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驹;孙薇;兰怡
目的:拟评价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ERCP患者8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Ⅱ或Ⅲ级,年龄70~85岁,其中男43例,女37例,体重40~78 kg,随机双盲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 F组)和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组( O组),每组40例。 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以丙泊酚4~7 mg· kg-1· h-1维持;O组静脉注射羟考酮注射液0.1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丙泊酚4~7 mg· kg-· h-1维持。观察并记录等效剂量的芬太尼与羟考酮注射液在ERCP手术中入室(T0)、开始泵注给药后5 min(T1)、内镜通过咽喉部时(T2)、术中(T3)、退镜时(T4),患者苏醒时(T5)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麻醉深度(BIS)并记录呛咳、体动次数、呼吸抑制(SpO2<90%)、使用血管活性药次数、丙泊酚总用量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等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各时间段MAP、HR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组发生呛咳、体动、呼吸抑制、使用血管活性药次数、丙泊酚总用量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O组。结论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能有效维持ER-CP术中循环及呼吸的平稳,不良反应较少,镇痛作用持久,是ERCP术中安全的麻醉选择方式。
作者:孙娜;金立民;李佳美;张晓暄;宋雪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德尔菲法筛选老年残疾人健康教育需求问卷的维度和条目池。方法从有丰富经验的老年残疾人健康教育相关工作者中选取13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开展了两轮专家咨询,统计分析每轮咨询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用均数来反映)、协调程度(用协调系数、变异系数来反映)、积极系数(用应答率来反映)、权威程度(权威系数来反映)。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的应答率分别为86.7%(13/15)和100%(13/13):协调系数为0.423;变异系数0.11~0.22;专家的权威系数0.76。两轮专家函询后,删除4个条目,增加5个条目;合并1个维度,合并一个条目,结论专家代表性强、权威程度高、对咨询内容关注程度高、协调程度较好,通过德尔菲法确定问卷有5个维度,41个条目,可用于评估老年残疾人健康需求。
作者:车小雯;沈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趋势使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养老依赖的重点由家庭转向社会。本文旨在了解河北省市区社会养老机构的现况。
作者:季文琦;杨兰兰;董沛;张建芳;贾海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玉竹多糖对糖尿病老年大鼠体重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和化学损伤联合方法构建糖尿病老年大鼠模型;取60只老年大鼠(20个月),随机分为正常组(A)、模型组(B )、玉竹多糖低(C)、中(D)、高剂量组(E)和二甲双胍组(F),每组10只。相同环境下正常饲养4 w后,B、C、D、E、F组高脂饲料喂养2 w后,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通过“三多一少”和血糖值判断是否糖尿病造模成功,A组喂养正常饲料,注射枸橼酸缓冲溶液;造模成功后,B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C、D、E组灌胃给予玉竹多糖,剂量分别为1.0、2.0、3.0 g/kg,F组灌胃给予二甲双胍0.2 g/kg,2次/d,连续给药3 w,定时观察体重变化,末次给药后耳缘静脉取血检测血清葡萄糖( GLU)、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血清胰岛素( INS)指标。结果糖尿病老年大鼠造模成功,玉竹多糖各剂量组老年大鼠血糖明显降低,血清胰岛素增高,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E组降糖效果好于C组和D组,但不如F组。结论玉竹多糖可以降低血糖,对老年大鼠糖尿病有改善作用。
作者:杨铁琦;李军鸽;桂海莹;王媛;于智莘;邱智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长春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10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n=105)和实验组(n=105),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生活方式干预,实验组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生活方式调查表、围绝经妇女生活质量状况 SF-36问卷及围绝经期症状。结果实验组女性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及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女性围绝经期症状明显缓解,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症状,且提高其生存质量,可在社区内推广。
作者:董雪;张明明;梁伍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SDF)-1及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 SDF-1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对患者的血糖、血脂、肾功等指标也进行测定。以体检中心的20例健康人群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SDF-1水平均升高,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P<0.05,P<0.01);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HbA1c、TG、SDF-1水平均升高,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均降低,大量蛋白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与SDF-1呈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与参与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SDF-1相关,而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加重,维生素D缺乏也逐渐加重,提示25-羟维生素D可能与SDF-1水平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海英;杜鹃;王庆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含药血清干预体外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增殖的效果,初筛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增殖能力有影响的佳药物剂量和时间。