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模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血清ET-1、Ang Ⅰ、Ang Ⅱ、CRP、MPO水平的影响

刘新芳;姜雅秋

关键词:辛伐他汀, 同型半胱氨酸, 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皮素-1, 血管紧张素Ⅰ, 血管紧张素Ⅱ, 超敏C反应蛋白, 髓过氧化物酶
摘要: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Ang)Ⅰ、AngⅡ、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划分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Hhcy模型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采用腹腔注射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Hhcy大鼠,灌胃辛伐他汀制造辛伐他汀干预组,结扎左前降支复制AMI模型.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HCY、ET-1、Ang Ⅰ、AngⅡ、CRP、MPO水平.结果①成功建立Hhcy及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②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心电图明显变化.③正常对照组ET-1、Ang Ⅰ、AngⅡ、CRP、MPO等因子产生和释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④模型组ET-1、Ang Ⅰ、AngⅡ、CRP、MPO等因子产生和释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⑤干预组ET-1、Ang Ⅰ、AngⅡ、CRP、MPO等因子产生和释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血清ET-1、Ang Ⅰ、AngⅡ、CRP、MPO等血管活性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增加.②Hhcy可促进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时上述因子的产生和释放.③辛伐他汀虽不能降低血清Hcy浓度,但可有效减少上述因子的产生,从而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此类血管活性因子导致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凝血抗凝系统失衡等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随机抽选该院神经内科149例SAP患者,统计其多重耐药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查其多重耐药菌的病原学特点.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是否入住ICU以及晚发性肺炎是SAP多重耐药感染的高危因素.本研究149例SAP患者中分离出多重耐药菌11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10.9%)、肺炎克雷伯杆菌(15.5%)以及铜绿假单胞菌(27.3%)多重耐药菌属多见;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多重耐药菌属以溶血性葡萄球菌(11.8%)、金黄色葡萄球菌(9.1%)、粪肠球菌(6.4%)较高.结论 SAP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为意识障碍、是否入住ICU以及晚发性肺炎;多重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应根据其病原学特征,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积极综合治疗SAP.

    作者:刘淑媛;张永喜;袁娟;杜敬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氯化锂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氧糖剥夺模型PARP/AIF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氯化锂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氧糖剥夺模型的保护效果,并探讨其对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凋亡诱导因子(AIF)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传代2d的SH-SY5Y细胞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和锂剂处理组,采用TUNEL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质、细胞核中PARP-1 p85片段、AIF蛋白的表达.结果 TUNEL染色可见锂剂处理组凋亡细胞较氧糖剥夺组明显减少(P<0.05).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胞质内PARP-1 p85片段没有表达,AIF各组表达无差异;在胞核中锂剂处理组PARP-1 p85片段、AIF的表达比氧糖剥夺组少(P<0.05).结论 锂剂对氧糖剥夺模型的SH-SY5Y细胞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PARP-1活性,从而减少AIF发生核移位.

    作者:贾国强;付宝莲;巴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预后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DM)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78例老年DKA患者,对其临床急救措施进行观察,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78例老年DKA患者经过急救治疗后,好转67例(85.9%),死亡13例(14.1%).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12个与DKA相关的因素: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入院时血气分析pH<7.0及血糖12 h后仍>16.7 mmol/L、入院后12 h白细胞(WBC)> 15×109/L、入院时血钠浓度降低、入院时甘油三酯(TG)升高、存在感染、行机械通气治疗、存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胰岛素用量>50 U/L、24h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24 h SOFA评分、血钠水平、入院时TG、胰岛素用量>50 U/L、机械通气、合并基础疾病与DKA有相关性(P<0.05).结论 在DKA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项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时监测病情变化,指导DKA的治疗.

