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斌;李晓慧;刘旭峰;柏雪
目的:探讨和分析穴位按摩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对按摩组50例 MCI患者进行穴位按摩的指导和训练,对照组50例仅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两组干预前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和韦氏记忆量表( WMS-RC)的4个维度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 MCI患者MMSE得分为(24.36±2.37)分,WMS-RC的4个记忆分量表中以背数得分高,联想学习得分低,图片回忆和理解记忆得分相当。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组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下降,穴位按摩训练可以有效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冯晓敏;王曙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心脏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种信号通路调节基因时间和空间的精确表达,常见的与心脏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BMP),Wnt /Wingless,转化生长因子( TGF)及Notch信号通路等。国内外实验研究提示Notch信号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在心血管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对于Notch同源分子之一的Notch1研究较少,现就Notch1在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马建赢;唐燕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组方配合西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西医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益气活血中药组方配合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血压控制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29/40)(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组方配合西医能够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有效控制血压,疗效显著。
作者:许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病程<15 d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银杏叶物提取剂、糖皮质激素、能量合剂及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前列地尔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点,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100 ml生理盐水静点,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纯音测听气导改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耳鸣眩晕的恢复情况。结果前列地尔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显著改善(P<0.05);前列地尔组患者治疗后纯音测听气导值为29.4±5.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38.6±6.0)比较差异显著(P<0.05);前列地尔组治愈率为43.68%,总有效率为95.40%,对照组治愈率为27.59%,总有效率为8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前列地尔组患者耳鸣和眩晕的恢复率分别为91.38%、85.71%,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率(76.27%、7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耳鸣及眩晕,明显提高患者纯音测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该药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谢天宏;刘江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使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临床实验中,定量分析动脉壁对动脉硬化疾病的进展进行连续观察及对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防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资料显示〔2〕,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在斑块成分和形态的显示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迄今为止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的检查技术〔3〕。本文旨在通过3D-BB-MRI技术和CTA的比较,研究高分辨的3D-BB-MRI在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
作者:杨春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贝母素甲(PM)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昆明种小鼠体重(20±5)g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ex)组、PM 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40 mg/kg)麻醉小鼠,模型组、Dex 组及 PM 组小鼠给予气管内注射4 mg/kg LPS诱导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注入LPS前1、12、24 h和36 h和注入后12 h,24 h和36 h,模型组、Dex组、PM组动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 mg/kg盐酸地塞米松、1 mg/kg PM溶液,正常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解剖肺脏,观察肺脏形态学改变,分别用Real-Time PCR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2、IL-6和IL-8。结果 LPS能明显引起小鼠肺部的炎症反应,PM处理后拮抗了LPS对小鼠肺组织的破坏作用,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2、IL-6、IL-8的表达。结论 PM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保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归改霞;夏西超;马瑜红;梁桂娜;丁可;刘荣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性激素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的老年女性设为MCI组,70例无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女性设为正常组,对所有纳入研究者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评分,并检查性激素指标。结果 MCI组FSH水平高于正常组,而MMSE评分、E2、PRL、T水平低于正常组(均P<0.05),LH、P水平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MCI组患者MMSE评分与FSH水平呈负相关,与E2、PRL、T水平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2、0.874、0.762、0.617,均 P<0.05。结论罹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女性FSH水平明显上升,而E2、PRL、T水平降低,提示老年女性性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徐怡;姚丹娜;王朝甘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预防老年膝关节原发性骨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 VTE)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81例膝关节骨肿瘤老年患者,按治疗不同分为试验组(利伐沙班+低分子量肝素)44例和对照组(低分子量肝素)3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 DVT)发生率、非致死性肺栓塞( PE)及其全因死亡率,检测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 PL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水平,并观察术后引流、出血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至术后28 d,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有1例出现非致死性PE,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PE全因死亡发生;D-二聚体水平比较,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 PLT和 APTT水平无差异(P>0.05)。同时,各组 D-二聚体、PLT及APTT等3项指标,随时间的变化全部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无差异,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似(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进一步有效降低接受膝关节骨肿瘤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相关VTE的发生。
