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山姜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 SA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水通道蛋白( AQP)-1表达相关。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ontrol组),假手术组( Sham组)、模型组( SAP组)、山姜素治疗组( Alpinetin组)每组15只。以逆行注入15 g/L 熊去氧胆酸钠(1 ml/kg)30 s注射制作SAP模型。各组均于造模8 h后剖杀,提取肺组织。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湿/干重比及对肺脏进行病理学评分;取材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含量;RT-PCR检测肺组织AQP-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AQP-1的表达。结果 SAP组与Sham组相比,SAP组肺组织损害程度明显升高(P<0.01),血清TNF-α,MPO活性明显增加(P<0.05)。 AQP1-mRNA与AQP-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 Alpinetin组与SAP组相比,Alpinetin组肺干/湿比值、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血清 TNF-α明显降低(P<0.05),AQP-1 mRNA 和 AQP -1蛋白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AQP-1表达水平与TNF-α呈负相关。结论应用山姜素能够对 SAP肺损伤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分泌TNF-α和上调AOP-1水平有关。
作者:聂容荣;袁晟光;刘杰;余水平;唐芳;唐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成年小鼠卵泡的生长发育调控及卵巢衰老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取12、24、36、48 w的SPF级雌性C57小鼠各20只。收集12周龄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巢以及24、36、48周龄自然衰老小鼠卵巢,采用免疫组化法和 Western 印迹技术检测各年龄段卵巢中抗苗勒管激素蛋白的表达。结果抗苗勒管激素蛋白表达水平随着卵泡发育时间延长而逐渐提升,在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窦前卵泡细胞中均有表达,但在闭锁卵泡、黄体颗粒、卵母细胞中无表达,在窦前卵泡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不同年龄小鼠卵巢组织的卵泡和间质中均存在有抗苗勒管激素蛋白表达,且卵泡颗粒细胞中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但随着鼠龄增加,卵巢间质细胞中抗苗勒管激素蛋白表达水平逐渐提升。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间质中表达水平在不同鼠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龄小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周龄(P<0.01);24周龄、36周龄小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48周龄小鼠(P<0.05);24周龄、36周龄小鼠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随着鼠龄的增加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小鼠整个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P<0.05)。结论抗苗勒管激素蛋白主要表达于卵泡发育早期阶段的颗粒细胞,其在间质中随鼠龄增加表达逐渐提升,但在整个卵巢组织中随鼠龄增加表达逐渐下降,说明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卵泡发育和卵巢老化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作者:褚静;曾娟;王立芹;李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对心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心肌细胞株 H9c2(2-1)进行体外培养过程中,以100 nmol/L洛伐他汀处理72 h,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检测TGF-β1和 IL-6蛋白表达水平,然后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结果洛伐他汀处理导致心肌细胞TGF-β1和IL-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降到对照水平的(69.70±20.89)%和(56.26±25.04)%,两组内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GF-β1组:P=0.013;IL-6组:P=0.008)。结论洛伐他汀在心肌细胞中抑制TGF-β1和IL-6的表达,该效应可能是洛伐他汀抗炎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郭威早;杨漫;杜爱华;张娅喃;孟令杰;徐娟;刘会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辣椒素对类固醇糖尿病( SDM)大鼠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SDM 组和辣椒素组;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抵抗,血清中脂联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改变,胰岛细胞凋亡率和胰腺组织细胞凋亡蛋白酶-3(Caspase-3) mRNA变化。结果小剂量腹腔注射辣椒素明显降低SDM大鼠血糖,抑制胰岛素抵抗;增加血清脂联素和CGRP的表达;下调SDM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率和胰腺组织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论辣椒素能改善SDM大鼠,与降低SDM大鼠血糖、抑制胰岛素抵抗、增加血清脂联素和 CGRP的表达和抑制胰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周晓燕;应长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P)60在纳洛酮神经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小胶质细胞株 BV2,实验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细菌脂多糖,LPS)、实验组( LPS+纳洛酮)。利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分组中 HSP60的表达,ELISA技术检测 HSP60的胞外释放。利用人重组HSP60(rhHSP60)作用于BV2细胞,然后用 Western 印迹技术检测不同分组中 Toll 样受体(TLR)-4的表达;收集细胞培养液,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γ-干扰素( IFN-γ)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中的 HSP60和 TLR-4表达及TNF-α和 IFN-γ的释放都显著增加;而加入纳洛酮后,实验组中这些因子的水平都明显降低( P<0.05)。结论纳洛酮可能通过 HSP60-TLR-4途径阻止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丁斐嘉;张楠;马骄;李凡;张蕊;李玲;李云鸿;王银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比较多种药物干预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以去卵巢法复制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以丹杞颗粒、依普拉芬、结合性雌激素、进行治疗,饲养15 w后以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大鼠,取大鼠左、右侧骨在扭转试验机验机上进行扭转实验。结果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组胫骨大扭矩、大扭转角、大扭转切应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丹杞颗粒、依普拉芬、结合性雌激素αD3治疗组( P<0.05),以丹杞颗粒组大鼠胫骨大切应力、大扭转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龄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由于骨质疏松导致股骨扭转力学特性发生改变,丹杞颗粒、依普拉芬、结合型雌激素、干预治疗后扭转力学特性均有一定提高,丹杞颗粒效果好。
作者:王强;战祥波;王巍;杨琦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人参茎叶总皂苷(GSLS)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GSLS以低、中、高剂量5、20、80 mg· kg-1· d-1给小鼠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同时,除空白组外,其他组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 D-半乳糖制备亚急性衰老模型;连续灌胃和注射42 d。计算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通过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衡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测定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巨噬细胞吞噬率下降(P<0.01),其他各项免疫力检测值差异不显著;与模型组比较,GSLS灌胃中、低剂量组胸腺指数上升(P<0.05),中剂量组的巨噬细胞吞噬率明显增大(P<0.01),中、低剂量组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显著上升(P<0.01),其他免疫指标变化不显著。结论 GSLS可通过增加胸腺比重、强化巨噬细胞功能从而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免疫力。
作者:刘佳;张敬敬;李明阳;石高星;曾志能;魏珊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 PD)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体重范围185~210 g的SPF级雄性SD大鼠68只,均复制为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只。对照组大鼠给予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大鼠给予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大鼠治疗1、3、5、7 w神经行为学指标对侧旋转、旋转启动时间、旋转持续时间、剂峰旋转圈数及 AIM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大鼠给药后均出现对侧旋转,且随着给药时间延长对侧旋转圈数逐渐增加,其中给药5w时大鼠达到峰值。两组大鼠随着给药时间延长,旋转启动时间逐渐降低,旋转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剂峰旋转圈数也呈逐渐增加趋势,而AIM评分也随治疗时间逐渐增加。同一观测时间点,观察组对侧旋转圈数、大鼠旋转启动时间、旋转持续时间、剂峰旋转圈数、AIM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普拉克索能够有效缓解高剂量左旋多巴对PD大鼠神经行为造成的不利影响,改善AIM评分,并有利于促进左旋多巴治疗PD的疗效。
作者:王进;殷立新;霍颖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贝母素甲(PM)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昆明种小鼠体重(20±5)g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ex)组、PM 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40 mg/kg)麻醉小鼠,模型组、Dex 组及 PM 组小鼠给予气管内注射4 mg/kg LPS诱导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注入LPS前1、12、24 h和36 h和注入后12 h,24 h和36 h,模型组、Dex组、PM组动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 mg/kg盐酸地塞米松、1 mg/kg PM溶液,正常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解剖肺脏,观察肺脏形态学改变,分别用Real-Time PCR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2、IL-6和IL-8。结果 LPS能明显引起小鼠肺部的炎症反应,PM处理后拮抗了LPS对小鼠肺组织的破坏作用,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2、IL-6、IL-8的表达。结论 PM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保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归改霞;夏西超;马瑜红;梁桂娜;丁可;刘荣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绿茶提取物在运动中对机体肌肉组织中能量代谢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低剂量绿茶提取物组(TPEL),中剂量绿茶提取物组(TPEM),高剂量绿茶提取物组(TPEH)。每天在运动前30 min灌胃1次,连续灌胃6 w,6 d/w,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5,10,15 g· kg-1· d-1,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6 w力竭训练结束后,宰杀大鼠。根据试剂盒的方法测定大鼠腓肠肌游离脂肪酸( FFA)含量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大鼠腓肠肌组织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HSL)蛋白表达。结果力竭游泳训练导致大鼠腓肠肌FFA含量均显著升高,绿茶提取物组大鼠高于安静对照组( P<0.01)和运动对照组( P<0.05)。力竭游泳运动和绿茶提取物各组大鼠腓肠肌HSL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绿茶提取物组大鼠高于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对照组(P<0.01),TPEM、TPEH组与运动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绿茶提取物能够促进肌内脂肪酸合成为运动供能并调节脂质代谢。
作者:李敏华;唐健;雷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Aβ1~42及二氮嗪预干预对神经细胞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海马神经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β1~42组(2μmol/L)、二氮嗪(50μmol/L)预处理1 h后Aβ1~42组、单独二氮嗪预处理组,各组又分为24、72 h两个时间点,采用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干预后不同培养时间细胞Na+-K+-ATP 酶β亚基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显示:Aβ1~42作用细胞72 h降低了Na+-K+-ATP酶β亚基荧光强度;而经二氮嗪预处理后Aβ1~42作用72 h,与单独Aβ1~42组相比较荧光强度有所增强。 Western印迹显示:二氮嗪预处理神经细胞1 h协同Aβ1~42作用24 h 后及单独二氮嗪组 Na+-K+-ATP 酶β亚基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单独 Aβ1~42组( P<0.01)。Aβ1~42作用神经细胞72 h后,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二氮嗪预处理1h协同Aβ1~42共同作用于神经细胞72 h后,与单独Aβ1~42组相比较,增加了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 Aβ1~42作用72 h,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量降低,二氮嗪预处理1 h协同Aβ1~42共同作用于神经细胞72 h,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量升高。
作者:朱瑾;夏春凤;李艳菊;马国诏;段瑞生;朱梅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通过研究红芪多糖( HPS)对糖尿病肾病( DN) db/db小鼠肾组织中 PKC 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HPS对DN小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5周龄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5组:HPS高、中和低剂量组,替米沙坦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组,为10只同周龄的db/m小鼠。给药8 w,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2、4、6、8周末检测小鼠血糖浓度,第8周末收集小鼠24 h尿,检测24 h尿蛋白排泄量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并分离血清检测甘油三酯( TC)、总胆固醇( TG)等,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免疫蛋白印迹检测肾组织PKC蛋白及IIMP-1 mRNA的表达。结果 HPS治疗8 w后,db/db 小鼠的血糖、体重均较模型组降低,但只有高、中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中剂量组下降明显(P<0.01);24 h蛋白尿排泄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 TC、TG 均降低(P<0.05),其中中剂量组下降更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TIMP-1 mRNA的表达量除 HPS 低剂量组无改变外,其余治疗组均增强(P<0.05),且HPS中剂量组变化明显(P<0.01);PKC蛋白的表达在HPS高、中剂量组有所下降(P<0.05),且HPS中剂量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 HPS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上PKC蛋白的表达及增强TIMP-1mRNA的表达,减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
作者:祁雪艳;金智生;陈长浩;关雁;王倩;余海艳;张梅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p38和p-p38蛋白及白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的表达变化及地塞米松影响的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模型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 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印迹检测肺组织中p38及p-p38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及IL-1β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支气管哮喘组小鼠肺组织发生明显病理学改变,应用地塞米松后病理性改变减轻。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支气管哮喘时肺组织p-p38/p38的比值明显升高,TNF-α及 IL-1βmRNA的表达升高;应用地塞米松后p-p38/p38的比值降低,TNF-α及IL-1β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小鼠支气管哮喘时肺组织发生损伤,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p38信号传导通路进而抑制TNF-α及IL-1β的表达对抗支气管哮喘引发的肺损伤。
