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美兰;王庆一;赵春平;杨文娟
目的 观察虫草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及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虫草素预处理组.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结果 虫草素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神经行为,缩小梗死面积,抑制促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而增加抗炎症因子IL-10和TGF-β1的表达,并抑制NF-κB的活化.结论 虫革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抵抗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邓昌;欧阳波;陶然;余顺治;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萎缩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AD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同期体检的认知功能正常的非AD老年人6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脑CT参数作线性测量以确定脑萎缩的程度,并对AD组患者行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定,并将以上数值和CDR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D组患者侧脑室颢角间径、侧裂池宽平均宽度、三脑室宽度、尾状核头间径、侧脑室前角宽度、侧脑室体部平均宽度、侧脑室枕部平均宽度、脑沟平均宽度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脑颞叶、脑皮质及白质萎缩;AD组四叠体池宽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干萎缩不明显.CDR和侧脑室颢角间径、侧裂池宽平均宽度、三脑室宽度、尾状核头间径、侧脑室前角宽度、侧脑室体部平均宽度、侧脑室枕部平均宽度、脑沟平均宽度等指标均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性AD脑萎缩和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姚胜旗;陆学胜;许敏;张燕;张允;丁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263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食管癌切除加食管胃吻合手术组(A组)79例,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隔胸膜减张覆盖组(B组)184例,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管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单一切口,创伤小,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导管引流量少于A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由于B组手术方法综合了吻合牢固、降低吻合口张力以及胸膜覆盖增加血供的优点,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隔胸膜减张覆盖术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是老年食管癌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赵纯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脑卒中患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上肢瘫痪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之一[2].早期开展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目前临床倾向于综合治疗[3].镜像治疗是根据平面镜反射相等的物像及距离,以正常的肢体镜像代替患侧的肢体,达到消除异常感觉或恢复运动功能的治疗方法[4].本研究拟观察常规康复联合镜像疗法治疗中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郑银花;许卓;李品梅;高萌;米法朋;于敏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甲泼尼龙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62例,按照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监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hupro)、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等指标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hupro、血浆Alb检测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Scr检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24 h hupro、血浆Al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对较低,且不影响患者的继续治疗.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晓立;董红敏;吴广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由于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1].老年人由于一般情况差、基础病多、免疫力低下,在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之后较非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本病起病大多急骤,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可呈暴发型,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较容易误诊而增加了其死亡率.本文回顾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岳伟;张丽;安瑛;寻琳婷;汤敏;范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预防性绿茶多酚(GTPs)干预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J老年小鼠共6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预防组、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组和治疗组(n=15).后三组分别给予MPTP建立模型和绿茶多酚干预后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比色法观察中脑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预防组、MPTP组和治疗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变化幅度预防组<治疗组<MPTP组.结论 预防性补充抗氧化物质对PD小鼠的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优于治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预先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提高发生病理改变的阈值.
作者:叶俊;陈敏;黄雪芳;刘承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和老年人骨质疏松程度加大,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积极探寻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较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排除病理性骨折.
作者:鞠海宁;李宏伟;朱平;孙吉亮;鄂正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确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贫血和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188例,测定其血常规、血气分析、肺功能、髋部骨密度、C反应蛋白(CRP)、吸烟指数.依据患者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观察BMD.结果 贫血组74例,贫血发生率为39.36%.贫血组BMD[(0.67±0.13) g/cm2]较非贫血组[(0.95±0.19) g/cm2]低(P<0.05);CRP水平、吸烟指数均高于非贫血组(P<0.05),而两组性别、1 s用力呼气量(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常合并贫血,CRP升高,BMD降低和贫血相关.
作者:张振宁;王亚梅;王勇;江宏;钱进;马晓蓉;许亚丽;潘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PD)左旋多巴毒副反应大鼠淋巴细胞(PBL)表面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经典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毁法制作PD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腹腔注射50mg·kg-1 ·d-1左旋多巴(LD)/苄丝肼2 w,制备LD大鼠模型.采用随机区层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LD模型组及复方地黄方组四组,每组12只,分别干预4w、6w,应用RT-PCR法测定大鼠PBL表面DAT的表达.结果 LD模型组大鼠PBL表面DAT的表达较正常及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01),且与病程成负相关;复方地黄方组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高于LD模型组(P<0.001).结论 复方地黄方可能通过增加PBL表面DAT表达来发挥减毒抗PD的作用.
