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盈彧;陈馨雨;孟静岩
突触的可塑性是指突触随时间迁移而出现形态及超微结构、传递和功能的变化,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和突触后棘突等多种因素改变均可影响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 LTP )是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典型过程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大脑学习和长期记忆过程的生理基础。当大量Ca2+瞬间流入突触后膜,可诱发LTP的产生,这一过程与星形胶质细胞( AS)密切相关。 AS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多、体积大,分布广的细胞,被认为是突触的“第三种成分”,与邻近的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公共构成“三重突触”〔1〕。 AS可以通过保持渗透压平衡和为神经元提供良好的离子环境,清除细胞内额外的钾离子,调节葡萄糖和乳酸代谢,影响脑内两大神经递质谷氨酸( Glu)和γ-氨基丁酸( GABA)的循环等作用影响LTP,进而调节突触可塑性〔2~4〕。本文结合近几年研究,就AS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孙伟明;宋宛珊;张玉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具有与酒精性肝病类似的肝组织病变,但是没有过量饮酒的记录。其对机体代谢的紊乱、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的出现起着促进作用〔1〕。高血压并发NAFLD老年患者的比例明显比其他群体高。静息心率( RHR)的上升与高血压病人出现的心血管事件关系密切〔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高血压NAFLD患者的RHR变化的检测,探讨RHR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血清钙水平对2型糖尿病( T2DM)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影响。方法396例确诊T2DM的老年患者根据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较好组(HbA1c≤7.0%)115例,一般组(7.0%<HbA1c≤9.0%)150例,较差组(9.0%<HbA1c)131例。抽取静脉血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及血清钙水平,比较其差异并分析血清钙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较差组空腹血糖( FBG)、HbA1c、血尿酸( 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血清钙明显高于一般组与较好组(P<0.05);一般组 FBG、HbA1c、TC、TG、IRI、血清钙明显高于较好组(P<0.05)。血清钙与FBG、HbA1c、UA、TC、TG、LDL-C、IRI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钙水平通过胰岛素抵抗对T2DM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状况产生影响,血清钙水平越低,血糖控制水平越差,因此在临床实际中可以通过补充钙离子增加胰岛素抵抗促进血糖水平的控制。
作者:蔡奕琪;吕全;阮希成;王盈盈;余晓华;金希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 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技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HL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例HL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10例采用HP+CVVH治疗,对照组9例采用常规CVVH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 TG);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IL-6等细胞因子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存活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7 d后TG、TNF-α、IL-1、IL-6及APACHE Ⅱ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存活率7/10(70%)明显高于对照组5/9(55.6%)。结论 HP联合CVVH治疗能迅速降低血脂,有效调整炎症因子水平,改善HLP患者预后,提高存活率。
作者:具贤淑;姜南;霍鹏飞;刘天戟;赵忠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PTEN、Kindlin-2和DcR3在老年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黏膜组织PTEN、Kindlin-2和DcR3蛋白的表达。比较各组PTEN、Kindlin-2和DcR3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不同临床特征的关系,PTEN、Kindlin-2和DcR3蛋白表达量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 PTEN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Kindlin-2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DcR3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 PTEN、Kindlin-2和 DcR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直肠癌患者PTEN(χ2=12.23,P=0.031),Kindlin-2(χ2=7.23,P=0.042)与DcR3(χ2=14.35,P=0.021)与生存密切相关,PTEN蛋白表达阴性、Kindlin-2蛋白表达阳性、DcR3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结直肠癌中PTEN、Kindlin-2和DcR3异常表达对肿瘤的进展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三者表达可能有助于预后判断。
作者:马靖靖;刘付宝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人体器官3-D 打印是指利用影像学〔CT 磁共振成像( MRI)〕知识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虚拟构建出所需物体的空间结构,然后使用相关材料,分层打印出实体的一种组织工程学技术。该项技术的特点有高精度、速度快、按需打印等。但是在力学、生物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不足。本文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3-D打印技术在人体器官打印领域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徐惟;高志华;丁晓慧;丛敬;解辉;周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方法将2型糖尿病( T2DM)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炎症因子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低切、中切、高切全血黏度以及低切、中切、高切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降低血脂水平和血粘度,缓解炎症反应,是预防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马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 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老年CHF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老年CHF的常规治疗,同时应用依那普利和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高敏 C-反应蛋白( hs-CRP)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抗氧化能力(AO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指标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指标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指标GPx、AO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CHF疗效确切,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抑制的炎症反应和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促进患者左室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燕;李钢;李玉东;李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病程<15 d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银杏叶物提取剂、糖皮质激素、能量合剂及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前列地尔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点,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100 ml生理盐水静点,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纯音测听气导改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耳鸣眩晕的恢复情况。结果前列地尔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显著改善(P<0.05);前列地尔组患者治疗后纯音测听气导值为29.4±5.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38.6±6.0)比较差异显著(P<0.05);前列地尔组治愈率为43.68%,总有效率为95.40%,对照组治愈率为27.59%,总有效率为8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前列地尔组患者耳鸣和眩晕的恢复率分别为91.38%、85.71%,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率(76.27%、7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耳鸣及眩晕,明显提高患者纯音测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该药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谢天宏;刘江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肺栓塞患者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肺栓塞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情况,应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AMD和QOL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肺栓塞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文亚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长治地区健康老年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 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浆HCY水平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对 MTHFR C677T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长治地区健康老年人群血浆HCY水平为(11.0±3.1)μmol/L,与健康青年人群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人群中MTHFR C677T基因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38%、48.72%和35.90%,与青年人群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性(P>0.05);老年人群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74%和60.26%,与青年人群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THFR C677T基因型频率在长治地区健康老年人群、青年人群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健康老年人群MTHFR C677T位点各基因型间,血浆 HCY水平亦无显著差异。健康老年人群、青年人群TT基因型血浆HCY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治人群MTHFR C677T纯合突变基因型频率高,且老年人群 TT基因型血浆 HCY水平显著高于青年人群。
