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

李海滨;姜志安;刘向东;杨志慧

关键词: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术后支架内再狭窄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89例,术后均对患者随访6~12个月。嘱患者术后1年来院复诊,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依据是否在支架内发生再狭窄,将患者分为A组(狭窄组)和B组(未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植入支架直径,结合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和生活习惯差异,探讨引发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成功行PCI术患者89例,平均年龄(69.6±7.8)岁。术后1年复诊86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组情况为:A组52例,B组34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但在吸烟、运动与否,既往糖尿病史,植入支架直径、生化指标(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总胆红素)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可能影响 PCI术后再狭窄的因素中,吸烟,既往糖尿病史和高的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危险因素,运动、植入支架直径及血清总胆红素为保护性因素( P<0.05)。结论临床需对高危患者加强生化指标监测和饮食控制和降脂药物治疗,并在行PCI术时根据患者个体病情选择合理的支架,则有望预防和减少PCI术后的再狭窄。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体器官3-D打印研究进展

    人体器官3-D 打印是指利用影像学〔CT 磁共振成像( MRI)〕知识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虚拟构建出所需物体的空间结构,然后使用相关材料,分层打印出实体的一种组织工程学技术。该项技术的特点有高精度、速度快、按需打印等。但是在力学、生物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不足。本文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3-D打印技术在人体器官打印领域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徐惟;高志华;丁晓慧;丛敬;解辉;周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放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顺铂(DDP)80 mg/m2, d1~d3,静脉滴入;5-氟尿嘧啶(5-FU)750~1000 mg/d,d1~d5,连续静脉滴入,3 w为1个周期,连续进行2个周期,再进行放射治疗。观察两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0%(3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0%(18/40)(P<0.01)。两组主要毒副反应多数为Ⅰ~Ⅱ度,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64.86%(24/37),中位生存时间为72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89%(14/36)、48个月(P<0.05)。结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可以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但同时增加了血液毒副作用,临床治疗应予以注意。

    作者:肖红梅;邹彦;阮陪刚;吴小亮;姜应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老年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还接受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前、治疗7 d和14 d自主呼吸时进行血气分析及峰值呼气流速( PEF)测定,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动脉氧分压( 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和 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 时观察组 PaO2、SaO2、PEF 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aCO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②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改善时间、X线吸收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③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刘笑春;张祎捷;徐锋;任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静息心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具有与酒精性肝病类似的肝组织病变,但是没有过量饮酒的记录。其对机体代谢的紊乱、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的出现起着促进作用〔1〕。高血压并发NAFLD老年患者的比例明显比其他群体高。静息心率( RHR)的上升与高血压病人出现的心血管事件关系密切〔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高血压NAFLD患者的RHR变化的检测,探讨RHR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尿激酶及干扰素联合治疗对老年肿瘤病人放疗后纤维化的疗效

    放疗后皮肤下皮下组织纤维化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1〕。部分患者会发生进展性纤维化,反复出现皮肤感染〔2〕;部分可因纤维化导致皮肤、皮下组织的淋巴液及组织间液滞留,出现淋巴水肿,尤其是明显降低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观察尿激酶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放疗后皮肤及皮下组织纤维化的效果。

    作者:韩冬梅;杜建时;马鹰;王剑峰;郭尔平;刘大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洛伐他汀对心肌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白细胞介素-6的调节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对心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心肌细胞株 H9c2(2-1)进行体外培养过程中,以100 nmol/L洛伐他汀处理72 h,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检测TGF-β1和 IL-6蛋白表达水平,然后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结果洛伐他汀处理导致心肌细胞TGF-β1和IL-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降到对照水平的(69.70±20.89)%和(56.26±25.04)%,两组内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GF-β1组:P=0.013;IL-6组:P=0.008)。结论洛伐他汀在心肌细胞中抑制TGF-β1和IL-6的表达,该效应可能是洛伐他汀抗炎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郭威早;杨漫;杜爱华;张娅喃;孟令杰;徐娟;刘会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 T2DM患者60例,检测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段(F1+2)等指标并行动态血糖监测72 h,据结果分为血糖波动大组:平均血糖(MBG)≤3×血糖标准差( SDBG),血糖波动小组:MBG>3×SDBG。分析血糖波动与 vWF、TM、F1+2之间的关系。结果血糖波动大组患者 TG、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vWF、TM、F1+2较血糖波动小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MAGE分别与 vWF、TM、F1+2呈正相关(P<0.05或 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AGE为vW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G、MAGE、LDL-C为 TM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FPG、MMAGE为 F1+2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1)。结论 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内凝血活性密切相关,血糖波动幅度越大,血管内凝血活性越强,血液越高凝。减轻血糖波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应作为T2DM防治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健;王珩;毕兵;彭庆远;吴嘉俐;王慧;王坤;陈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胃癌组织中TGFβ1,Smad3,Smad7与ki-67 mRNA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Smad3、Smad7与ki-67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组织的标本60例,正常胃组织标本20例,采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1 mRNA、Smad3 mRNA、Smad7 mRNA与ki-67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胃癌组织中,TGFβ1、Smad7与ki-67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Smad3 mR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P<0.05)。低分化胃癌组织中TGFβ1、Smad7与ki-67 mRNA水平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组织(P<0.05),Smad3 mRNA水平明显低于高中分化胃癌组织(P<0.05)。 TGFβ1、Smad7与ki-67 mRNA三者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Smad3 mRNA 与 TGFβ1、Smad7、ki-67 mRNA 呈负相关。结论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中 TGFβ1、Smad3、Smad7与ki-67 mRNA的表达有差异,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张德利;马艳;周姝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拟评价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ERCP患者8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Ⅱ或Ⅲ级,年龄70~85岁,其中男43例,女37例,体重40~78 kg,随机双盲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 F组)和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组( O组),每组40例。 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以丙泊酚4~7 mg· kg-1· h-1维持;O组静脉注射羟考酮注射液0.1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丙泊酚4~7 mg· kg-· h-1维持。观察并记录等效剂量的芬太尼与羟考酮注射液在ERCP手术中入室(T0)、开始泵注给药后5 min(T1)、内镜通过咽喉部时(T2)、术中(T3)、退镜时(T4),患者苏醒时(T5)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麻醉深度(BIS)并记录呛咳、体动次数、呼吸抑制(SpO2<90%)、使用血管活性药次数、丙泊酚总用量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等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各时间段MAP、HR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组发生呛咳、体动、呼吸抑制、使用血管活性药次数、丙泊酚总用量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O组。结论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能有效维持ER-CP术中循环及呼吸的平稳,不良反应较少,镇痛作用持久,是ERCP术中安全的麻醉选择方式。

