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反应及左室功能的影响

李燕;李钢;李玉东;李林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依那普利, 螺内酯, 炎症反应, 血脂, 氧化应激, 左室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 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老年CHF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老年CHF的常规治疗,同时应用依那普利和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高敏 C-反应蛋白( hs-CRP)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抗氧化能力(AO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指标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指标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指标GPx、AO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CHF疗效确切,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抑制的炎症反应和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促进患者左室功能的恢复。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辣椒素对类固醇糖尿病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辣椒素对类固醇糖尿病( SDM)大鼠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SDM 组和辣椒素组;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抵抗,血清中脂联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改变,胰岛细胞凋亡率和胰腺组织细胞凋亡蛋白酶-3(Caspase-3) mRNA变化。结果小剂量腹腔注射辣椒素明显降低SDM大鼠血糖,抑制胰岛素抵抗;增加血清脂联素和CGRP的表达;下调SDM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率和胰腺组织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论辣椒素能改善SDM大鼠,与降低SDM大鼠血糖、抑制胰岛素抵抗、增加血清脂联素和 CGRP的表达和抑制胰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周晓燕;应长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尿液生物标志物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患者尿液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代谢组学的方法,考查MCI患者和正常老年人尿液中代谢产物的扰动。对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所产生的色谱图,进行主成分分析显示出疾病组和正常组之间的代谢物的变化。结果 MCI患者的鞘氨醇类相对于正常组变化明显,5个潜在的与MC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结论 MCI患者的代谢物谱发生了明显改变,这可以为MCI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李乃静;李伟;何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及垂体兴奋能力的检测

    目的:探讨老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改变。方法选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老年患者120例,进行常规血清垂体激素水平、垂体激素兴奋度实验,并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3例老年患者出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分泌不足的症状,79例出现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症状,46例出现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症状,部分老年患者出其他症状,如头痛(21例)、视力下降(14例)、尿崩症(5例)等症状。老年患者垂体相关的激素分泌水平大部分较正常值范围低,其中促性腺激素(Gn),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降低老年患者比例与正常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兴奋试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VEP)兴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EP)兴奋试验的激素上升延迟平均比例与正常值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垂体激素水平及垂体兴奋能力测试作为垂体功能水平检测,尤其是Gn水平含量,以期取得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作者:何静;李元春;张健;付永丽;李靖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脓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接受开放性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对照组、接受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纤维板剥脱及术后肺复张情况、术后心肺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74.28±11.19) min vs(98.27±18.63)min,(5.83±1.16)d vs(8.83±2.83)d,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78.61±13.27)ml vs(137.08±28.66)ml;纤维板完全剥脱率及术后患侧肺复张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87% vs 61.29%,87.09% vs 67.74%);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 LVEDD)、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等心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0.17±4.25)%〕 vs 〔(37.27±3.29)%〕,(53.28±5.93)mm vs(59.27±6.36)mm,(2.98±0.23)L vs(2.31±0.19)L,(3.01±0.17)L vs (2.37±0.13)L,(80.32±5.38)% vs(71.41±4.25)%。结论胸腔镜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可以优化结核性脓胸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增加治疗成功率并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符诒慧;程宏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清PTX3在高血压不同心功能状况和射血分数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PTX)3在高血压不同心功能状况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经过心脏超声检查分为单纯高血压36例,高血压心脏病84例,后者根据 LVEF情况和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无心力衰竭23例、LVEF正常有心力衰竭35例、LVEF降低合并心力衰竭26例。检测各组 PTX3、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Pearson法分析PTX3与各项指标相关性。结果单纯高血压组PTX3、HbA1c、LDL-C、hs-CRP、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均P<0.05),其中PTX3、hs-CRP、NT-proBNP水平在高血压心脏病无心力衰竭、LVEF正常有心力衰竭、LVEF降低合并心力衰竭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PTX3与 hs-CRP、NT-proBNP均呈正相关(r=0.489、0.453,均P<0.05)。结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随着病情加重 PTX3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临床上可以辅助LVEF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作者:黄磊;罗波;何淑珍;阮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00例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使用奥拉西坦注射液4.0 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每日一次静滴,连续2 w 为1个疗程,期间停用静脉补液2w后再进入第2个疗程;同期内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日常生活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0%和44%(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MocA评分有显著性升高(P<0.05),患者日常生活评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能明显改善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陆媛;梁兴伦;陈缵珅;周文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胃腺癌中细胞纤毛转运蛋白20、组织蛋白酶B和D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胃腺癌中细胞纤毛转运蛋白(IFT20)、组织蛋白酶(Cath)-B和D的表达,分析三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表达的差别。方法94例胃腺癌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82例距肿物边缘>5 cm 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中IFT20、Cath-B和D的表达。结果两组中IFT20、Cath-B和D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IFT20、Cath-B和D的表达与肿瘤大径、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具有相关性。观察组中IFT20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 Ki67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 IFT20和 Cath-B、IFT20和Cath-D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胃腺癌中 IFT20、Cath-B 和 D 高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促进作用,IFT20与 Cath-B、D 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胡顺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与抗结核抗体平行检测菌阴性结核比较