作者:赵微;尤涛;付金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活血通腑方含药血清干预体外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增殖的效果,初筛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增殖能力有影响的佳药物剂量和时间。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胰酶消化的方式建立RPMC细胞模型,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不同剂量的活血通腑方含药血清,细胞培养经鉴定成功后分组(空白组、空白血清组、活血通腑方低剂量组、活血通腑方中剂量组、活血通腑方高剂量组),应用 MTT法检测活血通腑方含药血清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作用。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比较,活血通腑方中剂量组含药血清可显著促进RPMC细胞增殖,作用时间在36 h时为显著。结论活血通腑方含药血清具有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颜帅;曾莉;李文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Smad3、Smad7与ki-67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组织的标本60例,正常胃组织标本20例,采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1 mRNA、Smad3 mRNA、Smad7 mRNA与ki-67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胃癌组织中,TGFβ1、Smad7与ki-67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Smad3 mR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P<0.05)。低分化胃癌组织中TGFβ1、Smad7与ki-67 mRNA水平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组织(P<0.05),Smad3 mRNA水平明显低于高中分化胃癌组织(P<0.05)。 TGFβ1、Smad7与ki-67 mRNA三者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Smad3 mRNA 与 TGFβ1、Smad7、ki-67 mRNA 呈负相关。结论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中 TGFβ1、Smad3、Smad7与ki-67 mRNA的表达有差异,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张德利;马艳;周姝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建立卵巢切除术后皮肤老化模型,观测白藜芦醇对卵巢切除术后大鼠皮肤衰老的影响。方法将56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空白对照组、去卵巢组、雌激素治疗组、白藜芦醇治疗组(低、中、高剂量)以及白藜芦醇和他莫昔芬联合治疗组。大鼠处死后取皮肤组织,部分组织测定其生物活性酶,部分组织采用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蛋白表达。结果白藜芦醇治疗组(中、高剂量)、雌激素组分别与去卵巢组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增高、羟脯氨酸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P<0.05),SIRT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并且采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处理后,能够明显拮抗白藜芦醇组上述作用( 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雌激素受体发挥抗皮肤衰老作用,并且这一作用与SIRT1蛋白调节有关。
作者:况晓东;漆文萍;鄢敏;肖雯;胡明华;艾有生;熊小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 Aβ)对维甲类X受体α( RXRα)、孤儿核受体 Nur77的生成和亚细胞定位的影响。方法用 Aβ25~35处理小鼠脑神经瘤细胞(N2a)细胞,并以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2a细胞和皮层、海马组织中RXRα、Nur77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应用核质分离结合Western印迹检测 N2a细胞中 RXRα、Nur77蛋白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N2a细胞与皮层、海马细胞中RXRα、Nur77的亚细胞定位;流式细胞仪检测N 2a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Bcl-2和Bax表达量。结果 N2a 细胞经 Aβ处理24 h 后,RXRαmRNA 表达水平下降了16.47%,Nur77 mRNA 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RXRα、Nur77总蛋白量无明显变化,但RXRα与Nur77在细胞质中的含量分别由对照组的2.99%、3.91%增至处理组的21.4%、24.2%;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表达量上升,细胞凋亡率从对照组1.23%增至Aβ25~35处理组18.69%;与对照小鼠比较,AD小鼠中 RXRα、Nur77 mRNA 表达水平在大脑皮层无明显差异,但在海马中分别增加了8.67%、11.73%;RXRα、Nur77总蛋白量变化无明显差异,但亚细胞定位发生改变,从细胞核迁移至细胞质增加并伴有凋亡发生。结论 Aβ可能诱导RXRα与Nur77从细胞核迁移至细胞质,诱发凋亡。
作者:刘迎春;聂惠蓉;沈杰;唐建国;姜芬;郑岩松;游晓青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从人正畸牙牙髓提取牙髓干细胞,并对其表面标志鉴定进行研究。方法以经典的酶联合消化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培养牙髓干细胞,镜下观察细胞,并以流式分析仪检测STRO-1、CD34、CD45和CD146的鉴定方法对牙髓干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呈回形状或椭圆形,细胞较小,排列紧密,集落边缘细胞呈梭形,细胞大且较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牙髓干细胞表面标志可见 Stro-1,CD34、CD45和CD146为阴性。结论经典的酶联合消化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培养牙髓干细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通过检测STRO-1、CD34、CD45和CD146的鉴定方法对牙髓干细胞进行鉴定。
作者:李伟;曾常爱;熊[成玲;汤洪;胡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20(S)人参皂苷Rg3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高糖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 Rg3治疗组。 Rg3治疗组以20 mg/kg体重每日灌胃给予人参皂苷Rg3。监测大鼠体重和血糖,于12 w结束实验时处死大鼠,留取肾脏。用过碘酸雪夫( PAS)染色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的表达;TUNEL染色观察各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凋亡的情况。结果通过 PAS染色可以观察到糖尿病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开放尚可,部分肾小球体积增大、囊腔裂隙变窄,肾小球系膜基质和系膜细胞弥漫性增生。Rg3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肾小球形态接近正常。各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均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其中糖尿病组TGF-β1的表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3治疗组TGF-β1的表达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UNEL染色见糖尿病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凋亡,显著高于对照组与Rg3治疗组;Rg3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凋亡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结论20(S)人参皂苷Rg3显著抑制了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这与其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的表达相关,该研究证实了20( S)人参皂苷Rg3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彤;张丽红;辛颖;王桂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玉竹多糖对糖尿病老年大鼠体重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和化学损伤联合方法构建糖尿病老年大鼠模型;取60只老年大鼠(20个月),随机分为正常组(A)、模型组(B )、玉竹多糖低(C)、中(D)、高剂量组(E)和二甲双胍组(F),每组10只。相同环境下正常饲养4 w后,B、C、D、E、F组高脂饲料喂养2 w后,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通过“三多一少”和血糖值判断是否糖尿病造模成功,A组喂养正常饲料,注射枸橼酸缓冲溶液;造模成功后,B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C、D、E组灌胃给予玉竹多糖,剂量分别为1.0、2.0、3.0 g/kg,F组灌胃给予二甲双胍0.2 g/kg,2次/d,连续给药3 w,定时观察体重变化,末次给药后耳缘静脉取血检测血清葡萄糖( GLU)、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血清胰岛素( INS)指标。结果糖尿病老年大鼠造模成功,玉竹多糖各剂量组老年大鼠血糖明显降低,血清胰岛素增高,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E组降糖效果好于C组和D组,但不如F组。结论玉竹多糖可以降低血糖,对老年大鼠糖尿病有改善作用。
作者:杨铁琦;李军鸽;桂海莹;王媛;于智莘;邱智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发现缺乏基本的养老需求信息〔1〕。 Lindeman等〔2〕分析了澳大利亚老年人对社区照顾服务的需求。 Tamaki等〔3〕研究了日本家庭对社区照顾的需要。本研究旨在调查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分析影响因素。
作者:何贵蓉;何文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在空巢老人中患病率超过50%,高出老年人平均水平〔1〕。岳阳农村的高血压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城镇空巢老人〔2〕,本研究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空巢老人血压和生活质量的效果。
作者:廖桂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早期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近年来呈现年轻态趋势;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早期胃癌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期可达到90%以上,但进展期胃癌预后较差且5年生存期不超过15%〔1〕。因此,胃癌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但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低于10%〔2〕。本文旨在探讨色素内镜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涛;王阳;孙远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具有与酒精性肝病类似的肝组织病变,但是没有过量饮酒的记录。其对机体代谢的紊乱、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的出现起着促进作用〔1〕。高血压并发NAFLD老年患者的比例明显比其他群体高。静息心率( RHR)的上升与高血压病人出现的心血管事件关系密切〔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高血压NAFLD患者的RHR变化的检测,探讨RHR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由于我国老年医学起步较晚,老年医院尚未普及,绝大多数老年患者只能选择综合医院就医。综合医院护士对老年护理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直接关系到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本研究旨在了解重庆市综合医院护士对老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
作者:朱跃平;刘欣彤;丁福;刘敦秀;杨君;何锡珍;吕洋;马厚勋;肖谦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是引起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1〕。早期正确的诊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防后循环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2~4〕。 e-flow 是近年来ALOKA公司专门针对血流成像的检查技术,又称为超声增强血流成像技术,可清晰勾勒血管轮廓,对于血流信号的显示接近血管解剖结构,且其操作简便易行,对老年患者尤为适宜。目前e-flow技术在先心病及肿瘤方面已有应用〔5,6〕,而在老年椎动脉狭窄性病变方面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e-flow成像技术在诊断椎动脉狭窄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关莹;南瑞霞;万映;郑恩海;柏雪菲;冼少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使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临床实验中,定量分析动脉壁对动脉硬化疾病的进展进行连续观察及对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防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资料显示〔2〕,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在斑块成分和形态的显示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迄今为止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的检查技术〔3〕。本文旨在通过3D-BB-MRI技术和CTA的比较,研究高分辨的3D-BB-MRI在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
作者:杨春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随着年龄增长躯体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1〕。而在医疗卫生资源尚无法满足老龄化的健康需求下,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2〕。经济收入是老年人身心健康及健康自我管理的经济基础,本研究旨在了解月收入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与健康自我管理的影响情况。
作者:陈长香;郝习君;马玉坤;张希;赵玉娜;李淑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放疗后皮肤下皮下组织纤维化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1〕。部分患者会发生进展性纤维化,反复出现皮肤感染〔2〕;部分可因纤维化导致皮肤、皮下组织的淋巴液及组织间液滞留,出现淋巴水肿,尤其是明显降低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观察尿激酶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放疗后皮肤及皮下组织纤维化的效果。
作者:韩冬梅;杜建时;马鹰;王剑峰;郭尔平;刘大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急性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多发病、常见病。老年人因常患有多种内科疾病,基础病多,其急性颅脑损伤救治和一般成年人相比有很大不同,往往伤情重、并发症多、治疗措施复杂,若不能针对病情个体化、综合性治疗,很可能预后不佳。本文拟探讨老年人急性颅脑损伤救治策略。
作者:黄秀英;翟贺鑫;刘海鹏;单小松;丁亚楠;王冀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1,2〕,但抗血小板药物继发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原发病抗血小板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
作者:王丽敏;傅文安;秦月花;张晓苹;吴军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1.1资料在天津市内6个区(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红桥区)各抽取了5个调查点,18周岁以上的成年天津市公民。共发放问卷1700份,回收有效样本1660份(97.6%)。采取问卷形式(封闭型问卷类型为主,兼有开放题两道),以随机抽样和入户方式进行调查。男44.0%,女56.0%;18~25岁57.4%,26~35岁11.6%,36~44岁7.8%,45~60岁12.8%,61~75岁7.9%,75岁以上2.5%;学生54.8%,工人6.3%,事业单位人员10.5%,企业单位人员8.3%,自由职业者4.4%,农民1.6%,无业2.1%,退休或其他12.0%;小学程度及以下2.8%,中学13.5%,专科14.9%,本科63.2%,硕士4.9%,博士及以上0.7%。
作者:谢盈彧;陈馨雨;孟静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趋势使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养老依赖的重点由家庭转向社会。本文旨在了解河北省市区社会养老机构的现况。
作者:季文琦;杨兰兰;董沛;张建芳;贾海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前对自噬和神经变性疾病的许多研究,但自噬对神经元细胞死亡是否促进,或起保护作用仍有争议。目前在研究自噬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仍然有很多问题还未解答,本文对自噬和帕金森病( PD)作一综述。
作者:张弘;赵国君;李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以进行性特定神经元亚型变性和缺失为特征的毁灭性的病理改变,导致如认知和运动控制脑功能下降。 Bowery等〔1〕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诱导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可能发挥复合因素作用的可能性〔2〕。血清学研究表明肠道病毒( EV)和人类疱疹病毒( HHV)在选择性影响运动神经元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LS的病因中发挥潜在的作用。
作者:唐春燕;徐仁伵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绝经后骨质疏松属中医“骨痿、骨痹”范畴〔1,2〕。绝经后骨质疏松病理特点以虚为主,病在骨,发病根源在于肾,与肝脾密切相关,以肝肾亏虚、脾失健运、筋骨失养、骨枯髓减,发为骨痿〔3〕。本文以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为切入点,结合中医骨伤科疾病皮-肉-筋-骨的病机演变规律,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中医病理特点,提出“骨痿”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核心病机。
