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晋其云;王东红;杨昌伟;郑家深
Tang等[1]第一次描述了PAQR3基因,它位于染色体4q21.21上,在大多数物种中编码一种蛋白质,具有高度保守性.虽然PAQR3基因在原核生物中首次发现,但已被证实存在于真核生物中[2].与其他PAQR家庭成员不同,PAQR3相当早从家庭中发脱离出来并显示出相对独立的分化[1,2].人类PAQR3蛋白含有31 1个氨基酸残基.RT-PCR评估人体组织PAQR3的mRNA表达水平显示,在人的脑、睾丸、小肠、皮肤、胸腺中高表达,而小鼠的肾脏、脑、睾丸和肝中PAQR3 mRNA的表达量更高[1,3].
作者:吴水梅;郑燕;刘茂生;李腾政;万倩;张吉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便秘可引起老年人腹痛、腹胀、烦躁等各类不适,长期便秘者还可诱发痔疮、肛裂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1-3],也会引起相应心理问题.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区老年人便秘现状及日常生活能力(ADL)与便秘的相关性.
作者:刘芳;陈长香;李淑杏;李丹;赵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和Vδ2 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0例及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0例,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外周血10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外周血Vδ1 T细胞及Vδ2 T细胞比例,并检测Vδ1 T细胞表面Foxp3表达情况及Vδ2 T细胞穿孔素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为(1.45±0.52)%,Vδ2 T细胞比例为(5.46±1.42)%;健康对照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为(2.62±0.89)%,Vδ2 T细胞比例为(0.93±0.34)%;与健康对照相比,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而Vδ2 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Foxp3表达水平(2.45±1.32)%较健康对照(6.82±2.14)%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2 T细胞穿孔素表达水平(32 73±11.74)%较健康对照(21.73±7.42)%相比显著降低(P<0.01).随着结直肠癌患者病理分级的升高,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逐渐升高(P<0.01);随着病情严重性的增加,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2 T细胞比例逐渐降低(P<0.01).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升高且免疫抑制作用增强,而Vδ2 T细胞比例降低且杀伤功能减弱,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这种改变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欧阳书睿;郑兴斌;梁金龙;谢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V级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T2DM住院患者,经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国际通用血管分级标准,符合下肢血管病变V级共97例,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97例患者中,年龄≥60岁者占75%,60岁以下占25%;糖尿病平均病程12.4年,10年以上占56%,5年以上占84%;多段血管闭塞占52.9%;远端小动脉闭塞占89.7%,同期近端大、中动脉血管DSA显示正常或轻中度狭窄;87例膝以下3支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总动脉)出现闭塞,1支血管闭塞、2支血管闭塞、3支血管闭塞的分布率无统计学差异,足部坏疽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足坏疽患者占37.1%,且均发生在膝以下V级血管病变患者中.结论 T2DM下肢动脉V级血管病变患者多发生在60岁以上,发现T2DM到下肢动脉闭塞平均病程为12年,闭塞程度具有广泛性,以膝以下远端小动脉闭塞为主,3支动脉同期闭塞是足坏疽和高位截肢的直接原因.
作者:李佳琳;窦艳华;李镝;吕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甘草次酸对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计数及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哮喘模型组、甘草次酸组及正常对照组各10只.通过向哮喘模型组、甘草次酸组大鼠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凝胶致敏,并采用OVA雾化吸入激发形成哮喘模型每次激发前2h给予甘草次酸组大鼠10 mg/100 mg甘草次酸灌胃,哮喘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0.1 ml/100 mg灌胃.后一次激发完成后24 h内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三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E、白细胞介素(IL)-13、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收集三组BALF对细胞沉渣进行瑞氏染色,并按照白细胞种类进行计数.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理检查结果判定哮喘模型组、甘草次酸组造模成功;甘草次酸组较哮喘模型组中性粒细胞表达相对上升,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而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表达较哮喘模型组相对降低,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均P<0.05);哮喘模型组血清IgE、IL-13、TNF-α表达水平高,甘草次酸组居中,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正常对照组IL-18表达水平高,其次是甘草次酸组,哮喘模型组低(P<0.05).结论 甘草次酸通过选择性诱导成熟T淋巴细胞凋亡,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产生,抑制IgE、IL-13、TNF-α炎症因子表达,有效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产生,发挥平喘功效.
