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安;陈津瀚;易志刚
目的:探讨血清钙水平对2型糖尿病( T2DM)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影响。方法396例确诊T2DM的老年患者根据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较好组(HbA1c≤7.0%)115例,一般组(7.0%<HbA1c≤9.0%)150例,较差组(9.0%<HbA1c)131例。抽取静脉血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及血清钙水平,比较其差异并分析血清钙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较差组空腹血糖( FBG)、HbA1c、血尿酸( 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血清钙明显高于一般组与较好组(P<0.05);一般组 FBG、HbA1c、TC、TG、IRI、血清钙明显高于较好组(P<0.05)。血清钙与FBG、HbA1c、UA、TC、TG、LDL-C、IRI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钙水平通过胰岛素抵抗对T2DM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状况产生影响,血清钙水平越低,血糖控制水平越差,因此在临床实际中可以通过补充钙离子增加胰岛素抵抗促进血糖水平的控制。
作者:蔡奕琪;吕全;阮希成;王盈盈;余晓华;金希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RP105是Toll样受体( TLR)家族分子独特的成员,也是I型跨膜蛋白,有一个保守的胞外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1〕,但其胞内缺少一个信号域,即Toll-IL-1受体结构域〔2〕。 RP105早发现于B细胞表面,并参与B细胞的生长和凋亡。但近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树突细胞( DCs)、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表面可检测出PR105的表达〔3〕,因此RP105的生理功能与这些细胞密不可分。RP105可与( MD)-1形成复合物RP105/MD-1,后者可与TLR4/MD-2复合物作用,阻止脂多糖( LPS)与TLR4/MD-2复合物结合,从而抑制TLR4途径,TLR4/MD-2复合物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R)的病理过程。本文主要对RP105抑制TLR4途径在I/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保护的机制进行相关综述。
作者:王辉波;杨俊;彭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及发育不良是引起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1〕。早期正确的诊治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防后循环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2~4〕。 e-flow 是近年来ALOKA公司专门针对血流成像的检查技术,又称为超声增强血流成像技术,可清晰勾勒血管轮廓,对于血流信号的显示接近血管解剖结构,且其操作简便易行,对老年患者尤为适宜。目前e-flow技术在先心病及肿瘤方面已有应用〔5,6〕,而在老年椎动脉狭窄性病变方面鲜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e-flow成像技术在诊断椎动脉狭窄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关莹;南瑞霞;万映;郑恩海;柏雪菲;冼少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老年人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大自理能力日益弱化,而中国特有的“421式”家庭结构,使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1〕,采用先进物联网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和健康的护理服务,加快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养老服务与养老产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就物联网技术在养老护理领域的应用与展望进行综述。
作者:陈四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该院就诊的7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血栓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症状评分、神经缺陷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病变症状。
作者:邵礼成;陈广辉;李赞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放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顺铂(DDP)80 mg/m2, d1~d3,静脉滴入;5-氟尿嘧啶(5-FU)750~1000 mg/d,d1~d5,连续静脉滴入,3 w为1个周期,连续进行2个周期,再进行放射治疗。观察两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0%(3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0%(18/40)(P<0.01)。两组主要毒副反应多数为Ⅰ~Ⅱ度,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64.86%(24/37),中位生存时间为72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89%(14/36)、48个月(P<0.05)。结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可以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但同时增加了血液毒副作用,临床治疗应予以注意。
作者:肖红梅;邹彦;阮陪刚;吴小亮;姜应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突触的可塑性是指突触随时间迁移而出现形态及超微结构、传递和功能的变化,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和突触后棘突等多种因素改变均可影响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 LTP )是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典型过程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大脑学习和长期记忆过程的生理基础。当大量Ca2+瞬间流入突触后膜,可诱发LTP的产生,这一过程与星形胶质细胞( AS)密切相关。 AS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多、体积大,分布广的细胞,被认为是突触的“第三种成分”,与邻近的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公共构成“三重突触”〔1〕。 AS可以通过保持渗透压平衡和为神经元提供良好的离子环境,清除细胞内额外的钾离子,调节葡萄糖和乳酸代谢,影响脑内两大神经递质谷氨酸( Glu)和γ-氨基丁酸( GABA)的循环等作用影响LTP,进而调节突触可塑性〔2~4〕。本文结合近几年研究,就AS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作一系统综述。
