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采用色素放大内镜对124例老年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

徐涛;王阳;孙远杰

关键词:色素放大内镜, 早期胃癌, 诊断
摘要:早期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近年来呈现年轻态趋势;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早期胃癌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期可达到90%以上,但进展期胃癌预后较差且5年生存期不超过15%〔1〕。因此,胃癌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但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低于10%〔2〕。本文旨在探讨色素内镜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e-flow技术在老年人椎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是引起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1〕。早期正确的诊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防后循环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2~4〕。 e-flow 是近年来ALOKA公司专门针对血流成像的检查技术,又称为超声增强血流成像技术,可清晰勾勒血管轮廓,对于血流信号的显示接近血管解剖结构,且其操作简便易行,对老年患者尤为适宜。目前e-flow技术在先心病及肿瘤方面已有应用〔5,6〕,而在老年椎动脉狭窄性病变方面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e-flow成像技术在诊断椎动脉狭窄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关莹;南瑞霞;万映;郑恩海;柏雪菲;冼少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急性颅脑损伤53例

    急性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多发病、常见病。老年人因常患有多种内科疾病,基础病多,其急性颅脑损伤救治和一般成年人相比有很大不同,往往伤情重、并发症多、治疗措施复杂,若不能针对病情个体化、综合性治疗,很可能预后不佳。本文拟探讨老年人急性颅脑损伤救治策略。

    作者:黄秀英;翟贺鑫;刘海鹏;单小松;丁亚楠;王冀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 CQI)对提高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144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CQI管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 SGA)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两组腹膜炎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SGA评分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SG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QI能显著改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营养状况,降低腹膜炎发生率,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蕾;李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量表(QQL-100)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QQL-100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改善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王朝驹;孙薇;兰怡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不同通气模式在老年经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比较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不同通气模式对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年龄≥65岁)40例,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VCV)组(n=20)和压力控制通气(PCV)组(n=20)。两组患者在气腹前通气模式为VCV,潮气量(Vt)为8 ml/kg,I/E为1∶2,调整呼吸频率,维持PETCO235~40 mmHg。建立气腹后,VCV组呼吸机参数不变。 PCV组设定压力使Vt为8 ml/kg,调整呼吸频率,维持PETCO235~40 mmHg。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成后10 min、气腹前(T0)、Trendelenburg 体位后10 min(T1)、Trendelenburg 体位后60 min(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呼吸频率(RR),并且在以上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MAP在T1明显高于T0(P<0.05),Ppeak在T1和T2明显高于T0。与VCV组相比,T1、T2时间点PCV组Ppeak明显降低。两组PaO2在T1、T2明显低于T0,而PaCO2升高。结论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VCV与PCV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但 PCV可以明显降低气腹以及头低脚高位时的Ppeak,在无心肺疾病及BMI正常的老年患者中,两种通气模式都可以应用。

    作者:孙国印;张媛;蔡丽敏;韩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及垂体兴奋能力的检测

    目的:探讨老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改变。方法选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老年患者120例,进行常规血清垂体激素水平、垂体激素兴奋度实验,并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3例老年患者出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分泌不足的症状,79例出现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症状,46例出现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症状,部分老年患者出其他症状,如头痛(21例)、视力下降(14例)、尿崩症(5例)等症状。老年患者垂体相关的激素分泌水平大部分较正常值范围低,其中促性腺激素(Gn),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降低老年患者比例与正常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兴奋试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VEP)兴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EP)兴奋试验的激素上升延迟平均比例与正常值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垂体激素水平及垂体兴奋能力测试作为垂体功能水平检测,尤其是Gn水平含量,以期取得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作者:何静;李元春;张健;付永丽;李靖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

    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发现缺乏基本的养老需求信息〔1〕。 Lindeman等〔2〕分析了澳大利亚老年人对社区照顾服务的需求。 Tamaki等〔3〕研究了日本家庭对社区照顾的需要。本研究旨在调查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分析影响因素。

    作者:何贵蓉;何文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尿激酶及干扰素联合治疗对老年肿瘤病人放疗后纤维化的疗效

    放疗后皮肤下皮下组织纤维化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1〕。部分患者会发生进展性纤维化,反复出现皮肤感染〔2〕;部分可因纤维化导致皮肤、皮下组织的淋巴液及组织间液滞留,出现淋巴水肿,尤其是明显降低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观察尿激酶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放疗后皮肤及皮下组织纤维化的效果。

