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高志华;丁晓慧;丛敬;解辉;周慧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长春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10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n=105)和实验组(n=105),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生活方式干预,实验组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生活方式调查表、围绝经妇女生活质量状况 SF-36问卷及围绝经期症状。结果实验组女性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及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女性围绝经期症状明显缓解,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症状,且提高其生存质量,可在社区内推广。
作者:董雪;张明明;梁伍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比较多种药物干预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以去卵巢法复制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以丹杞颗粒、依普拉芬、结合性雌激素、进行治疗,饲养15 w后以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大鼠,取大鼠左、右侧骨在扭转试验机验机上进行扭转实验。结果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组胫骨大扭矩、大扭转角、大扭转切应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丹杞颗粒、依普拉芬、结合性雌激素αD3治疗组( P<0.05),以丹杞颗粒组大鼠胫骨大切应力、大扭转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龄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由于骨质疏松导致股骨扭转力学特性发生改变,丹杞颗粒、依普拉芬、结合型雌激素、干预治疗后扭转力学特性均有一定提高,丹杞颗粒效果好。
作者:王强;战祥波;王巍;杨琦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腺癌术后组织中Kruppel样因子(KLF)4、5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特征。方法51例经病理医师确诊的胃腺癌术后组织作为观察组,40例距肿物边缘>5 cm的非肿瘤性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两组KLF4、KLF5和 PCNA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两组KLF4、KLF5和PCNA表达差别有显著性。观察组中KLF4、KLF5和PCNA的阳性率均与浸润深度相关,KLF4的阳性率与脉管内瘤栓相关,KLF5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径、脉管瘤栓相关,PCNA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径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KLF5和PCNA具有正相关性,其他指标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胃腺癌术后组织中KLF4、KLF5和PCNA异常表达,三者异常表达对肿瘤性的进展过程起一定的作用。 KLF5可能对细胞增殖有影响。
作者:韩笑;魏琳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穴位按摩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对按摩组50例 MCI患者进行穴位按摩的指导和训练,对照组50例仅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两组干预前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和韦氏记忆量表( WMS-RC)的4个维度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 MCI患者MMSE得分为(24.36±2.37)分,WMS-RC的4个记忆分量表中以背数得分高,联想学习得分低,图片回忆和理解记忆得分相当。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组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下降,穴位按摩训练可以有效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冯晓敏;王曙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抑亢丸联合131 I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及对患者自身抗体和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131 I治疗。观察组接受131 I治疗的同时联合抑亢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FT4都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TSH)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都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脂联素(APN)、抵抗素(ADSF)、血清游离脂肪酸(FFA)都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瘦素(LP)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抑亢丸联合131I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降低患者自身抗体水平,并有效调节患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付玉娟;黄文平;蔡政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预防老年膝关节原发性骨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 VTE)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81例膝关节骨肿瘤老年患者,按治疗不同分为试验组(利伐沙班+低分子量肝素)44例和对照组(低分子量肝素)3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 DVT)发生率、非致死性肺栓塞( PE)及其全因死亡率,检测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 PL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水平,并观察术后引流、出血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至术后28 d,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有1例出现非致死性PE,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PE全因死亡发生;D-二聚体水平比较,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 PLT和 APTT水平无差异(P>0.05)。同时,各组 D-二聚体、PLT及APTT等3项指标,随时间的变化全部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无差异,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似(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进一步有效降低接受膝关节骨肿瘤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相关VTE的发生。
作者:艾克拜尔·尤努斯;杰恩斯·达尼牙尔;陈江涛;王翀;田征;宋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趋势使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养老依赖的重点由家庭转向社会。本文旨在了解河北省市区社会养老机构的现况。
