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拉贝洛尔对老年女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的影响

刘敏;孙波

关键词:拉贝洛尔, 慢性心力衰竭, 神经内分泌激素
摘要:目的:评价拉贝洛尔对老年女性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的影响及其治疗可能机制。方法200例≥70岁的女性CHF患者均为初次发病,病情相对稳定,无其他伴随疾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按时饭后服用拉贝洛尔200 mg,2次/d。采集患者静脉血液,分析心房钠尿肽(ANP)、醛固酮(ALD)和抗利尿激素(ADH)及血浆肾素活性(PRA)的浓度。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血浆ANP、ADH、PRA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ALD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拉贝洛尔治疗老年女性CHF可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过度激活,改善心功能。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规律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术( CABG)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27例 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左室射血分数( LVEF)值、吸烟情况、术前肺功能、手术方式、搭桥数目、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输血量,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ABG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相关。记录患者术后1 h(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2天(T3)、术后第3天(T4)四个时间点的血气分析值,计算氧合指数,分析患者低氧血症发生规律。结果吸烟和 BMI 是 CABG 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相关,相对危险度 OR 分别为2.676和0.848。CABG后患者氧合指数下降,术后第2天低。结论吸烟和肥胖是CABG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CABG后第2天氧合指数低。

    作者:杨红伟;高文根;夏云龙;朱晓敏;赵莹;潘虹;张殿宝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钙化与腔隙性脑梗死( LI)患者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LI并行头部CT血管造影( CTA)的110例患者,依据钙化评分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分析颅内动脉钙化发生和分布情况以及钙化评分与 LI数量的关系。结果110例LI患者中,无钙化患者19例(17.27%)、轻度钙化64例(58.18%)、重度钙化27例(24.55%)。钙化发生部位:颈内动脉颅内段71例(64.55%)、椎动脉29例(26.36%)、基底动脉5例(4.55%)、大脑中动脉3例(2.73%)、大脑前动脉1例(0.91%)和大脑后动脉1例(0.91%)。三组LI患者糖尿病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重度钙化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轻度钙化组和无钙化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梗死、冠心病、房颤在不同程度钙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行MRI检查的57例LI患者中,LI少量组患者22例,LI多量组患者35例。 LI多量组钙化评分值高于少量组( P<0.05)。结论 LI患者颅内动脉发生率较高,糖尿病是颅内动脉钙化发病的影响因素,钙化程度与LI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陈娟;刘玥;赵丹丹;田第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非离子型造影剂与离子型造影剂在肝脏肿瘤CT扫描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非离子型造影剂与离子型造影剂在肝脏肿瘤CT扫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CT扫描的肝脏肿瘤患者90例,根据使用造影剂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离子型造影剂,实验组予以非离子型造影剂,扫描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扫描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造影后肾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扫描效果更显著(P<0.05),不良反应降低(P<0.05),造影后2、7 d的肾功能影响较低(P<0.05)。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较离子型造影剂在肝脏肿瘤的扫描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对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明华;柴晓明;罗竹人;吴小强;王小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鼻咽癌组织中己糖激酶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2( HK-Ⅱ)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鼻咽癌患者活检组织25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慢性鼻咽部炎症患者活检组织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 HK-Ⅱ mRNA 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 HK-Ⅱ蛋白表达。结果观察组HK-Ⅱ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鼻咽癌组织中HK-Ⅱ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且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 HK-Ⅱ的高度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鼻咽癌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作者:刘娜;翁闪凡;张晓林;陈姝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胰岛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50例体检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及骨代谢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47例(97.92%)和对照组48例(100.00%)完成研究(χ2=0.981,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FPG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相比,两组治疗前骨密度(BMO)明显下降,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BSAP)和25(OH)D3下降,甲状旁腺素(PTH)上升(P<0.05)。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后 BMD、血钙、血磷、BSAP和25(OH)D3高于对照组, PTH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可出现BMD减低和血钙下降,而胰岛素可以改善骨代谢。

