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不良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付军桦;时淑娟;高美玲;孙月荣;徐美玲;徐宁

关键词:心理干预,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不良情绪, 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不良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老年ACS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进行评估和比较,对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并进行评价,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SAS、SDS和SCL-90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均升高,但干预组患者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的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对于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颅脑损伤53例

    急性颅脑损伤属于神经外科多发病、常见病。老年人因常患有多种内科疾病,基础病多,其急性颅脑损伤救治和一般成年人相比有很大不同,往往伤情重、并发症多、治疗措施复杂,若不能针对病情个体化、综合性治疗,很可能预后不佳。本文拟探讨老年人急性颅脑损伤救治策略。

    作者:黄秀英;翟贺鑫;刘海鹏;单小松;丁亚楠;王冀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尿激酶及干扰素联合治疗对老年肿瘤病人放疗后纤维化的疗效

    放疗后皮肤下皮下组织纤维化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1〕。部分患者会发生进展性纤维化,反复出现皮肤感染〔2〕;部分可因纤维化导致皮肤、皮下组织的淋巴液及组织间液滞留,出现淋巴水肿,尤其是明显降低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观察尿激酶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放疗后皮肤及皮下组织纤维化的效果。

    作者:韩冬梅;杜建时;马鹰;王剑峰;郭尔平;刘大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方法将2型糖尿病( T2DM)患者8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炎症因子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低切、中切、高切全血黏度以及低切、中切、高切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降低血脂水平和血粘度,缓解炎症反应,是预防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马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Aβ1~42及二氮嗪预处理对神经细胞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Aβ1~42及二氮嗪预干预对神经细胞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海马神经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β1~42组(2μmol/L)、二氮嗪(50μmol/L)预处理1 h后Aβ1~42组、单独二氮嗪预处理组,各组又分为24、72 h两个时间点,采用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干预后不同培养时间细胞Na+-K+-ATP 酶β亚基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显示:Aβ1~42作用细胞72 h降低了Na+-K+-ATP酶β亚基荧光强度;而经二氮嗪预处理后Aβ1~42作用72 h,与单独Aβ1~42组相比较荧光强度有所增强。 Western印迹显示:二氮嗪预处理神经细胞1 h协同Aβ1~42作用24 h 后及单独二氮嗪组 Na+-K+-ATP 酶β亚基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单独 Aβ1~42组( P<0.01)。Aβ1~42作用神经细胞72 h后,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二氮嗪预处理1h协同Aβ1~42共同作用于神经细胞72 h后,与单独Aβ1~42组相比较,增加了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 Aβ1~42作用72 h,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量降低,二氮嗪预处理1 h协同Aβ1~42共同作用于神经细胞72 h,Na+-K+-ATP酶β亚基蛋白表达量升高。

    作者:朱瑾;夏春凤;李艳菊;马国诏;段瑞生;朱梅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Vδ1T细胞数量及功能变化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 Vδ1 T细胞在 CH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入住的CHF患者50例及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抽取 CHF患者及健康对照( HC)者外周静脉血10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及Vδ1 T细胞表面Foxp3表达情况。采用CFSE染色方法检测Vδ1 T细胞对CD4 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Vδ1 T细胞与CD4 T细胞共孵育后对CD4 T细胞分泌IFN-γ及TNF-α能力的影响。结果 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数量〔(1.59±0.77)%〕与HC〔(1.41±0.34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 HC外周血Vδ1 T细胞表面Foxp3表达水平〔(19.82±2.46)%〕相比,CHF组Foxp3表达水平〔(1.23±0.86)%〕显著降低(P<0.05)。 HC外周血Vδ1 T细胞可显著抑制CD4 T细胞增殖和IFN-γ及TNF-α分泌能力,而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不具有此功能。结论 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功能丧失,致使外周血CD4 T细胞增殖和分泌IFN-γ及TNF-α能力增强,CHF患者免疫功能的这种改变可能与CHF的发生相关。