作者:季文琦;杨兰兰;董沛;张建芳;贾海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Smad3、Smad7与ki-67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组织的标本60例,正常胃组织标本20例,采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1 mRNA、Smad3 mRNA、Smad7 mRNA与ki-67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胃癌组织中,TGFβ1、Smad7与ki-67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Smad3 mR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P<0.05)。低分化胃癌组织中TGFβ1、Smad7与ki-67 mRNA水平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组织(P<0.05),Smad3 mRNA水平明显低于高中分化胃癌组织(P<0.05)。 TGFβ1、Smad7与ki-67 mRNA三者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Smad3 mRNA 与 TGFβ1、Smad7、ki-67 mRNA 呈负相关。结论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中 TGFβ1、Smad3、Smad7与ki-67 mRNA的表达有差异,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张德利;马艳;周姝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肺栓塞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肺栓塞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情况,应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AMD和QOL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肺栓塞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文亚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陕北地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表( WHOQOL-BREF)、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陕北地区717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陕北地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状况良好,生理领域(63.82±12.64)、心理领域(64.74±11.83)、社会关系领域(67.17±11.77)、环境领域(63.80±10.93),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社会支持状况、家庭关系、月收入、患慢性病、婚姻状况、劳动(或工作)、性别、年龄、居住情况和常居住地影响着陕北地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状况。结论全社会应积极关注老年人人群,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策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庞宝华;周小燕;樊霞;白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 CRF)合并高尿酸血症( HUA)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与心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60例CRF患者,其中CRF合并HUA患者28例(合并组)、仅CRF患者32例(单纯疾病组),同时抽取该院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hs-CRP、vWF水平与心脏功能。结果 hs-CRP、vWF、尿酸水平组间差异均显著( P<0.05),合并组和单纯疾病组中 hs-CRP、vWF、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高于单纯疾病组(P<0.05)。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心脏功能指标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组和单纯疾病组 EF、FS、EDV、ESV 水平低于对照组, LAD、LVEDD、IVS 高于对照组( P<0.05),但合并组与单纯疾病组中 EF、FS、LAD、LVEDD、IVS、EDV、ESV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水平可能是C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严重影响着心脏功能。
作者:杨小娟;王新宁;张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通过研究红芪多糖( HPS)对糖尿病肾病( DN) db/db小鼠肾组织中 PKC 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HPS对DN小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5周龄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5组:HPS高、中和低剂量组,替米沙坦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组,为10只同周龄的db/m小鼠。给药8 w,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2、4、6、8周末检测小鼠血糖浓度,第8周末收集小鼠24 h尿,检测24 h尿蛋白排泄量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并分离血清检测甘油三酯( TC)、总胆固醇( TG)等,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免疫蛋白印迹检测肾组织PKC蛋白及IIMP-1 mRNA的表达。结果 HPS治疗8 w后,db/db 小鼠的血糖、体重均较模型组降低,但只有高、中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中剂量组下降明显(P<0.01);24 h蛋白尿排泄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 TC、TG 均降低(P<0.05),其中中剂量组下降更明显(P<0.01)。与模型组比较,TIMP-1 mRNA的表达量除 HPS 低剂量组无改变外,其余治疗组均增强(P<0.05),且HPS中剂量组变化明显(P<0.01);PKC蛋白的表达在HPS高、中剂量组有所下降(P<0.05),且HPS中剂量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 HPS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上PKC蛋白的表达及增强TIMP-1mRNA的表达,减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
作者:祁雪艳;金智生;陈长浩;关雁;王倩;余海艳;张梅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 CQI)对提高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144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CQI管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 SGA)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两组腹膜炎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SGA评分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SG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QI能显著改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营养状况,降低腹膜炎发生率,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蕾;李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 Aβ)对维甲类X受体α( RXRα)、孤儿核受体 Nur77的生成和亚细胞定位的影响。方法用 Aβ25~35处理小鼠脑神经瘤细胞(N2a)细胞,并以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2a细胞和皮层、海马组织中RXRα、Nur77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应用核质分离结合Western印迹检测 N2a细胞中 RXRα、Nur77蛋白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N2a细胞与皮层、海马细胞中RXRα、Nur77的亚细胞定位;流式细胞仪检测N 2a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Bcl-2和Bax表达量。结果 N2a 细胞经 Aβ处理24 h 后,RXRαmRNA 表达水平下降了16.47%,Nur77 mRNA 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RXRα、Nur77总蛋白量无明显变化,但RXRα与Nur77在细胞质中的含量分别由对照组的2.99%、3.91%增至处理组的21.4%、24.2%;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表达量上升,细胞凋亡率从对照组1.23%增至Aβ25~35处理组18.69%;与对照小鼠比较,AD小鼠中 RXRα、Nur77 mRNA 表达水平在大脑皮层无明显差异,但在海马中分别增加了8.67%、11.73%;RXRα、Nur77总蛋白量变化无明显差异,但亚细胞定位发生改变,从细胞核迁移至细胞质增加并伴有凋亡发生。结论 Aβ可能诱导RXRα与Nur77从细胞核迁移至细胞质,诱发凋亡。
