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对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3、内皮素1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影响

黄宏枢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力衰竭, 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 内皮素(ET)-1,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C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内皮素(ET)-1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C的影响。方法118例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均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Ⅲ~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应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药;观察组59例,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前、治疗后抽取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 galectin-3、ET-1和 CystatinC 的表达。结果治疗1 w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galectin-3、ET-1和CystatinC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 galectin-3、ET-1和CystatinC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且能更有效地优化血清中 galectin-3、ET-1和CystatinC的表达,有效调节机体的内环境。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00例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使用奥拉西坦注射液4.0 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每日一次静滴,连续2 w 为1个疗程,期间停用静脉补液2w后再进入第2个疗程;同期内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日常生活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0%和44%(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MocA评分有显著性升高(P<0.05),患者日常生活评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陆媛;梁兴伦;陈缵珅;周文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对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3、内皮素1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3、内皮素(ET)-1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C的影响。方法118例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均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Ⅲ~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应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药;观察组59例,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前、治疗后抽取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 galectin-3、ET-1和 CystatinC 的表达。结果治疗1 w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galectin-3、ET-1和CystatinC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 galectin-3、ET-1和CystatinC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且能更有效地优化血清中 galectin-3、ET-1和CystatinC的表达,有效调节机体的内环境。

    作者:黄宏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北京地区老年肺炎患者血清中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老年人肺炎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血清中8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的病原体阳性率以及合并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5例患者中检出病原体343例(40.1%),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高,其他依次为:嗜肺军团菌、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和肺炎衣原体;检出病原体阳性343例中感染双重病毒的45例(13.1%),三重及以上11例(3.2%),老年人肺炎病原体混合感染率较高;老年人肺炎患者中男性患者病原体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阳性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不同季节病原体的阳性率有差异,春季和冬季的病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P<0.05)。结论该地区老年人肺炎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在性别间和季节性存在差异,在感染年龄上无差异,病原体混合感染率较高,病原体以甲型流感病毒和嗜肺军团菌为主,其他病原体流行有季节性特点。

    作者:张淑艳;椹秋华;王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穴位按摩配合健步走对岳阳农村高血压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在空巢老人中患病率超过50%,高出老年人平均水平〔1〕。岳阳农村的高血压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城镇空巢老人〔2〕,本研究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空巢老人血压和生活质量的效果。

    作者:廖桂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白藜芦醇对去卵巢大鼠皮肤衰老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建立卵巢切除术后皮肤老化模型,观测白藜芦醇对卵巢切除术后大鼠皮肤衰老的影响。方法将56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空白对照组、去卵巢组、雌激素治疗组、白藜芦醇治疗组(低、中、高剂量)以及白藜芦醇和他莫昔芬联合治疗组。大鼠处死后取皮肤组织,部分组织测定其生物活性酶,部分组织采用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蛋白表达。结果白藜芦醇治疗组(中、高剂量)、雌激素组分别与去卵巢组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增高、羟脯氨酸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P<0.05),SIRT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并且采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处理后,能够明显拮抗白藜芦醇组上述作用( 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雌激素受体发挥抗皮肤衰老作用,并且这一作用与SIRT1蛋白调节有关。

    作者:况晓东;漆文萍;鄢敏;肖雯;胡明华;艾有生;熊小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程度与P300、N200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程度与P300、N200的关系。方法应用画钟试验( CDT)和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方法测试( BADS)评价39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执行功能,并对所有患者行事件相关电位( ERP) P300、N200检测。结果与执行功能正常组比较,执行功能障碍组患者P300、N200成分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下降( P<0.05);与轻度执行功能障碍组比较,重度执行功能障碍组P300、N200成分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下降(P<0.05);P300潜伏期预测执行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3(P<0.05),其灵敏度为0.985,特异度为0.897;P300波幅预测执行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1(P<0.05),其灵敏度为0.845,特异度为0.509;N200潜伏期预测执行障碍是 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P<0.05),其灵敏度为0.793,特异度为0.914。相关分析显示P300、N200潜伏期与BADS总评分及各项评分呈中至高度负相关,其中 P300与修订的六元素测验的相关系数为高,N200潜伏期与规则转换卡片测验的相关系数为高。结论 P300、N200潜伏期与执行功能障碍程度有关,两者结合可早期客观评定患者执行功能障碍;P300、N200潜伏期与不同方面的执行功能障碍均有相关性,但不具明显特异性。

