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艳红;雷蕾;李艳;康晓新;赵宇
目的:探讨黏着连接分子(JAM)-A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Elivision法检测 JAM-A 蛋白在82例 NSCLC 及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JAM-A 主要定位于细胞膜,82例 NSCLC 组织中,30例(37%)为高表达,在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均为低表达。 JAM-A 膜高表达同肺癌 pTNM 分期(P =0.012),局部淋巴结转移(P =0.007),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P =0.02)。结论 JAM-A 的高表达与 NSCLC 的进展密切相关,检测 JAM-A 可为监测 NSCLC 预后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珉;黄波;邱雪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某职工医院老年伤害住院患者的损伤部位分布及预后特征。方法整群抽取甘肃省某医院老年伤害住院患者病历,对不同损伤类型分布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伤害患者男女性别比为2.43∶1。跌倒/坠落、交通事故、机械性损伤为主要伤害类型。老年人伤害损伤部位主要是下肢、头部、腰腹、脊椎和盆骨。机械性损伤主要损伤部位为腰腹、脊柱、盆骨;交通事故主要损伤部位为头部;跌倒/坠落主要损伤部位为下肢。头部病死率高,为6.79%。结论老年伤害人群在伤害类型、损伤部位较其他年龄组人群具有特殊性,应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伤害的发生。
作者:丁娜;白亚娜;李海燕;苏辉;赵辉;王梓江;李军;陈日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干预对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 模型组、白藜芦醇组、康体训练组、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组。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 VD 模型,各组大鼠按照分组原则进行处理。8 w 后对大鼠进行认知功能检测,同时对大鼠大脑神经元进行光镜、电镜检测以及钙离子检测。结果通过大鼠跳台试验、避暗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可观察到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组跳台、避暗潜伏期明显延长,通过水迷宫平台次数增加明显(P<0.05)。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组大鼠大脑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钙离子荧光明显减弱。结论康体训练联合白藜芦醇干预对 VD 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的药物治疗。
作者:牛文亚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原络通经针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 CAG 患者采用双盲按就诊顺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药物配合原络通经针法30例)和对照组(单纯口服维酶素30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体征、症状积分数值以及镜下胃黏膜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0%,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临床体征与症状积分总数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胃镜下治疗组 CAG 胃黏膜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原络通经针法配合药物治疗 CAG 脾胃虚弱证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 CAG 的胃黏膜情况。
作者:李崖雪;李晓陵;张帆;刘潇;吴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死亡率较高。本研究旨在了解影响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入选标准:①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且年龄≥60岁;②头颅 CT 明确器质性颅脑损伤,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60~69岁41例,70~79岁14例,80岁及以上5例,平均年龄(67.34±8.49)岁。均在伤后3 h 内直接入院救治,无院外治疗史。致伤原因:车祸伤43例,跌倒伤17例,均为闭合性损伤类型;GCS 3~5分28例,6~8分32例;无瞳孔散大13例,单侧瞳孔散大25例,双侧瞳孔散大22例;入院后急诊颅脑 CT 提示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29例,脑挫裂伤19例,硬膜外血肿12例,其中合并颅骨骨折37例;合并双肺挫裂伤31例,一侧肺挫伤17例;合并高血糖19例;开颅手术39例,保守治疗21例。均完成治疗与观察,无意外脱落病例。
作者:张毅;侯文;柯尊华;方永军;畅涛;柏鲁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心肌中的变化以及在继发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 =48)、脑缺血组(n =80)、再灌注组(n =80),通过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MCAO)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缺血及再灌注0、6、12、24、48、72 h 的脑缺血区域面积、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心肌中 ET-1、CGRP 含量变化,比较各指标在同一时点及不同时点间的变化以及分析 CK-MB、ET-1、CGRP 之间关系。结果脑缺血组血 CK-MB、心肌 ET-1均逐渐升高,12 h 达峰值,其后逐渐下降;心肌CGRP 于6 h 开始下降,12 h 达低值,其后逐回升。再灌注组 CK-MB、ET-1均于12 h 达到峰值,其后下降,CGRP 于12 h 达低值,其后回升。缺血组、再灌注组 ET-1/CGRP 均在6 h 开始升高,12 h 达峰值,其后逐渐下降,在72 h 仍明显高于0 h(P<0.05)。与脑缺血组比较,再灌注组脑缺血面积在24、48、72 h 明显减少(P<0.05),CK-MB、ET-1在6、12 h 明显升高(P<0.05),CGRP 在6、12 h 明显降低(P<0.05)。血 CK-MB 与心肌 ET-1/CGRP相关(r =0.5477,P<0.05)。心肌病理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心内膜炎、肌纤维变性、灶性坏死等。结论心肌 ET-1、CGRP 参与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继发心肌损伤过程,心肌损伤程度与心肌 ET-1升高程度、CGRP 降低程度有关。
作者:符少萍;王吉文;黄子通;陈焕清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从2014年1~12月符合条件的812例患者中选择406例分别列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2004年中文版),分别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对照组主要采取常规抗肿瘤治疗,干预组在采取常规抗肿瘤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机体功能康复、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等综合心理干预。6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二次评价。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除 SCL-90躯体化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后,两组各项因子评分和生存质量的4项因子均有统计学差异(均 P<0.01)。结论为提高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在常规抗肿瘤治疗的同时需引入综合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付皓云;王绚璇;甘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对比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和部分再血管化介入治疗方案对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N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 NSTEMI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介入治疗策略的不同分为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组和部分再血管化组,每组48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3~7 d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血运重建术。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组根据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FFR)检测结果,对所有病变血管进行血运重建;部分再血管化组仅对“犯罪血管”〔由心电图、心脏核磁(MRI)、心脏彩超确定〕行血运重建。随访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再入院率和再次血管重建率,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平均(12±4.8)个月的随访中,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组心源性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血管重建率均明显低于部分再血管化组(均 P<0.05)。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组发生2例造影剂肾病和2例上消化道出血,部分再血管化组发生2例上消化道出血,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 NSTEMI 患者行功能性完全再血管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近期预后,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策略。