    作者:陈锡得;杨立勇;林志鸿;蔺佩鸿;黄艳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河北省老年人体质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河北省老年人的体质状况.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河北省2005年和2010年老年人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河北省2005年和2010年老年人体质变化情况及2010年河北省60~69岁人群的体质健康状况.结果 2010年老年男、女体质水平要优于2005年老年男、女.但河北省老年男、女体质综合评价得分均值水平一般,仅处于及格水平.2010年老年男、女体质状况都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身体各器官的表现以退行性变为主,心肺功能逐渐衰退,血压明显升高,肺活量下降,力量减弱,反应时延长等.这种趋势虽不能逆转,但有规律的锻炼及其他干预措施可明显延缓其衰退的速度.城乡间对老年男、女各项身体指标均值比较,身体形态、功能、素质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身体素质的差异性为明显,城市老人在柔韧性、力量、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均优于农村老人.结论 河北省加强对老年人的体质研究,定期对老年人进行体质测定,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老年人的健康投资,从更本上改善老年人体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生活调节和心理调节,并辅以药物保健,以控制脉搏和血压,加强科学锻炼和膳食搭配,消除多余脂肪,控制体重.各级政府要关注和重视城乡老年人体质差异现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投资,改善乡村老年人的饮食结构、居住环境和医疗条件,提高乡村老年人生活质量,逐步消除城乡老年人体质差别.

    作者:赵华;李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甲状腺素对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腺素对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体内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左旋甲状腺素25 μg/d治疗,并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剂量逐渐增大待促甲状腺素(TSH)恢复正常后,改维持剂量,大剂量150μg/d.对照组予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治疗8粒,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促甲状腺素(TSH)、游离T3(FT3)、游离T4(FT4)水平均有所变化,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SH、FT3、FT4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ApoB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酸(U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A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易导致体内血脂、血尿酸升高,引发脂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甲状腺素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脂、血UA.

    作者:王新;郭静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老年骨伤科中的应用

    老年人体弱多病、各脏器功能衰退、抵抗力低下,因疼痛不愿翻身、不愿进行功能锻炼等可使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1-3].本研究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旨在提高老年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0~82[平均(69.42 ±4.54)]岁;病程1~12w,平均(5.41±1.52)w,文化程度:小学21例,中学14例,大专10例;骨折部位:膝关节12例,踝关节15例,肘关节8例,腕关节1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1~81[平均(69.23±5.62)]岁;病程1~12w,平均(5.38±1.95)w;小学20例,中学16例,大专9例;骨折部位:膝关节10例,踝关节16例,肘关节9例,腕关节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薛敏;韦霖;高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特点及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1].代谢综合征是脂质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等各种人体代谢成分异常的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约15%[2];同时,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密切,且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3].因此,研究老年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对减少老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华;张忠夫;柴强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术中静脉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中静脉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 择期行经腹子宫全切术病人48例,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四组各12例:对照组、D1组(右美托咪定组1 μg/kg)、D2组(右美托咪定组2 g/kg)和D3组(右美托咪定组3 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0 ml在1h内输注完毕,右美托咪定各组计算好总量后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静脉1h内输注完毕.术后使用吗啡行患者PCEA,观察术后24h镇痛情况.记录术后12h和12 ~24 h的吗啡用量、电子镇痛泵(PCA)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于术后0.5、2、6、12、24h时,采用视觉模糊(VAS)评分法评价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疼痛程度,计算镇痛有效率;记录围术期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和阿托品、麻黄碱的使用情况及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2 h吗啡用量、PC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D1、D2、D3组较对照组减少(P<0.05),D2组和D3组较D1组减少(P<0.05),D2组和D3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24 h四组患者吗啡用量、PC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静息状态下镇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2和D3组运动状态下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D2组和D3组较D1组升高(P<0.05),D2组和D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心动过缓的发生次数和阿托品的使用量,D1、D2和D3组较对照组增加,D3组较D1和D2组增加(P<0.05),D1组和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的发生次数和麻黄碱的使用量,D3组较其余三组增加(P<0.05),其余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恶心发生率较其余三组增加(P<0.05),其余三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不良反应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可在术后12 h内明显增强硬膜外吗啡镇痛的效果,减少吗啡的用量,其中2μg/kg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效果较好且围术期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徐辉;史潇;李梅娜;孙来保;曹铭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BP),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一种周围神经病.BP可引起面部肌肉瘫痪、表情障碍和心理障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到目前为止,BP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均表明BP与病毒感染有关,特别是与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及其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许静;毛西京;于挺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诱导剂量米库氯铵在老年患者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米库氯胺是一种短时效甾体类非去极化肌松药,能满足诱导插管和短小手术肌松需要.国外对其肌松效应和心血管作用已进行广泛研究.本实验主要比较不同剂量米库氯铵的应用效果,旨在探讨在老年患者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时佳的诱导剂量.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55 ~75[平均(67.5±11.9)]岁;体重45~ 70kg.患者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均正常,无神经肌肉疾病.