作者:梁文娜;李西海;李灿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心率变异性( HRV)是一种能有效评价人体内植物性神经功能状况的无创性指标〔1,2〕,具有高度敏感、可重复等特点。HRV有时又称为心率振荡或心率波动,分析时主要通过连续测量机体正常的心动周期变化,反映心率改变。本文对运动与HRV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屈红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炎症及伴随着炎症发展而产生的免疫学反应是脑卒中病理生理学的关键因素,机体免疫系统参与脑损伤并在损伤部位产生免疫抑制效应,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造成致命细菌感染威胁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和生命。本文就脑卒中的炎症免疫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孙奎亮;杨凡喜;王军;王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老年人口的增加,使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而适合老龄社会要求的专业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未形成。本研究旨在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对卫生服务的影响和对策。
作者:王少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RP105是Toll样受体( TLR)家族分子独特的成员,也是I型跨膜蛋白,有一个保守的胞外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1〕,但其胞内缺少一个信号域,即Toll-IL-1受体结构域〔2〕。 RP105早发现于B细胞表面,并参与B细胞的生长和凋亡。但近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树突细胞( DCs)、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表面可检测出PR105的表达〔3〕,因此RP105的生理功能与这些细胞密不可分。RP105可与( MD)-1形成复合物RP105/MD-1,后者可与TLR4/MD-2复合物作用,阻止脂多糖( LPS)与TLR4/MD-2复合物结合,从而抑制TLR4途径,TLR4/MD-2复合物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R)的病理过程。本文主要对RP105抑制TLR4途径在I/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保护的机制进行相关综述。
作者:王辉波;杨俊;彭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人体器官3-D 打印是指利用影像学〔CT 磁共振成像( MRI)〕知识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虚拟构建出所需物体的空间结构,然后使用相关材料,分层打印出实体的一种组织工程学技术。该项技术的特点有高精度、速度快、按需打印等。但是在力学、生物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不足。本文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3-D打印技术在人体器官打印领域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徐惟;高志华;丁晓慧;丛敬;解辉;周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心脏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种信号通路调节基因时间和空间的精确表达,常见的与心脏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BMP),Wnt /Wingless,转化生长因子( TGF)及Notch信号通路等。国内外实验研究提示Notch信号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在心血管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对于Notch同源分子之一的Notch1研究较少,现就Notch1在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马建赢;唐燕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血管生成对于组织生长、发育、再生循环及修复等生理过程极为重要,但也在一些疾病的病理改变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肿瘤及关节炎。血管生成与类风湿关节炎密切相关已是公认的事实,而在骨关节炎( OA)中的作用正受到广泛关注。 OA患者骨赘〔1〕是先被发现有血管生成的部位,随后的研究相继发现关节软骨〔2〕、滑膜〔3〕及半月板〔4〕等结构均有血管生成或新生血管增多。血管生成和感觉神经生长是不可分割的过程,二者将血管生长与OA患者的关节痛紧密联系起来。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 ECM)微环境调控着促血管生成因子与抗血管生成因子的动态平衡,OA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形成正是这一内在平衡机制打破的体现。本文对近年来血管生成与神经生长在OA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郑洁;王瑞辉;寇久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老年人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大自理能力日益弱化,而中国特有的“421式”家庭结构,使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1〕,采用先进物联网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和健康的护理服务,加快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养老服务与养老产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就物联网技术在养老护理领域的应用与展望进行综述。
作者:陈四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视力进行性损害。其早期病理特征是微血管功能改变,视网膜血管扩张;晚期则为新生血管破裂出血,玻璃体完整性丧失。目前, DR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认为,DR的发生与Muller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就Muller细胞与DR的关系进行总结。
作者:陈晶;王华;李强翔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突触的可塑性是指突触随时间迁移而出现形态及超微结构、传递和功能的变化,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和突触后棘突等多种因素改变均可影响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 LTP )是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典型过程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大脑学习和长期记忆过程的生理基础。当大量Ca2+瞬间流入突触后膜,可诱发LTP的产生,这一过程与星形胶质细胞( AS)密切相关。 AS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多、体积大,分布广的细胞,被认为是突触的“第三种成分”,与邻近的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公共构成“三重突触”〔1〕。 AS可以通过保持渗透压平衡和为神经元提供良好的离子环境,清除细胞内额外的钾离子,调节葡萄糖和乳酸代谢,影响脑内两大神经递质谷氨酸( Glu)和γ-氨基丁酸( GABA)的循环等作用影响LTP,进而调节突触可塑性〔2~4〕。本文结合近几年研究,就AS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孙伟明;宋宛珊;张玉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显示,2012年全国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大约有5000万的农村留守老年人。本研究旨在探讨城镇化视线下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及对策。
作者:宋强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狼疮肾炎( 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肾脏损害,约50%以上SLE患者有肾损害的临床表现,肾活检显示肾脏受累几乎为100%。肾衰竭是SLE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目前针对LN治疗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在治疗期间老年患者更易继发感染〔1〕。 SLE患者体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主要与核抗原结合,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沉积于肾脏,逐步发展为LN。突破免疫耐受是SLE及LN发生的前提,自身抗原和抗体的产生是SLE及LN的重要因素,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是SLE并发LN的基础。但是,目前对SLE以及LN疾病机制的探讨主要是基于多种SLE及LN疾病模型的小鼠,比如 MRL/lpr、NZB/W F1杂交( NZB/W )小鼠, NZB/W来源的同基因型NZM 2328和NZM 2410小鼠等,这些机制是否适用于人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明星;费丹;杜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业务可增加老年人养老资金、提高其生活质量。 Merrill等〔1〕研究表明,对低收入家庭来说,申请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可以使月收入提高约25%。贾玉晓〔2〕从住房和养老规划的角度,测算出:“28岁开始按揭贷款买房,60岁开始反向抵押贷款”的居住消费方式下,每年可增加收入4.92万元。蒋苏健〔3〕重建了适合我国国情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产品定价模型,并测算了一个杭州市的典型算例,得出:在采用“首付30%+等额年金支付”方式下,65岁的老年人用价值150万元住房申请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可领取的首付为20.5万元,之后有生之年内每年还可领取5.5万元养老资金。本研究旨在了解杭州市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市场需求状况。
作者:蒋苏健;施永琴;俞锡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 sHLA)-G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sHLA-G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标记物,在鉴别良恶性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细胞表达HLA-G被认为是其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策略的主要途径〔2〕。目前,已经在多种肿瘤中发现异常的HLA表型,如:HLA多倍体、单倍体、等位基因丢失、HLA特定部位的低表达及上述异常可能同时存在〔3〕。 HLA异常不仅影响HLA-Ⅰ型肿瘤抗原复合体向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s)呈递,还影响到自然杀伤( NK)细胞对肿瘤杀伤的易感性〔4〕。 Campoli等〔5〕研究证实,特定的HLA缺失可以促进肿瘤细胞逃避细胞免疫,同时抑制NK细胞的杀伤作用。表明肿瘤组织特异性介导HLA-G的表达在肿瘤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SHLA-G在恶性肿瘤中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德尔菲法筛选老年残疾人健康教育需求问卷的维度和条目池。方法从有丰富经验的老年残疾人健康教育相关工作者中选取13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开展了两轮专家咨询,统计分析每轮咨询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用均数来反映)、协调程度(用协调系数、变异系数来反映)、积极系数(用应答率来反映)、权威程度(权威系数来反映)。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的应答率分别为86.7%(13/15)和100%(13/13):协调系数为0.423;变异系数0.11~0.22;专家的权威系数0.76。两轮专家函询后,删除4个条目,增加5个条目;合并1个维度,合并一个条目,结论专家代表性强、权威程度高、对咨询内容关注程度高、协调程度较好,通过德尔菲法确定问卷有5个维度,41个条目,可用于评估老年残疾人健康需求。
作者:车小雯;沈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陕北地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表( WHOQOL-BREF)、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陕北地区717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陕北地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状况良好,生理领域(63.82±12.64)、心理领域(64.74±11.83)、社会关系领域(67.17±11.77)、环境领域(63.80±10.93),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社会支持状况、家庭关系、月收入、患慢性病、婚姻状况、劳动(或工作)、性别、年龄、居住情况和常居住地影响着陕北地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状况。结论全社会应积极关注老年人人群,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策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庞宝华;周小燕;樊霞;白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曲阜市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DM)患者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效果、用药依从性和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及其相应对策。方法选择曲阜市483例60岁以上口服降糖药的老年DM患者,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用药依从性、治疗效果和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结果483例老年DM患者中,服用磺酰尿类药物比例高,其次分别为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胰岛素增敏剂类;单服1种药139例,服用2种药177例,3种及以上167例。4种药物空腹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优、良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依从性中、差组,依从性中组明显高于依从性差组(P<0.05)。结论曲阜市60岁以上老年DM患者口服降糖药现状不容乐观,应提高60岁以上老年DM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用药结构,才能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毕贞水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调查宁波市某石油化工企业的中老年员工糖尿病( DM)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情况。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了该企业7532名>40岁在职和退休员工的DM史、是否应用降血糖药物治疗和空腹血糖状况,对否认有DM史而空腹血糖5.6~6.9 mmol/L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和201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诊断DM 与 DM 前期。结果该中老年人群中DM总体患病率10.1%,男性10.7%,女性9.0%(P=0.021)。 DM前期患病率因诊断标准而异,按ADA标准的总体患病率15.7%,男性16.5%,女性14.2%(P=0.009),按WHO/IDF标准的患病率为1.8%。 DM 总体知晓率、治疗率和空腹血糖达标率分别为83.6%(男性81.5%、女性88.5%,P=0.017)、63.0%(男性62.1%、女性65.2%,P=0.422)和66.4%(男性63.8%、女性72.7%,P=0.018)。已知DM患者中,降血糖药物治疗率75.4%。在接受药物治疗的DM患者中,空腹血糖达标率68.6%。结论宁波市中老年石油化工企业员工中DM患病率达10%,以ADA标准的DM前期患病率是WHO/IDF标准的8.7倍。 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较高,女性知晓率和空腹血糖达标率优于男性。
作者:毛玉山;李静;陈长喜;张燕鸣;胡柯铭;麦一峰;朱忠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高龄患者采用颈动脉高频超声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颈动脉高频超声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增厚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斑块存在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颈动脉内径的颈总动脉>7.4 mm和颈内动脉>5.6 mm的患者占有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血管阻力指数(RI)的颈总动脉>0.8、颈内动脉>0.68以及椎动脉>0.72的占有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舒张期末流速(EDV)和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和形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颈动脉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准确地呈现出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发生的变化。