作者:艾克拜尔·尤努斯;杰恩斯·达尼牙尔;陈江涛;王翀;田征;宋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对心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心肌细胞株 H9c2(2-1)进行体外培养过程中,以100 nmol/L洛伐他汀处理72 h,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检测TGF-β1和 IL-6蛋白表达水平,然后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结果洛伐他汀处理导致心肌细胞TGF-β1和IL-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降到对照水平的(69.70±20.89)%和(56.26±25.04)%,两组内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GF-β1组:P=0.013;IL-6组:P=0.008)。结论洛伐他汀在心肌细胞中抑制TGF-β1和IL-6的表达,该效应可能是洛伐他汀抗炎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郭威早;杨漫;杜爱华;张娅喃;孟令杰;徐娟;刘会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PTX)3在高血压不同心功能状况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经过心脏超声检查分为单纯高血压36例,高血压心脏病84例,后者根据 LVEF情况和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无心力衰竭23例、LVEF正常有心力衰竭35例、LVEF降低合并心力衰竭26例。检测各组 PTX3、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Pearson法分析PTX3与各项指标相关性。结果单纯高血压组PTX3、HbA1c、LDL-C、hs-CRP、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均P<0.05),其中PTX3、hs-CRP、NT-proBNP水平在高血压心脏病无心力衰竭、LVEF正常有心力衰竭、LVEF降低合并心力衰竭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PTX3与 hs-CRP、NT-proBNP均呈正相关(r=0.489、0.453,均P<0.05)。结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随着病情加重 PTX3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临床上可以辅助LVEF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作者:黄磊;罗波;何淑珍;阮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放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顺铂(DDP)80 mg/m2, d1~d3,静脉滴入;5-氟尿嘧啶(5-FU)750~1000 mg/d,d1~d5,连续静脉滴入,3 w为1个周期,连续进行2个周期,再进行放射治疗。观察两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0%(3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0%(18/40)(P<0.01)。两组主要毒副反应多数为Ⅰ~Ⅱ度,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64.86%(24/37),中位生存时间为72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89%(14/36)、48个月(P<0.05)。结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可以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但同时增加了血液毒副作用,临床治疗应予以注意。
作者:肖红梅;邹彦;阮陪刚;吴小亮;姜应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生存分析、年龄相关性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NSCLC患者67例。32例采用厄洛替尼口服联合全脑放疗,其中厄洛替尼剂量为150 mg/d;全脑放疗的剂量为Dt(3000~3600)cGy/(10~12) F。放疗完成后2个月内评价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脑转移病灶控制率(DCR)为93.8%,病灶完全缓解(CR)4例、14例部分缓解(PR)、病灶稳定(SD)12例。毒副反应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皮疹和腹泻。结论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较单纯全脑放疗治疗反应率明显升高,尤其适用于EGFR突变阳性患者;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李沫;纪秀杰;周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高龄患者采用颈动脉高频超声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颈动脉高频超声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增厚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斑块存在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颈动脉内径的颈总动脉>7.4 mm和颈内动脉>5.6 mm的患者占有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血管阻力指数(RI)的颈总动脉>0.8、颈内动脉>0.68以及椎动脉>0.72的占有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舒张期末流速(EDV)和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和形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颈动脉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准确地呈现出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发生的变化。
作者:孙文兵;丁波;肖艳;许莉;袁丽;王淑彬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CD64和CD11b指数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200例COPD患者,根据是否符合急性期诊断标准分为急性期100例(急性组)和稳定期100例(稳定组),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和 CD11b指数。结果三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 hs-CRP 比较差异显著(P<0.05),急性组 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急性组白细胞与稳定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组中性粒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组(P<0.05),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间 CD64和 CD11b指数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急性组 CD64指数显著增高,CD11b指数显著降低,与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CD64和 CD11b诊断急性加重期COPD的敏感度分别为77.23%和62.61%,特异性分别为98.42%和79.89%。结论外周血白细胞CD64和 CD11b指数能为早期老年COPD急性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周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 CP)患者手术治疗后心脏各节段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已确诊为CP且择期行CP心包剥脱术的患者22例,于手术前后分别行超声检查并存储患者心尖二腔心、四腔心及心尖左室长轴观组织多普勒二维图像,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 QTVI)分析并记录术前术后左室各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速度( S′,E′)。结果 CP患者术后左室变大,左房及右房有不同程度缩小,左室射血分数( LVEF)增高;左室除后壁外其余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运动速度S′,E′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基底水平及中间水平总体 S′, E′峰亦减低(P<0.05)。结论 CP患者术后LVEF增加,心脏各腔室发生趋于正常的重构;术后切除心包的左室游离壁的S′及E′较术前减低,表明在心包剥离术后短期内左室纵向运动速度减低。
作者:刘琨;邓又斌;崔琳;张玉红;喻林;胡卯秀;刘宇;黄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老年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还接受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前、治疗7 d和14 d自主呼吸时进行血气分析及峰值呼气流速( PEF)测定,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动脉氧分压( 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和 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 时观察组 PaO2、SaO2、PEF 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aCO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②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改善时间、X线吸收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③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刘笑春;张祎捷;徐锋;任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以进行性特定神经元亚型变性和缺失为特征的毁灭性的病理改变,导致如认知和运动控制脑功能下降。 Bowery等〔1〕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诱导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可能发挥复合因素作用的可能性〔2〕。血清学研究表明肠道病毒( EV)和人类疱疹病毒( HHV)在选择性影响运动神经元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LS的病因中发挥潜在的作用。
作者:唐春燕;徐仁伵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具有与酒精性肝病类似的肝组织病变,但是没有过量饮酒的记录。其对机体代谢的紊乱、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的出现起着促进作用〔1〕。高血压并发NAFLD老年患者的比例明显比其他群体高。静息心率( RHR)的上升与高血压病人出现的心血管事件关系密切〔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高血压NAFLD患者的RHR变化的检测,探讨RHR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量表(QQL-100)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QQL-100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改善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王朝驹;孙薇;兰怡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方法40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经临床检测确诊后,行心包剥脱术并常规超声检查,采集患者左室长轴观、二腔、四腔心观和心尖水平、乳头肌、二尖瓣环水平左室短轴观的二维图像,检测各切面大径向、纵向、圆周以及总体应变,术后1个月后对上述指标重复检测。结果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左右心房内径减小,左室内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舒张早期二尖瓣口速度提升( P<0.05);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手术后患者心尖二腔、四腔切面总体纵向应变进行测量,数据显著提升(P<0.05);心尖左室长轴总体纵向应变治疗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但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乳头肌以及心尖水平短轴前面总圆周应变测量数据出现显著增加(P<0.05);在进行手术后,患者二尖瓣环、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观总体径向应变增加(P<0.05),乳头肌水平短轴观总体径向应变略微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在行心包剥脱术后,机体左室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均存在不同程度改善,能有效恢复患者心脏房室结构,对心功能恢复起到推动作用;同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有效评价,值得推广。
作者:周涛;张友元;彭强琼;王向东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