作者:林香花;冯可青;郑素歌;钱皓瑜;陈卓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P38 MAPK通路在老年卵巢癌化疗药物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对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38 MAPK、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耐药相关蛋白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在25例老年原发性卵巢上皮癌和32例老年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治疗前后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38 MAPK在原发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复发性卵巢上皮癌(P<0.01),而Survivin、ERCC1、GST-π的表达则明显低于复发性卵巢癌组(P<0.01),P38 MAPK与Survivin、ERCC1、LRP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0.01),但与GST-π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化疗抑制了P38 MAPK信号通路,增加了Survivin、ERCC1、GST-πrr的表达,进一步导致了耐药性的发生,P38 MAPK信号通路开通可能是改善卵巢癌化疗效果的理论途径.
作者:王素琴;安红军;徐胜东;常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益肾化浊方对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快速老化鼠(SAMP)8空间记忆能力、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9月龄健康雄性SMAP8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SAMP8组、安理申组、益肾化浊方组,每组16只,另取16只SAMR1作为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安理申(30 mg/kg)、益肾化浊方(20g/kg)或等体积0.9%生理盐水,2次/d,连续14 w.分别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RT-PCR、Western印迹检测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早老蛋白(PS1)基因和GSK-3β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AMP8组游泳总路程、逃避潜伏时间、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目和APP、PS1基因及GSK-3β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游泳速度显著降低(P<0.01),超微结构损伤明显;与SAMP8组比较,安理申组与益肾化浊方组游泳总路程明显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游泳速度亦显著加快(P<0.01),同时显著减轻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此外,安理申可显著下调GSK-3β蛋白表达(P<0.01),益肾化浊方可显著减少神经元凋亡数目(P<0.01),同时下调APP、PS1基因表达(P<0.01);组别和训练天数对逃避潜伏时间、总路程、穿越平台次数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 益肾化浊方可有效提高SAMP8的空间记忆能力,抗神经元凋亡并保护神经元超微结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APP、PS1基因和GSK-3β蛋白的表达相关.
作者:宋宛珊;张玉莲;周震;张琳琳;韩文文;王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发肾结石老年患者对机体应激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发肾结石老年患者4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一氧化氮(NO)、热休克蛋白(HSP) 70、白细胞介素(IL)-6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1h、术后1、3 d CRP、HSP70、血浆IL-6、NO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发肾结石老年患者对机体应激性反应影响较小,术后恢复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何昆仑;赵冬梅;于千;吕学新;王长义;李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CETP遗传多态性位点I405V与海南汉族脑梗死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317例海南汉族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305例海南省汉族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利用Snapshot的方法检测CETP基因I405V位点多态性,分析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在组间的分布情况.结果 I405V的AA、AG、GG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实验组中为23.66%、47.63%、27.71%,在对照组中为16.07%、48.20%、35.74%,组间差异显著(P<0.05).等位基因A和G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为40.30%和60.03%,对照组中的检出率为47.48%和52.5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I405V与海南汉族脑梗死关联性密切,有望成为脑梗死的分子预警指标.