    作者:邵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高尿酸血症及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目的:通过探讨高尿酸( UA)血症及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方法选择年龄>40岁的高UA血症患者80例(男55例,女25例),其中单纯高UA血症患者50例为UA-1组,高UA血症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0例为UA-2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无高血压、血UA正常)30例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其中男21例,女9例。观察各组间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情况;采用尿酸酶-过氧化酶法测定血UA;应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CIMT。结果与CON组相比UA 1组及UA-2组患者的CIMT增厚(P<0.05,P<0.01);UA-2组CIMT明显高于UA-1组(P<0.01);偏相关分析表明,在校正了年龄、性别、SBP、DBP后,高 UA血症患者 UA水平与 CI-MT呈正相关;在逐步回归分析中,或以UA为因变量,BMI、CIMT进入方程,或以CIMT为因变量,年龄、SBP、UA进入方程,均表明 UA与 CIMT 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结论当高UA血症伴高血压存在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可进一步加重。

    作者:李慧;申黎艳;万胜平;丁钧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AOPP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常规解毒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患者38例设为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的患者34例纳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胆碱酯酶(CH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AS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 CHE 含量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中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64.71%)(χ2=8.168,P=0.004);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 CRP水平与 AST正相关(r=0.337,P=0.019),与CHE呈负相关(r=-0.547,P<0.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AOPP老年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杜艳雪;李佳;朱保月;苏晓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包于 L3、L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针内针法行鞘内注射,D 组注射右美托咪定12μg,C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头向硬膜外腔置管3.5 ml,平卧后先注入2%利多卡因3 ml,5 min后无全脊麻症状后再注入0.75%罗哌卡因12 ml,记录麻醉前(T0)、注入罗哌卡因后5 min(T1)、10 min(T2)、20 min(T3)、30 min(T4)、60 min(T5)的平均血压(MBP)、心率(HR)、血氧脉搏饱和度( SpO2)、脑电双频指数( BIS);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高阻滞平面、达到高阻滞平面所需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1 d(D0)、术后1 d(D1)、3 d(D2)、7 d(D3)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D组硬膜外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及运动持续时间延长;D组达到高阻滞平面高且所需时间短(P<0.05)。与 T0及C 组相比,D组HR、BIS在 T1~T5各时间点均降低(P<0.05)。与D0时及D组比较,C组在D1,D2时MMSE评分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能缩短硬膜外麻醉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及运动持续时间,并能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作者:姜景卫;鲁华荣;毛桂琴;何利方;毛晨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体育休闲行为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休闲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沈阳市部分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的调查,对长期参与休闲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锻炼组)与不参与、偶尔参与体育锻炼老年人(非锻炼组)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以了解休闲体育行为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结果长期系统的休闲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休闲体育行为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健康促进、心理健康促进及社会功能促进等三个方面。结论加大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休闲体育锻炼中来,加强对老年人休闲体育锻炼行为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杭华彬;顾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Aβ25~35合并鹅膏蕈氨酸诱导老年痴呆大鼠模型

    目的:建立Aβ25~35合并鹅膏蕈氨酸诱导老年痴呆( AD)中大鼠模型。方法120只大鼠平均分为观察组,实施Aβ25~35合并鹅膏蕈氨酸诱导AD,不实施Aβ25~35合并鹅膏蕈氨酸诱导AD为对照组,针对两组大鼠的记忆水平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定位航行试验中,潜伏期4 d及后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学习记忆能力中象限百分比、20%、40%区域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空间探索学习记忆中象限百分比、20%、40%区域、穿过原平台的次数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Aβ25~35合并鹅膏蕈氨酸诱导 AD模型,与传统的模拟AD模型可以更好地AD的发病特征,可以将其作为AD治疗中的新模型。

    作者:张培华;程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Th17细胞及相关信号蛋白的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鸡Ⅱ型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 CIA )小鼠淋巴细胞 Th17及其转录激活因子 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蛋白抑制分子SOCS3的动态变化。方法取168只DBA1/J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用制备的Ⅱ型胶原乳剂免疫模型组小鼠,在初次免疫后第7、14、21天及加强免疫后第7、14、35天在无菌条件下取腹股沟淋巴结,应用流式细胞术和 Western 印迹技术检测各组 Th17细胞及 STAT3、SOCS3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Th17细胞在加强免疫14 d时比正常组明显升高( P<0.05)。模型组STAT3的表达量在初次免疫14 d 时比正常组显著升高( P<0.05);加强免疫14、21 d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SOCS3的表达量在初次免疫14 d时开始上升并持续到加强免疫14 d,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RA的炎症进展,其主要在CIA小鼠病程进展中期起作用,Th17细胞在CIA小鼠病程中的变化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蛋白抑制分子SOCS3有关。

