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藜芦醇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

傅思惟;赵铁梅;李淑梅

关键词:白藜芦醇, 动脉粥样硬化, 预防
摘要:白藜芦醇(Res)是一种多酚类植物抗毒素,化学名为3,4,5-三羟基-反-均二苯代乙烯[1].它主要存在于葡萄、虎杖、蓝莓、花生、藜芦等植物中,其中葡萄酒中含量较多.早期流行病学发现“法国悖论”现象,因为法国人经常食用高脂类食物,但其心血管病发病率却比英、美国家明显降低,这与他们经常饮用红葡萄酒有关,系酒中富含的Res起到保护心血管的功效.Res除抗动脉粥样硬化(AS)保护心脑血管外,还有神经保护、抗肿瘤、延缓衰老等多种功能[2].现仅对Res在防治AS、保护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静脉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中静脉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 择期行经腹子宫全切术病人48例,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四组各12例:对照组、D1组(右美托咪定组1 μg/kg)、D2组(右美托咪定组2 g/kg)和D3组(右美托咪定组3 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0 ml在1h内输注完毕,右美托咪定各组计算好总量后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静脉1h内输注完毕.术后使用吗啡行患者PCEA,观察术后24h镇痛情况.记录术后12h和12 ~24 h的吗啡用量、电子镇痛泵(PCA)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于术后0.5、2、6、12、24h时,采用视觉模糊(VAS)评分法评价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疼痛程度,计算镇痛有效率;记录围术期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和阿托品、麻黄碱的使用情况及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2 h吗啡用量、PC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D1、D2、D3组较对照组减少(P<0.05),D2组和D3组较D1组减少(P<0.05),D2组和D3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24 h四组患者吗啡用量、PC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患者静息状态下镇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2和D3组运动状态下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D2组和D3组较D1组升高(P<0.05),D2组和D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心动过缓的发生次数和阿托品的使用量,D1、D2和D3组较对照组增加,D3组较D1和D2组增加(P<0.05),D1组和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的发生次数和麻黄碱的使用量,D3组较其余三组增加(P<0.05),其余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恶心发生率较其余三组增加(P<0.05),其余三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不良反应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可在术后12 h内明显增强硬膜外吗啡镇痛的效果,减少吗啡的用量,其中2μg/kg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效果较好且围术期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徐辉;史潇;李梅娜;孙来保;曹铭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术后早期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3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实施瓣膜置换术的老年瓣膜病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造成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50例患者中死亡15例,其中多脏器衰竭6例(6/15,40%),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5/15,33.33%),严重室性心律失常2例(2/15,13.33%),术后左心室破裂2例(2/15,13.33%).单变量分析显示年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心胸比率,差异显著(P<0.01),与早期死亡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多元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心功能、心胸比率可能是造成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结论 术前积极改善患者心功能,术中谨慎操作,加强心肌保护,术后提供全面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早期死亡率.

    作者:韦武利;王奇;向敏峰;吴先球;漆奋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前列腺汽化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前列腺汽化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该院行前列腺汽化手术的9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24、72 h的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麻醉药用量及术后疾病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后6、24 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h硬膜外麻醉组MMSE评分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术后72 h,两组间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硬膜外麻醉组POCD发生率(21.74%)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34.78%)(P<0.05);术后6d,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比较,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在不增加麻醉药用量的情况下,对老年患者POCD影响轻,且POCD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是老年患者手术适宜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俊领;杨艳梅;欧玉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冠心病猝死患者心肌组织纤维连接蛋白及内皮素的表达

    目的 探讨冠心病猝死患者心肌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内皮素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150份冠状动脉组织切片标本,其中正常血管标本50份,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50份和不稳定斑块50份,用MaxVision免疫组化方法对比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和内皮素(ET)的表达.结果 正常心肌组织FN、ET均呈阴性表达;稳定斑块组FN呈散在、单个细胞性胞质棕褐色着色,ET呈局灶性心肌细胞胞质阳性表达;不稳定斑块组FN呈大片状心肌细胞胞质棕褐色着色,ET呈血管平滑肌、血管内皮及心肌细胞胞质呈棕色阳性着色.3组患者心肌中ET、FN阳性反应物累积吸光度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和ET的阳性表达是心肌缺血和损伤的灵敏指标,对推断冠心病猝死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邓建平;刘海燕;杨刚;周振宇;赵景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预后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DM)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78例老年DKA患者,对其临床急救措施进行观察,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78例老年DKA患者经过急救治疗后,好转67例(85.9%),死亡13例(14.1%).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12个与DKA相关的因素: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入院时血气分析pH<7.0及血糖12 h后仍>16.7 mmol/L、入院后12 h白细胞(WBC)> 15×109/L、入院时血钠浓度降低、入院时甘油三酯(TG)升高、存在感染、行机械通气治疗、存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胰岛素用量>50 U/L、24h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24 h SOFA评分、血钠水平、入院时TG、胰岛素用量>50 U/L、机械通气、合并基础疾病与DKA有相关性(P<0.05).结论 在DKA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项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时监测病情变化,指导DKA的治疗.