作者:罗瑞静;何建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卵巢移植的海马神经保护效果.方法 将(200±20)g的SD大鼠在动情间期去除其双侧卵巢,7d后一组在其肾被膜下移植出生3d内的SD乳鼠卵巢;一组给予隔天腹腔注射己烯雌酚1 mg/kg.分别于干预后的4d、7d、14 d和28 d,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神经元Bax、Bcl-2表达.结果 卵巢移植组除移植4d后,Bax的阳性表达有所下降,降幅虽不及同期己烯雌酚腹腔注射组,但BCL-2的阳性表达同时提高,Bcl-2/Bax比值随移植时间的延长,增高明显,尤其移植28 d后明显高于同期给药组(P<0.05).结论 卵巢移植不仅通过降低Bax阳性表达及提高BCL-2的阳性表达抑制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己烯雌酚腹腔注射组仅通过降低Bax阳性表达抑制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卵巢移植对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抗凋亡效果优于单纯己烯雌酚替代组.
作者:孔斌;黑常春;刘芳;蔡玉芳;朱万平;余建强;王燕蓉;赵承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膀胱小细胞癌(BSCC)是临床上罕见的,具有高度恶性、生长迅速、容易发生浸润和转移、存活率低的肿瘤,发生率仅占膀胱肿瘤的0.5%~1%[1,2].BSCC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与尿路上皮癌差异很大,尽早明确诊断、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1 病历摘要1.1 例1,男,60岁.因间断性无痛性肉眼血尿8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8年1月16日入院.静脉尿路造影双肾盂肾盏显示尚好,双输尿管尚通畅.肺CT未见异常,全身骨扫描显像未见异常,膀胱CT平扫+增强见膀胱壁普遍增厚,尤以膀胱右侧壁及三角区为著,右侧输尿管口处充盈不佳,局部可见充盈缺损,边缘欠光滑.
作者:张玉洪;廉吉虎;陆巍;王焱旻;王勇;高庆园;王潇然;刘炳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Ang)Ⅰ、AngⅡ、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划分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Hhcy模型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采用腹腔注射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Hhcy大鼠,灌胃辛伐他汀制造辛伐他汀干预组,结扎左前降支复制AMI模型.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HCY、ET-1、Ang Ⅰ、AngⅡ、CRP、MPO水平.结果①成功建立Hhcy及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②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心电图明显变化.③正常对照组ET-1、Ang Ⅰ、AngⅡ、CRP、MPO等因子产生和释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④模型组ET-1、Ang Ⅰ、AngⅡ、CRP、MPO等因子产生和释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⑤干预组ET-1、Ang Ⅰ、AngⅡ、CRP、MPO等因子产生和释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血清ET-1、Ang Ⅰ、AngⅡ、CRP、MPO等血管活性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增加.②Hhcy可促进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时上述因子的产生和释放.③辛伐他汀虽不能降低血清Hcy浓度,但可有效减少上述因子的产生,从而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此类血管活性因子导致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凝血抗凝系统失衡等有关.
作者:刘新芳;姜雅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术中静脉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 择期行经腹子宫全切术病人48例,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四组各12例:对照组、D1组(右美托咪定组1 μg/kg)、D2组(右美托咪定组2 g/kg)和D3组(右美托咪定组3 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0 ml在1h内输注完毕,右美托咪定各组计算好总量后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静脉1h内输注完毕.术后使用吗啡行患者PCEA,观察术后24h镇痛情况.记录术后12h和12 ~24 h的吗啡用量、电子镇痛泵(PCA)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于术后0.5、2、6、12、24h时,采用视觉模糊(VAS)评分法评价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疼痛程度,计算镇痛有效率;记录围术期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和阿托品、麻黄碱的使用情况及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2 h吗啡用量、PC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D1、D2、D3组较对照组减少(P<0.05),D2组和D3组较D1组减少(P<0.05),D2组和D3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24 h四组患者吗啡用量、PC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静息状态下镇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2和D3组运动状态下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D2组和D3组较D1组升高(P<0.05),D2组和D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心动过缓的发生次数和阿托品的使用量,D1、D2和D3组较对照组增加,D3组较D1和D2组增加(P<0.05),D1组和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的发生次数和麻黄碱的使用量,D3组较其余三组增加(P<0.05),其余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恶心发生率较其余三组增加(P<0.05),其余三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不良反应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可在术后12 h内明显增强硬膜外吗啡镇痛的效果,减少吗啡的用量,其中2μg/kg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效果较好且围术期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徐辉;史潇;李梅娜;孙来保;曹铭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125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62例和他汀治疗组63例,均给予CHF常规治疗,他汀治疗组加用氟伐他汀40 mg/d,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6、12个月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8、C反应蛋白(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NF-α、IL-18、CRP、NT-proBNP及LVIDd、LVEF水平均改善(P<0.05),治疗后TNF-α水平在他汀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TNF-α、IL-18、CRP、NT-proBNP、LVIDd、LVEF水平均改善(P<0.05),治疗后他汀治疗组TNF-α、IL-18、LVIDd、LVEF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应用氟伐他汀可以降低老年CHF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其机制考虑与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相关.
