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老年人疑病倾向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耿朝辉;宋伟;刘美玲;于瑞丽;王颖;钟玉杰

关键词:疑病倾向, 家庭功能
摘要:疑病倾向表现为明显的对健康过分担心、胆小、固执、刻板等个性特点〔1〕,出现不应有的恐惧心理,给家庭生活带来阴影。目前研究者都较为一致地认为家庭功能可以显著地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或结果越好,个体的抑郁和焦虑等问题就越少;而相应地问题行为也越少〔2〕。本研究探讨社区老年人疑病倾向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志愿者活动问题

    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是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探讨老年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建议,有利于形成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长效机制,推动老年志愿者活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作者:夏辛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艾灸干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围绕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黏度等)开展社区人群综合防治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1,2〕。早在古代即有艾灸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大量记载。孙思邈在枟备急千金方枠指出:“心懊憹微痛,烦逆,灸心俞百壮。”、“心痛如锥刀刺气结,灸隔俞七壮”、“心痛暴绞急绝欲死,灸神府百壮,在鸠尾正心有忌”等〔3〕。艾灸对于血液流变学异常、高脂血症、高血压及血糖异常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而且能同时调整机体多种异常状况,也即达到了“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整体调整”的效果,且无副作用。本文就艾灸干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熊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两对半模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 HBV)-DNA定量结果与乙型肝炎两对半模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感染科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和门诊收治行HBV-DNA定量检测和乙肝两对半检查的疑似乙肝患者600例,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乙肝两对半,荧光定量PCR法定量HBV-DNA,分析乙肝两对半与HBV-DNA定量的关系。结果大三阳( 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检出率和HBV-DNA水平高于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P<0.05);乙型肝炎两对半不同类型 HBV-DNA 阳性检出率和定量水平也不同,有相同的两对半模式者HBV-DNA 含量也可能不同;HBeAg阳性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V-DNA水平可反映HBV复制水平,同时检测乙肝两对半可以提高临床检测效果。

    作者:谭斌;杨文才;李嘉;龙丽;余丽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mRNA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干扰素( IFN)-γ、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 TIM)-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96例脑出血患者均为发病6 h内来诊,按发病距采血时间分为≤6 h组、>6 h且≤24 h组、>24 h且≤72 h组和>72 h组。另选2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各组 IFN-γ的水平及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TIM-3 mRNA的表达。结果各实验组IFN-γ的表达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24 h且≤72 h组IFN-γ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TIM-3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4 h且≤72 h组TIM-3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6 h内,IFN-γ、TIM-3的表达增加,IFN-γ和TIM-3参与脑出血后的病理过程。

    作者:毕胜;刘群;范佳;李冬;王李鸣;赵岩岩;关雪莲;侯丽淳;田嘉莹;王增冕;李晓涛;李培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文拉法辛治疗老年高血压或不伴高血压的抑郁症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抑郁症伴高血压或不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抑郁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合并高血压;对照组39例,单纯老年抑郁症。进行为期6 w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的各时间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MA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09%,31/43 vs 74.36%,29/39;χ2=0.053, P=0.817)。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8%,7/43 vs 20.51%,8/39;χ2=0.245,P=0.620)。两组治疗后2 w 内血压呈现上升趋势,至治疗后2 w达到高峰,而至治疗后4 w逐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治疗后2 w,观察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t=2.376,P=0.020),舒张压差异亦显著高于对照组(t=2.714,P=0.008)。治疗后4 w,两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8,P=0.367),舒张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854,P=0.067)。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无论合并高血压与否,对文拉法辛的治疗反应性均较佳,在治疗后早期(2 w)血压会可逆性上升。

    作者:张俊;陶连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调查和分析老年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OLP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比较老年OLP患者和中国常模的SCL-90评分结果,并探讨老年OLP 患者的临床特征与 SCL-90总分的关系。结果老年 OLP 患者的 SCL-90总分( t=2.168,P=0.03)、总均分(t=2.289,P=0.02)、阳性项目数(t=7.683,P<0.01)均明显高于常模组;老年 OLP患者的抑郁(t=2.434,P=0.02)、焦虑(t=6.876,P<0.01)、恐怖(t=4.241,P<0.01)、偏执(t=2.262,P=0.02)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组;糜烂型老年OLP患者的 SCL-90总分显著高于非糜烂型患者(P<0.01),而SCL-90总分与老年OLP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初复发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OLP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相对偏低,且糜烂型患者表现更为严重,主要心理问题集中于抑郁、焦虑、偏执和恐怖。

