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体因子HY402 H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关系及其意义

俞敏;覃鹏飞;黄奕平;李明

关键词:补体因子, HY402H基因多态性,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摘要: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Y402 H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1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年龄段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健康组,测定两组补体因子HY402 H的多态性差异,并分析病例组不同基因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变化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血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病例组 TC〔(4.84±1.0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2.95±0.75)mmol/L〕显著高于健康组〔(4.13±0.93)mmol/L、(2.64±0.82)mmol/L〕(P<0.05)。 HY402H 基因型为 CC、TC 的左侧 IMT 分别为(1.10±0.42)mm、(1.08±0.37)mm、右侧IMT 分别为(1.11±0.35)mm、(1.08±0.40)mm 均显著高于基因型为 TT 的患者(P<0.05)。结论补体因子HY402 H基因多态性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关系尚不明确,但是可能与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关系。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拟评价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老年ERCP患者8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Ⅱ或Ⅲ级,年龄70~85岁,其中男43例,女37例,体重40~78 kg,随机双盲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 F组)和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组( O组),每组40例。 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以丙泊酚4~7 mg· kg-1· h-1维持;O组静脉注射羟考酮注射液0.1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丙泊酚4~7 mg· kg-· h-1维持。观察并记录等效剂量的芬太尼与羟考酮注射液在ERCP手术中入室(T0)、开始泵注给药后5 min(T1)、内镜通过咽喉部时(T2)、术中(T3)、退镜时(T4),患者苏醒时(T5)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麻醉深度(BIS)并记录呛咳、体动次数、呼吸抑制(SpO2<90%)、使用血管活性药次数、丙泊酚总用量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等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各时间段MAP、HR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组发生呛咳、体动、呼吸抑制、使用血管活性药次数、丙泊酚总用量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O组。结论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能有效维持ER-CP术中循环及呼吸的平稳,不良反应较少,镇痛作用持久,是ERCP术中安全的麻醉选择方式。

    作者:孙娜;金立民;李佳美;张晓暄;宋雪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传染性病原体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以进行性特定神经元亚型变性和缺失为特征的毁灭性的病理改变,导致如认知和运动控制脑功能下降。 Bowery等〔1〕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诱导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可能发挥复合因素作用的可能性〔2〕。血清学研究表明肠道病毒( EV)和人类疱疹病毒( HHV)在选择性影响运动神经元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LS的病因中发挥潜在的作用。

    作者:唐春燕;徐仁伵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宁波市中老年石油化工企业员工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目的:调查宁波市某石油化工企业的中老年员工糖尿病( DM)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情况。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了该企业7532名>40岁在职和退休员工的DM史、是否应用降血糖药物治疗和空腹血糖状况,对否认有DM史而空腹血糖5.6~6.9 mmol/L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和201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诊断DM 与 DM 前期。结果该中老年人群中DM总体患病率10.1%,男性10.7%,女性9.0%(P=0.021)。 DM前期患病率因诊断标准而异,按ADA标准的总体患病率15.7%,男性16.5%,女性14.2%(P=0.009),按WHO/IDF标准的患病率为1.8%。 DM 总体知晓率、治疗率和空腹血糖达标率分别为83.6%(男性81.5%、女性88.5%,P=0.017)、63.0%(男性62.1%、女性65.2%,P=0.422)和66.4%(男性63.8%、女性72.7%,P=0.018)。已知DM患者中,降血糖药物治疗率75.4%。在接受药物治疗的DM患者中,空腹血糖达标率68.6%。结论宁波市中老年石油化工企业员工中DM患病率达10%,以ADA标准的DM前期患病率是WHO/IDF标准的8.7倍。 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较高,女性知晓率和空腹血糖达标率优于男性。

    作者:毛玉山;李静;陈长喜;张燕鸣;胡柯铭;麦一峰;朱忠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清CRP、白蛋白及GCS预后评分联合检测对结肠癌化疗疗效的预测意义

    目的:探讨在不能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中,C反应蛋白( CRP)、白蛋白( ALB)、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CS)在预测化疗疗效、肿瘤进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结肠癌患者接受一线含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评价化疗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CRP、ALB水平及GCS评分变化,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效率(RR)为51.6%,疾病控制率(DCR)为82.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6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69.7%。(2)治疗前肿瘤TNM分期越晚,血清CRP表达越高。(3)治疗前、后血清CRP 浓度变化及GCS评分与治疗疗效有关,ALB水平变化各治疗疗效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不能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中,联合检测血清CRP、ALB 及GCS评分对化疗后的病情评估、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瑜;李亚;吴海霞;倪婷婷;张汉群;谭诗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益气活血中药组方配合西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组方配合西医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症状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西医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益气活血中药组方配合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血压控制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29/40)(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组方配合西医能够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有效控制血压,疗效显著。