作者:李勇;王铭;杨特;陈润祥;邵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衰行运动康复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衰患者108例。按照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药物与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指标、心功能指标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护理后的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护理后的6 min 步行距离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大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衰行运动康复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状态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左玉姣;刘厂辉;王春兰;唐振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21水平与肥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 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 NAFLD 患者132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T2DM)分为 T2DM 合并脂肪肝组(DFI 组)与单纯脂肪肝组(FI 组),另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 FGF21水平,并检测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FGF21水平与肥胖、脂代谢及 IR 的相关性。结果 DFI 组与 FI 组患者肥胖比例、体质量指数( BMI)、腰臀比( WHR)、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DFI 组患者BMI、WHR 水平显著低于 FI 组,TG、空腹胰岛素( FIN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DFI 组与 FI 组患者空腹血糖(FPG)、IR 指数( HOMA-IR)、FGF2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FI 组 FPG、FNS、HAMO-IR 水平显著高于 FI 组,FPG 显著高于对照组,DFI 组与 FI 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均显对于对照组,DFI 组 ISI 水平显著低于 FI 组(P<0.05);研究对象血浆 FGF21水平与 BMI、HOMA-IR、WHR、FFA、TG 呈正相关(r =0.261、0.322、0.341、0.310、0.301,P<0.05),与 ISI、 HDL 呈负相关(r =-0.215、-0.281,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HR、HOMA-IR 及 TG 对机体血浆 FGF21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且 WHR 对患者血浆 FGF21水平的影响作用大。结论 NAFLD 患者血浆 FGF21水平出现显著升高,机体 FGF21水平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及 IR 相关,WHR、HOMA-IR 及 TG 对机体血浆 FGF21水平存在显著影响。
作者:田媛;谭莉莉;王玉冰;陈岩;王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分化和肿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并对于临床肿瘤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围绕肿瘤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近几年国内外该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丽丽;袁秀梅;杨岚;马志红;展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免疫炎症及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单侧损毁左侧纹状体建立 PD 大鼠模型,选取4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 APN 组各20只,APN 组分别于第1、8、15天经鞘内注射人工合成的 APN 60μg /kg,模型组仅接受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另取20只正常大鼠(仅行纹状体定位而不注射6-羟多巴胺)作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3 w后进行旋转行为学及自主活性观察,检测各组治疗3 w 后损毁侧纹状体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 IL-6〕、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和过氧化氢酶( CAT)〕及神经递质〔多巴胺( DA)、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损毁侧纹状体的酪氨酸羟化酶(TH)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治疗前后的旋转圈数均升高,自主活动次数降低(P<0.05);模型组和 APN 组治疗前旋转圈数和自主活动次数无显著差异,但 APN 组治疗后的旋转圈数和自主活动次数均优于模型组(P<0.05),且 APN 组各时间点旋转圈数和自主活动次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炎性因子及 MDA 含量升高,SOD、GSH-Px 和 CAT 活性、神经递质水平及 TH 阳性细胞数均降低(P<0.05);APN 处理后可改善 PD 大鼠的以上异常指标(P<0.05),与对照组的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PN 对 PD 大鼠纹状体免疫炎症及自由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损毁侧纹状体的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作者:胡霞;陈方方;孔陈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伴发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饮食调剂及运动管理对营养状态、生化指标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对66例心脑血管疾病伴发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饮食调剂和运动管理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身体质量指数( BMI)、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得分情况。结果饮食调剂、运动管理干预后,BMI、TSF、总蛋白及白蛋白均有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好转(P<0.05)。 TC、TG、LDL-C 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HDL-C 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状况、角色心理状况、总体健康感6个维度改善明显(P<0.05);角色受限、社交功能2个维度方面改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 NIHSS)评分、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和听觉性语词学习测验(AVLT)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伴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饮食调剂及运动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营养状态、生化指标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爱琼;吕春美;颜青松;刘继荣;林娟;马婷;龚凤翔;雷芬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联合紫杉醇与顺铂(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晚期 NSCLC 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身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乌苯美司胶囊30 mg /d,连续给药6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卡氏功能状态量表( KPS)评分与体重改善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疾病控制(DCR)25例(78.13%)、有效(RR)18例(56.25%);对照组 DCR 20例(66.67%)、RR 11例(36.67%);研究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Z =1.938;P =0.026);治疗后研究组 KPS 评分及体重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外周血 CD3+、CD4+、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均出现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CD8+比例出现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研究组发生3~4级白细胞减少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乌苯美司联合 TP 方案治疗晚期 NSCLC 患者,可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作为化疗的辅助性用药。
