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祥桂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处理方法,提高产科工作质量.方法 回顾2010年1~2月期间我科共收治头位难产产妇183例分娩资料,分析我科在实际工作中对头位难产的不同处理方法.结果 183例头位难产产妇,行剖宫产139例(75.9%),徒手旋转胎位34例(18.6%),产钳助产术6例(3.3%),胎头吸引术4例(2.2%).183例产妇均为单胎妊娠,其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11例(6%)、新生儿室息5例(2.7%);产妇产后出血7例(3.8%),无产褥感染发生,无产妇、新生儿死亡事件发生.结论 根据产妇的临床特点,选择不同处理方式,可使头位难产得到有效治疗.
作者:李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方法 我院于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氯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并探讨了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早期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氯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
作者:刘月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言谈举止尤为重要,它不仅代表护士本身素质,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医德医风、院风院貌,同时直接影响到护患间的合作、病人的康复.加强护士礼仪的培训,可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作者:李淑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所谓医疗服务市场细分就是医院通过对医疗服务市场进行调研,根据就医者的性别,年龄、职业、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把就医者划分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每一个客户群体就是一个细分市场.
作者:毕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门诊被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62例及52例健康人进行研究,将上述研究对象平均分为2组,每组均为冠心病患者31例,健康对象26例,一组使用常规超声检查,为对照组.一组使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为观察组;对2组研究对象检测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进行比较.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诊断的准确率为93.5%,较对照组的86.6%有明显优势,在敏感性、可用度、检查满意度等方面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且P=0.032<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中较超声检测有明显的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巧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目的是为了解决护士手工操作医嘱费时、费力,易发生差错的问题而开发的软件.从程序设计思路、权限管理、标签设计、打印机选择、使用体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田晓颖;苏晓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从四物汤治疗月经不调的药理作用出发,探讨现代医学使用四物汤治疗月经不调的可行性,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项李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单克隆抗体已经成为世界生物制药领域中占年销售额大比重的药物,本文从单克隆抗体药物概念出发,主要从市场销售额、作用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分析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医药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李刚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氢氧化钙与Vitapex糊剂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 100例儿童患者被随机的分成2组,A组用Vitapex 糊剂治疗,B组用氢氧化钙糊剂.结果 2年后笔者对2组的结果 进行比较,A组的有效率为95.5%,B组为78.7%.结论 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应用Vitapex糊剂,有抗感染、促使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的作用,Vitapex糊剂所使用的专用注射型充填器,使得复杂的根管充填变的极为简便,注射型加压根充对细小和低位侧枝根管有较好的充填作用,特别适用于年轻恒牙的暂时性根管充填.此方法的效果优于传统疗法.
作者:吕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3例和观察组(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组)33例,后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SD、LVESV、LVEF及CO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LVESD、LVESV、LVEF及CO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经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更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影响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祥桂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从病人入院接受治疗直至康复出院的全过程的心理活动,将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对诊疗有足够的理解并积极配合,从而获得好的疗效.
作者:高岚;高清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氨茶碱,治疗组加用纳洛酮,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单用氨茶碱.
作者:黄惠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冻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我卫生所自2009年接诊的冻疮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冻疮,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结论 冻疮的中西医治疗,优于单一的中医或西医治疗.
作者:田耀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对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家庭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 对农村已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且随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经济状况主要按有否独立经济收入分为A、B2组,再把每组按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方式分为2组.一组以患者本人为教育对象,另一组以家庭成员为教育对象,特别强调健康教育时家庭主要成员都在场,并且在日后改正饮食结构及日常行为中更要监督患者的行为.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糖尿病发病原因、机理及症状,特别介绍其遗传性;(2)糖尿病的饮食,运动疗法;(3)糖尿病的合理安全用药及不良反应,并发症;(4)糖尿病人的自我管理;(5)定期辅助检查的重要性及意义.半年后检测随访结果,收集2组数据:(1)定期辅助检查的患者人数;(2)病情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心态调整等方面的调查.结果 开展各案护理干预患者中,无独立经济来源的患者遵医率很低,在1%~10%之间,有独立经济来源患者中遵医率6%~30%,经过家庭式护理干预,两者比率均有显著提高,分别达到10%~50%和30%~80%.结论 对家庭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有了明显提高,通过饮食运动及合理用药,以及定期的辅助检查,不仅可以控制患者病情及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改变后代日常不良习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潜在预防后代的发病.
作者:李建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清热消炎宁胶囊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分为2组:治疗组89例、对照组9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3d后2组主要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清热消炎宁胶囊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的咽痛、咽部炎症、发热等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郑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榄人民医院争创三级甲等医院药库管理模式的探讨,阐述了药品在采购,验收,入库,养护,发放以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细则,规范.分析药品在库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作者:杨统升;梁蓝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遍推广和应用,信息化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基层卫生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卫生监督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笔者结合省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的试点推行工作,就对加强基层卫生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作者:马长峰;张开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3种方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83例产后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观察采用纯西药肌注酚妥拉明等西医治疗,针药并举的中医治疗和在针药并举基础上配合新斯的明注射利尿穴,足三里、三阴交穴中西医治疗的3种方法的治疗疗效.结果 中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治愈率和1次治疗治愈率均与西医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次治疗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尿潴留既方便又疗效较好.
作者:苑桂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Y染色体长度的变化并非是毫无临床意义的遗传学现象.本文从确定大Y染色体的标准、研究对象的条件、一般研究方法、大Y染色体临床意义的不同观点及大Y染色体的具体研究几个方面综合的介绍了大Y染色体.
作者:王树朝;王宗霞;秦宗阳;辛文静;白鹤;高巧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在儿童髋关节滑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疑似髋关节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分别通过磁共振检查.结果 60例髋关节滑膜炎均经过临床诊断和磁共振诊断确诊,其中单侧髋关节滑膜炎58例,双侧髋关节滑膜炎2例,髋关节腔积液59例,滑膜囊增厚56例,关节囊周围滑膜炎症渗出20例.磁共振特征性表现主要为T1WI为常T1低信号,T2WI为常T2高信号,且信号较均匀.结论 磁共振对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诊断是安全、直接、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晓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