作者:梁培日;龙登毅;张应魏;朱福连;胡鸿炜;陈元椿;张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老年食管癌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对放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11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老年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EORTC QLQ-C30量表评价不同VEGF表达水平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老年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但变化水平与性别和年龄无关.发生在食管上部和食管中下部患者的VEGF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VEGF浓度随分化程度加剧、临床分期的进展和浸润深度加深明显增高(P<0.01或P<0.05).具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患者VEGF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患者(P<0.01).放疗前和治疗中40 Gy时,VEGF>118.43 ng/L患者EORTC QLQ-C30量表指标与VEGF≤118.43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及治疗后3、6和12个月时,VEGF>118.43 ng/L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明显低于VEGF≤118.43 ng/L,而疲乏、恶心呕吐和疼痛等症状方面则明显增高(P<0.01),但其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显著增高,VEGF高表达负性影响放疗效果.
作者:苏宝安;蔡文杰;李艾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老年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与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和内皮素(ET)-1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认定存在认知障碍的重叠综合征患者98例作为病例组,不合并认知障碍的老年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HIF-1α和ET-1水平与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末梢血氧饱和度与HIF-1 α和ET-1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HIF-1α和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不同MMSE评分及不同末梢血氧饱和度的病例组患者血清HIF-1α和ET-1水平存在差异.结论 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与血清HIF-1α和ET-1存在正相关,且血清HIF-1α和ET-1与重叠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与末梢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临床应予重视.
作者:戈艳蕾;李立群;付爱双;王红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AF)患者左房血栓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选择该院收治的非瓣膜病AF患者423例,根据其左房是否发生血栓分为左房血栓组和未发生左房血栓组;采用CHADS2评分系统和CHA2DS2-VASc评分系统对非瓣膜病AF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进行危险分层,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对左房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3例非瓣膜病AF患者进行食道心脏超声检查发现65例(15.36%)发生左房血栓;患者CHADS2评分显著低于CHA2DS2-VASc评分(P<0.05);秩和检验显示CHA2DS2-VASc评分系统对患者危险分层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CHADS2评分系统(P<0.05);随着CHADS2评分系统和CHA2DS2-VASc评分系统危险的增加患者发生左房血栓的比例逐渐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左房内径≥38 mm及射血分数≤40%是非瓣膜病AF患者发生左房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CHA2DS2-VASc评分是导致非瓣膜病AF患者发生左房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 CHA2DS2-VASc评分能够预测非瓣膜病AF患者左房血栓的发生,其预估价值明显优于CHADS2评分.
作者:韩佳;王云飞;王佳旺;吕峰峰;吴华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进行不同心理干预措施后的心理状况.方法 随机将68例老年结直肠癌住院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4例手术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34例手术前不采取心理干预,手术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对68例老年结直肠癌住院患者分组进行评定.结果 SCL-90评定显示心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敌对、偏执、躯体化和强迫症状等明显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实验组SAS和SD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QLQ-C30评定显示实验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均比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P<0.01).实验组术后疲乏、恶心呕吐、睡眠障碍和食欲丧失发生较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围术期患者心理应激状态,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秀贞;黄玉莲;潘燕;田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到2025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将达到14.3%,2050年这一比例还将上升到26%[1].调查表明全国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达到6% ~ 29.4%[2].我国对老年抑郁的研究在数量和研究范围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但还需要一个全面而精确的描述.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对信息在定性描述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比文献计量法分析粒度更细的特点,能对资料进行更为准确的主观分析[3].本文总结老年人抑郁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对研究倾向与发展趋势进行梳理.
