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王华;李强翔
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1,2〕,但抗血小板药物继发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原发病抗血小板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
作者:王丽敏;傅文安;秦月花;张晓苹;吴军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Narcotrend( Ni)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ASA分级Ⅱ或Ⅲ级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浅麻醉组( NL组)和深麻醉组( ND组)。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记录苏醒期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用改良Brice interview 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有无术中知晓发生。结果与C组相比,NL组与 ND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1);与 NL 组相比,ND 组苏醒期各阶段显著延长(P<0.01),丙泊酚用量显著增加(P<0.05);苏醒期阶段NL组和ND组患者NT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不同 NTS级别患者例数比较无差异;三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NT麻醉深度监测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提高患者的苏醒和恢复质量。
作者:杜奕鹏;范译方;崔瑞岑;李春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老年人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大自理能力日益弱化,而中国特有的“421式”家庭结构,使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1〕,采用先进物联网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和健康的护理服务,加快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养老服务与养老产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就物联网技术在养老护理领域的应用与展望进行综述。
作者:陈四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从人正畸牙牙髓提取牙髓干细胞,并对其表面标志鉴定进行研究。方法以经典的酶联合消化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培养牙髓干细胞,镜下观察细胞,并以流式分析仪检测STRO-1、CD34、CD45和CD146的鉴定方法对牙髓干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呈回形状或椭圆形,细胞较小,排列紧密,集落边缘细胞呈梭形,细胞大且较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牙髓干细胞表面标志可见 Stro-1,CD34、CD45和CD146为阴性。结论经典的酶联合消化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培养牙髓干细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通过检测STRO-1、CD34、CD45和CD146的鉴定方法对牙髓干细胞进行鉴定。
作者:李伟;曾常爱;熊[成玲;汤洪;胡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发现缺乏基本的养老需求信息〔1〕。 Lindeman等〔2〕分析了澳大利亚老年人对社区照顾服务的需求。 Tamaki等〔3〕研究了日本家庭对社区照顾的需要。本研究旨在调查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分析影响因素。
作者:何贵蓉;何文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该院就诊的7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血栓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症状评分、神经缺陷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病变症状。
作者:邵礼成;陈广辉;李赞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 Aβ)对维甲类X受体α( RXRα)、孤儿核受体 Nur77的生成和亚细胞定位的影响。方法用 Aβ25~35处理小鼠脑神经瘤细胞(N2a)细胞,并以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2a细胞和皮层、海马组织中RXRα、Nur77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应用核质分离结合Western印迹检测 N2a细胞中 RXRα、Nur77蛋白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N2a细胞与皮层、海马细胞中RXRα、Nur77的亚细胞定位;流式细胞仪检测N 2a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Bcl-2和Bax表达量。结果 N2a 细胞经 Aβ处理24 h 后,RXRαmRNA 表达水平下降了16.47%,Nur77 mRNA 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RXRα、Nur77总蛋白量无明显变化,但RXRα与Nur77在细胞质中的含量分别由对照组的2.99%、3.91%增至处理组的21.4%、24.2%;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表达量上升,细胞凋亡率从对照组1.23%增至Aβ25~35处理组18.69%;与对照小鼠比较,AD小鼠中 RXRα、Nur77 mRNA 表达水平在大脑皮层无明显差异,但在海马中分别增加了8.67%、11.73%;RXRα、Nur77总蛋白量变化无明显差异,但亚细胞定位发生改变,从细胞核迁移至细胞质增加并伴有凋亡发生。结论 Aβ可能诱导RXRα与Nur77从细胞核迁移至细胞质,诱发凋亡。
作者:刘迎春;聂惠蓉;沈杰;唐建国;姜芬;郑岩松;游晓青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 T2DM患者60例,检测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段(F1+2)等指标并行动态血糖监测72 h,据结果分为血糖波动大组:平均血糖(MBG)≤3×血糖标准差( SDBG),血糖波动小组:MBG>3×SDBG。分析血糖波动与 vWF、TM、F1+2之间的关系。结果血糖波动大组患者 TG、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vWF、TM、F1+2较血糖波动小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MAGE分别与 vWF、TM、F1+2呈正相关(P<0.05或 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AGE为vW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G、MAGE、LDL-C为 TM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FPG、MMAGE为 F1+2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1)。结论 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内凝血活性密切相关,血糖波动幅度越大,血管内凝血活性越强,血液越高凝。