    作者:许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前列地尔对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病程<15 d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银杏叶物提取剂、糖皮质激素、能量合剂及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前列地尔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点,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100 ml生理盐水静点,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纯音测听气导改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耳鸣眩晕的恢复情况。结果前列地尔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显著改善(P<0.05);前列地尔组患者治疗后纯音测听气导值为29.4±5.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38.6±6.0)比较差异显著(P<0.05);前列地尔组治愈率为43.68%,总有效率为95.40%,对照组治愈率为27.59%,总有效率为8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前列地尔组患者耳鸣和眩晕的恢复率分别为91.38%、85.71%,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率(76.27%、7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耳鸣及眩晕,明显提高患者纯音测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该药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谢天宏;刘江滨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和CT血管造影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评估价值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使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临床实验中,定量分析动脉壁对动脉硬化疾病的进展进行连续观察及对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防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资料显示〔2〕,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在斑块成分和形态的显示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迄今为止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的检查技术〔3〕。本文旨在通过3D-BB-MRI技术和CTA的比较,研究高分辨的3D-BB-MRI在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

    作者:杨春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肺鳞癌术后组织中转移相关蛋白2、上皮型黏附素和组织蛋白酶K表达及意义

    目的:分析肺鳞癌术后组织中转移相关蛋白(MTA)2、上皮型黏附素(E-cad)、组织蛋白酶(Cath)-K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89例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70例距肿物边缘>1 cm 的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中MTA2、E-cad和Cath-K的表达。结果两组中MTA2、E-cad和Cath-K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显著。观察组中MTA2、E-cad和Cath-K表达的阳性率与伴有坏死、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密切相关。观察组中 MTA2和 E-cad呈负相关,MTA2和 Cath-K呈正相关。结论肺鳞癌术后组织中MTA2和Cath-K高表达、E-cad低表达均可以促进肿瘤发生和进展。 MTA2在对肺鳞癌作用过程中可能与对E-cad和Cath-K的调节有关。

    作者:顾泽鑫;赵微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成年小鼠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卵巢衰老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成年小鼠卵泡的生长发育调控及卵巢衰老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取12、24、36、48 w的SPF级雌性C57小鼠各20只。收集12周龄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巢以及24、36、48周龄自然衰老小鼠卵巢,采用免疫组化法和 Western 印迹技术检测各年龄段卵巢中抗苗勒管激素蛋白的表达。结果抗苗勒管激素蛋白表达水平随着卵泡发育时间延长而逐渐提升,在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窦前卵泡细胞中均有表达,但在闭锁卵泡、黄体颗粒、卵母细胞中无表达,在窦前卵泡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不同年龄小鼠卵巢组织的卵泡和间质中均存在有抗苗勒管激素蛋白表达,且卵泡颗粒细胞中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但随着鼠龄增加,卵巢间质细胞中抗苗勒管激素蛋白表达水平逐渐提升。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间质中表达水平在不同鼠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龄小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周龄(P<0.01);24周龄、36周龄小鼠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48周龄小鼠(P<0.05);24周龄、36周龄小鼠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随着鼠龄的增加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小鼠整个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P<0.05)。结论抗苗勒管激素蛋白主要表达于卵泡发育早期阶段的颗粒细胞,其在间质中随鼠龄增加表达逐渐提升,但在整个卵巢组织中随鼠龄增加表达逐渐下降,说明抗苗勒管激素蛋白在卵泡发育和卵巢老化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作者:褚静;曾娟;王立芹;李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人参茎叶总皂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茎叶总皂苷(GSLS)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GSLS以低、中、高剂量5、20、80 mg· kg-1· d-1给小鼠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同时,除空白组外,其他组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 D-半乳糖制备亚急性衰老模型;连续灌胃和注射42 d。计算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通过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衡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测定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巨噬细胞吞噬率下降(P<0.01),其他各项免疫力检测值差异不显著;与模型组比较,GSLS灌胃中、低剂量组胸腺指数上升(P<0.05),中剂量组的巨噬细胞吞噬率明显增大(P<0.01),中、低剂量组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显著上升(P<0.01),其他免疫指标变化不显著。结论 GSLS可通过增加胸腺比重、强化巨噬细胞功能从而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免疫力。

    作者:刘佳;张敬敬;李明阳;石高星;曾志能;魏珊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人体器官3-D打印研究进展

