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Th17细胞及相关信号蛋白的动态变化

王弥;封桂英;宋鸿儒;邢恩鸿;郭亚春;安高;赵晓菲

关键词:胶原诱导的关节炎, Th17细胞, STAT3, SOCS3
摘要:目的:研究鸡Ⅱ型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 CIA )小鼠淋巴细胞 Th17及其转录激活因子 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蛋白抑制分子SOCS3的动态变化。方法取168只DBA1/J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用制备的Ⅱ型胶原乳剂免疫模型组小鼠,在初次免疫后第7、14、21天及加强免疫后第7、14、35天在无菌条件下取腹股沟淋巴结,应用流式细胞术和 Western 印迹技术检测各组 Th17细胞及 STAT3、SOCS3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Th17细胞在加强免疫14 d时比正常组明显升高( P<0.05)。模型组STAT3的表达量在初次免疫14 d 时比正常组显著升高( P<0.05);加强免疫14、21 d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SOCS3的表达量在初次免疫14 d时开始上升并持续到加强免疫14 d,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RA的炎症进展,其主要在CIA小鼠病程进展中期起作用,Th17细胞在CIA小鼠病程中的变化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和细胞因子信号蛋白抑制分子SOCS3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前后高频超声联合SSR、NCV水平对比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SSR、NCV在对(DPN)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治疗前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硫辛酸、甲钴胺和B族维生素进行治疗,尔后使用高频超声对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进行检查,并对患者进行SSR及NCV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正中神经在腕横纹、豌豆骨、钩骨、腕横纹上6 cm、肱骨髁上4 cm及肱骨中点处 CSA显著降低( P<0.05),尺神经在肘管、肘管入口、肘管出口、肱骨内髁上6 cm、肱骨中点、肱骨内髁下8 cm、腕横纹上6 cm 及 Guyon 管处 CSA 显著降低( P<0.05),肱骨外上髁上4 cm处桡神经CSA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SSR及NCV异常率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正中神经 SCV、MCV均显著升高(P<0.05),患者上肢SSR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波幅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SSR、NCV可有效评估老年DPN患者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作者:马彩虹;包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围术期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围术期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3例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观察组)和同时期收治的35例非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对照组),两组均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术前、术日、术后第3、7天时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内科疾病合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 D-二聚体(DD)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小板(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日纤维蛋白原(FIB)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显著上升(P<0.05);术后第7天时观察组 DD和 FIB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日两组FUB和DD水平显著上升,ATⅢ水平显著下降,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延长(P<0.05);术后第3天两组PT和TT较术前和术日显著延长(P<0.05),此时对照组FIB和DD水平较术日显著降低,且 ATⅢ和 PLT水平显著上升( P<0.05);术后第7天时除观察组FIB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恢复。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且凝血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显著延长,提示对围术期老年股骨头骨折患者手术后应谨慎使用抗凝药物,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临床情况补充适量的凝血因子,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俊;赵银必;张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不同应用时机下重度脓毒症老年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究不同应用时机下重度脓毒症老年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的效果。方法按照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20分的标准选取重度脓毒症老年患者8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给予早期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和 CBP 治疗,其中实验组接受早期CBP 治疗;观察两组APACHE Ⅱ评分、多器官障碍综合征( MODS)评分、MODS 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48 h实验组氧合指数(PaO2/FiO2)〔(276.2±56.2)mmHg〕高于对照组〔(205.3±58.5)mmHg,P<0.05〕。治疗2 w后实验组 MODS发生率(14.3%)低于对照组(32.6%, P<0.05)。治疗2 w后实验组病死率(4.7%)明显低于对照组(14.0%,P<0.05)。结论早期CBP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显著。