作者:孙文兵;丁波;肖艳;许莉;袁丽;王淑彬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地区老年人随年龄增加骨健康状况,骨量减少症( OPA)和骨质疏松( OP)患病率。方法用美国 GE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Lunar DPX测量360例(年龄60~94岁)第1-4腰椎正位骨密度( BMD),以性别、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OP总患病率为26.9%,OPA为47.2%。老年男性OP患病率为23.7%,老年女性OP患病率(30.8%),明显高于男性(P<0.01)。结论闵行地区老年人BMD随年龄增加,椎骨BMD逐渐下降。 OP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且同龄组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加强BMD检测对及早发现 BMD变化及OP诊断有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对OP健康教育对提高居民对OP认知度,防治OP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学东;魏新萍;郭平;王红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患者尿液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代谢组学的方法,考查MCI患者和正常老年人尿液中代谢产物的扰动。对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所产生的色谱图,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出疾病组和正常组之间的代谢物的变化。结果 MCI患者的鞘氨醇类相对于正常组变化明显,5个潜在的与MC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结论 MCI患者的代谢物谱发生了明显改变,这可以为MCI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李乃静;李伟;何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 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技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HL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例HL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10例采用HP+CVVH治疗,对照组9例采用常规CVVH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 TG);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IL-6等细胞因子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存活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7 d后TG、TNF-α、IL-1、IL-6及APACHE Ⅱ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存活率7/10(70%)明显高于对照组5/9(55.6%)。结论 HP联合CVVH治疗能迅速降低血脂,有效调整炎症因子水平,改善HLP患者预后,提高存活率。
作者:具贤淑;姜南;霍鹏飞;刘天戟;赵忠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病程<15 d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银杏叶物提取剂、糖皮质激素、能量合剂及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前列地尔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点,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100 ml生理盐水静点,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纯音测听气导改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耳鸣眩晕的恢复情况。结果前列地尔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显著改善(P<0.05);前列地尔组患者治疗后纯音测听气导值为29.4±5.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38.6±6.0)比较差异显著(P<0.05);前列地尔组治愈率为43.68%,总有效率为95.40%,对照组治愈率为27.59%,总有效率为8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前列地尔组患者耳鸣和眩晕的恢复率分别为91.38%、85.71%,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率(76.27%、7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耳鸣及眩晕,明显提高患者纯音测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该药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谢天宏;刘江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室环境对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该院进行腹部手术患者2252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进行腹部手术患者2252例作为洁净组,两组患者均衡可比。回顾性搜集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不同手术切口类型的感染率、不同手术部位手术切口感染率及不同手术性质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不同手术切口类型(Ⅰ、Ⅱ、Ⅲ)者的切口感染率、不同手术部位(肝脏、脾脏、胆囊、胃部、小肠、直肠、结肠和阑尾等)者的切口感染率及不同手术性质(择期和急诊)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均高于洁净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单通道手术室相比,新型洁净手术室环境清洁,有效降低了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满春喜;关淑芬;赵鑫;罗烨;赵旭伟;张亚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长治地区健康老年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 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浆HCY水平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对 MTHFR C677T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长治地区健康老年人群血浆HCY水平为(11.0±3.1)μmol/L,与健康青年人群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人群中MTHFR C677T基因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38%、48.72%和35.90%,与青年人群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性(P>0.05);老年人群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74%和60.26%,与青年人群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THFR C677T基因型频率在长治地区健康老年人群、青年人群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健康老年人群MTHFR C677T位点各基因型间,血浆 HCY水平亦无显著差异。健康老年人群、青年人群TT基因型血浆HCY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治人群MTHFR C677T纯合突变基因型频率高,且老年人群 TT基因型血浆 HCY水平显著高于青年人群。
作者:陈云霞;程红兵;武延隽;张雄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 CQI)对提高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144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CQI管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 SGA)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两组腹膜炎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SGA评分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SG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QI能显著改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营养状况,降低腹膜炎发生率,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蕾;李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 CP)患者手术治疗后心脏各节段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已确诊为CP且择期行CP心包剥脱术的患者22例,于手术前后分别行超声检查并存储患者心尖二腔心、四腔心及心尖左室长轴观组织多普勒二维图像,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 QTVI)分析并记录术前术后左室各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速度( S′,E′)。结果 CP患者术后左室变大,左房及右房有不同程度缩小,左室射血分数( LVEF)增高;左室除后壁外其余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运动速度S′,E′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基底水平及中间水平总体 S′, E′峰亦减低(P<0.05)。结论 CP患者术后LVEF增加,心脏各腔室发生趋于正常的重构;术后切除心包的左室游离壁的S′及E′较术前减低,表明在心包剥离术后短期内左室纵向运动速度减低。
作者:刘琨;邓又斌;崔琳;张玉红;喻林;胡卯秀;刘宇;黄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梅尼埃病( MD)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8例 MD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47例,年轻组51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选取50名健康老年人与老年病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老年 MD患者偏头痛、自身抗体阳性、猝倒、耳鸣和耳聋伴眩晕发生率分别为57.4%、17.0%、44.7%、72.3%和23.4%,对照组分别为15.7%、29.4%、17.6%、49.0%和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组6个月内眩晕发作次数、聋耳听力与年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OR=2.734,95%CI=1.324~9.877)、家族史(OR=1.697,95%CI=1.108~5.735)和内分泌紊乱(OR=1.121,95%CI=1.042~2.848)为影响老年人患MD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MD患者临床特点主要为偏头痛、猝倒、耳鸣和耳聋伴眩晕发生率高,自身抗体阳性率低,眩晕发作次数高和聋耳听力下降严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家族史和内分泌紊乱为影响老年人患MD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兰德;魏雪梅;钟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50岁以上女性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大脑皮层运动阈值和慢性皮层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女性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27例,年龄>50周岁,度洛西汀起始20 mg/d,1 w之内加至60 mg/d维持治疗;治疗前与治疗2 w后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依瑞德磁场刺激仪(YRD CCY-I)检测大脑皮层运动阈值,在右侧前额叶给予对侧拇短展肌的皮质代表区的10次单脉冲刺激中至少有5次能够诱发出波幅>50μV的运用诱发电位或肉眼可见的该肌肉收缩的小功率,确定为该患者的rTMS运动阈值;伟思生物反馈治疗仪检测慢性皮层电位θ/β比值。结果治疗前与治疗2 w 后相比,SAS、运动阈值均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SDS、SCL-90总分均显著下降(P<0.03);慢性皮层电位θ/β比值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SCL-90各因子分均普遍下降,其中抑郁改善明显(P<0.05),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因子其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度洛西汀对50岁以上女性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明显,对改善焦虑症状、大脑皮层运动阈值和慢性皮层电位θ/β比值的无明显影响。
作者:米连兵;尹洪影;姜洪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总结老年周围型肺结节的良恶性CT征象。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高分辨率 CT( HRCT)检查,统计学分析结节大小、形态、边缘及磨玻璃成分、内部特征在各病理组间差异。结果磨玻璃结节大小及磨玻璃成分在各病理组间差异显著,形态、边缘及内部特征无统计学差异;实性结节大小、边缘特征在各病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形态特征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RCT在≤10 mm的周围型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上有一定价值,较大结节(8~10 mm)及实性成分的存在(mGGN)或具有分叶特征的实性结节高度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作者:刘伟;刘晶;伍建林;孙传恕;吕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性激素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的老年女性设为MCI组,70例无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女性设为正常组,对所有纳入研究者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评分,并检查性激素指标。结果 MCI组FSH水平高于正常组,而MMSE评分、E2、PRL、T水平低于正常组(均P<0.05),LH、P水平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MCI组患者MMSE评分与FSH水平呈负相关,与E2、PRL、T水平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2、0.874、0.762、0.617,均 P<0.05。结论罹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女性FSH水平明显上升,而E2、PRL、T水平降低,提示老年女性性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受损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徐怡;姚丹娜;王朝甘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长春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10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n=105)和实验组(n=105),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生活方式干预,实验组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生活方式调查表、围绝经妇女生活质量状况 SF-36问卷及围绝经期症状。结果实验组女性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及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女性围绝经期症状明显缓解,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症状,且提高其生存质量,可在社区内推广。
作者:董雪;张明明;梁伍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穴位按摩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对按摩组50例 MCI患者进行穴位按摩的指导和训练,对照组50例仅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两组干预前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和韦氏记忆量表( WMS-RC)的4个维度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 MCI患者MMSE得分为(24.36±2.37)分,WMS-RC的4个记忆分量表中以背数得分高,联想学习得分低,图片回忆和理解记忆得分相当。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组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下降,穴位按摩训练可以有效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冯晓敏;王曙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方法40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经临床检测确诊后,行心包剥脱术并常规超声检查,采集患者左室长轴观、二腔、四腔心观和心尖水平、乳头肌、二尖瓣环水平左室短轴观的二维图像,检测各切面大径向、纵向、圆周以及总体应变,术后1个月后对上述指标重复检测。结果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左右心房内径减小,左室内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舒张早期二尖瓣口速度提升( P<0.05);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手术后患者心尖二腔、四腔切面总体纵向应变进行测量,数据显著提升(P<0.05);心尖左室长轴总体纵向应变治疗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但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乳头肌以及心尖水平短轴前面总圆周应变测量数据出现显著增加(P<0.05);在进行手术后,患者二尖瓣环、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观总体径向应变增加(P<0.05),乳头肌水平短轴观总体径向应变略微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在行心包剥脱术后,机体左室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均存在不同程度改善,能有效恢复患者心脏房室结构,对心功能恢复起到推动作用;同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有效评价,值得推广。
作者:周涛;张友元;彭强琼;王向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不能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中,C反应蛋白( CRP)、白蛋白( ALB)、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在预测化疗疗效、肿瘤进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结肠癌患者接受一线含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评价化疗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CRP、ALB水平及GCS评分变化,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效率(RR)为51.6%,疾病控制率(DCR)为82.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6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69.7%。(2)治疗前肿瘤TNM分期越晚,血清CRP表达越高。(3)治疗前、后血清CRP 浓度变化及GCS评分与治疗疗效有关,ALB水平变化各治疗疗效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不能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中,联合检测血清CRP、ALB 及GCS评分对化疗后的病情评估、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瑜;李亚;吴海霞;倪婷婷;张汉群;谭诗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腺癌术后组织中Kruppel样因子(KLF)4、5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特征。方法51例经病理医师确诊的胃腺癌术后组织作为观察组,40例距肿物边缘>5 cm的非肿瘤性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两组KLF4、KLF5和 PCNA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两组KLF4、KLF5和PCNA表达差别有显著性。观察组中KLF4、KLF5和PCNA的阳性率均与浸润深度相关,KLF4的阳性率与脉管内瘤栓相关,KLF5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径、脉管瘤栓相关,PCNA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径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KLF5和PCNA具有正相关性,其他指标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胃腺癌术后组织中KLF4、KLF5和PCNA异常表达,三者异常表达对肿瘤性的进展过程起一定的作用。 KLF5可能对细胞增殖有影响。