    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斑点试验( T SPOT.TB)和结核抗体试验在菌阴性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疑患菌阴性结核的29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T SPOT.TB和结核抗体试验进行结核病的诊断,比较二者对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290例疑患结核病患者终确诊结核119例。 T SPOT.TB 试验在敏感性、特异性、NPV、PPV等方面显著优于抗结核抗体试验(P<0.05)。结论 T SOPT.TB较结核抗体有更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更适于作为结核病的筛检试验。

    作者:袁海波;竭晶;赵丹;李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放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顺铂(DDP)80 mg/m2, d1~d3,静脉滴入;5-氟尿嘧啶(5-FU)750~1000 mg/d,d1~d5,连续静脉滴入,3 w为1个周期,连续进行2个周期,再进行放射治疗。观察两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0%(3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0%(18/40)(P<0.01)。两组主要毒副反应多数为Ⅰ~Ⅱ度,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64.86%(24/37),中位生存时间为72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89%(14/36)、48个月(P<0.05)。结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可以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但同时增加了血液毒副作用,临床治疗应予以注意。

    作者:肖红梅;邹彦;阮陪刚;吴小亮;姜应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外周血白细胞CD64和CD11 b指数诊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价值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CD64和CD11b指数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200例COPD患者,根据是否符合急性期诊断标准分为急性期100例(急性组)和稳定期100例(稳定组),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和 CD11b指数。结果三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 hs-CRP 比较差异显著(P<0.05),急性组 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急性组白细胞与稳定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组中性粒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组(P<0.05),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间 CD64和 CD11b指数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急性组 CD64指数显著增高,CD11b指数显著降低,与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CD64和 CD11b诊断急性加重期COPD的敏感度分别为77.23%和62.61%,特异性分别为98.42%和79.89%。结论外周血白细胞CD64和 CD11b指数能为早期老年COPD急性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周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清CRP、白蛋白及GCS预后评分联合检测对结肠癌化疗疗效的预测意义

    目的:探讨在不能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中,C反应蛋白( CRP)、白蛋白( ALB)、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在预测化疗疗效、肿瘤进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结肠癌患者接受一线含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评价化疗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CRP、ALB水平及GCS评分变化,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效率(RR)为51.6%,疾病控制率(DCR)为82.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6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69.7%。(2)治疗前肿瘤TNM分期越晚,血清CRP表达越高。(3)治疗前、后血清CRP 浓度变化及GCS评分与治疗疗效有关,ALB水平变化各治疗疗效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不能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中,联合检测血清CRP、ALB 及GCS评分对化疗后的病情评估、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瑜;李亚;吴海霞;倪婷婷;张汉群;谭诗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

    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发现缺乏基本的养老需求信息〔1〕。 Lindeman等〔2〕分析了澳大利亚老年人对社区照顾服务的需求。 Tamaki等〔3〕研究了日本家庭对社区照顾的需要。本研究旨在调查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分析影响因素。