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胰酶消化的方式建立RPMC细胞模型,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不同剂量的活血通腑方含药血清,细胞培养经鉴定成功后分组(空白组、空白血清组、活血通腑方低剂量组、活血通腑方中剂量组、活血通腑方高剂量组),应用 MTT法检测活血通腑方含药血清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作用。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活血通腑方中剂量组含药血清可显著促进RPMC细胞增殖,作用时间在36 h时为显著。结论活血通腑方含药血清具有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颜帅;曾莉;李文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从人正畸牙牙髓提取牙髓干细胞,并对其表面标志鉴定进行研究。方法以经典的酶联合消化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培养牙髓干细胞,镜下观察细胞,并以流式分析仪检测STRO-1、CD34、CD45和CD146的鉴定方法对牙髓干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呈回形状或椭圆形,细胞较小,排列紧密,集落边缘细胞呈梭形,细胞大且较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牙髓干细胞表面标志可见 Stro-1,CD34、CD45和CD146为阴性。结论经典的酶联合消化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培养牙髓干细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通过检测STRO-1、CD34、CD45和CD146的鉴定方法对牙髓干细胞进行鉴定。
作者:李伟;曾常爱;熊[成玲;汤洪;胡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头皮针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康复期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应用头皮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上下肢Fugl-Meyer简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300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头皮针疗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秦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80例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19)和非感染组(n=61),对可能引起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导流管留置时间>7 d是肝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导流管留置时间>7 d,术前和围术期应重视这些因素的处理,避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薛峰;尹继炜;易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室环境对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该院进行腹部手术患者2252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进行腹部手术患者2252例作为洁净组,两组患者均衡可比。回顾性搜集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不同手术切口类型的感染率、不同手术部位手术切口感染率及不同手术性质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不同手术切口类型(Ⅰ、Ⅱ、Ⅲ)者的切口感染率、不同手术部位(肝脏、脾脏、胆囊、胃部、小肠、直肠、结肠和阑尾等)者的切口感染率及不同手术性质(择期和急诊)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均高于洁净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单通道手术室相比,新型洁净手术室环境清洁,有效降低了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满春喜;关淑芬;赵鑫;罗烨;赵旭伟;张亚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高龄患者采用颈动脉高频超声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颈动脉高频超声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增厚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斑块存在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颈动脉内径的颈总动脉>7.4 mm和颈内动脉>5.6 mm的患者占有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血管阻力指数(RI)的颈总动脉>0.8、颈内动脉>0.68以及椎动脉>0.72的占有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舒张期末流速(EDV)和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和形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颈动脉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准确地呈现出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发生的变化。
作者:孙文兵;丁波;肖艳;许莉;袁丽;王淑彬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突触的可塑性是指突触随时间迁移而出现形态及超微结构、传递和功能的变化,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和突触后棘突等多种因素改变均可影响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 LTP )是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典型过程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大脑学习和长期记忆过程的生理基础。当大量Ca2+瞬间流入突触后膜,可诱发LTP的产生,这一过程与星形胶质细胞( AS)密切相关。 AS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多、体积大,分布广的细胞,被认为是突触的“第三种成分”,与邻近的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公共构成“三重突触”〔1〕。 AS可以通过保持渗透压平衡和为神经元提供良好的离子环境,清除细胞内额外的钾离子,调节葡萄糖和乳酸代谢,影响脑内两大神经递质谷氨酸( Glu)和γ-氨基丁酸( GABA)的循环等作用影响LTP,进而调节突触可塑性〔2~4〕。本文结合近几年研究,就AS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孙伟明;宋宛珊;张玉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放疗后皮肤下皮下组织纤维化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1〕。部分患者会发生进展性纤维化,反复出现皮肤感染〔2〕;部分可因纤维化导致皮肤、皮下组织的淋巴液及组织间液滞留,出现淋巴水肿,尤其是明显降低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观察尿激酶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放疗后皮肤及皮下组织纤维化的效果。