作者:韩笑;魏琳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预防老年膝关节原发性骨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 VTE)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81例膝关节骨肿瘤老年患者,按治疗不同分为试验组(利伐沙班+低分子量肝素)44例和对照组(低分子量肝素)3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 DVT)发生率、非致死性肺栓塞( PE)及其全因死亡率,检测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 PL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水平,并观察术后引流、出血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至术后28 d,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有1例出现非致死性PE,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PE全因死亡发生;D-二聚体水平比较,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 PLT和 APTT水平无差异(P>0.05)。同时,各组 D-二聚体、PLT及APTT等3项指标,随时间的变化全部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无差异,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似(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进一步有效降低接受膝关节骨肿瘤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相关VTE的发生。
作者:艾克拜尔·尤努斯;杰恩斯·达尼牙尔;陈江涛;王翀;田征;宋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测阻力指数( RI)值与组织中生存素蛋白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 CEACAM)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1,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2,均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并记录RI值,同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1术后标本、对照组2诊刮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Survivin和CEACAM6表达。结果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 RI值呈增高趋势。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中 Survivin 和 CEACAM6表达呈下降趋势。观察组 RI 值与 Survivin、CEACAM6表达均呈负相关,观察组RI值、Survivin和CEACAM6表达均与肿瘤大径、肌层浸润密切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测RI值与Survivin和CEACAM6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RI值、Survivin和CEACAM6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作者:杨建华;郑云慧;马淑梅;李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PTEN、Kindlin-2和DcR3在老年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黏膜组织PTEN、Kindlin-2和DcR3蛋白的表达。比较各组PTEN、Kindlin-2和DcR3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不同临床特征的关系,PTEN、Kindlin-2和DcR3蛋白表达量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 PTEN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Kindlin-2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DcR3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 PTEN、Kindlin-2和 DcR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直肠癌患者PTEN(χ2=12.23,P=0.031),Kindlin-2(χ2=7.23,P=0.042)与DcR3(χ2=14.35,P=0.021)与生存密切相关,PTEN蛋白表达阴性、Kindlin-2蛋白表达阳性、DcR3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结直肠癌中PTEN、Kindlin-2和DcR3异常表达对肿瘤的进展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三者表达可能有助于预后判断。
作者:马靖靖;刘付宝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 CR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0例CR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转移复发率及5a无瘤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总分较术前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转移复发率及5a无瘤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CRC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经腹直肠癌根治术,且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景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放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顺铂(DDP)80 mg/m2, d1~d3,静脉滴入;5-氟尿嘧啶(5-FU)750~1000 mg/d,d1~d5,连续静脉滴入,3 w为1个周期,连续进行2个周期,再进行放射治疗。观察两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0%(3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0%(18/40)(P<0.01)。两组主要毒副反应多数为Ⅰ~Ⅱ度,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64.86%(24/37),中位生存时间为72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89%(14/36)、48个月(P<0.05)。结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可以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但同时增加了血液毒副作用,临床治疗应予以注意。
作者:肖红梅;邹彦;阮陪刚;吴小亮;姜应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检测胃腺癌中细胞纤毛转运蛋白(IFT20)、组织蛋白酶(Cath)-B和D的表达,分析三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表达的差别。方法94例胃腺癌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82例距肿物边缘>5 cm 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中IFT20、Cath-B和D的表达。结果两组中IFT20、Cath-B和D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IFT20、Cath-B和D的表达与肿瘤大径、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具有相关性。观察组中IFT20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 Ki67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IFT20和 Cath-B、IFT20和Cath-D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胃腺癌中 IFT20、Cath-B 和 D 高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促进作用,IFT20与 Cath-B、D 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胡顺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生存分析、年龄相关性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NSCLC患者67例。32例采用厄洛替尼口服联合全脑放疗,其中厄洛替尼剂量为150 mg/d;全脑放疗的剂量为Dt(3000~3600)cGy/(10~12) F。放疗完成后2个月内评价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脑转移病灶控制率(DCR)为93.8%,病灶完全缓解(CR)4例、14例部分缓解(PR)、病灶稳定(SD)12例。毒副反应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皮疹和腹泻。结论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较单纯全脑放疗治疗反应率明显升高,尤其适用于EGFR突变阳性患者;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李沫;纪秀杰;周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胸腔灌注顺铂联合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积液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影响,评价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00例老年NSCLC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引流胸腔积液,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RCC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予以胸腔内灌注顺铂,每次40~60 mg,共2~3次,1 w内完成,灌注期间同时给予全身化疗,1个月后影像学检测评价化疗药物的灌注疗效。结果相对于管家基因β-actin,ERCC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63,其水平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118)。治疗1个月后, ERCC1 mRNA高表达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低表达组(72.73%vs.91.18%,P=0.039)。1年后ERCC1 mRNA低表达组中位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10.8 vs.7.5个月,P=0.022)。结论老年NSCLC胸腔积液中ERCC1表达可作为一种评价以铂类为基础化疗药物临床疗效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柳志宝;张菁华;宋京花;吴媛媛;赵瑾;史英;高敬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80例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19)和非感染组(n=61),对可能引起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导流管留置时间>7 d是肝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导流管留置时间>7 d,术前和围术期应重视这些因素的处理,避免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薛峰;尹继炜;易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肺鳞癌术后组织中转移相关蛋白(MTA)2、上皮型黏附素(E-cad)、组织蛋白酶(Cath)-K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89例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70例距肿物边缘>1 cm 的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中MTA2、E-cad和Cath-K的表达。结果两组中MTA2、E-cad和Cath-K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显著。观察组中MTA2、E-cad和Cath-K表达的阳性率与伴有坏死、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密切相关。观察组中 MTA2和 E-cad呈负相关,MTA2和 Cath-K呈正相关。结论肺鳞癌术后组织中MTA2和Cath-K高表达、E-cad低表达均可以促进肿瘤发生和进展。 MTA2在对肺鳞癌作用过程中可能与对E-cad和Cath-K的调节有关。
作者:顾泽鑫;赵微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术后组织中定位于X染色体上的 Wilms基因(WTX)、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和原癌基因 C-MYC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临床资料及术后的蜡块组织。78例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78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均行免疫组化检测,检测 WTX、PTEN 和 C-MYC 的表达。结果三组中 WTX、PTEN 和 C-MYC表达的阳性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WTX、PTEN和C-MYC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径、肌层浸润深度和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WTX、PTEN和C-MYC的表达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后组织WTX、PTEN低表达、C-MYC高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三者间无明显协同作用。
作者:张爱东;焦健;于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对比传统术式与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重度盆底器官脱垂( 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重度POP患者70例,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置入网片组与传统术式组,每组各35例。置入网片组患者采用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传统术式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应用盆底障碍问卷( PFDI-20)及盆底功能影响问卷( PFIQ-7)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治愈、复发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置入网片组医疗费用明显高于传统术式组(P<0.05)。②两组术后6个月时PFDI-20、PFIQ-7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置入网片组术后6个月时PFDI-20、PFIQ-7评分显著低于传统术式组(P<0.05)。③置入网片组治愈率为100.00%、复发率为0.00%,传统术式组为85.71%、14.29%,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传统术式组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置入网片组出现2例阴道网片暴露。结论经阴道网片盆底重建术能够有效改善老年重度POP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盆底功能,具有治愈率高,术后患者复发率低、生活质量较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肛肠动力学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试验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时纳入体检正常者6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和手术前后试验组血清炎症指标。结果术前试验组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ARP)、肛管大收缩压(MSP)、直肠静息压(RRP)、高压区长度(HPZ)、肛管蠕动波频率(APWE)、MTV和 AIRT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5 d时,试验组ARP、MSP、HPZ和MTV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RRP和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IR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05),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各肛肠动力学指标与术前均无差异(P>0.05)。术后1 d时,试验组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05);术后15 d时,试验组各血清炎症指标与术前均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的肛肠动力学及炎性细胞因子均有影响,但术后能够较快恢复。
作者:谭辉;吴林鸿;伍敬柱;薛新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Narcotrend( Ni)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ASA分级Ⅱ或Ⅲ级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浅麻醉组( NL组)和深麻醉组( ND组)。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苏醒期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用改良Brice interview 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有无术中知晓发生。结果与C组相比,NL组与 ND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与 NL 组相比,ND 组苏醒期各阶段显著延长(P<0.01),丙泊酚用量显著增加(P<0.05);苏醒期阶段NL组和ND组患者NT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不同 NTS级别患者例数比较无差异;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NT麻醉深度监测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提高患者的苏醒和恢复质量。
