE染色检查,并抽取3组关节液,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前列腺素(PG)E2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经 X线检查,股骨髁、胫骨平台关节缘呈现唇样骨质增生不同程度变小,关节间隙宽,软骨下骨质密度淡化;HE染色较均匀,关节软骨表面平滑,关节软骨表层细胞排列轻度变形;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和PGE 2的含量的含量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复方穿蛭透皮贴对骨关节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丽娜;王冬梅;宋红敏;齐佳悦;王新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家庭关怀度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进行分析.结果 高家庭关怀度组45人低家庭关怀度组64人;高家庭关怀度组患者积极应对得分高于低家庭关怀度组(P<0.05);积极应对高分总分为50分,而高家庭关怀度组患者积极应对得分(23.15±6.78)分;年龄、患病时间、透析时间和家庭关怀度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DN血液透析患者家庭关怀度、年龄、患病和透析时间是影响应对方式的因素;患者家庭关怀度和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均偏低.
作者:唐楠;杜吉利;林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测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探讨糖尿病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肌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成2组,36例为伴发糖尿病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糖尿病组),44例为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膀胱初始尿意容量,膀胱大容量,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增高,逼尿肌不稳定及膀胱出口梗阻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加重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膀胱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检查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是否行手术治疗及预测术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刘芳;杨小荣;刘焕兵;尹林;张燕华;余绍青;方继伟;熊晶;龚燕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再住院率及生存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CHF患者196例.所有患者均常规予以药物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和对应的血清 NT-proBNP水平.随访1年,比较不同血清NT-proBNP水平患者的再住院率与生存率,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上升,心功能分级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各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为2 000~4 999 pg/ml时患者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5 000~9 000 pg/ml及≥9 001 pg/ml的患者,但生存率显著高于5 000~9 000 pg/ml及≥9 001 pg/ml的患者(均P<0.05).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再住院率呈正相关,与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 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再住院率存在正相关联系,与生存率存在负相关联系,对其进行监测对于CHF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和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易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不断升高[1].预计到2050年全球每85 人就有一人罹患本病[2].人们普遍认为健康老年人与出现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的AD患者是两类相互独立,差异显著的群体.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二者具有相互重叠的临床和神经病理特征、相似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4].本文就正常脑老化与AD的联系及早期识别作一综述.
作者:朱奕潼;钟远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