    作者:吉家聪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体育休闲行为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休闲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沈阳市部分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的调查,对长期参与休闲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锻炼组)与不参与、偶尔参与体育锻炼老年人(非锻炼组)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以了解休闲体育行为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结果长期系统的休闲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休闲体育行为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健康促进、心理健康促进及社会功能促进等三个方面。结论加大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休闲体育锻炼中来,加强对老年人休闲体育锻炼行为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杭华彬;顾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脑CT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术后未出血组和再出血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同时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经手术治疗后再出血41例,再出血率为18.81%。再出血率在性别、年龄、患高血压年限、是否有糖尿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术前原发出血部位、术前是否脑疝、是否彻底清除血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血肿量、凝血功能、发病距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过高(收缩压>200 mmHg;舒张压>120 mmHg)、发病后超早期手术(<6 h)、凝血功能障碍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舒张压和收缩压过高、发病后超早期手术、凝血功能障碍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符黄德;黄海能;黄华东;罗起胜;罗琨祥;李传玉;邓元央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mRS评分与NIHSS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mRS评分和NIHSS评分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 ACI)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93例拟行溶栓治疗的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8)。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 rt-PA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 mRS 评分、NIHSS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前两组mR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4 d与治疗前比较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8 d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NIHS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 NIHSS 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7 d、14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均有显著性(χ2=8.437,P<0.05)。结论按照溶栓指南进行规范化操作和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发病4.5 h内给ACI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mRS评分和NIHSS评分。

    作者:周进;王霞;王静娥;高卓;李莉;徐冰;蒋颖;王素艳;罗雪丹;赵丹阳;王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共18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被分为颈动脉内膜剥脱组108例,颈动脉支架植入74例。术后分析并发症情况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8.71±4.51)个月。两组再狭窄率、并发症及重大脑卒中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术式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疾病同样安全、有效。

    作者:闫雪梅;李文刚;洪星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经支气管镜穿刺针吸活检在鉴别诊断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病变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穿刺针吸活检技术(TBNA)在鉴别诊断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8例胸部 CT或增强检查显示肺部肿块或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出现病变为研究对象,均行TBNA和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EBUS-TBNA),以病理诊断结果或临床诊断为标准,比较TBNA、EBUS-TBNA的诊断价值。结果68例患者中,病理及临床诊断恶性肿瘤50例,良性患者18例。 TBNA诊断阳性51例(75%),其中恶性肿瘤38例,良性病变13例。 EBUS-TBNA诊断阳性57例(83.82%),其中恶性肿瘤41例,良性病变16例;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TBNA诊断阳性39例(78%),EBUS-TBNA诊断阳性45例(90%)。 EBUS-TBNA诊断纵隔淋巴结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TBNA;EBUS-TBNA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 TBNA。结论 TBNA能够明确肿瘤手术分期,在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定位的方法下,配合经纤维EBUS-TBNA,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碧翠;余新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表皮生长因子对牙周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对人牙周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牙周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作用后牙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结果各浓度表皮生长因子均可以促进牙周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6 h 20 ng/ml 组、72 h 10和20 ng/ml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ELISA检测发现细胞培养上清中cyclinD1的表达增加,20 ng/ml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而促进牙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作者:万英明;张玉影;张璐妮;邵玉;宁明杰;唐英;姜畅;齐玲;于洪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雄激素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雄激素水平与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 HRV)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老年男性100例,年龄60~96〔平均(79.16±6.98)〕岁,包括81例CHF患者(其中心功能Ⅰ级组19例,心功能Ⅱ级组23例、心功能Ⅲ级组20例、心功能Ⅳ级组19例)及19例对照者,以上各组均进行睾酮(T)水平测定,同时行心脏超声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 HRV时域指标,观察各组T水平及HRV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 CHF 组 T 水平均下降( P<0.05);随着心功能恶化,血清 T 水平依次降低,各组差异显著( P<0.05),且各CHF组血清T水平与LVEF显著正相关(r=0.833,P=0.000)。与对照组对比,各CHF组HRV各时域指标水平均下降(P<0.05);随着心功能恶化,HRV时域指标越降低( P<0.05),且 CHF 组 HRV 各时域指标均与其 LVEF 呈正相关。 CHF 组 T 与 HRV 各时域指标呈正相关( P<0.05)。结论随着CHF的加重,T水平、HRV各时域指标均降低,且CHF患者T水平与HRV各时域指标呈正相关,T有可能通过影响HRV从而参与CHF进程。