作者:杜奕鹏;范译方;崔瑞岑;李春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腰椎功能、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结果①手术情况: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伤口引流量无差异;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115.23±13.58)d vs(142.28±18.84)d;②骨折愈合情况:观察组患者的 Cobb 角均低于对照组(9.41±1.14)vs(14.13±2.98),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90.31±10.23)vs(82.54±9.34);③腰椎功能及疼痛评分: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14.28±3.21)vs(21.09±5.32),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23.18±2.84)vs(17.36±2.05);④并发症:观察组愈合过程中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8.57% vs 37.14%)。结论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腰椎功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商震;程建姝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IFOF)进行对照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方法老年IFOF患者135例手术治疗方式按照患者自主意愿进行选择,包括动力髋螺钉(DHS)组69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组31例及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组35例。对比各组手术及住院情况,不同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后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及Barthel生活指数情况。结果 LPFP组及 PF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DHS组,但住院费用显著高于DHS组,且PF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LPFP组(P<0.05)。各组术中、术后及总计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别(P>0.05)。 LPFP组及PFN组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及 Barthel生活指数均显著高于DHS组(P<0.05);而LPFP组和PFN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HS、LPFP及 PFN 三种内固定手术方式均有自身优缺点,临床治疗IFOF需首先对患者骨折进行详细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 DHS、LPFP及PFN均可用于治疗 EvansⅠa型及Ⅰb 型 IFOF患者,且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LPFP及PFN均可用于治疗EvansⅠc型及Ⅰd型患者,但PFN效果更佳。 DHS不可用于治疗EvansⅡ型患者,而LPFP及PFN均可适用,且推荐应用PFN。
作者:王卫东;王裕祥;王永虎;崔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该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2例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评估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Harris总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患肢缩短显著低于术前(均P<0.01);经过分析,与肢体功能和长度恢复困难显著相关的因素有年龄<60岁、内固定失败后行置换术时间间隔>4年和术前肢体缩短≥2 cm(均P<0.05)。结论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显著,但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早手术。
作者:曹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不同通气模式对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年龄≥65岁)40例,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VCV)组(n=20)和压力控制通气(PCV)组(n=20)。两组患者在气腹前通气模式为VCV,潮气量(Vt)为8 ml/kg,I/E为1∶2,调整呼吸频率,维持PETCO235~40 mmHg。建立气腹后,VCV组呼吸机参数不变。 PCV组设定压力使Vt为8 ml/kg,调整呼吸频率,维持PETCO235~40 mmHg。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成后10 min、气腹前(T0)、Trendelenburg 体位后10 min(T1)、Trendelenburg 体位后60 min(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呼吸频率(RR),并且在以上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MAP在T1明显高于T0(P<0.05),Ppeak在T1和T2明显高于T0。与VCV组相比,T1、T2时间点PCV组Ppeak明显降低。两组PaO2在T1、T2明显低于T0,而PaCO2升高。结论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VCV与PCV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但 PCV可以明显降低气腹以及头低脚高位时的Ppeak,在无心肺疾病及BMI正常的老年患者中,两种通气模式都可以应用。
作者:孙国印;张媛;蔡丽敏;韩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评估乳晕旁手术切口对老年乳房视觉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1000例乳晕旁弧形切口治疗老年乳房良性肿物,术后换药,第1~18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乳头、乳晕血运;乳房外形、切口疤痕;超声检查有无肿物复发。结果1000例术后第1~18个月复查乳腺肿物均无复发;961例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切口瘢痕基本满意;905例乳头、乳晕血运良好,95例术后第2日换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乳头、乳晕血肿,经加强换药引流处理后,90例患者乳头乳晕血运情况恢复良好,5例术后1~18个月疤痕较明显、外形变化较大、乳头塌陷;结论乳晕旁弧形切治疗对老年乳腺良性疾病优势明显,达到了老年乳腺患者对术后乳房改变的美学要求。
作者:翟旭杰;汤璐;张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拟评价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ERCP患者8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Ⅱ或Ⅲ级,年龄70~85岁,其中男43例,女37例,体重40~78 kg,随机双盲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 F组)和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组( O组),每组40例。 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以丙泊酚4~7 mg· kg-1· h-1维持;O组静脉注射羟考酮注射液0.1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丙泊酚4~7 mg· kg-· h-1维持。观察并记录等效剂量的芬太尼与羟考酮注射液在ERCP手术中入室(T0)、开始泵注给药后5 min(T1)、内镜通过咽喉部时(T2)、术中(T3)、退镜时(T4),患者苏醒时(T5)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麻醉深度(BIS)并记录呛咳、体动次数、呼吸抑制(SpO2<90%)、使用血管活性药次数、丙泊酚总用量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等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各时间段MAP、HR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组发生呛咳、体动、呼吸抑制、使用血管活性药次数、丙泊酚总用量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O组。结论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能有效维持ER-CP术中循环及呼吸的平稳,不良反应较少,镇痛作用持久,是ERCP术中安全的麻醉选择方式。
作者:孙娜;金立民;李佳美;张晓暄;宋雪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老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CAP)患者的辅助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老年CAP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采用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的客观评分量表( CPS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0 d和90 d时进行评分,同时测定大尿流率(MFR)、精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水平。结果治疗30 d和90 d时,两组CPSI评分、精浆TNF-α和IL-1水平明显低于实验前,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30 d和90 d时,两组MFR明显高于实验前,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90 d后,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84.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2%(P<0.05)。结论老年CAP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运动锻炼能够有效提升疗效,促进病情康复。
作者:邱亚娟;龙建军;陈元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健身气功八段锦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步行组、八段锦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维持原生活方式不变,不参加处方锻炼;步行组:患者每天进行步行锻炼,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中等步速(80~100次/min);八段锦组:需进行3次/d的八段锦锻炼。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SF-36量表评分的水平变化。结果①八段锦组治疗后,FPG,HbA1c下降明显(P<0.05);②八段锦组和步行组治疗后,Sf-36躯体健康评分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八段锦组和步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f-36心理健康评分升高显著(P<0.05)。结论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有效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控制患者的FPG、HbA1 c水平,并可有效调节患者的精神状态。
作者:吴云川;韦庆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衰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取老年 ACS患者16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判定血管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依据临床指标进行心功能分级,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浆CT-1水平,N末端B型利钠肽原( NT-proBNP)水平采用锐普荧光干式定量分析仪检测。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血浆CT-1、NT-proBNP水平越高(P<0.01);随心衰程度加重,CT-1、NT-proBNP水平升高(P<0.01)。 Pearson 相关分析血浆CT-1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 P<0.01)。结论老年 ACS 合并心衰患者血浆 CT-1水平明显升高,与 NT-proBNP、LVEF有较好相关性。检测CT-1水平可能有助于老年ACS患者的风险评估。
作者:任明芬;殷国田;王朝清;温雅;李波;马金霞;刘伟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氟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血清IL-6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255,P=0.024);治疗后两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较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NIH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缓解患者病情以及炎症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好。
作者:吕风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 DN)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老年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滤过率(UAER)及24 h尿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DN,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和肾功能,对于预防或延缓DN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攀;胡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 CRF)合并高尿酸血症( HUA)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与心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60例CRF患者,其中CRF合并HUA患者28例(合并组)、仅CRF患者32例(单纯疾病组),同时抽取该院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hs-CRP、vWF水平与心脏功能。结果 hs-CRP、vWF、尿酸水平组间差异均显著( P<0.05),合并组和单纯疾病组中 hs-CRP、vWF、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高于单纯疾病组(P<0.05)。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心脏功能指标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组和单纯疾病组 EF、FS、EDV、ESV 水平低于对照组, LAD、LVEDD、IVS 高于对照组( P<0.05),但合并组与单纯疾病组中 EF、FS、LAD、LVEDD、IVS、EDV、ESV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水平可能是C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严重影响着心脏功能。
作者:杨小娟;王新宁;张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硫辛酸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男性T2DM合并ED患者60例(B组),老年男性T2DM无ED患者60例(A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5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SOD/MDA比值。 B组应用硫辛酸干预治疗3 w,观察干预前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B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较A组升高(均P<0.05)。硫辛酸干预后,B组的氧化应激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5评分升高(均P<0.05)。结论硫辛酸可降低老年男性T2DM并ED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疗效肯定。
作者:火焱;陈德志;王昭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程度与P300、N200的关系。方法应用画钟试验( CDT)和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方法测试( BADS)评价39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并对所有患者行事件相关电位( ERP) P300、N200检测。结果与执行功能正常组比较,执行功能障碍组患者P300、N200成分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下降( P<0.05);与轻度执行功能障碍组比较,重度执行功能障碍组P300、N200成分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下降(P<0.05);P300潜伏期预测执行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3(P<0.05),其灵敏度为0.985,特异度为0.897;P300波幅预测执行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1(P<0.05),其灵敏度为0.845,特异度为0.509;N200潜伏期预测执行障碍是 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P<0.05),其灵敏度为0.793,特异度为0.914。相关分析显示P300、N200潜伏期与BADS总评分及各项评分呈中至高度负相关,其中 P300与修订的六元素测验的相关系数为高,N200潜伏期与规则转换卡片测验的相关系数为高。结论 P300、N200潜伏期与执行功能障碍程度有关,两者结合可早期客观评定患者执行功能障碍;P300、N200潜伏期与不同方面的执行功能障碍均有相关性,但不具明显特异性。