    作者:陈锡得;杨立勇;林志鸿;蔺佩鸿;黄艳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低分子量姬松茸多糖对树突细胞Th1型免疫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姬松茸多糖(LMPAB)对树突细胞(DCs) Th1型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ICR小鼠骨髓来源的DCs.应用WST检测LMPAB增强DCs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LMPAB对DCs分泌的干扰素(IFN-)γ与白细胞介素(IL)-12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4.84±0.21)比较,LMPAB+卵白蛋白(OVA)组(6.59±0.19)可以增强DCs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P<0.05);与正常组IL-12[(32.31±2.45)pg/ml]、IFN-γ[(657.34± 43.41) pg/ml]比较,LMPAB +OVA组IL-12[(45.89± 1.03)pg/ml、IFN--γ(854.42±35.06)pg/ml]明显升高(P<0.05).结论 LMPAB可以增强DCs Th1型免疫反应,可能具有免疫佐剂的调节作用.

    作者:董海影;张春;韩翠翠;杨莹;马立威;牛英才;刘吉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萎缩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萎缩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AD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取同期体检的认知功能正常的非AD老年人6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脑CT参数作线性测量以确定脑萎缩的程度,并对AD组患者行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定,并将以上数值和CDR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AD组患者侧脑室颢角间径、侧裂池宽平均宽度、三脑室宽度、尾状核头间径、侧脑室前角宽度、侧脑室体部平均宽度、侧脑室枕部平均宽度、脑沟平均宽度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脑颞叶、脑皮质及白质萎缩;AD组四叠体池宽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干萎缩不明显.CDR和侧脑室颢角间径、侧裂池宽平均宽度、三脑室宽度、尾状核头间径、侧脑室前角宽度、侧脑室体部平均宽度、侧脑室枕部平均宽度、脑沟平均宽度等指标均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性AD脑萎缩和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姚胜旗;陆学胜;许敏;张燕;张允;丁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卵巢移植对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抗凋亡作用

    目的 评价卵巢移植的海马神经保护效果.方法 将(200±20)g的SD大鼠在动情间期去除其双侧卵巢,7d后一组在其肾被膜下移植出生3d内的SD乳鼠卵巢;一组给予隔天腹腔注射己烯雌酚1 mg/kg.分别于干预后的4d、7d、14 d和28 d,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神经元Bax、Bcl-2表达.结果 卵巢移植组除移植4d后,Bax的阳性表达有所下降,降幅虽不及同期己烯雌酚腹腔注射组,但BCL-2的阳性表达同时提高,Bcl-2/Bax比值随移植时间的延长,增高明显,尤其移植28 d后明显高于同期给药组(P<0.05).结论 卵巢移植不仅通过降低Bax阳性表达及提高BCL-2的阳性表达抑制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己烯雌酚腹腔注射组仅通过降低Bax阳性表达抑制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卵巢移植对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抗凋亡效果优于单纯己烯雌酚替代组.

    作者:孔斌;黑常春;刘芳;蔡玉芳;朱万平;余建强;王燕蓉;赵承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左旋多巴毒副反应大鼠淋巴细胞表面多巴胺转运体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PD)左旋多巴毒副反应大鼠淋巴细胞(PBL)表面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经典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毁法制作PD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腹腔注射50mg·kg-1 ·d-1左旋多巴(LD)/苄丝肼2 w,制备LD大鼠模型.采用随机区层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LD模型组及复方地黄方组四组,每组12只,分别干预4w、6w,应用RT-PCR法测定大鼠PBL表面DAT的表达.结果 LD模型组大鼠PBL表面DAT的表达较正常及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01),且与病程成负相关;复方地黄方组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高于LD模型组(P<0.001).结论 复方地黄方可能通过增加PBL表面DAT表达来发挥减毒抗PD的作用.

    作者:罗瑞静;何建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虫草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炎症调节

    目的 观察虫草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及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虫草素预处理组.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结果 虫草素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神经行为,缩小梗死面积,抑制促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而增加抗炎症因子IL-10和TGF-β1的表达,并抑制NF-κB的活化.结论 虫革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抵抗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邓昌;欧阳波;陶然;余顺治;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预防性绿茶多酚干预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索预防性绿茶多酚(GTPs)干预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J老年小鼠共6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预防组、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组和治疗组(n=15).后三组分别给予MPTP建立模型和绿茶多酚干预后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比色法观察中脑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预防组、MPTP组和治疗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变化幅度预防组<治疗组<MPTP组.结论 预防性补充抗氧化物质对PD小鼠的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优于治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预先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提高发生病理改变的阈值.