作者:孙伟明;宋宛珊;张玉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不同通气模式对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年龄≥65岁)40例,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VCV)组(n=20)和压力控制通气(PCV)组(n=20)。两组患者在气腹前通气模式为VCV,潮气量(Vt)为8 ml/kg,I/E为1∶2,调整呼吸频率,维持PETCO235~40 mmHg。建立气腹后,VCV组呼吸机参数不变。 PCV组设定压力使Vt为8 ml/kg,调整呼吸频率,维持PETCO235~40 mmHg。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完成后10 min、气腹前(T0)、Trendelenburg 体位后10 min(T1)、Trendelenburg 体位后60 min(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呼吸频率(RR),并且在以上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MAP在T1明显高于T0(P<0.05),Ppeak在T1和T2明显高于T0。与VCV组相比,T1、T2时间点PCV组Ppeak明显降低。两组PaO2在T1、T2明显低于T0,而PaCO2升高。结论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VCV与PCV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但 PCV可以明显降低气腹以及头低脚高位时的Ppeak,在无心肺疾病及BMI正常的老年患者中,两种通气模式都可以应用。
作者:孙国印;张媛;蔡丽敏;韩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使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临床实验中,定量分析动脉壁对动脉硬化疾病的进展进行连续观察及对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防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资料显示〔2〕,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在斑块成分和形态的显示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迄今为止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的检查技术〔3〕。本文旨在通过3D-BB-MRI技术和CTA的比较,研究高分辨的3D-BB-MRI在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
作者:杨春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比较多种药物干预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以去卵巢法复制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以丹杞颗粒、依普拉芬、结合性雌激素、进行治疗,饲养15 w后以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大鼠,取大鼠左、右侧骨在扭转试验机验机上进行扭转实验。结果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组胫骨大扭矩、大扭转角、大扭转切应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丹杞颗粒、依普拉芬、结合性雌激素αD3治疗组( P<0.05),以丹杞颗粒组大鼠胫骨大切应力、大扭转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龄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由于骨质疏松导致股骨扭转力学特性发生改变,丹杞颗粒、依普拉芬、结合型雌激素、干预治疗后扭转力学特性均有一定提高,丹杞颗粒效果好。
作者:王强;战祥波;王巍;杨琦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生存分析、年龄相关性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NSCLC患者67例。32例采用厄洛替尼口服联合全脑放疗,其中厄洛替尼剂量为150 mg/d;全脑放疗的剂量为Dt(3000~3600)cGy/(10~12) F。放疗完成后2个月内评价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脑转移病灶控制率(DCR)为93.8%,病灶完全缓解(CR)4例、14例部分缓解(PR)、病灶稳定(SD)12例。毒副反应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皮疹和腹泻。结论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较单纯全脑放疗治疗反应率明显升高,尤其适用于EGFR突变阳性患者;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李沫;纪秀杰;周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健身气功八段锦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步行组、八段锦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维持原生活方式不变,不参加处方锻炼;步行组:患者每天进行步行锻炼,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中等步速(80~100次/min);八段锦组:需进行3次/d的八段锦锻炼。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SF-36量表评分的水平变化。结果①八段锦组治疗后,FPG,HbA1c下降明显(P<0.05);②八段锦组和步行组治疗后,Sf-36躯体健康评分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八段锦组和步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f-36心理健康评分升高显著(P<0.05)。结论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有效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控制患者的FPG、HbA1 c水平,并可有效调节患者的精神状态。
作者:吴云川;韦庆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不良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老年ACS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进行评估和比较,对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并进行评价,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SAS、SDS和SCL-90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均升高,但干预组患者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的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对于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军桦;时淑娟;高美玲;孙月荣;徐美玲;徐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具有与酒精性肝病类似的肝组织病变,但是没有过量饮酒的记录。其对机体代谢的紊乱、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的出现起着促进作用〔1〕。高血压并发NAFLD老年患者的比例明显比其他群体高。静息心率( RHR)的上升与高血压病人出现的心血管事件关系密切〔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高血压NAFLD患者的RHR变化的检测,探讨RHR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长春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10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n=105)和实验组(n=105),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生活方式干预,实验组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状况调查表、生活方式调查表、围绝经妇女生活质量状况 SF-36问卷及围绝经期症状。结果实验组女性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及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女性围绝经期症状明显缓解,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症状,且提高其生存质量,可在社区内推广。