作者:赵雅宁;曹书华;王红阳;郭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 Vδ1 T细胞在 CH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入住的CHF患者50例及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抽取 CHF患者及健康对照( HC)者外周静脉血10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及Vδ1 T细胞表面Foxp3表达情况。采用CFSE染色方法检测Vδ1 T细胞对CD4 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Vδ1 T细胞与CD4 T细胞共孵育后对CD4 T细胞分泌IFN-γ及TNF-α能力的影响。结果 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数量〔(1.59±0.77)%〕与HC〔(1.41±0.34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 HC外周血Vδ1 T细胞表面Foxp3表达水平〔(19.82±2.46)%〕相比,CHF组Foxp3表达水平〔(1.23±0.86)%〕显著降低(P<0.05)。 HC外周血Vδ1 T细胞可显著抑制CD4 T细胞增殖和IFN-γ及TNF-α分泌能力,而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不具有此功能。结论 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功能丧失,致使外周血CD4 T细胞增殖和分泌IFN-γ及TNF-α能力增强,CHF患者免疫功能的这种改变可能与CHF的发生相关。
作者:郭文安;陈津瀚;易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头皮针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康复期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应用头皮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上下肢Fugl-Meyer简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300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头皮针疗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秦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Y402 H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1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年龄段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健康组,测定两组补体因子HY402 H的多态性差异,并分析病例组不同基因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变化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血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病例组 TC〔(4.84±1.0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2.95±0.75)mmol/L〕显著高于健康组〔(4.13±0.93)mmol/L、(2.64±0.82)mmol/L〕(P<0.05)。 HY402H 基因型为 CC、TC 的左侧 IMT 分别为(1.10±0.42)mm、(1.08±0.37)mm、右侧IMT 分别为(1.11±0.35)mm、(1.08±0.40)mm 均显著高于基因型为 TT 的患者(P<0.05)。结论补体因子HY402 H基因多态性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关系尚不明确,但是可能与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俞敏;覃鹏飞;黄奕平;李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 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老年CHF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老年CHF的常规治疗,同时应用依那普利和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高敏 C-反应蛋白( hs-CRP)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抗氧化能力(AO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指标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指标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指标GPx、AO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CHF疗效确切,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抑制的炎症反应和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促进患者左室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燕;李钢;李玉东;李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改变。方法选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老年患者120例,进行常规血清垂体激素水平、垂体激素兴奋度实验,并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3例老年患者出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分泌不足的症状,79例出现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症状,46例出现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症状,部分老年患者出其他症状,如头痛(21例)、视力下降(14例)、尿崩症(5例)等症状。老年患者垂体相关的激素分泌水平大部分较正常值范围低,其中促性腺激素(Gn),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降低老年患者比例与正常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兴奋试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VEP)兴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EP)兴奋试验的激素上升延迟平均比例与正常值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垂体激素水平及垂体兴奋能力测试作为垂体功能水平检测,尤其是Gn水平含量,以期取得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作者:何静;李元春;张健;付永丽;李靖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组方配合西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西医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益气活血中药组方配合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血压控制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29/40)(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组方配合西医能够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有效控制血压,疗效显著。
作者:许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栓塞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行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围术期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医以中风及阴阳类证论治,23例接受中医治疗,17例未予中医治疗。分析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评分,比较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降低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改善患者预后。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能减少AVM破裂出血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朱吉祥;石尧;李贵福;罗望池;尤劲松;马朝晖;陈发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急性期老年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与其发生急性左心衰( ALH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288例首次诊断为脑梗死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LHF分为两组,分别为 ALHF组( n=37)、NON-ALHF 组( n=251);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性;再根据 RDW 中位数水平分为 RDW 低值组(n=150),RDW 高值组(n=138),比较两组患者ALHF发生率的差异性;对发生ALHF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法)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找出ALHF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发生 ALHF患者的RDW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ALHF的患者(P=0.000)。 RDW高值组ALHF显著高于RDW低值组(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ALHF的发生与RDW呈线性正相关(标准偏回归系数=0.300, P =0.000),Logistic回归显示RDW是脑梗死患者发生 ALHF的独立相关因素(OR:1.866,95%CI:1.407-2.474,P =0.000)。结论入院时RDW水平与急性期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生ALHF的关系密切,高RDW水平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生ALHF的风险增加。
作者:王飞;姜婷婷;胡善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量表(QQL-100)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QQL-100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改善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王朝驹;孙薇;兰怡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不良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老年ACS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进行评估和比较,对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并进行评价,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SAS、SDS和SCL-90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均升高,但干预组患者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的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对于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军桦;时淑娟;高美玲;孙月荣;徐美玲;徐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SDF)-1及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 SDF-1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对患者的血糖、血脂、肾功等指标也进行测定。以体检中心的20例健康人群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SDF-1水平均升高,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P<0.05,P<0.01);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HbA1c、TG、SDF-1水平均升高,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均降低,大量蛋白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与SDF-1呈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与参与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SDF-1相关,而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加重,维生素D缺乏也逐渐加重,提示25-羟维生素D可能与SDF-1水平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海英;杜鹃;王庆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 HD)患者胰岛素抵抗( IR)与铁参数、炎性指标关系。方法选取糖尿病HD患者(26例)与非糖尿病HD患者(33例)。分别测定两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血常规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糖尿病HD组CRP、HOMA-IR、IL-6、TNF-α、SF、FINS、FBG 均高于非糖尿病 HD 组(P<0.05);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sTfR低于非糖尿病HD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HOMA-IR与CRP(r=0.367,P<0.05)、SF(r=0.214,P<0.05)、IL-6(r=0.321,P<0.05)、TNF-α(r=0.385,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维持性HD患者机体存在IR,与持续炎症状态及铁代谢紊乱相关;尤其糖尿病患者;提示积极干预炎症、调整机体铁代谢,有利于改善IR。
作者:李香玲;郭民;孙桂玲;李凯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电针与肌电生物反馈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梗死治疗后吞咽功能受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纯进行电针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吞咽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电针疗法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张建斌;李晓慧;刘旭峰;柏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血浆网膜素-1(Omentin-1)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9例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年龄≥60岁)及31例健康者(年龄≥60岁)的血浆Omentin-1浓度。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29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30例,正常对照组31例。依据 NYHA分级法将冠心病组重新分为三组,即心功能Ⅰ级组11例,心功能Ⅱ、Ⅲ级组36例,心功能Ⅳ级组12例。结果①冠心病组血浆Omentin-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00);进一步比较得出SAP组、UAP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UAP组较SAP组有下降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依据 NYHA法分组后,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血浆Omentin-1水平逐渐下降,且三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③血浆Omentin-1水平与SBP呈显著负相关( r=-0.264,P<0.05),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71,P<0.05)。④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示 Omentin-1可能受 HDL-C 水平的影响( P<0.01)。结论 Omentin-1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Omentin-1的变化可能与脂代谢有关。
作者:王秀华;窦灵芝;王小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该院就诊的7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血栓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症状评分、神经缺陷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病变症状。
作者:邵礼成;陈广辉;李赞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抑亢丸联合131 I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及对患者自身抗体和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131 I治疗。观察组接受131 I治疗的同时联合抑亢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FT4都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TSH)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都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脂联素(APN)、抵抗素(ADSF)、血清游离脂肪酸(FFA)都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瘦素(LP)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抑亢丸联合131I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降低患者自身抗体水平,并有效调节患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付玉娟;黄文平;蔡政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00例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使用奥拉西坦注射液4.0 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每日一次静滴,连续2 w 为1个疗程,期间停用静脉补液2w后再进入第2个疗程;同期内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日常生活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0%和44%(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MocA评分有显著性升高(P<0.05),患者日常生活评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陆媛;梁兴伦;陈缵珅;周文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89例,术后均对患者随访6~12个月。嘱患者术后1年来院复诊,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依据是否在支架内发生再狭窄,将患者分为A组(狭窄组)和B组(未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植入支架直径,结合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和生活习惯差异,探讨引发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成功行PCI术患者89例,平均年龄(69.6±7.8)岁。术后1年复诊86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组情况为:A组52例,B组34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但在吸烟、运动与否,既往糖尿病史,植入支架直径、生化指标(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总胆红素)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可能影响 PCI术后再狭窄的因素中,吸烟,既往糖尿病史和高的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危险因素,运动、植入支架直径及血清总胆红素为保护性因素( P<0.05)。结论临床需对高危患者加强生化指标监测和饮食控制和降脂药物治疗,并在行PCI术时根据患者个体病情选择合理的支架,则有望预防和减少PCI术后的再狭窄。