    作者:王煜;胡阳;翟燕芳;邓洁;刘军平;李轶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持续泵入联合限制性输液策略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 NE)静脉持续泵入对维持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及限制术中输液量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ASA分级Ⅰ~Ⅲ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手术过程中补足禁食禁水、生理需要量、累计损失量液体,晶体与胶体按2:1给予,晶体为0.9%氯化钠注射液,胶体为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维持平均动脉压( MAP)80~110 mmHg。实验组术中只补充生理需要量,液体以羟乙基淀粉为主,麻醉诱导即刻泵注 NE(患者公斤体重×0.03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50 ml)3 ml/h~10 ml/h,维持MAP 80~110 mmHg,必要时单次静脉注射NE 4μg,手术结束前停止NE泵注。记录入室后、麻醉诱导后5 min、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开始后1 h、手术结束时、回到ICU即刻、术后6 h、术后24 h的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NE的用量、术中输液量、术中尿量、术后输液量、术后尿量及术后24 h肾功能。记录心肺并发症发生的数量及程度。结果实验组术中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的MAP、HR和SpO2与术前相比均没有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尿量未见明显差异;术前、术后肾功能均没有明显改变;两组均未出现心肺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持续泵注小剂量NE能够明显减少术中输液量,可有效维持术中循环系统的稳定,对老年患者是一种较安全的管理方案。

    作者:李志文;赵壮;潘树;麻海春;杨希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环氧化酶-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探讨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 EP)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及环氧化酶( COX)-2表达及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未使用任何激素类药物治疗的绝经前、后EP患者、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在绝经前后 EP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及COX-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MP-9、COX-2在绝经前EP组织中表达分别为83.33%(25/30)、57.67%(17/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67%(8/30)、20.00%(6/30)(χ2=19.461、8.531,P<0.05);在绝经后EP中表达分别为73.33%(22/30)、47.67%(13/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9/30)、16.67%(5/30)(χ2=11.279、5.079,P<0.05);MMP-2与 COX-2在绝经前后 EP组织中呈正相关(r=0.383,P=0.037)。结论 MMP-9和COX-2在绝经期EP组织高表达,且呈正相关,这两种蛋白酶可能参与绝经期EP的形成。

    作者:张艳;夏颖;王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放松疗法和高压电位治疗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高压电位治疗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加高压电位治疗;联合治疗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加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各组患者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相同。治疗前后各组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P>0.05);高压电位治疗组治疗前后PSQI、SAS 评分有明显差异( P<0.05),但 SD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1);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3项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高压电位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 SDS、SAS、PSQI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5);联合治疗组SDS、SAS、PSQI评分较高压电位治疗组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高压电位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碍,放松疗法联合高压电位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障碍有明显疗效。

    作者:蔡俊燕;沈光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六味地黄丸对老年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老年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高龄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两组患者均给予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六味地黄丸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Schober实验、胸廓扩展度、晨僵持续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 CRP)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 Schober实验、晨僵持续时间、胸廓扩张度、血沉和 CRP 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晨僵时间显著缩短〔(14.39±8.48)vs(25.38±14.81)min,P=0.000〕;Schober实验显著增加〔(4.92±0.82) vs (4.13±0.67)cm,P=0.015〕;胸廓扩张度显著增加〔(4.82±1.28) vs (4.03±0.98)cm,P=0.000〕;血沉显著降低〔(13.41±9.38) vs (21.95±13.29)mm/h,P=0.000〕;CRP 显著降低〔(9.83±4.39) vs (17.48±6.40) mg/L,P=0.000〕。结论六味地黄丸可以降低老年肝肾阴虚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体内炎症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徐荣敏;陈国军;洪明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白细胞介素-6、-18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和白细胞介素( IL)-6、IL-18的表达,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57例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清标本作为观察组,21例经体检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 NT-proBNP、IL-6和IL-18的表达。结果两组中NT-proBNP、IL-6和IL-18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NT-proBNP、IL-6和 IL-18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NT-proBNP、IL-6和IL-18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NT-proBNP、IL-6和IL-18高表达,在病变形成和进展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琳业;侯明;吴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难治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难治性高血压( R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常伴有严重的靶器官损伤。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是RH的危险因素。但OSAHS引起RH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推测可能与高醛固酮血症、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氧化应激、肥胖、胰岛素抵抗等有关。本文就OSAHS与RH的相关性、病理生理机制及持续正压通气( CPAP )治疗对血压的影响做一综述。