作者:李雷;王晶晶;黄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随机抽选该院神经内科149例SAP患者,统计其多重耐药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查其多重耐药菌的病原学特点.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是否入住ICU以及晚发性肺炎是SAP多重耐药感染的高危因素.本研究149例SAP患者中分离出多重耐药菌11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10.9%)、肺炎克雷伯杆菌(15.5%)以及铜绿假单胞菌(27.3%)多重耐药菌属多见;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多重耐药菌属以溶血性葡萄球菌(11.8%)、金黄色葡萄球菌(9.1%)、粪肠球菌(6.4%)较高.结论 SAP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为意识障碍、是否入住ICU以及晚发性肺炎;多重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应根据其病原学特征,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积极综合治疗SAP.
作者:刘淑媛;张永喜;袁娟;杜敬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对男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微血管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男性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92例,进行生化和心脏指标检测和组织学分析.结果 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脏指数、射血分数、二尖瓣室间隔比值三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尖瓣E/E'在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患者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细胞纤维化、心肌细胞宽度、毛细血管长度密度、扩散半径在三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动脉管壁面积/圆周率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脏指数、射血分数、二尖瓣室间隔比值不依赖于心肌细胞宽度、毛细血管长度密度、扩散半径的改变.
作者:朱晓东;杜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前列腺汽化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该院行前列腺汽化手术的9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24、72 h的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麻醉药用量及术后疾病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后6、24 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h硬膜外麻醉组MMSE评分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术后72 h,两组间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硬膜外麻醉组POCD发生率(21.74%)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34.78%)(P<0.05);术后6d,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比较,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在不增加麻醉药用量的情况下,对老年患者POCD影响轻,且POCD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是老年患者手术适宜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俊领;杨艳梅;欧玉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Kaiso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及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NSCLC组织中Kaiso蛋白的表达.结果 78例肺癌组织中,Kaiso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6.7%(52/78),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质中.Kaiso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肺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x2=3.9、4.21,P<0.05).Kaiso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组的中位生存期31个月,Kaiso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组中位生存期44个月.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Kaiso蛋白阳性表达与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x2=7.554,P=0.006,Log-rank法),Cox多元分析结果显示肺癌TNM分期、Kaiso蛋白的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P=0.001、P=0.007、P=0.026)是肺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Kaiso蛋白的过度表达与NSCLC的恶性表型及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王宝;李泽;邵国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身体素质,体力活动水平及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男性32名,长期太极拳运动组16名(TE),平时少健身对照组16名(C),测试其身高(H),体重(W),肺活量(VT),握力(GS),体前屈(FX),平衡(BL),选择反应时(FT),同时使用SF-36及IPAQ问卷调查其QOL各维度及周体力活动情况,组间数据作方差齐性检验后的t检验分析,以SF-36总评PCS及MCS为因变量,身体素质各因素、IPAQ综合周体力为自变量作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TE组VC、GS、BL均显著高于C组;②TE组周MPA及周TPA显著高于C组;③TE组PF、BP、GH、VT、RE、PCS、MCS标准得分均显著高于C组;④多元回归分析示GS、BL、FX、FT是PCS的决定因素,BL、FT是MCS的决定因素,PCS与MCS均与周总体力活动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的老年男子肺活量水平、力量及平衡素质较高,太极拳运动能够提高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及QOL.
作者:鲍捷;周青;支炜;王国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