    作者:孙娜;金立民;李佳美;张晓暄;宋雪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胃腺癌中细胞纤毛转运蛋白20、组织蛋白酶B和D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胃腺癌中细胞纤毛转运蛋白(IFT20)、组织蛋白酶(Cath)-B和D的表达,分析三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表达的差别。方法94例胃腺癌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82例距肿物边缘>5 cm 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中IFT20、Cath-B和D的表达。结果两组中IFT20、Cath-B和D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IFT20、Cath-B和D的表达与肿瘤大径、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具有相关性。观察组中IFT20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 Ki67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IFT20和 Cath-B、IFT20和Cath-D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胃腺癌中 IFT20、Cath-B 和 D 高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促进作用,IFT20与 Cath-B、D 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胡顺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生活方式干预对社区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长春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10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n=105)和实验组(n=105),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生活方式干预,实验组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生活方式调查表、围绝经妇女生活质量状况 SF-36问卷及围绝经期症状。结果实验组女性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及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女性围绝经期症状明显缓解,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症状,且提高其生存质量,可在社区内推广。

    作者:董雪;张明明;梁伍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山姜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肺损伤中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山姜素对急性重症胰腺炎( SAP)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水通道蛋白( AQP)-1表达相关。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ontrol组),假手术组( Sham组)、模型组( SAP组)、山姜素治疗组( Alpinetin组)每组15只。以逆行注入15 g/L 熊去氧胆酸钠(1 ml/kg)30 s注射制作SAP模型。各组均于造模8 h后剖杀,提取肺组织。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湿/干重比及对肺脏进行病理学评分;取材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含量;RT-PCR检测肺组织AQP-1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AQP-1的表达。结果 SAP组与Sham组相比,SAP组肺组织损害程度明显升高(P<0.01),血清TNF-α,MPO活性明显增加(P<0.05)。 AQP1-mRNA与AQP-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 Alpinetin组与SAP组相比,Alpinetin组肺干/湿比值、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血清 TNF-α明显降低(P<0.05),AQP-1 mRNA 和 AQP -1蛋白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AQP-1表达水平与TNF-α呈负相关。结论应用山姜素能够对 SAP肺损伤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分泌TNF-α和上调AOP-1水平有关。

    作者:聂容荣;袁晟光;刘杰;余水平;唐芳;唐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运动锻炼对老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辅助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老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CAP)患者的辅助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老年CAP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采用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的客观评分量表( CPS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0 d和90 d时进行评分,同时测定大尿流率(MFR)、精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水平。结果治疗30 d和90 d时,两组CPSI评分、精浆TNF-α和IL-1水平明显低于实验前,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30 d和90 d时,两组MFR明显高于实验前,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90 d后,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84.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2%(P<0.05)。结论老年CAP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运动锻炼能够有效提升疗效,促进病情康复。