    作者:王弥;封桂英;宋鸿儒;邢恩鸿;郭亚春;安高;赵晓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性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社会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服务形式〔1〕。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养老方式,国家规划将有90%的老年人在家养老,安度晚年。通过十余年的建设,一些地区已经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在建设中涌现了许多创新性的做法。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性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大限度地利用和整合养老资源,切实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作者:马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放松疗法和高压电位治疗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高压电位治疗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加高压电位治疗;联合治疗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加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各组患者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相同。治疗前后各组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P>0.05);高压电位治疗组治疗前后PSQI、SAS 评分有明显差异( P<0.05),但 SD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1);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高压电位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 SDS、SAS、PSQI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5);联合治疗组SDS、SAS、PSQI评分较高压电位治疗组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高压电位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碍,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碍有明显疗效。

    作者:蔡俊燕;沈光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芍药苷对大鼠皮质酮损伤的海马神经元Trk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皮质酮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 SD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皮质酮诱导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建立皮质酮损伤模型。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芍药苷进行预处理。采用 WST-1法检测芍药苷对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应用 PCR 与Western印迹检测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与酪氨酸激酶受体B( TrkB)的表达。结果与皮质酮组相比,中高剂量芍药苷可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活力( P<0.05),可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TrkB与BDNF的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 P<0.05)。结论芍药苷对皮质酮诱导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抗抑郁作用。

    作者:董海影;张春;弓箭;张晓杰;李春旭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灸药并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灸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骨质疏松脾肾阳虚证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艾灸配合中药口服,对照组仅予中药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骨密度T值为-0.19±0.86,对照组为-0.52±1.08,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症候积分为18.94±5.46,对照组为23.47±7.08,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仍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 P<0.05)。结论艾灸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脾肾阳虚证疗效显著,较单纯中药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苏敏;朱丹烨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特点

    目的:探究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因脑卒中昏迷入院接受治疗的6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分析病原菌种类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结果610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86例,感染率为14.09%,共培养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56.67%)、革兰阳性菌23株(25.56%)及真菌16株(17.7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抗菌药物、卧床时间、气管切开时间、血清白蛋白因素是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气管切开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以及低白蛋白血症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孔庆芳;李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肺大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晚期肺大细胞癌( LCLC)采取培美曲塞二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LCLC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给予培美曲塞二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单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22.6%、54.8%、22.6%,对照组为19.4%、50.0%、19.4%,两组临床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 P>0.05);但在Ⅰ~Ⅱ级贫血、脱发,Ⅲ~Ⅳ级粒细胞减少、Ⅰ~Ⅱ级周围神经毒性、Ⅲ~Ⅳ级白细胞减少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晚期LCLC二线采取培美曲塞治疗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优势。

    作者:蔡友鹏;许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直立倾斜试验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晕厥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人晕厥年发病率约6%。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是晕厥原因中常见的类型,约占41%~66%〔1〕。直立倾斜试验( HUTT)操作简单、安全,是目前诊断VVS的“准金标准”〔2〕。本文对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行HUTT检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高军;翁伟进;师干伟;薛社亮;杨丽萍;彭飞;李丽;李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MicroRNA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 CRC)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约50%的患者死于转移相关并发症〔1〕。在我国,CRC是75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7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病人数约为7.82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8.08%;75岁以上老年人的CRC病例占每年新发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例的28.86%,占每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44.68%;与其他年龄段相比,75岁以上老年人CRC发病率的上升速度要明显高于胃癌等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病后5年生存率较低〔2〕。因此,探索新型生物标记物以利于CRC的筛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将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雷;杨馥宁;邰建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地塞米松致小鼠肌肉衰减综合征模型建立

    目的:通过研究地塞米松(DXM)对C57BL/6小鼠肌肉质量和肌肉功能的影响,探究理想的肌肉衰减综合征小鼠的建模方法。方法将23只6~7个月龄C57BL/6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0.9%生理盐水)、实验组(5 mg/kg DXM),连续皮下注射6 w。前2 w每3 d及后4 w每7 d测量小鼠摄食量、体重和体成分。后一次给药24 h后,利用水迷宫测量游泳速度和轮式跑台测量掉落次数。结果实验组肌肉质量和肌肉功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摄食量与体重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OXM能够建立理想且可靠的肌肉衰减综合征小鼠模型。

    作者:鲁飞翔;李军;周仙杰;朱德生;刘庆春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