减轻血糖波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应作为T2DM防治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健;王珩;毕兵;彭庆远;吴嘉俐;王慧;王坤;陈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20(S)人参皂苷Rg3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高糖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 Rg3治疗组。 Rg3治疗组以20 mg/kg体重每日灌胃给予人参皂苷Rg3。监测大鼠体重和血糖,于12 w结束实验时处死大鼠,留取肾脏。用过碘酸雪夫( PAS)染色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的表达;TUNEL染色观察各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凋亡的情况。结果通过 PAS染色可以观察到糖尿病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开放尚可,部分肾小球体积增大、囊腔裂隙变窄,肾小球系膜基质和系膜细胞弥漫性增生。Rg3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肾小球形态接近正常。各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均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其中糖尿病组TGF-β1的表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3治疗组TGF-β1的表达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UNEL染色见糖尿病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凋亡,显著高于对照组与Rg3治疗组;Rg3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凋亡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结论20(S)人参皂苷Rg3显著抑制了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这与其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的表达相关,该研究证实了20( S)人参皂苷Rg3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彤;张丽红;辛颖;王桂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陕北地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表( WHOQOL-BREF)、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陕北地区717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陕北地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状况良好,生理领域(63.82±12.64)、心理领域(64.74±11.83)、社会关系领域(67.17±11.77)、环境领域(63.80±10.93),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社会支持状况、家庭关系、月收入、患慢性病、婚姻状况、劳动(或工作)、性别、年龄、居住情况和常居住地影响着陕北地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状况。结论全社会应积极关注老年人人群,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策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庞宝华;周小燕;樊霞;白莉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急性期老年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与其发生急性左心衰( ALH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288例首次诊断为脑梗死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LHF分为两组,分别为 ALHF组( n=37)、NON-ALHF 组( n=251);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性;再根据 RDW 中位数水平分为 RDW 低值组(n=150),RDW 高值组(n=138),比较两组患者ALHF发生率的差异性;对发生ALHF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法)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找出ALHF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发生 ALHF患者的RDW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ALHF的患者(P=0.000)。 RDW高值组ALHF显著高于RDW低值组(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ALHF的发生与RDW呈线性正相关(标准偏回归系数=0.300, P =0.000),Logistic回归显示RDW是脑梗死患者发生 ALHF的独立相关因素(OR:1.866,95%CI:1.407-2.474,P =0.000)。结论入院时RDW水平与急性期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生ALHF的关系密切,高RDW水平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生ALHF的风险增加。
作者:王飞;姜婷婷;胡善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狼疮肾炎( 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肾脏损害,约50%以上SLE患者有肾损害的临床表现,肾活检显示肾脏受累几乎为100%。肾衰竭是SLE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目前针对LN治疗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在治疗期间老年患者更易继发感染〔1〕。 SLE患者体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主要与核抗原结合,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沉积于肾脏,逐步发展为LN。突破免疫耐受是SLE及LN发生的前提,自身抗原和抗体的产生是SLE及LN的重要因素,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是SLE并发LN的基础。但是,目前对SLE以及LN疾病机制的探讨主要是基于多种SLE及LN疾病模型的小鼠,比如 MRL/lpr、NZB/W F1杂交( NZB/W )小鼠, NZB/W来源的同基因型NZM 2328和NZM 2410小鼠等,这些机制是否适用于人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明星;费丹;杜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电针与肌电生物反馈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梗死治疗后吞咽功能受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纯进行电针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吞咽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电针疗法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张建斌;李晓慧;刘旭峰;柏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老年人口的增加,使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而适合老龄社会要求的专业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未形成。本研究旨在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对卫生服务的影响和对策。