    作者:黎娇;况九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丹参酮通过抑制miR-376 b-5 p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构

    目的:探讨miR-376b-5p在丹参酮逆转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17月龄的SHR随机分为对照组、丹参酮组和丹参酮+miR-376b-5p组(n=20),其中丹参酮组和丹参酮+miR-376b-5p组接受5 ml· kg-1· d-1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灌胃处理,连续12 w;此外,丹参酮+miR-376b-5p组尾静脉注射过表达 miR-376b-5p 的慢病毒载体,对照组接受5 ml· kg-1· d-1的生理盐水灌胃处理。12 w后分离右侧颈总动脉,采用PowerLab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分析血压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收缩压( 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 LVEDP)和左心室压力上升/下降大速率(±dp/dtmax)〕,称量体质量及左心室质量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取左心室中部冠状切面石蜡切片行 HE 染色、Masson染色以评估左室重构情况(心肌细胞直径、心肌间质纤维化指数和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酮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LVSP和LVEDP均降低,±dp/dt max均升高(P<0.05);丹参酮组的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细胞直径、心肌间质纤维化指数及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 miR-376b-5p过表达后可消除丹参酮对SHR血压及左心室重构的保护效果,丹参酮+miR-376b-5p组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对老年 SHR 左室重构有保护作用,而过表达 miR-376b-5p可消除丹参酮对老年SHR左室重构的逆转作用,提示丹参酮可能通过降低miR-376 b-5 p水平发挥对老年SHR左室重构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强;陈丽珠;郭晓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骨性关节炎非药物疗法研究近况

    骨性关节炎( 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疾病累及关节软骨或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主要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僵硬、无力、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1〕。目前仍无较满意的治疗方法,西药虽缓解症状起效快,但副作用也较大,不适合长期使用,只能短期对症治疗;手术治疗风险高,价格较贵,且术后远期疗效尚不能确定,患者接受度不高。因此近些年来,非药物疗法治疗OA的研究逐步深入,治疗方法不断丰富,疗效也较满意,且安全、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笔者通过中国知网( CNKI)及Pubmed文献数据库,查阅近些年来与OA相关的临床实验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现将目前治疗该病的各种非药物疗法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张敏;孙永;沈梅红;郭海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CYP2 C19基因多态性对老年精神科患者血药浓度的影响

    目的:评估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老年精神科患者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查老年精神科患者70例,检测 CYP2C19基因型,同时监测患者口服的主要精神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口服相同剂量精神类药物时,比较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的血药浓度差异。结果在口服0.5 g/d丙戊酸钠(德巴金)或20 mg/d的艾司西酞普兰患者中,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的丙戊酸及西酞普兰血药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中国南方老年精神科患者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精神类药物代谢未见明显影响。

    作者:陈建平;林裕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MicroRNA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 CRC)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约50%的患者死于转移相关并发症〔1〕。在我国,CRC是75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7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病人数约为7.82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8.08%;75岁以上老年人的CRC病例占每年新发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例的28.86%,占每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44.68%;与其他年龄段相比,75岁以上老年人CRC发病率的上升速度要明显高于胃癌等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病后5年生存率较低〔2〕。因此,探索新型生物标记物以利于CRC的筛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将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雷;杨馥宁;邰建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