作者:韩冬梅;杜建时;马鹰;王剑峰;郭尔平;刘大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患者尿液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代谢组学的方法,考查MCI患者和正常老年人尿液中代谢产物的扰动。对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所产生的色谱图,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出疾病组和正常组之间的代谢物的变化。结果 MCI患者的鞘氨醇类相对于正常组变化明显,5个潜在的与MC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结论 MCI患者的代谢物谱发生了明显改变,这可以为MCI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李乃静;李伟;何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心脏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种信号通路调节基因时间和空间的精确表达,常见的与心脏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BMP),Wnt /Wingless,转化生长因子( TGF)及Notch信号通路等。国内外实验研究提示Notch信号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在心血管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对于Notch同源分子之一的Notch1研究较少,现就Notch1在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马建赢;唐燕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对比传统术式与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重度盆底器官脱垂( 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重度POP患者70例,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置入网片组与传统术式组,每组各35例。置入网片组患者采用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传统术式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应用盆底障碍问卷( PFDI-20)及盆底功能影响问卷( PFIQ-7)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治愈、复发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置入网片组医疗费用明显高于传统术式组(P<0.05)。②两组术后6个月时PFDI-20、PFIQ-7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置入网片组术后6个月时PFDI-20、PFIQ-7评分显著低于传统术式组(P<0.05)。③置入网片组治愈率为100.00%、复发率为0.00%,传统术式组为85.71%、14.29%,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传统术式组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置入网片组出现2例阴道网片暴露。结论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能够有效改善老年重度POP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盆底功能,具有治愈率高,术后患者复发率低、生活质量较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衰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取老年 ACS患者16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判定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依据临床指标进行心功能分级,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浆CT-1水平,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水平采用锐普荧光干式定量分析仪检测。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血浆CT-1、NT-proBNP水平越高(P<0.01);随心衰程度加重,CT-1、NT-proBNP水平升高(P<0.01)。 Pearson 相关分析血浆CT-1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 P<0.01)。结论老年 ACS 合并心衰患者血浆 CT-1水平明显升高,与 NT-proBNP、LVEF有较好相关性。检测CT-1水平可能有助于老年ACS患者的风险评估。
作者:任明芬;殷国田;王朝清;温雅;李波;马金霞;刘伟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急性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多发病、常见病。老年人因常患有多种内科疾病,基础病多,其急性颅脑损伤救治和一般成年人相比有很大不同,往往伤情重、并发症多、治疗措施复杂,若不能针对病情个体化、综合性治疗,很可能预后不佳。本文拟探讨老年人急性颅脑损伤救治策略。
作者:黄秀英;翟贺鑫;刘海鹏;单小松;丁亚楠;王冀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成年小鼠卵泡的生长发育调控及卵巢衰老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取12、24、36、48 w的SPF级雌性C57小鼠各20只。收集12周龄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巢以及24、36、48周龄自然衰老小鼠卵巢,采用免疫组化法和 Western 印迹技术检测各年龄段卵巢中抗苗勒管激素蛋白的表达。结果抗苗勒管激素蛋白表达水平随着卵泡发育时间延长而逐渐提升,在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窦前卵泡细胞中均有表达,但在闭锁卵泡、黄体颗粒、卵母细胞中无表达,在窦前卵泡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不同年龄小鼠卵巢组织的卵泡和间质中均存在有抗苗勒管激素蛋白表达,且卵泡颗粒细胞中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但随着鼠龄增加,卵巢间质细胞中抗苗勒管激素蛋白表达水平逐渐提升。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间质中表达水平在不同鼠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龄小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周龄(P<0.01);24周龄、36周龄小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48周龄小鼠(P<0.05);24周龄、36周龄小鼠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随着鼠龄的增加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小鼠整个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P<0.05)。结论抗苗勒管激素蛋白主要表达于卵泡发育早期阶段的颗粒细胞,其在间质中随鼠龄增加表达逐渐提升,但在整个卵巢组织中随鼠龄增加表达逐渐下降,说明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卵泡发育和卵巢老化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作者:褚静;曾娟;王立芹;李腾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