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婷
目的 比较移植肾带功死亡与失功死亡,分析肾移植受者死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11年的210例死亡肾移植受者资料.分为移植肾带功死亡组(n=103)和移植肾失功死亡组(n=107),分析比较2组死因.结果 所有受者的死因依次为感染、心血管疾病、肝功能衰竭、其他、脑血管疾病、消化道出血和肿瘤;失功死亡组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明显多于带功死亡组(P=0.01),两组其他死因差异.结论 移植肾失功增高了肾移植受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
作者:周浩;陈伟东;章毅;曾宪有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73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用腰硬联合穿刺针穿刺L2-3成功后,经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混合局麻药1.5~2 mL,留置硬膜外导管3~4 cm,患者取平卧位,麻醉师调整麻醉平面及麻醉深度以满足手术需要.结果 所有患者麻醉诱导时间短,神经阻滞完全,麻醉效果确切,手术顺利安全完成.结论 在妇科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药用量少,效果确切,麻醉安全,副作用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瑞娜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出院3个月内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出院3个月内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采取健康教育的方法对实验组进行遵医行为的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结果 在干预涉及的5个方面:服药依从性情况、体育锻炼情况、饮食控制情况、白测血压情况、情绪调节情况中,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与对照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是提高出院高血压患者遵医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时昆;汤维波;吴丹红;杨权;杨丽华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帕瑞昔布钠用于无痛胃、肠镜麻醉中的可行性及其与现常用方法相比的优缺点.方法 随机选择150例行胃镜、肠镜检查和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20~70岁,体重42~85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丙泊酚+芬太尼)静脉推注芬太尼0.05 mg后推注丙泊酚;B组(丙泊酚)直接静脉推注丙泊酚;C组(丙泊酚+帕瑞昔布钠)在术前10min静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后推注丙泊酚.观察比较患者麻醉前后呼吸循环变化、麻醉镇痛效果、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3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各组用药后有一定的循环抑制,以B组明显.A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B组术中镇痛不全和术后腹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苏醒时间C组快于A组与B组,丙泊酚用量A、C两组均少于B组.结论 丙泊酚复合帕瑞昔布钠完全能满足无痛胃、肠镜麻醉需要,其可提供较好的超前镇痛和术后镇痛,较好地解决了单用丙泊酚所致镇痛不全的缺点,并减少了加用芬太尼引起的呼吸抑制.
作者:徐勤海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高龄腹部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各项处理,进一步完善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32例68岁以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在:心血管系统12例,呼吸系统5例,脑血管意外3例,肾功能衰竭1例,刀口感染4例,感染中毒性休克3例,胃粘膜损害性出血2例.共死亡4例.结论 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心肺疾病,其次是免疫力低下、手术创伤、急诊手术等.应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完善手术前后的检查、监测和各项支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洪军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利用床位利用指数分布图评价医院住院部各科室工作效率.方法 根据医院住院部各科室2011年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利用EXCEL软件绘制图形进行评价.结果 “床位效率型科室”有内一科、内二科;“床位压床型科室”有内四科、内五科、内六科;“床位闲置型科室”有外四科、外一科等7个科室;“床位周转型科室有妇产科、儿科等5个科室.结论 该院的床位闲置型科室多,医院总体床位利用率较低,各科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病人,提高医院工作效率.
作者:侯素芳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高艾滋病的检出率,总结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经验,更好的服务群众,保护人民健康.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2年3月自愿咨询检测人员603例,对自愿咨询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3例中男205例,占34.0%,女398例,占66%,男女之比为0.352∶1.求询者中常住本市512例,占84.9%,流动人口91例,占15.1%.求询者年龄0~68岁,平均46.6岁,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186例,高中172例,大学242例.603例求询者中进行检查者588例,检查率为97.5%,共检出HIV阳性5例,阳性检出率为0.98%.结论 加大VCT工作力度,可以提高HIV的阳性检出率,可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保护人民健康.
作者:王莉 刊期: 2012年第25期
本文阐述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管理对于提升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医疗设备归档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内容,如何提升设备档案的利用效率,以及信息化设备档案管理的意义.
作者:张婧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合理的应用方式.方法 选取该院普外科手术患者2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42例.观察组于术前1h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1次,手术时间超过3h者术中加用1次,Ⅰ类、Ⅱ类切口术后不再使用抗生素,Ⅲ类切口于术后12h加用1次,之后不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于术后当天开始使用抗生素,连续使用5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2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且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量.
作者:吕洪涛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为常见动物类中药材的真伪鉴别及其蛋白质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SDS-PAGE测定蜈蚣及蚯蚓的主要蛋白质分子量.结果 获得清晰的蜈蚣和蚯蚓的电泳谱带及相应数据.结论 操作简单,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靠方便,为蜈蚣和蚯蚓等动物类药材及其制剂的生产、质量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和图谱.
作者:李莉;陈振江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寻找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预备完成5~6个疗程的110例住院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5例在输入化疗药物开始时,随即采用三黄膏外敷穿刺点近心端沿血管走行的皮肤;对照组55例常规化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并记录.结果 实验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预防效果相比较,x2=24.9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三黄膏外敷局部,能有效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春英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甲状腺腺瘤是中青年女性常见疾病.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有创伤大、颈部留有疤痕的缺点.采用腹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不但克服了以上缺点,而且病人术后恢复也非常快,术后3d即可出院,术后一周即可正常参加工作.