    作者:何贵蓉;何文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在养老护理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老年人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大自理能力日益弱化,而中国特有的“421式”家庭结构,使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1〕,采用先进物联网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和健康的护理服务,加快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养老服务与养老产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就物联网技术在养老护理领域的应用与展望进行综述。

    作者:陈四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穴位按摩配合健步走对岳阳农村高血压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在空巢老人中患病率超过50%,高出老年人平均水平〔1〕。岳阳农村的高血压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城镇空巢老人〔2〕,本研究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空巢老人血压和生活质量的效果。

    作者:廖桂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河北省市区养老机构分布状况及服务功能

    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趋势使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养老依赖的重点由家庭转向社会。本文旨在了解河北省市区社会养老机构的现况。

    作者:季文琦;杨兰兰;董沛;张建芳;贾海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老年膝关节骨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预防老年膝关节原发性骨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 VTE)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81例膝关节骨肿瘤老年患者,按治疗不同分为试验组(利伐沙班+低分子量肝素)44例和对照组(低分子量肝素)3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 DVT)发生率、非致死性肺栓塞( PE)及其全因死亡率,检测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 PL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水平,并观察术后引流、出血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至术后28 d,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有1例出现非致死性PE,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PE全因死亡发生;D-二聚体水平比较,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 PLT和 APTT水平无差异(P>0.05)。同时,各组 D-二聚体、PLT及APTT等3项指标,随时间的变化全部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无差异,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似(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进一步有效降低接受膝关节骨肿瘤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相关VTE的发生。

    作者:艾克拜尔·尤努斯;杰恩斯·达尼牙尔;陈江涛;王翀;田征;宋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狼疮肾炎发病机制探讨

    狼疮肾炎( 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肾脏损害,约50%以上SLE患者有肾损害的临床表现,肾活检显示肾脏受累几乎为100%。肾衰竭是SLE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目前针对LN治疗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在治疗期间老年患者更易继发感染〔1〕。 SLE患者体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主要与核抗原结合,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沉积于肾脏,逐步发展为LN。突破免疫耐受是SLE及LN发生的前提,自身抗原和抗体的产生是SLE及LN的重要因素,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是SLE并发LN的基础。但是,目前对SLE以及LN疾病机制的探讨主要是基于多种SLE及LN疾病模型的小鼠,比如 MRL/lpr、NZB/W F1杂交( NZB/W )小鼠, NZB/W来源的同基因型NZM 2328和NZM 2410小鼠等,这些机制是否适用于人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明星;费丹;杜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Muller细胞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视力进行性损害。其早期病理特征是微血管功能改变,视网膜血管扩张;晚期则为新生血管破裂出血,玻璃体完整性丧失。目前, DR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认为,DR的发生与Muller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就Muller细胞与DR的关系进行总结。

    作者:陈晶;王华;李强翔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生存分析、年龄相关性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NSCLC患者67例。32例采用厄洛替尼口服联合全脑放疗,其中厄洛替尼剂量为150 mg/d;全脑放疗的剂量为Dt(3000~3600)cGy/(10~12) F。放疗完成后2个月内评价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脑转移病灶控制率(DCR)为93.8%,病灶完全缓解(CR)4例、14例部分缓解(PR)、病灶稳定(SD)12例。毒副反应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皮疹和腹泻。结论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较单纯全脑放疗治疗反应率明显升高,尤其适用于EGFR突变阳性患者;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李沫;纪秀杰;周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测阻力指数与组织中Survivin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的关系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测阻力指数( RI)值与组织中生存素蛋白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 CEACAM)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1,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2,均应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并记录RI值,同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1术后标本、对照组2诊刮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Survivin和CEACAM6表达。结果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 RI值呈增高趋势。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中 Survivin 和 CEACAM6表达呈下降趋势。观察组 RI 值与 Survivin、CEACAM6表达均呈负相关,观察组RI值、Survivin和CEACAM6表达均与肿瘤大径、肌层浸润密切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测RI值与Survivin和CEACAM6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RI值、Survivin和CEACAM6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作者:杨建华;郑云慧;马淑梅;李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