    作者:孙天适;宋洋;张迪;田旭玉;兰岚;王英才;杨桐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目的 分析老年乳腺癌病人外周血趋化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 随机抽选4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期抽选45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咐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8、趋化因子CCL20、正常T细胞表达以及分泌物因子(RANTES)、细胞趋化蛋白(MCP)-1等趋化因子的水平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同时对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表面CXCR1、CCR6、CCR5、CCR2等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血清IL-8[(4.6±1.7)vs(4.3±1.6) pg/ml]、CCL20[(10.9±5.5)vs(5.3±5.3) μg/L]、RANTES[(28.6±8.2)vs(13.7±7.5)μg/L]、MCP-1[(139.6±16.6) vs(125.7±15.4) pg/ml]等趋化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周血CD3+T细胞表面CXCR1、CCR6、CCR5、CCR2等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IL-8、CCL20、RANTES、MCP-1等趋化因子浓度可作为理想的乳腺癌转移预测指标,CCL20、RANTES异常升高在乳腺癌的发病及进展中可能发挥着作用,IL-8、MCP-1高表达则可能预示着预后较差.

    作者:朱旭;李炯;杨檬;曾冬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术后早期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3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实施瓣膜置换术的老年瓣膜病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造成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50例患者中死亡15例,其中多脏器衰竭6例(6/15,40%),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5/15,33.33%),严重室性心律失常2例(2/15,13.33%),术后左心室破裂2例(2/15,13.33%).单变量分析显示年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心胸比率,差异显著(P<0.01),与早期死亡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多元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心功能、心胸比率可能是造成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结论 术前积极改善患者心功能,术中谨慎操作,加强心肌保护,术后提供全面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早期死亡率.

    作者:韦武利;王奇;向敏峰;吴先球;漆奋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白藜芦醇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Res)是一种多酚类植物抗毒素,化学名为3,4,5-三羟基-反-均二苯代乙烯[1].它主要存在于葡萄、虎杖、蓝莓、花生、藜芦等植物中,其中葡萄酒中含量较多.早期流行病学发现“法国悖论”现象,因为法国人经常食用高脂类食物,但其心血管病发病率却比英、美国家明显降低,这与他们经常饮用红葡萄酒有关,系酒中富含的Res起到保护心血管的功效.Res除抗动脉粥样硬化(AS)保护心脑血管外,还有神经保护、抗肿瘤、延缓衰老等多种功能[2].现仅对Res在防治AS、保护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傅思惟;赵铁梅;李淑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南方地区中青年和老年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对比

    重症肌无力(MG)发病率为(8 ~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1],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临床特点不尽相同.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国南方地区中青年及老年MG患者的临床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1980 ~ 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MG病例.老年MG 128例,其中男54例、女74例(男∶女=0.73∶1.00),发病年龄61~ 82岁,平均(68.47±5.68)岁.一组为中青年MG 148例,发病年龄为21 ~60岁,其中男313例、女835例(男∶女=0.37∶1.00),平均发病年龄(36.96±11.08)岁.其诊断标准为[1]:典型的临床症状(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可确诊.部分患者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低频重复刺激时动作电位波幅递减大于10%,或者行血清AchR抗体检测,滴度增高有助于诊断.

    作者:陈娟;郑龙;胡晓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高脂肪餐后三酰甘油水平变化

    冠心病不仅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心血管中的表现,常常伴有高脂血症等[1].此类患者是心脏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如不积极控制,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2].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与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3].临床上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4,5].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高脂肪餐后三酰甘油(TG)水平变化.

    作者:郝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FICE染色内镜联合EpCAM检测对肠化型Barrett的诊断价值

    近年来,Barrett食管(BE)发病率逐年升高,容易引发食管下段腺癌[1,2].在BE患者中,癌变率高的病理类型为含杯状细胞[3]的特殊肠化型BE,而临床上采用的胃镜检查结合活检诊断BE具有较大的局限性[4],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5].本文拟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FICE染色内镜联合EpCAM检测与FICE染色内镜联合CK7检查,旨在对比两组的诊断效果.