    作者:赵雅宁;曹书华;王红阳;郭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不同手术室环境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室环境对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该院进行腹部手术患者2252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进行腹部手术患者2252例作为洁净组,两组患者均衡可比。回顾性搜集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不同手术切口类型的感染率、不同手术部位手术切口感染率及不同手术性质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不同手术切口类型(Ⅰ、Ⅱ、Ⅲ)者的切口感染率、不同手术部位(肝脏、脾脏、胆囊、胃部、小肠、直肠、结肠和阑尾等)者的切口感染率及不同手术性质(择期和急诊)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均高于洁净组(均P<0.05)。结论与传统单通道手术室相比,新型洁净手术室环境清洁,有效降低了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满春喜;关淑芬;赵鑫;罗烨;赵旭伟;张亚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脓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接受开放性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对照组、接受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纤维板剥脱及术后肺复张情况、术后心肺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74.28±11.19) min vs(98.27±18.63)min,(5.83±1.16)d vs(8.83±2.83)d,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78.61±13.27)ml vs(137.08±28.66)ml;纤维板完全剥脱率及术后患侧肺复张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87% vs 61.29%,87.09% vs 67.74%);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 LVEDD)、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等心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0.17±4.25)%〕 vs 〔(37.27±3.29)%〕,(53.28±5.93)mm vs(59.27±6.36)mm,(2.98±0.23)L vs(2.31±0.19)L,(3.01±0.17)L vs (2.37±0.13)L,(80.32±5.38)% vs(71.41±4.25)%。结论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可以优化结核性脓胸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增加治疗成功率并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符诒慧;程宏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SDF)-1及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 SDF-1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对患者的血糖、血脂、肾功等指标也进行测定。以体检中心的20例健康人群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SDF-1水平均升高,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P<0.05,P<0.01);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HbA1c、TG、SDF-1水平均升高,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均降低,大量蛋白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与SDF-1呈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与参与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SDF-1相关,而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加重,维生素D缺乏也逐渐加重,提示25-羟维生素D可能与SDF-1水平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海英;杜鹃;王庆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在养老护理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老年人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大自理能力日益弱化,而中国特有的“421式”家庭结构,使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1〕,采用先进物联网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和健康的护理服务,加快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养老服务与养老产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就物联网技术在养老护理领域的应用与展望进行综述。

    作者:陈四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乳晕旁弧形切口治疗老年乳腺良性疾病的效果

    目的:评估乳晕旁手术切口对老年乳房视觉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1000例乳晕旁弧形切口治疗老年乳房良性肿物,术后换药,第1~18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乳头、乳晕血运;乳房外形、切口疤痕;超声检查有无肿物复发。结果1000例术后第1~18个月复查乳腺肿物均无复发;961例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切口瘢痕基本满意;905例乳头、乳晕血运良好,95例术后第2日换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乳头、乳晕血肿,经加强换药引流处理后,90例患者乳头乳晕血运情况恢复良好,5例术后1~18个月疤痕较明显、外形变化较大、乳头塌陷;结论乳晕旁弧形切治疗对老年乳腺良性疾病优势明显,达到了老年乳腺患者对术后乳房改变的美学要求。

    作者:翟旭杰;汤璐;张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的定量评价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方法40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经临床检测确诊后,行心包剥脱术并常规超声检查,采集患者左室长轴观、二腔、四腔心观和心尖水平、乳头肌、二尖瓣环水平左室短轴观的二维图像,检测各切面大径向、纵向、圆周以及总体应变,术后1个月后对上述指标重复检测。结果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左右心房内径减小,左室内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舒张早期二尖瓣口速度提升( P<0.05);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手术后患者心尖二腔、四腔切面总体纵向应变进行测量,数据显著提升(P<0.05);心尖左室长轴总体纵向应变治疗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但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乳头肌以及心尖水平短轴前面总圆周应变测量数据出现显著增加(P<0.05);在进行手术后,患者二尖瓣环、心尖水平左室短轴观总体径向应变增加(P<0.05),乳头肌水平短轴观总体径向应变略微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在行心包剥脱术后,机体左室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均存在不同程度改善,能有效恢复患者心脏房室结构,对心功能恢复起到推动作用;同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对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有效评价,值得推广。

    作者:周涛;张友元;彭强琼;王向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硫辛酸对老年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观察硫辛酸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疗效及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男性T2DM合并ED患者60例(B组),老年男性T2DM无ED患者60例(A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5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SOD/MDA比值。 B组应用硫辛酸干预治疗3 w,观察干预前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B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较A组升高(均P<0.05)。硫辛酸干预后,B组的氧化应激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5评分升高(均P<0.05)。结论硫辛酸可降低老年男性T2DM并ED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疗效肯定。

    作者:火焱;陈德志;王昭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经济收入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及健康自我管理的影响

    随着年龄增长躯体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1〕。而在医疗卫生资源尚无法满足老龄化的健康需求下,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2〕。经济收入是老年人身心健康及健康自我管理的经济基础,本研究旨在了解月收入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与健康自我管理的影响情况。

    作者:陈长香;郝习君;马玉坤;张希;赵玉娜;李淑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曲阜市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效果及依从性