作者:麦泽锋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估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LVDHF)患者左心形态及舒张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 LVDHF 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 LVDHF 患者的左心形态指标及舒张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房内径(LAD)以及室间隔厚度(IVST)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左室内径(LV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血流峰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 E /Ea)及反向血流速度( Ar)显著高于对照组,早、晚期的运动速度比值(Ea /Aa)、血流传播速度(Vp)及峰速比(S /D)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指数(C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 LVDHF 患者左心形态以及舒张功能均具有较好的评估作用。
作者:丁玫;冯先瑞;闫媛媛;田园;崔智飞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P)4、AQP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 NSCLC 患者80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活检的肺组织,探究并分析 AQP4、AQP5、VEGF 与 NSCLC 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各 T 分期和临床分期的患者 AQP4、5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各 N 分期患者 AQP4、5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复发或转移患者的 AQP4、5表达阳性率与未复发或转移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各 T 分期患者 VEGF 表达无明显差异( P>0.05),各 N 分期、临床分期患者 VEGF 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明显(P<0.05),复发或转移患者的 VEGF 表达阳性率与未复发或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明显( P<0.05)。结论NSCLC 患者存在 AQP4、AQP5、VEGF 水平异常,而其表达可能与 NSCLC 病理类型和侵袭性有关。
作者:郝兴亮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临床上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也愈来愈多样化,主要包括新型药物治疗、急诊外科手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组织胶注射、球囊血管成形术〔1~5〕,其病死率明显降低〔6,7〕。但绝大多数医院不具备内镜下治疗或 X 线下介入治疗相应条件,即便具备以上提及条件,治疗失败后有时可能仍然需要采取三腔两囊管压迫治疗。尤其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急性期,对于出血量大、不能维持有效血容量的患者,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效果显著,是首选的应急措施,能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8~11〕。同时出血时食管胃腔内充满血液使视野模糊不清致使急诊内镜止血成功率不高;而急诊外科手术又受肝功能分级及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影响〔12〕,此时应用简单、安全、有效的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多数病人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能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并且有文献报道患者带三腔两囊管行内镜下套扎、硬化治疗更有效、安全〔13,14〕。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作者:薛变变;马坦坦;王智昊;徐龙;王英凯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糖尿病(DM)是全球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它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已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新数据显示,在中国成年人中,DM 患病率为11.6%,DM 前期患病率为50.1%,以此推算目前中国约有1.139亿成年人患有 DM,处于DM 前期的有4.934亿人〔1〕。 DM 是一种能够破坏全身任何器官的系统性疾病,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糖尿病足(DF)、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研究〔2,3〕报道, DM还可以加速脑老化进程,通过一系列血管及神经变性机制引起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引起痴呆。目前,在 DM 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尚不清楚的情况下,多数研究进行了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但报道不尽一致。本文主要就血糖异常对 DM 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胡进;黄金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症反应及和肽素水平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 COPD 急性期患者200例,依据是否吸烟分为 COPD 组和 COPD 吸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同龄人为对照组。于纳入研究次日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和痰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液中的白介素(IL)-17、和肽素水平和痰液中的 IL-32,并检测患者的肺功能。结果 COPD 吸烟患者与 COPD 不吸烟患者的肺功能分布差异显著,COPD 吸烟组患者中度和重度比例更高(P =0.008);COPD 患者除非吸烟者痰中 IL-32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外,IL-17、IL-32、和肽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COPD 吸烟组与 COPD 组比较,炎症因子、和肽素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 IL-17、和肽素水平、痰 IL-32和吸烟是导致 COPD 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是影响 COPD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和肽素水平的重要因素,引起肺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进一步损伤 COPD 患者肺功能。
作者:阎萍;张纳新;曾金洁;王宁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生存质量量表简表对研究对象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测评。结果 DR 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DM)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年龄、文化程度、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医疗费负担方式是生理领域的影响因素(P<0.01)。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是心理领域的影响因素(P<0.01)。文化程度、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是社会领域的影响因素(P<0.01)。年龄、职业、疾病分组、家庭人均收入、DM 病程对 DR 患者生存质量有影响( P<0.01)。结论 DR 患者生存质量差,医护人员应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志英;王国宁;曹洪亮;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