    作者:崔振芹;赵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和基因突变有关[1].随着病情的发展,心室肌肥厚程度加重,患者可出现肢体乏力、呼吸困难、头晕等临床症状,甚至可发生心源性猝死[2].肥厚型心肌病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显著升高[3].胺碘酮通过延长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减慢心肌细胞产生下一次动作电位的时间,消除折返激动,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4].倍他乐克通过和心肌细胞异位起搏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拮抗β1受体激动的作用,可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5].本研究观察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对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旨在探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

    作者:庞小云;剡永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长期太极拳运动对老年男子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身体素质,体力活动水平及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男性32名,长期太极拳运动组16名(TE),平时少健身对照组16名(C),测试其身高(H),体重(W),肺活量(VT),握力(GS),体前屈(FX),平衡(BL),选择反应时(FT),同时使用SF-36及IPAQ问卷调查其QOL各维度及周体力活动情况,组间数据作方差齐性检验后的t检验分析,以SF-36总评PCS及MCS为因变量,身体素质各因素、IPAQ综合周体力为自变量作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①TE组VC、GS、BL均显著高于C组;②TE组周MPA及周TPA显著高于C组;③TE组PF、BP、GH、VT、RE、PCS、MCS标准得分均显著高于C组;④多元回归分析示GS、BL、FX、FT是PCS的决定因素,BL、FT是MCS的决定因素,PCS与MCS均与周总体力活动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的老年男子肺活量水平、力量及平衡素质较高,太极拳运动能够提高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及QOL.

    作者:鲍捷;周青;支炜;王国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内科门诊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现况

    目的 探讨心内科门诊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现状.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心内科门诊患者179例,均服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使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现状,将其分为两组,未曾住院治疗的心内科门诊患者96例为对照组,曾住院治疗的心内科门诊患者83例为观察组,采用流行病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药量不足的原因.结果 179例心内科门诊患者中,73例(40.8%)氯吡格雷的服用剂量不足,70例(39.1%)阿司匹林的服用剂量不足.观察组氯吡格雷(24.1%)与阿司匹林(22.9%)的服用剂量不足所占比例均明显小于对照组(55.2%、53.1%),观察组非心内科医生的指导(3例,3.6%)、心内科医生忽略询问(2例,2.4%)、患者担心不良反应的出现(7例,8.4%)所占比例均明显小于对照组(12例,12.5%;10例,10.4%;18例,18.8%)(均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3例,3.6%)小于对照组(5例,5.2%),观察组氯吡格雷(6例,7.2%)与阿司匹林(4例,4.8%)的服用药物为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剂量所占比例均小于对照组(8例,8.3%、6例,6.2%),观察组出血(1例,1.2%)、皮疹(2例,2.4%)均少于对照组(2例,2.4%;3例,3.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心内科门诊患者中,普遍存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服用剂量低的情况.

    作者:王丽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关节腔内注射三氧化二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体重及X线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三氧化二砷(ATO)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体重及X线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重无差异的动物,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9)、对照组(n=12)和治疗组(n=15).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对照组和治疗组制备CIA大鼠模型.三组分别给予踝关节腔内注射10% ATO溶液0.1 ml、磷酸盐缓冲液(PBS)0.1 ml、10% ATO溶液0.1 ml,并于造模前、注射药物前后观察大鼠体质量的变化、注射药物后的关节X线表现及治疗前后评分.结果 组间比较,造模前三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相对于造模前体质量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组之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质量降低(P<0.05);治疗后,三组之间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X线片无异常,对照组大鼠踝关节处存在较为明显的软组织肿胀影及膨胀性破坏;治疗组软组织肿胀较轻.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治疗组X线评分更高(P<0.05),对照组、治疗组之间X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正常对照组、对照组X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X线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三组之间X线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腔注射ATO治疗关节炎,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RA)动物体质量的增加值,改善X线片,效果明显.

    作者:李鸿江;董玉意;李拾林;吕国荣;蔡思清;刘红;颜建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