    作者:高琪;闫丽娜;陈惠珍;柴宝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放疗对老年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直肠癌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1〕,而且老年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并存的现象,手术的风险率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直肠癌高龄患者实施放射治疗,探讨其疗效以及分析预后影响因子。

    作者:邓侃剀;陈旺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益气活血平肝汤对高血压肾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

    高血压肾病( HN)是高血压的慢性并发症。如病情进展,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后果严重。研究发现,血清胱抑素( Cys) C与HN密切相关。血清CysC的含量能敏感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浓度增高提示早期肾损害的标志物〔1〕。HN治疗,目前西医主要以有效控制血压为主,本研究着重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辩证治疗,能有效改善HN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血清CysC。

    作者:文辉;江伟;吴红斌;唐丽娟;何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δ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s )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发现于1990年,迄今为止已确定3个亚型:PPARα、PPARβ/δ和PPARγ。其中PPARδ在糖脂代谢、转运和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PPARδ的活化不仅可以减轻肥胖、改善胰岛素抵抗( IR),还可促进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抑制炎症介质表达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文就PPARδ对糖脂代谢和老年相关性疾病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陈宁园;潘尚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 TUPKP)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188例TUPKP术老年患者,记录术后感染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itc多因素分析TUPK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并发尿路感染38例(20.21%)。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年龄>80岁、备皮至手术时间>6 h、住院时间>14 d,合并糖尿病、术前行导尿术、导尿管留置时间>5 d,导尿次数>3次,手术操作不规范、术前未应用抗生素、肥胖等患者TUPK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率较高( 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80岁( OR:3.066,95%CI:1.021~7.298)、术前行导尿术(OR:2.984,95%CI:1.021~5.201)、导尿次数(OR:2.451,95%CI:1.042~3.552)、导尿管留置时间(OR:2.328,95%CI:1.066~3.452)、合并糖尿病(OR:2.587,95%CI:1.085~3.412)是老年TUPKP术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前应用抗生素则是保护因子。结论针对TUPK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要对超高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加以重视,提升操作技能,提高医务工作者医院感染意识,术前合理利用抗生素,有效降低老年TUPK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涛;沈洪;冷国雄;章久武;胡尚武;王海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清除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清除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基底节出血患者60例,手术时间为出血后6~12 h,设定血肿清除>90%为完全清除,根据血肿清除情况分为四组,首次血肿完全清除为脑出血1组,24~48 h 完全清除为脑出血2组,48~72 h完全清除为脑出血3组,72 h后完全清除为脑出血4组。手术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术后观察再出血率、脑水肿体积,病后3个月随访,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神经功能转归及残障水平。结果脑出血1组再出血率为23.08%(3/13),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2、3、4组间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别(P>0.05);脑出血4组第1天脑水肿体积与其他3组无明显差异(P>0.05);第2、3、4天脑水肿体积与其他三组有明显差异( P<0.05),1、2、3组间脑水肿体积无明显差别( P>0.05);脑出血4组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 P<0.05),1、2、3组间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血肿清除时间影响预后,并且与再出血密切相关。

    作者:冯肖亚;郇英;孙良伟;陈兴旺;赵修敏;吕涌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与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状况及其与家庭关怀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7~10月对长春市某三所三级甲等医院34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阿森斯失眠量表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分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与家庭关怀度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睡眠质量平均(7.17±4.50)分,可疑失眠及失眠患者占75.74%;家庭关怀度平均分为(6.42±2.30)分;睡眠质量与家庭关怀度中的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的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与适应度无相关性,即患者的家庭关怀度水平越高,睡眠质量越好。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总体较差,存在中、重度家庭关怀度障碍的患者较多。通过采取提高患者关怀度的相应措施可间接改善其睡眠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侯日莹;王丽娟;高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清MMP-9、TIMP-1的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 CHF)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1〕。心肌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是一族对细胞外基质成分有降解作用的锌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可特异、高效地降解细胞外基质,是心室重构过程中基质降解的主要因素〔2〕。 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TIMP)-1是MMPs家族中的成员。曲美他嗪是哌嗪类新型代谢类细胞保护剂,可以显著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3〕。本文旨在研究曲美他嗪的心功能改善作用是否与心肌重构相关。

    作者:毛治尉;李巧玲;王平;孙漾丽;郭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运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心肌力学变化