    作者:邱亚娟;龙建军;陈元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超声e-flow技术在老年人椎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是引起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1〕。早期正确的诊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防后循环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2~4〕。 e-flow 是近年来ALOKA公司专门针对血流成像的检查技术,又称为超声增强血流成像技术,可清晰勾勒血管轮廓,对于血流信号的显示接近血管解剖结构,且其操作简便易行,对老年患者尤为适宜。目前e-flow技术在先心病及肿瘤方面已有应用〔5,6〕,而在老年椎动脉狭窄性病变方面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e-flow成像技术在诊断椎动脉狭窄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关莹;南瑞霞;万映;郑恩海;柏雪菲;冼少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梅尼埃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梅尼埃病( MD)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8例 MD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47例,年轻组51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选取50名健康老年人与老年病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老年 MD患者偏头痛、自身抗体阳性、猝倒、耳鸣和耳聋伴眩晕发生率分别为57.4%、17.0%、44.7%、72.3%和23.4%,对照组分别为15.7%、29.4%、17.6%、49.0%和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组6个月内眩晕发作次数、聋耳听力与年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OR=2.734,95%CI=1.324~9.877)、家族史(OR=1.697,95%CI=1.108~5.735)和内分泌紊乱(OR=1.121,95%CI=1.042~2.848)为影响老年人患MD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MD患者临床特点主要为偏头痛、猝倒、耳鸣和耳聋伴眩晕发生率高,自身抗体阳性率低,眩晕发作次数高和聋耳听力下降严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家族史和内分泌紊乱为影响老年人患MD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兰德;魏雪梅;钟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不同手术室环境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室环境对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该院进行腹部手术患者2252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进行腹部手术患者2252例作为洁净组,两组患者均衡可比。回顾性搜集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不同手术切口类型的感染率、不同手术部位手术切口感染率及不同手术性质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不同手术切口类型(Ⅰ、Ⅱ、Ⅲ)者的切口感染率、不同手术部位(肝脏、脾脏、胆囊、胃部、小肠、直肠、结肠和阑尾等)者的切口感染率及不同手术性质(择期和急诊)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均高于洁净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单通道手术室相比,新型洁净手术室环境清洁,有效降低了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满春喜;关淑芬;赵鑫;罗烨;赵旭伟;张亚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33例ACI、32例ACI合并OSAH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并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结果 ACI合并OSAHS组患者血清hs-CRP及Hcy分别为:(5.35±0.77)mg/L、(23.38±7.96)μmol/L,均高于ACI组(P<0.05),且hs-CRP、Hcy与AHI均呈正相关。结论 OSAHS可能通过炎症反应的途径促进ACI的发生发展。

    作者:赵慧新;赵会媛;姜晔;李伟彬;张泽明;张杏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红芪多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肾脏保护作用及PKC/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红芪多糖( HPS)对糖尿病肾病( DN) db/db小鼠肾组织中 PKC 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HPS对DN小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5周龄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5组:HPS高、中和低剂量组,替米沙坦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组,为10只同周龄的db/m小鼠。给药8 w,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2、4、6、8周末检测小鼠血糖浓度,第8周末收集小鼠24 h尿,检测24 h尿蛋白排泄量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并分离血清检测甘油三酯( TC)、总胆固醇( TG)等,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免疫蛋白印迹检测肾组织PKC蛋白及IIMP-1 mRNA的表达。结果 HPS治疗8 w后,db/db 小鼠的血糖、体重均较模型组降低,但只有高、中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中剂量组下降明显(P<0.01);24 h蛋白尿排泄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 TC、TG 均降低(P<0.05),其中中剂量组下降更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TIMP-1 mRNA的表达量除 HPS 低剂量组无改变外,其余治疗组均增强(P<0.05),且HPS中剂量组变化明显(P<0.01);PKC蛋白的表达在HPS高、中剂量组有所下降(P<0.05),且HPS中剂量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 HPS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上PKC蛋白的表达及增强TIMP-1mRNA的表达,减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

    作者:祁雪艳;金智生;陈长浩;关雁;王倩;余海艳;张梅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及耐药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9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方法对2012~2014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9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一线和二线13种抗结核药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初治多于复治(2.6∶1),肺结核并结核性胸膜炎及基础疾病发生率高;结核分枝杆菌对13种抗结核药全敏感者43例,不同程度耐药者49例,总耐药率、初治耐药率和复治耐药率分别为53.3%(49/92)、48.5%(32/66)和65.4%(17/26);总耐多药率、初治耐多药率和复治耐多药率分别是12.0%(11/92)、4.5%(3/66)和30.8%(8/26);广泛耐药占耐多药的比率18.2%(2/11)。结论本地区年结核病疫情严峻,提高对老年肺结核的认识,重视病原学检测和规范化治疗,是防止误诊误治和减少耐药结核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作者:兰远波;刘梅;张建勇;李娜娜;陈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脑梗死高龄患者颈动脉高频超声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高龄患者采用颈动脉高频超声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该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颈动脉高频超声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增厚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斑块存在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颈动脉内径的颈总动脉>7.4 mm和颈内动脉>5.6 mm的患者占有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血管阻力指数(RI)的颈总动脉>0.8、颈内动脉>0.68以及椎动脉>0.72的占有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舒张期末流速(EDV)和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和形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颈动脉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准确地呈现出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发生的变化。

    作者:孙文兵;丁波;肖艳;许莉;袁丽;王淑彬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