作者:陈云霞;程红兵;武延隽;张雄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使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临床实验中,定量分析动脉壁对动脉硬化疾病的进展进行连续观察及对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防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资料显示〔2〕,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在斑块成分和形态的显示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迄今为止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的检查技术〔3〕。本文旨在通过3D-BB-MRI技术和CTA的比较,研究高分辨的3D-BB-MRI在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
作者:杨春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洛伐他汀对心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心肌细胞株 H9c2(2-1)进行体外培养过程中,以100 nmol/L洛伐他汀处理72 h,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检测TGF-β1和 IL-6蛋白表达水平,然后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结果洛伐他汀处理导致心肌细胞TGF-β1和IL-6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降到对照水平的(69.70±20.89)%和(56.26±25.04)%,两组内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GF-β1组:P=0.013;IL-6组:P=0.008)。结论洛伐他汀在心肌细胞中抑制TGF-β1和IL-6的表达,该效应可能是洛伐他汀抗炎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郭威早;杨漫;杜爱华;张娅喃;孟令杰;徐娟;刘会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量表(QQL-100)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QQL-100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改善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王朝驹;孙薇;兰怡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 DN)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老年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滤过率(UAER)及24 h尿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DN,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和肾功能,对于预防或延缓DN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攀;胡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RP105是Toll样受体( TLR)家族分子独特的成员,也是I型跨膜蛋白,有一个保守的胞外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1〕,但其胞内缺少一个信号域,即Toll-IL-1受体结构域〔2〕。 RP105早发现于B细胞表面,并参与B细胞的生长和凋亡。但近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树突细胞( DCs)、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表面可检测出PR105的表达〔3〕,因此RP105的生理功能与这些细胞密不可分。RP105可与( MD)-1形成复合物RP105/MD-1,后者可与TLR4/MD-2复合物作用,阻止脂多糖( LPS)与TLR4/MD-2复合物结合,从而抑制TLR4途径,TLR4/MD-2复合物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R)的病理过程。本文主要对RP105抑制TLR4途径在I/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保护的机制进行相关综述。
作者:王辉波;杨俊;彭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p38和p-p38蛋白及白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的表达变化及地塞米松影响的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模型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 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印迹检测肺组织中p38及p-p38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及IL-1β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支气管哮喘组小鼠肺组织发生明显病理学改变,应用地塞米松后病理性改变减轻。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支气管哮喘时肺组织p-p38/p38的比值明显升高,TNF-α及 IL-1βmRNA的表达升高;应用地塞米松后p-p38/p38的比值降低,TNF-α及IL-1β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小鼠支气管哮喘时肺组织发生损伤,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p38信号传导通路进而抑制TNF-α及IL-1β的表达对抗支气管哮喘引发的肺损伤。
作者:赵微;尤涛;付金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该院就诊的7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血栓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症状评分、神经缺陷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病变症状。
作者:邵礼成;陈广辉;李赞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89例,术后均对患者随访6~12个月。嘱患者术后1年来院复诊,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依据是否在支架内发生再狭窄,将患者分为A组(狭窄组)和B组(未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植入支架直径,结合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和生活习惯差异,探讨引发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成功行PCI术患者89例,平均年龄(69.6±7.8)岁。术后1年复诊86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组情况为:A组52例,B组34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但在吸烟、运动与否,既往糖尿病史,植入支架直径、生化指标(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总胆红素)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可能影响 PCI术后再狭窄的因素中,吸烟,既往糖尿病史和高的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危险因素,运动、植入支架直径及血清总胆红素为保护性因素( P<0.05)。结论临床需对高危患者加强生化指标监测和饮食控制和降脂药物治疗,并在行PCI术时根据患者个体病情选择合理的支架,则有望预防和减少PCI术后的再狭窄。
作者:李海滨;姜志安;刘向东;杨志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脓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接受开放性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对照组、接受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纤维板剥脱及术后肺复张情况、术后心肺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74.28±11.19) min vs(98.27±18.63)min,(5.83±1.16)d vs(8.83±2.83)d,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78.61±13.27)ml vs(137.08±28.66)ml;纤维板完全剥脱率及术后患侧肺复张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87% vs 61.29%,87.09% vs 67.74%);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 LVEDD)、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等心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0.17±4.25)%〕 vs 〔(37.27±3.29)%〕,(53.28±5.93)mm vs(59.27±6.36)mm,(2.98±0.23)L vs(2.31±0.19)L,(3.01±0.17)L vs (2.37±0.13)L,(80.32±5.38)% vs(71.41±4.25)%。结论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可以优化结核性脓胸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增加治疗成功率并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符诒慧;程宏宁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