    作者:郭文安;陈津瀚;易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贝母素甲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小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贝母素甲(PM)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昆明种小鼠体重(20±5)g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ex)组、PM 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40 mg/kg)麻醉小鼠,模型组、Dex 组及 PM 组小鼠给予气管内注射4 mg/kg LPS诱导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注入LPS前1、12、24 h和36 h和注入后12 h,24 h和36 h,模型组、Dex组、PM组动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 mg/kg盐酸地塞米松、1 mg/kg PM溶液,正常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解剖肺脏,观察肺脏形态学改变,分别用Real-Time PCR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2、IL-6和IL-8。结果 LPS能明显引起小鼠肺部的炎症反应,PM处理后拮抗了LPS对小鼠肺组织的破坏作用,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2、IL-6、IL-8的表达。结论 PM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保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归改霞;夏西超;马瑜红;梁桂娜;丁可;刘荣志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拟评价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ERCP患者8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Ⅱ或Ⅲ级,年龄70~85岁,其中男43例,女37例,体重40~78 kg,随机双盲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 F组)和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组( O组),每组40例。 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以丙泊酚4~7 mg· kg-1· h-1维持;O组静脉注射羟考酮注射液0.1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丙泊酚4~7 mg· kg-· h-1维持。观察并记录等效剂量的芬太尼与羟考酮注射液在ERCP手术中入室(T0)、开始泵注给药后5 min(T1)、内镜通过咽喉部时(T2)、术中(T3)、退镜时(T4),患者苏醒时(T5)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麻醉深度(BIS)并记录呛咳、体动次数、呼吸抑制(SpO2<90%)、使用血管活性药次数、丙泊酚总用量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等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各时间段MAP、HR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组发生呛咳、体动、呼吸抑制、使用血管活性药次数、丙泊酚总用量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O组。结论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能有效维持ER-CP术中循环及呼吸的平稳,不良反应较少,镇痛作用持久,是ERCP术中安全的麻醉选择方式。

    作者:孙娜;金立民;李佳美;张晓暄;宋雪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外周血白细胞CD64和CD11 b指数诊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价值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CD64和CD11b指数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200例COPD患者,根据是否符合急性期诊断标准分为急性期100例(急性组)和稳定期100例(稳定组),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和 CD11b指数。结果三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 hs-CRP 比较差异显著(P<0.05),急性组 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急性组白细胞与稳定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组中性粒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组(P<0.05),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间 CD64和 CD11b指数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急性组 CD64指数显著增高,CD11b指数显著降低,与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CD64和 CD11b诊断急性加重期COPD的敏感度分别为77.23%和62.61%,特异性分别为98.42%和79.89%。结论外周血白细胞CD64和 CD11b指数能为早期老年COPD急性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周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该院就诊的7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血栓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症状评分、神经缺陷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病变症状。

    作者:邵礼成;陈广辉;李赞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乳晕旁弧形切口治疗老年乳腺良性疾病的效果

    目的:评估乳晕旁手术切口对老年乳房视觉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1000例乳晕旁弧形切口治疗老年乳房良性肿物,术后换药,第1~18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乳头、乳晕血运;乳房外形、切口疤痕;超声检查有无肿物复发。结果1000例术后第1~18个月复查乳腺肿物均无复发;961例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切口瘢痕基本满意;905例乳头、乳晕血运良好,95例术后第2日换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乳头、乳晕血肿,经加强换药引流处理后,90例患者乳头乳晕血运情况恢复良好,5例术后1~18个月疤痕较明显、外形变化较大、乳头塌陷;结论乳晕旁弧形切治疗对老年乳腺良性疾病优势明显,达到了老年乳腺患者对术后乳房改变的美学要求。

    作者:翟旭杰;汤璐;张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组织多普勒定量测量心脏各节段运动速度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术后心脏功能的改变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评价缩窄性心包炎( CP)患者手术治疗后心脏各节段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已确诊为CP且择期行CP心包剥脱术的患者22例,于手术前后分别行超声检查并存储患者心尖二腔心、四腔心及心尖左室长轴观组织多普勒二维图像,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 QTVI)分析并记录术前术后左室各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速度( S′,E′)。结果 CP患者术后左室变大,左房及右房有不同程度缩小,左室射血分数( LVEF)增高;左室除后壁外其余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运动速度S′,E′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基底水平及中间水平总体 S′, E′峰亦减低(P<0.05)。结论 CP患者术后LVEF增加,心脏各腔室发生趋于正常的重构;术后切除心包的左室游离壁的S′及E′较术前减低,表明在心包剥离术后短期内左室纵向运动速度减低。

