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腹腔镜联合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

刘俊英

关键词:宫腔镜, 腹腔镜, 不孕症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妇产科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盆腔炎是导致不孕症的主要病因,手术后,27例患者正常妊娠,占42.86%.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在女性因素导致的不孕症诊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新进展

    慢性胃炎是临床消化内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西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并不确切,常常导致病情的反复.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上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步.目前临床上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很多,并且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治疗效果.笔者对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作者:李冬明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亚低温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8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治疗.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死亡率为5.26%,对照组的死亡率为5.26%,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可以有效保护脑组织,降低颅内压,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建光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组16例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手术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照.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性交痛、排便痛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结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年),完整切除病灶者均预后良好,未能完整切除病灶者症状、病灶仍持续存在,但不严重.结论 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手术治疗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时萍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手段,作出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该院于2009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168例接受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该院护理人员采取的护理措施,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168例患者,在鼻内窥镜手术后,接受密切的护理干预,分为术前护理与术后护理,恢复情况良好.结论 针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进行包括术前准备、用药护理、术前检查、心理干预、常规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指导、鼻腔护理等在内的密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增强治疗效果,保证良好的预后情况,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可新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小夹板外固定在小儿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小儿骨科中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小儿骨科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患儿为观察组,分析其一般资料,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20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儿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儿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能够避免手术切开的损伤,保持了骨折断端较好的软组织,治疗方法简单,固定牢靠,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在其适用范围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占豪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31例和雷尼替丁组31例,对2组的疗效作比较.结果 2组症状的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症状缓解快、治疗有效率高等优点.

    作者:江礼庭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时对不同血压患者的影响和护理

    目的 比较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时在不同基础血压患者中的影响,并进行观察和护理.方法 该院妇产科2011年12月共进行丙泊酚麻醉下无痛人流手术186例,以基础血压100/70mmHg为基准,分低于基准值的A组和不低于基准值的B组,A组79例,B组107例;用丙泊酚2 mg/kg加盐酸利卡因0.1 mg/kg缓慢静脉注射,监测BP、HR、SPO2,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及监测参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BP、HR、SPO2的波动情况均未见显著差异,但A组患者的术后恶心、呕吐、胸闷、清醒后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B组.结论 丙泊酚麻醉下无痛人流术时,基础血压偏低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加强术中、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彭小平;徐彩萍;彭冬雅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4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引起脾破裂后保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2-2011年49例采用保脾方法治疗的外伤引起的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9例患者中3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7例采用手术保脾治疗,其中1例保脾失败改脾切除;经治疗后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脾功能满意.结论 采用保脾方法治疗外伤引起的脾破裂是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宏宇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内窥镜室护理技术操作质量管理体会

    内窥镜是近年来医院普遍开展的一项特殊的检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内窥镜室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通过实际操作经验,本文对如何提高内窥镜室的护理技术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作者:林侠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重症颅脑外伤在ICU发生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ICU发生肺部感染的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 该院ICU收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252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痰致病菌培养.结果 252例患者中共有58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3.02%.58例患者共检出83株病原菌,其中58株病原菌为G-杆菌,占69,88%;18株病原菌为G+球菌,占21.69%;7株病原菌为真菌,占8.43%.其中G-杆菌中,以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常见,分别占27.71%和20.48%; G+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占12.05%;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球菌,占8.43%.给予抗生素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ICU发生肺部感染具有多重耐药、多重感染的特点,需要根据患者的药敏培养结果进行抗生素治疗,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作者:刘立英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55例结肠透析患者护理

    目的 归纳总结肠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55例肠透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肠透析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所有病人均能积极配合临床透析治疗,55例患者显效患者为47例,患者透析总有效率达85.5%,透析效果较为满意.结论 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显著提升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对肠透析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周钰琼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出血的临床护理

    目的 寻找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救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的病例护理资料,主要护理方法有急救护理、心理护理、一般护理、生活指导等.结果 经过保守治疗及精心系统的护理,29例出血患者中有28例患者出血停止,1例患者因出现过多合并其它并发症,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其治疗效果和预后,取决于及时治疗和系统有效的观察和护理,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阮迎新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急诊科分诊及预见性护理

    目的 探讨急诊科分诊和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急诊科2011年6-12月实施传统护理的368例患者和2012年1-6月急诊科护理实施预见性护理的412例患者,分别是定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分诊准确率,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分诊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和提高,两者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 急诊科患者实行急诊分诊和预见性护理,有效地降低了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作者:董玉会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0年11月在该院就诊的80例被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运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溶栓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心绞痛、心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无1例患者发生死亡,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死亡,在不良反应中患者发生心机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心绞痛.结论 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L-Arg)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都很好.

    作者:尹桂红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α能谱仪与低本底α、β计数器分析尿液中的钚含量

    钚主要通过吸入方式摄入体内引起内照射,为了准确分析和评价钚工作人员和事故现场人员的照射剂量,国内外一致采用对受照人员进行尿钚分析.本试验分别利用α能谱仪与低本底α、β计数器随机分析了3个尿液中的钚含量,结果表明α能谱仪可检测到10-5Bq/750 mL,比低本底α、β计数器检测的结果低2个数量级,原因是低本底α、β计数器不能对样品沉积源中的干挠核素铀、钍等进行甄别.

    作者:彭晓霞;崔玉凤;施章宏;魏巍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治疗后早期护理干预在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早期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术后1个月DVT发生1例,发生率为1.79%,对照组术后1个月DVT发生11例,发生率为19.64%,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于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何俊玲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呼吸道感染儿童检测血清总IgE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儿童检测血清总IgE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400例儿科住院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血清中总IgE检测.结果 <1岁组、1~3岁组和>4岁组IgE检测结果与其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呼吸道感染儿童和健康儿童血清中总IgE水平各年龄段有显著性差异(P<0.01),IgE阳性率为59.4%(831/1400).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总IgE水平检测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者:陈肇杰;冯广满;蒋旺珍;罗佩红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关于对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 为了研究该院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原因,采取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方法 根据该院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该院口腔门诊医院的感染发生率.结论 认真对待口腔门诊医院感染问题,切实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口腔门诊医院感染问题.

    作者:黄晓东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我们都知道,医院感染管理是能够体现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医院管理中应该承担的主要管理工作,护理管理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医院感染都是由于护理管理的不当而引起的,发生医院感染对医院和患者都有一定的危害,会为医院带来信誉上的损失,为严重时还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本人现对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阐述一些个人较为粗浅的认识.

    作者:黄孝玲;孙丽 刊期: 2012年第29期

  • 试论在皮肤护理中如何与患者正确沟通

    沟通是所有人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都必须要做的事情,是否能够正确进行沟通是对事件产生严重影响的因素.在皮肤护理过程中,也需要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否正确处理医务工作者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关系,不仅影响到患者的情绪以及病情,也影响到医护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因此,笔者在认真研究皮肤护理中医患沟通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身工作经验,对如何正确处理皮肤护理过程中的医患沟通进行系统论述,以期促进自身工作的进步.

    作者:蒋红丽 刊期: 2012年第29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