作者:董雪;张明明;梁伍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调查宁波市某石油化工企业的中老年员工糖尿病( DM)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情况。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了该企业7532名>40岁在职和退休员工的DM史、是否应用降血糖药物治疗和空腹血糖状况,对否认有DM史而空腹血糖5.6~6.9 mmol/L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和201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诊断DM 与 DM 前期。结果该中老年人群中DM总体患病率10.1%,男性10.7%,女性9.0%(P=0.021)。 DM前期患病率因诊断标准而异,按ADA标准的总体患病率15.7%,男性16.5%,女性14.2%(P=0.009),按WHO/IDF标准的患病率为1.8%。 DM 总体知晓率、治疗率和空腹血糖达标率分别为83.6%(男性81.5%、女性88.5%,P=0.017)、63.0%(男性62.1%、女性65.2%,P=0.422)和66.4%(男性63.8%、女性72.7%,P=0.018)。已知DM患者中,降血糖药物治疗率75.4%。在接受药物治疗的DM患者中,空腹血糖达标率68.6%。结论宁波市中老年石油化工企业员工中DM患病率达10%,以ADA标准的DM前期患病率是WHO/IDF标准的8.7倍。 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较高,女性知晓率和空腹血糖达标率优于男性。
作者:毛玉山;李静;陈长喜;张燕鸣;胡柯铭;麦一峰;朱忠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P)60在纳洛酮神经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小胶质细胞株 BV2,实验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细菌脂多糖,LPS)、实验组( LPS+纳洛酮)。利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分组中 HSP60的表达,ELISA技术检测 HSP60的胞外释放。利用人重组HSP60(rhHSP60)作用于BV2细胞,然后用 Western 印迹技术检测不同分组中 Toll 样受体(TLR)-4的表达;收集细胞培养液,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γ-干扰素( IFN-γ)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中的 HSP60和 TLR-4表达及TNF-α和 IFN-γ的释放都显著增加;而加入纳洛酮后,实验组中这些因子的水平都明显降低( P<0.05)。结论纳洛酮可能通过 HSP60-TLR-4途径阻止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丁斐嘉;张楠;马骄;李凡;张蕊;李玲;李云鸿;王银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SDF)-1及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 SDF-1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对患者的血糖、血脂、肾功等指标也进行测定。以体检中心的20例健康人群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SDF-1水平均升高,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P<0.05,P<0.01);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HbA1c、TG、SDF-1水平均升高,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均降低,大量蛋白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与SDF-1呈负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与参与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SDF-1相关,而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病变程度加重,维生素D缺乏也逐渐加重,提示25-羟维生素D可能与SDF-1水平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海英;杜鹃;王庆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绿茶提取物在运动中对机体肌肉组织中能量代谢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低剂量绿茶提取物组(TPEL),中剂量绿茶提取物组(TPEM),高剂量绿茶提取物组(TPEH)。每天在运动前30 min灌胃1次,连续灌胃6 w,6 d/w,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5,10,15 g· kg-1· d-1,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6 w力竭训练结束后,宰杀大鼠。根据试剂盒的方法测定大鼠腓肠肌游离脂肪酸( FFA)含量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大鼠腓肠肌组织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HSL)蛋白表达。结果力竭游泳训练导致大鼠腓肠肌FFA含量均显著升高,绿茶提取物组大鼠高于安静对照组( P<0.01)和运动对照组( P<0.05)。力竭游泳运动和绿茶提取物各组大鼠腓肠肌HSL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绿茶提取物组大鼠高于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对照组(P<0.01),TPEM、TPEH组与运动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绿茶提取物能够促进肌内脂肪酸合成为运动供能并调节脂质代谢。
作者:李敏华;唐健;雷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氟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血清IL-6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255,P=0.024);治疗后两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较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NIH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缓解患者病情以及炎症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好。
作者:吕风亚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