    作者:刘琨;邓又斌;崔琳;张玉红;喻林;胡卯秀;刘宇;黄玲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玉竹多糖对糖尿病老年大鼠体重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玉竹多糖对糖尿病老年大鼠体重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和化学损伤联合方法构建糖尿病老年大鼠模型;取60只老年大鼠(20个月),随机分为正常组(A)、模型组(B )、玉竹多糖低(C)、中(D)、高剂量组(E)和二甲双胍组(F),每组10只。相同环境下正常饲养4 w后,B、C、D、E、F组高脂饲料喂养2 w后,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通过“三多一少”和血糖值判断是否糖尿病造模成功,A组喂养正常饲料,注射枸橼酸缓冲溶液;造模成功后,B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C、D、E组灌胃给予玉竹多糖,剂量分别为1.0、2.0、3.0 g/kg,F组灌胃给予二甲双胍0.2 g/kg,2次/d,连续给药3 w,定时观察体重变化,末次给药后耳缘静脉取血检测血清葡萄糖( GLU)、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血清胰岛素( INS)指标。结果糖尿病老年大鼠造模成功,玉竹多糖各剂量组老年大鼠血糖明显降低,血清胰岛素增高,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E组降糖效果好于C组和D组,但不如F组。结论玉竹多糖可以降低血糖,对老年大鼠糖尿病有改善作用。

    作者:杨铁琦;李军鸽;桂海莹;王媛;于智莘;邱智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运动锻炼对老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辅助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老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CAP)患者的辅助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老年CAP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采用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的客观评分量表( CPS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0 d和90 d时进行评分,同时测定大尿流率(MFR)、精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水平。结果治疗30 d和90 d时,两组CPSI评分、精浆TNF-α和IL-1水平明显低于实验前,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30 d和90 d时,两组MFR明显高于实验前,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90 d后,观察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84.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2%(P<0.05)。结论老年CAP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运动锻炼能够有效提升疗效,促进病情康复。

    作者:邱亚娟;龙建军;陈元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老年 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还接受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前、治疗7 d和14 d自主呼吸时进行血气分析及峰值呼气流速( PEF)测定,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动脉氧分压( 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和 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 时观察组 PaO2、SaO2、PEF 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aCO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②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肺部体征改善时间、X线吸收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③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刘笑春;张祎捷;徐锋;任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胃腺癌中细胞纤毛转运蛋白20、组织蛋白酶B和D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胃腺癌中细胞纤毛转运蛋白(IFT20)、组织蛋白酶(Cath)-B和D的表达,分析三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表达的差别。方法94例胃腺癌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82例距肿物边缘>5 cm 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中IFT20、Cath-B和D的表达。结果两组中IFT20、Cath-B和D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IFT20、Cath-B和D的表达与肿瘤大径、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具有相关性。观察组中IFT20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 Ki67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IFT20和 Cath-B、IFT20和Cath-D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胃腺癌中 IFT20、Cath-B 和 D 高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促进作用,IFT20与 Cath-B、D 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胡顺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子宫内膜癌术后组织中Wilms基因、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和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术后组织中定位于X染色体上的 Wilms基因(WTX)、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蛋白(PTEN)和原癌基因 C-MYC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临床资料及术后的蜡块组织。78例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78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均行免疫组化检测,检测 WTX、PTEN 和 C-MYC 的表达。结果三组中 WTX、PTEN 和 C-MYC表达的阳性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WTX、PTEN和C-MYC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径、肌层浸润深度和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WTX、PTEN和C-MYC的表达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后组织WTX、PTEN低表达、C-MYC高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三者间无明显协同作用。