    人体器官3-D 打印是指利用影像学〔CT 磁共振成像( MRI)〕知识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虚拟构建出所需物体的空间结构,然后使用相关材料,分层打印出实体的一种组织工程学技术。该项技术的特点有高精度、速度快、按需打印等。但是在力学、生物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不足。本文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3-D打印技术在人体器官打印领域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徐惟;高志华;丁晓慧;丛敬;解辉;周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量表(QQL-100)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QQL-100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改善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王朝驹;孙薇;兰怡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白藜芦醇对去卵巢大鼠皮肤衰老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建立卵巢切除术后皮肤老化模型,观测白藜芦醇对卵巢切除术后大鼠皮肤衰老的影响。方法将56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空白对照组、去卵巢组、雌激素治疗组、白藜芦醇治疗组(低、中、高剂量)以及白藜芦醇和他莫昔芬联合治疗组。大鼠处死后取皮肤组织,部分组织测定其生物活性酶,部分组织采用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蛋白表达。结果白藜芦醇治疗组(中、高剂量)、雌激素组分别与去卵巢组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增高、羟脯氨酸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P<0.05),SIRT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并且采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处理后,能够明显拮抗白藜芦醇组上述作用( 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雌激素受体发挥抗皮肤衰老作用,并且这一作用与SIRT1蛋白调节有关。

    作者:况晓东;漆文萍;鄢敏;肖雯;胡明华;艾有生;熊小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PTEN、Kindlin-2和DcR3在老年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

    目的:探讨PTEN、Kindlin-2和DcR3在老年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黏膜组织PTEN、Kindlin-2和DcR3蛋白的表达。比较各组PTEN、Kindlin-2和DcR3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不同临床特征的关系,PTEN、Kindlin-2和DcR3蛋白表达量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 PTEN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Kindlin-2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DcR3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 PTEN、Kindlin-2和 DcR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直肠癌患者PTEN(χ2=12.23,P=0.031),Kindlin-2(χ2=7.23,P=0.042)与DcR3(χ2=14.35,P=0.021)与生存密切相关,PTEN蛋白表达阴性、Kindlin-2蛋白表达阳性、DcR3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结直肠癌中PTEN、Kindlin-2和DcR3异常表达对肿瘤的进展有重要意义,联合检测三者表达可能有助于预后判断。

    作者:马靖靖;刘付宝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热休克蛋白60在纳洛酮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P)60在纳洛酮神经保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小胶质细胞株 BV2,实验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细菌脂多糖,LPS)、实验组( LPS+纳洛酮)。利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分组中 HSP60的表达,ELISA技术检测 HSP60的胞外释放。利用人重组HSP60(rhHSP60)作用于BV2细胞,然后用 Western 印迹技术检测不同分组中 Toll 样受体(TLR)-4的表达;收集细胞培养液,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γ-干扰素( IFN-γ)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中的 HSP60和 TLR-4表达及TNF-α和 IFN-γ的释放都显著增加;而加入纳洛酮后,实验组中这些因子的水平都明显降低( P<0.05)。结论纳洛酮可能通过 HSP60-TLR-4途径阻止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丁斐嘉;张楠;马骄;李凡;张蕊;李玲;李云鸿;王银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 T2DM患者60例,检测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原片段(F1+2)等指标并行动态血糖监测72 h,据结果分为血糖波动大组:平均血糖(MBG)≤3×血糖标准差( SDBG),血糖波动小组:MBG>3×SDBG。分析血糖波动与 vWF、TM、F1+2之间的关系。结果血糖波动大组患者 TG、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vWF、TM、F1+2较血糖波动小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MAGE分别与 vWF、TM、F1+2呈正相关(P<0.05或 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AGE为vW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G、MAGE、LDL-C为 TM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FPG、MMAGE为 F1+2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1)。结论 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内凝血活性密切相关,血糖波动幅度越大,血管内凝血活性越强,血液越高凝。减轻血糖波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应作为T2DM防治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健;王珩;毕兵;彭庆远;吴嘉俐;王慧;王坤;陈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穴位按摩配合健步走对岳阳农村高血压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在空巢老人中患病率超过50%,高出老年人平均水平〔1〕。岳阳农村的高血压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城镇空巢老人〔2〕,本研究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空巢老人血压和生活质量的效果。

    作者:廖桂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不同原发病抗血小板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

    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心血管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1,2〕,但抗血小板药物继发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原发病抗血小板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

    作者:王丽敏;傅文安;秦月花;张晓苹;吴军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静息心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具有与酒精性肝病类似的肝组织病变,但是没有过量饮酒的记录。其对机体代谢的紊乱、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的出现起着促进作用〔1〕。高血压并发NAFLD老年患者的比例明显比其他群体高。静息心率( RHR)的上升与高血压病人出现的心血管事件关系密切〔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高血压NAFLD患者的RHR变化的检测,探讨RHR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心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不良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不良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老年ACS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进行评估和比较,对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并进行评价,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SAS、SDS和SCL-90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干预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均升高,但干预组患者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的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对于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军桦;时淑娟;高美玲;孙月荣;徐美玲;徐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