作者:马笼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评价余庆县2002-2009年结核病防治项目执行情况及防治效果.方法 参照《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终期评估实施方案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项目实施8年,就诊率从261.04/10万上升到349.29/10万.初诊年均查痰率100.00%.累计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740例,其中新发涂阳698例,复发涂阳240例,活动性涂阴2802例.年均阳性检出率25.08%.938例涂阳病人,治愈881例,涂阳总治愈率93.92%.初、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分别为94.98%,90.83%.结论 结核病防治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我县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落实,有效控制我县结核疫情.
作者:刘光辉;徐文庆;李屹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第二产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50例进入第二产程剖宫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观察组与50例作为对照组的同期进行非第二产程剖宫的产妇做对照,分析第二产程剖宫在手术中出现出血情况的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 进行第二产程剖宫的产妇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其出血发生率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结论 第二产程剖宫产是致使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其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切口裂伤.需要加强对产妇的评估及产程观察,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尽量降低术中出血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出现出血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止血.
作者:兰华芳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其变化情况.方法 以该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该院共收治的12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的肝硬化患者中,单纯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硬化的患者为19例,单纯饮酒所导致的肝硬化患者为18例,单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导致肝硬化的患者为17例,酒精合并肝炎病毒共同损伤所导致肝硬化的患者为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为11例,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为9例,血色病等遗传及代谢疾病所导致的肝硬化患者为11例,不明原因所导致肝硬化的患者为23例.患者在患有肝硬化的同时其并发症的发病率依次排序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49例,肝性脑病患者为31例,继发感染的患者为1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14例,肝肾综合征患者为7例.结论 我院的肝硬化患者以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为主,其次的便是由于长期的饮酒而导致肝硬化的出现,单纯肝炎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肝硬化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门脉系统的高压,酒精中毒则主要是以肝功能的损伤为主的,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和嗜酒与病毒感染的并存是导致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作者:姜雪梅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观察探讨瑞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时的靶控血浆浓度,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择期手术采取硬膜外联合腰麻联合麻醉的患者96例,皆采取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系统进行,依据患者血浆靶控浓度值的不同分为8组,各12例,A组(浓度为1.0μg/L)、B组(浓度为1.5μg/L)、C组(浓度为2.0μg/L)、D组(浓度为2.5μg/L)、E组(浓度为3.0μg/L)、F组(浓度为3.5μg/L)、G组(浓度为4.0μg/L)、H组(浓度为4.5μg/L),采用半数效量序贯法对采取瑞芬太尼TCI时引起患者呼吸抑制的CP50和95%的可信区间进行计算.结果 8组患者在给药5、7、10 min后出现呼吸抑制比例存在一定差异(P<0.05),会随着给药浓度的增高,出现呼吸抑制的比例会增多,同时出现呼吸抑制的时间会逐渐缩短;瑞芬太尼TCI时引起患者呼吸抑制的CP50为2.49μg/L,95%的可信区间在2.25~2.75μg/L.结论 瑞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作用较强,并会随着靶控血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作者:谢傲爽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前房重建对于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该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45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45例青光眼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2组,即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的患者在运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之后不进行前房重建,而治疗组的患者则在进行小梁切除术之后进行前房重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组的23例患者中,显效的为12例,有效的为10例,无效的为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青光眼患者而言,在进行小梁切除术之后进行前房重建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非常的安全、可靠,并有效的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天恩 刊期: 2012年第25期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目前我国在妇科恶性肿瘤范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仍居第2位.并且大量资料显示宫颈癌的发生日趋年轻化[1],全社会都在关注与重视防癌普查.通过定期筛查及早发现和治疗癌前病变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关键.现将该所自2008年8月以来采用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1958例结果作一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徐月红 刊期: 2012年第25期
随着肿瘤对人类的威胁日益严俊,人们对癌痛的认识在不断更新,疼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1].晚期癌症病人70%伴有疼痛,约50%有中重度疼痛,30%有极度疼痛[2].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和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常比癌症引起的死亡令人畏惧,癌症疼痛会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方面破坏患者生存质量,故疼痛的治疗及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程月芳 刊期: 2012年第25期
目的 了解企业《职业病防治法》落实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氨气泄漏事故发生.方法 对吉林某某公司制冷车间一台制冷机阀门泄漏事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22名女工心、肺、头部CT、胸片的检查.结果 氨泄漏事故引起22名女工出现氨刺激反应.结论 吉林某某公司制冷车间一台制冷机阀门泄漏,导致管道内制冷用液氨气化外泄,制冷车间氨气浓度迅速升高,达到28.7ppm(标准值25ppm以下),顺着换气装置,在风力作用下,氨气迅速扩散到隔壁的清洗车间,导致正在车间工作的22名女工出现氨刺激反应.建议企业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和制度,并落实到位.监管部门必须切实加强企业的劳动卫生管理和预防性卫生监督,严格实行“三同时”审批工作,收稿日期产前应该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认真搞好安全防护,改善生产环境,杜绝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作者:常义明;李永生 刊期: 2012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