    目的:运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肺动脉高压( PH)患者左室扭转的变化。方法 PH组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入的PH患者45例,健康对照组为45例健康体检者,所有受试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得到左室心肌力学参数。结果 PH组均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PASP)为(98.4±27.7)mmHg,肺血管阻力(PVR)为(1325.9±697.8)dyn.s/cm2。 STI分析显示左心室心底部、心尖部和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均较小(P<0.05),心底部的扭转速率较低(P<0.05)、解旋率达峰时间延迟P<0.05),左心室的扭转速率较低(P<0.05)。 PH组的心尖-心底达峰时间差绝对值和用收缩期标化后的百分数均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心底部的扭转速率值和达峰时间与肺动脉收缩压负相关(r=-0.610,P=0.018)。结论早期轻度PH时,左心室心底部的扭转幅度降低,重度PH会影响心底部、心尖部和左心室整体的扭转功能,提示STI可用于早期评估PH患者的左心室扭转功能。

    作者:张文兰;李建;朱述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患病率及分级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合并脑微出血( CMB)患者的患病率与分级情况。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在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扫描,对不同类型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合并CMB患者的患病率、分级以及危险因素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心源性脑栓塞、小动脉性脑梗死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年龄、不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影响患病率的主要因素。结论尽早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进行检测,能够提高对该疾病的治疗与预后效果。

    作者:牛延良;蒋超;田志强;贺刚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孕激素受体状态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复发特点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孕激素受体( PR)状态与雌激素受体( ER)阳性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E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183例,根据PR状态的不同将患者分成( PR+组和PR-组),分析这些患者的复发转移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83例E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PR+组患者105例,PR-组患者78例,两组患者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43岁和49岁,未绝经患者 PR+组为65.7%, PR-组为48.7%,绝经患者两组分别为34.3%和51.3%,Ki-67高表达(≥30%)患者两组分别为31.4%和57.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阳性率两组分别为15.2%和35.9%,脉管癌栓发生率两组分别是21.9%和50.0%,组织学分级(Ⅲ级)分别为11.4%和32.1%,内脏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6.1%和51.2%,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43.8%和44.9%,7年无病生存期( DFS)分别为47.3%和31.8%。结论与PR+患者相比,PR-患者高表达Ki-67、HER-2更容易发生内脏转移,DFS较短,预后差。

    作者:胡春艳;吕铮;陈井彦;宋薇;宋艳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联合针灸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61例

    目的:观察欧立停联合针灸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1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欧立停联合针灸)31例,对照组(单纯口服欧立停10 mg)30例,疗程共2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的次数、天数、视觉模拟评分( VAS)值的改善,评价治疗后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头痛发作的次数、天数、VAS值等方面均有改善,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欧立停联合针灸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可以作为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的优先治疗方案。

    作者:曹丽翠;王磊;贾红云;黄银兰;代阳倩;姚辉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不良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其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性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688例,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结局不良定义为患者出院时改良的Rankin评分( MRS)≥3分,结局良好MRS<3分。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血浆Hcy水平与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结果结局良好组与结局不良组入院时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三分位数法将入院时 Hcy 水平分为3组,<12.5μmol/L,12.5~18.6μmol/L,>18.6μmol/L,3组的结局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9.47%,34.30%,36.23%。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与入院时<12.5μmol/L 组相比,>18.6μmol/L组发生出院结局不良的OR值(95%CI)为1.332(1.012~1.752)。经多因素调整后,同样>18.6μmol/L组增加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OR值(95% CI)为1.455(1.025~2.131),并且随着 Hcy水平的升高发生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也在增加(趋势性P<0.05)。结论入院时血浆Hcy水平升高可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不良发生的风险,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晓璇;仲崇科;曹星华;邱海鹏;赵亮;李佳佳;高燕军;许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科收治的78例老年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干预组(观察组)以及常规急救干预组(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间隔时间、入院至手术间隔时间等急救反应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救治结果,主要包括抢救成功、致残及死亡比例,观察并发症情况。随访半年,采用SF-36评定其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急诊室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间隔时间、入院至手术间隔时间均缩短明显,救治成功率升高明显,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明显(P<0.05)。两组存活患者均无失访现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随访3、6个月时的PF、 RP、RE得分均升高明显(P<0.05,P<0.01)。结论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中应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不仅可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死及致残率,而且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吴浩;赵占江;梁冰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除给予糖尿病教育、基础治疗和前列地尔10μg静点2 w。治疗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联合贝前列素钠40μg,2次/d,口服3个月;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无痛行走距离与大行走距离、踝臂指数(ABI)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局部皮肤温度、ABI、无痛行走距离、大行走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治疗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效,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翁莉;张秀娟;孟姝含;王梦杰;乔廷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