    作者:韩冬梅;杜建时;马鹰;王剑峰;郭尔平;刘大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在养老护理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老年人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大自理能力日益弱化,而中国特有的“421式”家庭结构,使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1〕,采用先进物联网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和健康的护理服务,加快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养老服务与养老产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就物联网技术在养老护理领域的应用与展望进行综述。

    作者:陈四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Aβ1~42及二氮嗪预处理对神经细胞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Aβ1~42及二氮嗪预干预对神经细胞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海马神经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β1~42组(2μmol/L)、二氮嗪(50μmol/L)预处理1 h后Aβ1~42组、单独二氮嗪预处理组,各组又分为24、72 h两个时间点,采用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干预后不同培养时间细胞Na+-K+-ATP 酶β亚基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显示:Aβ1~42作用细胞72 h降低了Na+-K+-ATP酶β亚基荧光强度;而经二氮嗪预处理后Aβ1~42作用72 h,与单独Aβ1~42组相比较荧光强度有所增强。 Western印迹显示:二氮嗪预处理神经细胞1 h协同Aβ1~42作用24 h 后及单独二氮嗪组 Na+-K+-ATP 酶β亚基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单独 Aβ1~42组( P<0.01)。Aβ1~42作用神经细胞72 h后,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二氮嗪预处理1h协同Aβ1~42共同作用于神经细胞72 h后,与单独Aβ1~42组相比较,增加了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 Aβ1~42作用72 h,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量降低,二氮嗪预处理1 h协同Aβ1~42共同作用于神经细胞72 h,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量升高。

    作者:朱瑾;夏春凤;李艳菊;马国诏;段瑞生;朱梅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老年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还接受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前、治疗7 d和14 d自主呼吸时进行血气分析及峰值呼气流速( PEF)测定,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动脉氧分压( 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和 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 时观察组 PaO2、SaO2、PEF 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aCO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②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改善时间、X线吸收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③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刘笑春;张祎捷;徐锋;任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清CRP、白蛋白及GCS预后评分联合检测对结肠癌化疗疗效的预测意义

    目的:探讨在不能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中,C反应蛋白( CRP)、白蛋白( ALB)、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在预测化疗疗效、肿瘤进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结肠癌患者接受一线含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评价化疗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CRP、ALB水平及GCS评分变化,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效率(RR)为51.6%,疾病控制率(DCR)为82.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6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69.7%。(2)治疗前肿瘤TNM分期越晚,血清CRP表达越高。(3)治疗前、后血清CRP 浓度变化及GCS评分与治疗疗效有关,ALB水平变化各治疗疗效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不能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中,联合检测血清CRP、ALB 及GCS评分对化疗后的病情评估、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瑜;李亚;吴海霞;倪婷婷;张汉群;谭诗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八段锦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身气功八段锦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步行组、八段锦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维持原生活方式不变,不参加处方锻炼;步行组:患者每天进行步行锻炼,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中等步速(80~100次/min);八段锦组:需进行3次/d的八段锦锻炼。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SF-36量表评分的水平变化。结果①八段锦组治疗后,FPG,HbA1c下降明显(P<0.05);②八段锦组和步行组治疗后,Sf-36躯体健康评分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八段锦组和步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f-36心理健康评分升高显著(P<0.05)。结论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有效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控制患者的FPG、HbA1 c水平,并可有效调节患者的精神状态。

    作者:吴云川;韦庆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穴位按摩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分析穴位按摩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对按摩组50例 MCI患者进行穴位按摩的指导和训练,对照组50例仅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两组干预前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和韦氏记忆量表( WMS-RC)的4个维度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 MCI患者MMSE得分为(24.36±2.37)分,WMS-RC的4个记忆分量表中以背数得分高,联想学习得分低,图片回忆和理解记忆得分相当。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组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下降,穴位按摩训练可以有效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冯晓敏;王曙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Aβ影响神经细胞中RXRα与Nur77的核质穿梭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 Aβ)对维甲类X受体α( RXRα)、孤儿核受体 Nur77的生成和亚细胞定位的影响。方法用 Aβ25~35处理小鼠脑神经瘤细胞(N2a)细胞,并以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2a细胞和皮层、海马组织中RXRα、Nur77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应用核质分离结合Western印迹检测 N2a细胞中 RXRα、Nur77蛋白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N2a细胞与皮层、海马细胞中RXRα、Nur77的亚细胞定位;流式细胞仪检测N 2a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Bcl-2和Bax表达量。结果 N2a 细胞经 Aβ处理24 h 后,RXRαmRNA 表达水平下降了16.47%,Nur77 mRNA 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RXRα、Nur77总蛋白量无明显变化,但RXRα与Nur77在细胞质中的含量分别由对照组的2.99%、3.91%增至处理组的21.4%、24.2%;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表达量上升,细胞凋亡率从对照组1.23%增至Aβ25~35处理组18.69%;与对照小鼠比较,AD小鼠中 RXRα、Nur77 mRNA 表达水平在大脑皮层无明显差异,但在海马中分别增加了8.67%、11.73%;RXRα、Nur77总蛋白量变化无明显差异,但亚细胞定位发生改变,从细胞核迁移至细胞质增加并伴有凋亡发生。结论 Aβ可能诱导RXRα与Nur77从细胞核迁移至细胞质,诱发凋亡。