作者:刘迎春;聂惠蓉;沈杰;唐建国;姜芬;郑岩松;游晓青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程度与P300、N200的关系。方法应用画钟试验( CDT)和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方法测试( BADS)评价39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并对所有患者行事件相关电位( ERP) P300、N200检测。结果与执行功能正常组比较,执行功能障碍组患者P300、N200成分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下降( P<0.05);与轻度执行功能障碍组比较,重度执行功能障碍组P300、N200成分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下降(P<0.05);P300潜伏期预测执行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3(P<0.05),其灵敏度为0.985,特异度为0.897;P300波幅预测执行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1(P<0.05),其灵敏度为0.845,特异度为0.509;N200潜伏期预测执行障碍是 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P<0.05),其灵敏度为0.793,特异度为0.914。相关分析显示P300、N200潜伏期与BADS总评分及各项评分呈中至高度负相关,其中 P300与修订的六元素测验的相关系数为高,N200潜伏期与规则转换卡片测验的相关系数为高。结论 P300、N200潜伏期与执行功能障碍程度有关,两者结合可早期客观评定患者执行功能障碍;P300、N200潜伏期与不同方面的执行功能障碍均有相关性,但不具明显特异性。
作者:赵雅宁;曹书华;王红阳;郭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病程<15 d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银杏叶物提取剂、糖皮质激素、能量合剂及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前列地尔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点,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100 ml生理盐水静点,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纯音测听气导改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耳鸣眩晕的恢复情况。结果前列地尔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显著改善(P<0.05);前列地尔组患者治疗后纯音测听气导值为29.4±5.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38.6±6.0)比较差异显著(P<0.05);前列地尔组治愈率为43.68%,总有效率为95.40%,对照组治愈率为27.59%,总有效率为8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前列地尔组患者耳鸣和眩晕的恢复率分别为91.38%、85.71%,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率(76.27%、7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耳鸣及眩晕,明显提高患者纯音测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该药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谢天宏;刘江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测阻力指数( RI)值与组织中生存素蛋白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 CEACAM)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1,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2,均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并记录RI值,同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1术后标本、对照组2诊刮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Survivin和CEACAM6表达。结果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 RI值呈增高趋势。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中 Survivin 和 CEACAM6表达呈下降趋势。观察组 RI 值与 Survivin、CEACAM6表达均呈负相关,观察组RI值、Survivin和CEACAM6表达均与肿瘤大径、肌层浸润密切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测RI值与Survivin和CEACAM6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RI值、Survivin和CEACAM6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作者:杨建华;郑云慧;马淑梅;李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 sHLA)-G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sHLA-G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标记物,在鉴别良恶性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细胞表达HLA-G被认为是其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策略的主要途径〔2〕。目前,已经在多种肿瘤中发现异常的HLA表型,如:HLA多倍体、单倍体、等位基因丢失、HLA特定部位的低表达及上述异常可能同时存在〔3〕。 HLA异常不仅影响HLA-Ⅰ型肿瘤抗原复合体向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s)呈递,还影响到自然杀伤( NK)细胞对肿瘤杀伤的易感性〔4〕。 Campoli等〔5〕研究证实,特定的HLA缺失可以促进肿瘤细胞逃避细胞免疫,同时抑制NK细胞的杀伤作用。表明肿瘤组织特异性介导HLA-G的表达在肿瘤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SHLA-G在恶性肿瘤中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突触的可塑性是指突触随时间迁移而出现形态及超微结构、传递和功能的变化,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和突触后棘突等多种因素改变均可影响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 LTP )是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典型过程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大脑学习和长期记忆过程的生理基础。当大量Ca2+瞬间流入突触后膜,可诱发LTP的产生,这一过程与星形胶质细胞( AS)密切相关。 AS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多、体积大,分布广的细胞,被认为是突触的“第三种成分”,与邻近的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公共构成“三重突触”〔1〕。 AS可以通过保持渗透压平衡和为神经元提供良好的离子环境,清除细胞内额外的钾离子,调节葡萄糖和乳酸代谢,影响脑内两大神经递质谷氨酸( Glu)和γ-氨基丁酸( GABA)的循环等作用影响LTP,进而调节突触可塑性〔2~4〕。本文结合近几年研究,就AS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孙伟明;宋宛珊;张玉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方法40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经临床检测确诊后,行心包剥脱术并常规超声检查,采集患者左室长轴观、二腔、四腔心观和心尖水平、乳头肌、二尖瓣环水平左室短轴观的二维图像,检测各切面大径向、纵向、圆周以及总体应变,术后1个月后对上述指标重复检测。结果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左右心房内径减小,左室内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舒张早期二尖瓣口速度提升( P<0.05);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手术后患者心尖二腔、四腔切面总体纵向应变进行测量,数据显著提升(P<0.05);心尖左室长轴总体纵向应变治疗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但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乳头肌以及心尖水平短轴前面总圆周应变测量数据出现显著增加(P<0.05);在进行手术后,患者二尖瓣环、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观总体径向应变增加(P<0.05),乳头肌水平短轴观总体径向应变略微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在行心包剥脱术后,机体左室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均存在不同程度改善,能有效恢复患者心脏房室结构,对心功能恢复起到推动作用;同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有效评价,值得推广。
作者:周涛;张友元;彭强琼;王向东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