作者:童林泉;陈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血栓的形成原因及其临床鉴别.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4年9月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和血栓患者86例,根据典型造影将患者分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组与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组,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缺血程度、临床并发症以及既往病史的临床相关信息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形成多发生于髂股动脉(x2=4.31,P=0.15),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无明显好发部位;动脉栓塞患者感觉异常(x2 =7.489,P<0.05)和运动障碍(x2=4.782,P<0.05)、对侧动脉搏动正常(x2=9.487,P<0.05)的临床表现较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更明显,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则更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病史(x2=9.029,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缺血程度倾向于Ⅱa级(x2 =3.129,P<0.05),而急性动脉栓塞缺血程度更为严重,更趋向于Ⅱb级(x2=3.443,P<0.05);具有糖尿病(x2=10.698,P<0.05)、高血压(x2=9.658,P<0.05)及吸烟病史(x2=3.766,P<0.05)的患者,急性血栓形成比例明显高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房颤患者(x2=3.148,P<0.05)更好发急性动脉栓塞,既往有栓塞病史(x2 =2.848,P<0.05)仅见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中.结论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原因具有很大的差异,梗塞部位、缺血程度、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既往史的情况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作者:吴宁;蒲红;王娜;赵原;黄红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老年人因退休等原因收入相对减少,长期大量的医疗费用支出导致经济压力增大,影响对健康的维护.经济状况影响心理健康[1],老年人因病致贫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同时因贫致病形成恶性循环[2].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区老年人医药费用支出和健康状况的关系.
作者:郝阿月;王奇;陈长香;李淑杏;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组织蛋白酶(Cath)-D水平检测对宫颈鳞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SCCAg和Cath-D的水平.分为宫颈鳞癌组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IN组)25例;慢性宫颈炎组25例.宫颈鳞癌组在术前、术后分别检测血清SCCAg和Cath-D浓度,分析其对宫颈鳞癌预后的情况.CIN、慢性宫颈炎组仅检测术前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分析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明显高于CIN、慢性宫颈炎组(P=0.001,0.000),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432、0.321).宫颈鳞癌组术后1年内未复发患者动态检测SCCAg和Cath-D水平呈进行性下降(P=0.02,0.04).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分化程度、间质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5);计算血清SCCAg和Cath-D诊断宫颈鳞癌及预测盆腔淋巴转移的临界值分别为0.95、3.21和17.33、20.25 ng/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78和0.95、0.90;同时对SCCAg和Cath-D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清SCCAg和Cath-D检测对宫颈鳞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对宫颈鳞癌术后疗效、预后判断及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具有更高参考价值.
作者:王攀;晋其云;王东红;杨昌伟;郑家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老年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的影响作用.方法 98例基本情况基本一致的老年ACI患者(起病至入院治疗时间<4.5 h)随机分为溶栓组54例和非溶栓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NSE、S100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第1、2周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非溶栓组(P<0.05);治疗后第1、2周溶栓组血清NSE、S100β水平显著低于非溶栓组(P<0.05);治疗后溶栓组大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显著高于非溶栓组(P<0.05),溶栓组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显著低于非溶栓组(P<0.05);溶栓组治疗愈显率(74.07%)显著高于非溶栓组(54.55%)(P<0.05).结论 ACI老年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清NSE、S100β水平,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程超婵;潘君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60岁以上老年人经常发生便秘者占28% ~50%[1].焦虑影响便秘的发生[1],反之,老年人经常便秘,影响其心理情绪.本研究旨在了解农村老年人的便秘现状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2年9~11月唐山市玉田县吕绪庄村居委会所属社区(即自然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各种精神障碍、认知功能严重障碍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语言表达力下降,沟通能力差者,拒绝参加调查及调查时不在家者)[2,3].自然村共有138名老年人,符合人组条件的老年人125人,回收有效问卷125份(100%).男54例,女71例.年龄60 ~98岁,平均(70.24±8.446)岁.
作者:张立坤;宋琼;陈长香;赵佳;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高龄住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及跌倒坠床风险现状.方法 采用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量表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量表对该院老年病科163例住院高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住院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量表的平均总分为(78.83±21.38)分,生活基本自理率达72.40%;女性住院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率高于男性,少数民族住院高龄老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汉族老人强;住院高龄老人跌倒坠床风险评分的平均总分为(52.76±15.94)分,有跌倒坠床风险的占87.10%.结论 半数住院高龄老人可以生活自理但跌倒坠床风险较高,预肪住院高龄老人跌倒坠床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作者:胡静;杨丽萍;靳喜琴;王宁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