    作者:刘迎春;聂惠蓉;沈杰;唐建国;姜芬;郑岩松;游晓青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Notch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心脏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种信号通路调节基因时间和空间的精确表达,常见的与心脏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BMP),Wnt /Wingless,转化生长因子( TGF)及Notch信号通路等。国内外实验研究提示Notch信号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在心血管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对于Notch同源分子之一的Notch1研究较少,现就Notch1在心血管疾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马建赢;唐燕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肛肠动力学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肛肠动力学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试验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时纳入体检正常者6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和手术前后试验组血清炎症指标。结果术前试验组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ARP)、肛管大收缩压(MSP)、直肠静息压(RRP)、高压区长度(HPZ)、肛管蠕动波频率(APWE)、MTV和 AIRT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5 d时,试验组ARP、MSP、HPZ和MTV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P<0.05),RRP和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IR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05),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各肛肠动力学指标与术前均无差异(P>0.05)。术后1 d时,试验组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05);术后15 d时,试验组各血清炎症指标与术前均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的肛肠动力学及炎性细胞因子均有影响,但术后能够较快恢复。

    作者:谭辉;吴林鸿;伍敬柱;薛新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突触可塑性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突触的可塑性是指突触随时间迁移而出现形态及超微结构、传递和功能的变化,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和突触后棘突等多种因素改变均可影响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 LTP )是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典型过程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大脑学习和长期记忆过程的生理基础。当大量Ca2+瞬间流入突触后膜,可诱发LTP的产生,这一过程与星形胶质细胞( AS)密切相关。 AS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多、体积大,分布广的细胞,被认为是突触的“第三种成分”,与邻近的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公共构成“三重突触”〔1〕。 AS可以通过保持渗透压平衡和为神经元提供良好的离子环境,清除细胞内额外的钾离子,调节葡萄糖和乳酸代谢,影响脑内两大神经递质谷氨酸( Glu)和γ-氨基丁酸( GABA)的循环等作用影响LTP,进而调节突触可塑性〔2~4〕。本文结合近几年研究,就AS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孙伟明;宋宛珊;张玉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00例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使用奥拉西坦注射液4.0 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每日一次静滴,连续2 w 为1个疗程,期间停用静脉补液2w后再进入第2个疗程;同期内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日常生活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0%和44%(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MocA评分有显著性升高(P<0.05),患者日常生活评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陆媛;梁兴伦;陈缵珅;周文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拟评价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ERCP患者8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Ⅱ或Ⅲ级,年龄70~85岁,其中男43例,女37例,体重40~78 kg,随机双盲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 F组)和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组( O组),每组40例。 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以丙泊酚4~7 mg· kg-1· h-1维持;O组静脉注射羟考酮注射液0.1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丙泊酚4~7 mg· kg-· h-1维持。观察并记录等效剂量的芬太尼与羟考酮注射液在ERCP手术中入室(T0)、开始泵注给药后5 min(T1)、内镜通过咽喉部时(T2)、术中(T3)、退镜时(T4),患者苏醒时(T5)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麻醉深度(BIS)并记录呛咳、体动次数、呼吸抑制(SpO2<90%)、使用血管活性药次数、丙泊酚总用量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等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各时间段MAP、HR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组发生呛咳、体动、呼吸抑制、使用血管活性药次数、丙泊酚总用量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O组。结论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能有效维持ER-CP术中循环及呼吸的平稳,不良反应较少,镇痛作用持久,是ERCP术中安全的麻醉选择方式。

    作者:孙娜;金立民;李佳美;张晓暄;宋雪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