    作者:张爱东;焦健;于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Aβ影响神经细胞中RXRα与Nur77的核质穿梭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 Aβ)对维甲类X受体α( RXRα)、孤儿核受体 Nur77的生成和亚细胞定位的影响。方法用 Aβ25~35处理小鼠脑神经瘤细胞(N2a)细胞,并以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2a细胞和皮层、海马组织中RXRα、Nur77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应用核质分离结合Western印迹检测 N2a细胞中 RXRα、Nur77蛋白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N2a细胞与皮层、海马细胞中RXRα、Nur77的亚细胞定位;流式细胞仪检测N 2a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Bcl-2和Bax表达量。结果 N2a 细胞经 Aβ处理24 h 后,RXRαmRNA 表达水平下降了16.47%,Nur77 mRNA 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RXRα、Nur77总蛋白量无明显变化,但RXRα与Nur77在细胞质中的含量分别由对照组的2.99%、3.91%增至处理组的21.4%、24.2%;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表达量上升,细胞凋亡率从对照组1.23%增至Aβ25~35处理组18.69%;与对照小鼠比较,AD小鼠中 RXRα、Nur77 mRNA 表达水平在大脑皮层无明显差异,但在海马中分别增加了8.67%、11.73%;RXRα、Nur77总蛋白量变化无明显差异,但亚细胞定位发生改变,从细胞核迁移至细胞质增加并伴有凋亡发生。结论 Aβ可能诱导RXRα与Nur77从细胞核迁移至细胞质,诱发凋亡。

    作者:刘迎春;聂惠蓉;沈杰;唐建国;姜芬;郑岩松;游晓青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北京地区老年肺炎患者血清中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老年人肺炎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血清中8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的病原体阳性率以及合并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5例患者中检出病原体343例(40.1%),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高,其他依次为:嗜肺军团菌、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和肺炎衣原体;检出病原体阳性343例中感染双重病毒的45例(13.1%),三重及以上11例(3.2%),老年人肺炎病原体混合感染率较高;老年人肺炎患者中男性患者病原体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阳性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不同季节病原体的阳性率有差异,春季和冬季的病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P<0.05)。结论该地区老年人肺炎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在性别间和季节性存在差异,在感染年龄上无差异,病原体混合感染率较高,病原体以甲型流感病毒和嗜肺军团菌为主,其他病原体流行有季节性特点。

    作者:张淑艳;椹秋华;王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恶性肿瘤中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 sHLA)-G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sHLA-G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标记物,在鉴别良恶性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细胞表达HLA-G被认为是其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策略的主要途径〔2〕。目前,已经在多种肿瘤中发现异常的HLA表型,如:HLA多倍体、单倍体、等位基因丢失、HLA特定部位的低表达及上述异常可能同时存在〔3〕。 HLA异常不仅影响HLA-Ⅰ型肿瘤抗原复合体向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s)呈递,还影响到自然杀伤( NK)细胞对肿瘤杀伤的易感性〔4〕。 Campoli等〔5〕研究证实,特定的HLA缺失可以促进肿瘤细胞逃避细胞免疫,同时抑制NK细胞的杀伤作用。表明肿瘤组织特异性介导HLA-G的表达在肿瘤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SHLA-G在恶性肿瘤中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管生成及神经生长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

    血管生成对于组织生长、发育、再生循环及修复等生理过程极为重要,但也在一些疾病的病理改变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肿瘤及关节炎。血管生成与类风湿关节炎密切相关已是公认的事实,而在骨关节炎( OA)中的作用正受到广泛关注。 OA患者骨赘〔1〕是先被发现有血管生成的部位,随后的研究相继发现关节软骨〔2〕、滑膜〔3〕及半月板〔4〕等结构均有血管生成或新生血管增多。血管生成和感觉神经生长是不可分割的过程,二者将血管生长与OA患者的关节痛紧密联系起来。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 ECM)微环境调控着促血管生成因子与抗血管生成因子的动态平衡,OA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形成正是这一内在平衡机制打破的体现。本文对近年来血管生成与神经生长在OA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郑洁;王瑞辉;寇久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