    目的:探讨曲阜市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DM)患者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效果、用药依从性和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及其相应对策。方法选择曲阜市483例60岁以上口服降糖药的老年DM患者,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用药依从性、治疗效果和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结果483例老年DM患者中,服用磺酰尿类药物比例高,其次分别为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胰岛素增敏剂类;单服1种药139例,服用2种药177例,3种及以上167例。4种药物空腹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优、良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依从性中、差组,依从性中组明显高于依从性差组(P<0.05)。结论曲阜市60岁以上老年DM患者口服降糖药现状不容乐观,应提高60岁以上老年DM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用药结构,才能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毕贞水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多种药物治疗后骨质疏松大鼠血清生化指标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检测

    目的:比较多种药物干预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以去卵巢法复制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以丹杞颗粒、依普拉芬、结合性雌激素、进行治疗,饲养15 w后以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大鼠,取大鼠左、右侧骨在扭转试验机验机上进行扭转实验。结果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组胫骨大扭矩、大扭转角、大扭转切应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丹杞颗粒、依普拉芬、结合性雌激素αD3治疗组( P<0.05),以丹杞颗粒组大鼠胫骨大切应力、大扭转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龄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由于骨质疏松导致股骨扭转力学特性发生改变,丹杞颗粒、依普拉芬、结合型雌激素、干预治疗后扭转力学特性均有一定提高,丹杞颗粒效果好。

    作者:王强;战祥波;王巍;杨琦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运动与心率变异

    心率变异性( HRV)是一种能有效评价人体内植物性神经功能状况的无创性指标〔1,2〕,具有高度敏感、可重复等特点。HRV有时又称为心率振荡或心率波动,分析时主要通过连续测量机体正常的心动周期变化,反映心率改变。本文对运动与HRV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屈红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成年小鼠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卵巢衰老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成年小鼠卵泡的生长发育调控及卵巢衰老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取12、24、36、48 w的SPF级雌性C57小鼠各20只。收集12周龄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巢以及24、36、48周龄自然衰老小鼠卵巢,采用免疫组化法和 Western 印迹技术检测各年龄段卵巢中抗苗勒管激素蛋白的表达。结果抗苗勒管激素蛋白表达水平随着卵泡发育时间延长而逐渐提升,在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窦前卵泡细胞中均有表达,但在闭锁卵泡、黄体颗粒、卵母细胞中无表达,在窦前卵泡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不同年龄小鼠卵巢组织的卵泡和间质中均存在有抗苗勒管激素蛋白表达,且卵泡颗粒细胞中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但随着鼠龄增加,卵巢间质细胞中抗苗勒管激素蛋白表达水平逐渐提升。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间质中表达水平在不同鼠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龄小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周龄(P<0.01);24周龄、36周龄小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48周龄小鼠(P<0.05);24周龄、36周龄小鼠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随着鼠龄的增加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小鼠整个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P<0.05)。结论抗苗勒管激素蛋白主要表达于卵泡发育早期阶段的颗粒细胞,其在间质中随鼠龄增加表达逐渐提升,但在整个卵巢组织中随鼠龄增加表达逐渐下降,说明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卵泡发育和卵巢老化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作者:褚静;曾娟;王立芹;李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突触可塑性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突触的可塑性是指突触随时间迁移而出现形态及超微结构、传递和功能的变化,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和突触后棘突等多种因素改变均可影响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 LTP )是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典型过程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大脑学习和长期记忆过程的生理基础。当大量Ca2+瞬间流入突触后膜,可诱发LTP的产生,这一过程与星形胶质细胞( AS)密切相关。 AS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多、体积大,分布广的细胞,被认为是突触的“第三种成分”,与邻近的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公共构成“三重突触”〔1〕。 AS可以通过保持渗透压平衡和为神经元提供良好的离子环境,清除细胞内额外的钾离子,调节葡萄糖和乳酸代谢,影响脑内两大神经递质谷氨酸( Glu)和γ-氨基丁酸( GABA)的循环等作用影响LTP,进而调节突触可塑性〔2~4〕。本文结合近几年研究,就AS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孙伟明;宋宛珊;张玉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超声e-flow技术在老年人椎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是引起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1〕。早期正确的诊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防后循环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2~4〕。 e-flow 是近年来ALOKA公司专门针对血流成像的检查技术,又称为超声增强血流成像技术,可清晰勾勒血管轮廓,对于血流信号的显示接近血管解剖结构,且其操作简便易行,对老年患者尤为适宜。目前e-flow技术在先心病及肿瘤方面已有应用〔5,6〕,而在老年椎动脉狭窄性病变方面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e-flow成像技术在诊断椎动脉狭窄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关莹;南瑞霞;万映;郑恩海;柏雪菲;冼少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