作者:李海滨;姜志安;刘向东;杨志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方法将2型糖尿病( T2DM)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炎症因子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低切、中切、高切全血黏度以及低切、中切、高切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降低血脂水平和血粘度,缓解炎症反应,是预防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马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内皮素(ET)-1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C的影响。方法118例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均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Ⅲ~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应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药;观察组59例,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前、治疗后抽取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 galectin-3、ET-1和 CystatinC 的表达。结果治疗1 w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galectin-3、ET-1和CystatinC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 galectin-3、ET-1和CystatinC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且能更有效地优化血清中 galectin-3、ET-1和CystatinC的表达,有效调节机体的内环境。
作者:黄宏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配体(OX40L)水平与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9例,术前检测患者血清OX40L水平,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未狭窄组和再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OX40L水平。结果再狭窄组患者血清OX40L水平显著高于未狭窄组(P<0.05);再狭窄组患者中一支病变、二支病变、三支病变血清OX40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L水平与术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可作为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很好预测指标。
作者:颜昌福;艾民;夏福纯;周双陆;贺剑;李翠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PTX)3在高血压不同心功能状况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经过心脏超声检查分为单纯高血压36例,高血压心脏病84例,后者根据 LVEF情况和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无心力衰竭23例、LVEF正常有心力衰竭35例、LVEF降低合并心力衰竭26例。检测各组 PTX3、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Pearson法分析PTX3与各项指标相关性。结果单纯高血压组PTX3、HbA1c、LDL-C、hs-CRP、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均P<0.05),其中PTX3、hs-CRP、NT-proBNP水平在高血压心脏病无心力衰竭、LVEF正常有心力衰竭、LVEF降低合并心力衰竭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PTX3与 hs-CRP、NT-proBNP均呈正相关(r=0.489、0.453,均P<0.05)。结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随着病情加重 PTX3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临床上可以辅助LVEF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作者:黄磊;罗波;何淑珍;阮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血清钙水平对2型糖尿病( T2DM)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影响。方法396例确诊T2DM的老年患者根据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较好组(HbA1c≤7.0%)115例,一般组(7.0%<HbA1c≤9.0%)150例,较差组(9.0%<HbA1c)131例。抽取静脉血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及血清钙水平,比较其差异并分析血清钙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较差组空腹血糖( FBG)、HbA1c、血尿酸( 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血清钙明显高于一般组与较好组(P<0.05);一般组 FBG、HbA1c、TC、TG、IRI、血清钙明显高于较好组(P<0.05)。血清钙与FBG、HbA1c、UA、TC、TG、LDL-C、IRI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钙水平通过胰岛素抵抗对T2DM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状况产生影响,血清钙水平越低,血糖控制水平越差,因此在临床实际中可以通过补充钙离子增加胰岛素抵抗促进血糖水平的控制。
作者:蔡奕琪;吕全;阮希成;王盈盈;余晓华;金希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33例ACI、32例ACI合并OSAH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并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结果 ACI合并OSAHS组患者血清hs-CRP及Hcy分别为:(5.35±0.77)mg/L、(23.38±7.96)μmol/L,均高于ACI组(P<0.05),且hs-CRP、Hcy与AHI均呈正相关。结论 OSAHS可能通过炎症反应的途径促进ACI的发生发展。
作者:赵慧新;赵会媛;姜晔;李伟彬;张泽明;张杏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 T2DM患者60例,检测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段(F1+2)等指标并行动态血糖监测72 h,据结果分为血糖波动大组:平均血糖(MBG)≤3×血糖标准差( SDBG),血糖波动小组:MBG>3×SDBG。分析血糖波动与 vWF、TM、F1+2之间的关系。结果血糖波动大组患者 TG、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vWF、TM、F1+2较血糖波动小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MAGE分别与 vWF、TM、F1+2呈正相关(P<0.05或 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AGE为vW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G、MAGE、LDL-C为 TM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FPG、MMAGE为 F1+2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1)。结论 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内凝血活性密切相关,血糖波动幅度越大,血管内凝血活性越强,血液越高凝。减轻血糖波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应作为T2DM防治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健;王珩;毕兵;彭庆远;吴嘉俐;王慧;王坤;陈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老年人肺炎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血清中8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的病原体阳性率以及合并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5例患者中检出病原体343例(40.1%),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高,其他依次为:嗜肺军团菌、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和肺炎衣原体;检出病原体阳性343例中感染双重病毒的45例(13.1%),三重及以上11例(3.2%),老年人肺炎病原体混合感染率较高;老年人肺炎患者中男性患者病原体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阳性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不同季节病原体的阳性率有差异,春季和冬季的病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P<0.05)。结论该地区老年人肺炎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在性别间和季节性存在差异,在感染年龄上无差异,病原体混合感染率较高,病原体以甲型流感病毒和嗜肺军团菌为主,其他病原体流行有季节性特点。
作者:张淑艳;椹秋华;王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脓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接受开放性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对照组、接受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纤维板剥脱及术后肺复张情况、术后心肺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74.28±11.19) min vs(98.27±18.63)min,(5.83±1.16)d vs(8.83±2.83)d,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78.61±13.27)ml vs(137.08±28.66)ml;纤维板完全剥脱率及术后患侧肺复张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87% vs 61.29%,87.09% vs 67.74%);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 LVEDD)、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等心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0.17±4.25)%〕 vs 〔(37.27±3.29)%〕,(53.28±5.93)mm vs(59.27±6.36)mm,(2.98±0.23)L vs(2.31±0.19)L,(3.01±0.17)L vs (2.37±0.13)L,(80.32±5.38)% vs(71.41±4.25)%。结论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可以优化结核性脓胸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增加治疗成功率并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符诒慧;程宏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经纤支镜灌注氨溴索注射液(ABE)对支气管扩张症(BE)急性加重期肺泡灌洗液(BALF)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BE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静滴组(40例)、经纤支镜灌药组(灌药组40例),观察两组间临床疗效;痰液性状及痰量改变;呼吸功能;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改变;核因子(NF)-κB因子;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C反应蛋白(CRP)、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灌药组与静滴组相比,临床症状、痰量、痰液性状积分、呼吸功能〔P(A-a)O2〕、IL-8、TNF-α、NF-κB、MDA明显下降(P <0.05);MVP、 FEV1、FEV1/FVC、PaO2、SOD明显升高(P<0.05),但 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灌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痰量、痰液性状积分、呼吸功能〔P(A-a)O2〕、IL-8、TNF-α、MDA 明显下降(P <0.05);MVP、 FEV1、FEV1/FVC、PaO2、SOD 明显升高(P <0.05),但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的患者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现象及炎症反应,其中 NF-κB因子可能为关键性因素,通过纤支镜灌注ABE能够明显提高其抗氧化作用及抗炎作用,在尽可能减少其并发症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春云;龚享文;陈谦;袁项英;肖新发;蔡步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肺栓塞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肺栓塞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情况,应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AMD和QOL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肺栓塞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文亚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斑点试验( T SPOT.TB)和结核抗体试验在菌阴性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疑患菌阴性结核的29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T SPOT.TB和结核抗体试验进行结核病的诊断,比较二者对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290例疑患结核病患者终确诊结核119例。 T SPOT.TB 试验在敏感性、特异性、NPV、PPV等方面显著优于抗结核抗体试验(P<0.05)。结论 T SOPT.TB较结核抗体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更适于作为结核病的筛检试验。
作者:袁海波;竭晶;赵丹;李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CD64和CD11b指数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200例COPD患者,根据是否符合急性期诊断标准分为急性期100例(急性组)和稳定期100例(稳定组),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和 CD11b指数。结果三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 hs-CRP 比较差异显著(P<0.05),急性组 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急性组白细胞与稳定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组中性粒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组(P<0.05),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间 CD64和 CD11b指数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急性组 CD64指数显著增高,CD11b指数显著降低,与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CD64和 CD11b诊断急性加重期COPD的敏感度分别为77.23%和62.61%,特异性分别为98.42%和79.89%。结论外周血白细胞CD64和 CD11b指数能为早期老年COPD急性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周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9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方法对2012~2014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9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一线和二线13种抗结核药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初治多于复治(2.6∶1),肺结核并结核性胸膜炎及基础疾病发生率高;结核分枝杆菌对13种抗结核药全敏感者43例,不同程度耐药者49例,总耐药率、初治耐药率和复治耐药率分别为53.3%(49/92)、48.5%(32/66)和65.4%(17/26);总耐多药率、初治耐多药率和复治耐多药率分别是12.0%(11/92)、4.5%(3/66)和30.8%(8/26);广泛耐药占耐多药的比率18.2%(2/11)。结论本地区年结核病疫情严峻,提高对老年肺结核的认识,重视病原学检测和规范化治疗,是防止误诊误治和减少耐药结核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作者:兰远波;刘梅;张建勇;李娜娜;陈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老年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还接受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前、治疗7 d和14 d自主呼吸时进行血气分析及峰值呼气流速( PEF)测定,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动脉氧分压( 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和 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 时观察组 PaO2、SaO2、PEF 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aCO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②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改善时间、X线吸收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③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刘笑春;张祎捷;徐锋;任争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