作者:王少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不同通气模式对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年龄≥65岁)40例,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VCV)组(n=20)和压力控制通气(PCV)组(n=20)。两组患者在气腹前通气模式为VCV,潮气量(Vt)为8 ml/kg,I/E为1∶2,调整呼吸频率,维持PETCO235~40 mmHg。建立气腹后,VCV组呼吸机参数不变。 PCV组设定压力使Vt为8 ml/kg,调整呼吸频率,维持PETCO235~40 mmHg。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成后10 min、气腹前(T0)、Trendelenburg 体位后10 min(T1)、Trendelenburg 体位后60 min(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呼吸频率(RR),并且在以上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MAP在T1明显高于T0(P<0.05),Ppeak在T1和T2明显高于T0。与VCV组相比,T1、T2时间点PCV组Ppeak明显降低。两组PaO2在T1、T2明显低于T0,而PaCO2升高。结论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VCV与PCV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但 PCV可以明显降低气腹以及头低脚高位时的Ppeak,在无心肺疾病及BMI正常的老年患者中,两种通气模式都可以应用。
作者:孙国印;张媛;蔡丽敏;韩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总结老年周围型肺结节的良恶性CT征象。方法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高分辨率 CT( HRCT)检查,统计学分析结节大小、形态、边缘及磨玻璃成分、内部特征在各病理组间差异。结果磨玻璃结节大小及磨玻璃成分在各病理组间差异显著,形态、边缘及内部特征无统计学差异;实性结节大小、边缘特征在各病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形态特征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RCT在≤10 mm的周围型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上有一定价值,较大结节(8~10 mm)及实性成分的存在(mGGN)或具有分叶特征的实性结节高度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作者:刘伟;刘晶;伍建林;孙传恕;吕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老年人肺炎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血清中8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的病原体阳性率以及合并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5例患者中检出病原体343例(40.1%),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高,其他依次为:嗜肺军团菌、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和肺炎衣原体;检出病原体阳性343例中感染双重病毒的45例(13.1%),三重及以上11例(3.2%),老年人肺炎病原体混合感染率较高;老年人肺炎患者中男性患者病原体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阳性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不同季节病原体的阳性率有差异,春季和冬季的病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P<0.05)。结论该地区老年人肺炎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在性别间和季节性存在差异,在感染年龄上无差异,病原体混合感染率较高,病原体以甲型流感病毒和嗜肺军团菌为主,其他病原体流行有季节性特点。
作者:张淑艳;椹秋华;王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33例ACI、32例ACI合并OSAH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并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结果 ACI合并OSAHS组患者血清hs-CRP及Hcy分别为:(5.35±0.77)mg/L、(23.38±7.96)μmol/L,均高于ACI组(P<0.05),且hs-CRP、Hcy与AHI均呈正相关。结论 OSAHS可能通过炎症反应的途径促进ACI的发生发展。
作者:赵慧新;赵会媛;姜晔;李伟彬;张泽明;张杏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绝经后骨质疏松属中医“骨痿、骨痹”范畴〔1,2〕。绝经后骨质疏松病理特点以虚为主,病在骨,发病根源在于肾,与肝脾密切相关,以肝肾亏虚、脾失健运、筋骨失养、骨枯髓减,发为骨痿〔3〕。本文以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为切入点,结合中医骨伤科疾病皮-肉-筋-骨的病机演变规律,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中医病理特点,提出“骨痿”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核心病机。
作者:梁文娜;李西海;李灿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 CRF)合并高尿酸血症( HUA)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与心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60例CRF患者,其中CRF合并HUA患者28例(合并组)、仅CRF患者32例(单纯疾病组),同时抽取该院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hs-CRP、vWF水平与心脏功能。结果 hs-CRP、vWF、尿酸水平组间差异均显著( P<0.05),合并组和单纯疾病组中 hs-CRP、vWF、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高于单纯疾病组(P<0.05)。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心脏功能指标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组和单纯疾病组 EF、FS、EDV、ESV 水平低于对照组, LAD、LVEDD、IVS 高于对照组( P<0.05),但合并组与单纯疾病组中 EF、FS、LAD、LVEDD、IVS、EDV、ESV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水平可能是C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严重影响着心脏功能。
作者:杨小娟;王新宁;张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