    作者:叶俊;陈敏;黄雪芳;刘承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 (CysC)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将入选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T2DM患者血清CysC、hs-CRP、IL-6、TNF-αt、Hcy较健康者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CysC、hs-CRP、IL-6、TNF-α、Hcy、SOD水平较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血清CysC水平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CysC>1.4 mg/L组的hs-CRP、IL-6、TNF-α、Hcy血清水平高于CysC≤1.4 mg/L组(P<0.01),通过CysC与hs-CRP、IL-6、TNF-α、Hcy的多元线性相关分析,CysC与hs-CRP、IL-6、TNF-α、Hcy均呈显著正相关,CysC与SOD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血清CysC参与氧化应激损伤过程,影响DN的发生发展.

    作者:何煜;张琰;廖婷婷;龚俊;罗韦峰;夏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蛋白C和蛋白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机体内的抗凝系统和凝血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当凝血系统被激活占优势时,则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在机体内发挥重要抗凝作用的3个体系:抗凝血酶、蛋白C(P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PC和蛋白S(PS)与凝血酶调节蛋白(TM)和活化PC抑制物(APCI)共同组成PC系统,在抗凝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广泛的多态性,简单的多态形式是发生在基因组中的单个核苷酸的替代,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通过探讨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PS和PC基因SNP,明确PS和PC基因多态性与VTE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人VTE的主要致病基因.

    作者:李方超;靳会敏;佟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彩色多普勒的临床检查结果及其特征性表现.方法 收集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该院诊断为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计算其左室心肌厚度及左室内径大小,统计心肌运动障碍、室壁瘤、回声脱失、彩色分流束及高速湍流频谱等的情况,分析该类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特征.结果 健康对照组左室心肌厚度及左室收缩期、舒张期内径分别为(10.03±2.04) mm、(28.63±5.71)mm、(44.80±7.46) mm,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左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增加,分别为(35.40±6.08)mm、(53.68±8.00)mm(P<0.05);老年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常伴心肌运动障碍、心尖部矛盾运动,多数有室壁瘤形成,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声脱失、左至右室的彩色分流束且有高速湍流频谱.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下左室增大、回声脱失、左至右室的彩色分流束及高速湍流频谱是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特征性表现,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大价值.

    作者:王曼;张跃力;胡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46~55岁城市女性身体形态和功能指标

    目的 明确46~55岁的城市女性健康体质水平是否符合国家的体质测定标准.方法 对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的100例46~55岁的女性,进行人体形态、身体机能的相关指标测量,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重指数(BMI)平均值为(23.10±2.68) kg/m2,腰髋比(WHR)的平均值为(0.85±0.05),脂肪比例(BF%)的平均值为(37.62%±3.33%)和台阶指数的平均值为(31.62±3.74).结论 46~50岁城市女性的身体形态相关指标均超出了国家的体质测定标准,身体机能相关指标均没有达到国家的体质测定标准.

    作者:谭世文;张浩;王强;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引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PCI治疗的中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其中采用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法治疗49例,直接支架置入法41例,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h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TnⅠ)和肌酸激酶(CK-Mb)的表达量.结果 术后24h,两组cTnⅠ、CK-Mb的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95);球囊支架/扩张置入术组与直接支架置入术组相比,术后24 h cTnⅠ、CK-Mb水平更高(P<0.05);其中并发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cTnⅠ和CK-Mb水平术前、术后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直接支架置入术组相比,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手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可能更严重,且糖尿病是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毅;王国林;贾小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关节腔内注射三氧化二砷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体重及X线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三氧化二砷(ATO)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体重及X线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重无差异的动物,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9)、对照组(n=12)和治疗组(n=15).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对照组和治疗组制备CIA大鼠模型.三组分别给予踝关节腔内注射10% ATO溶液0.1 ml、磷酸盐缓冲液(PBS)0.1 ml、10% ATO溶液0.1 ml,并于造模前、注射药物前后观察大鼠体质量的变化、注射药物后的关节X线表现及治疗前后评分.结果 组间比较,造模前三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相对于造模前体质量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组之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正常对照组、对照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质量降低(P<0.05);治疗后,三组之间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X线片无异常,对照组大鼠踝关节处存在较为明显的软组织肿胀影及膨胀性破坏;治疗组软组织肿胀较轻.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治疗组X线评分更高(P<0.05),对照组、治疗组之间X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正常对照组、对照组X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X线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三组之间X线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腔注射ATO治疗关节炎,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RA)动物体质量的增加值,改善X线片,效果明显.

    作者:李鸿江;董玉意;李拾林;吕国荣;蔡思清;刘红;颜建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提高CpG ODN免疫效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1995年Krieg等[1]研究发现CpG二寡聚核苷酸(ODN)是病原体DNA免疫刺激活性的基础结构并等将这类含有非甲基化CpG的特定结构称为CpG基序,也有学者称其为免疫刺激序列.其中,组成CpG ODN胞嘧啶的第五位碳原子必须是非甲基化的,正是因为这种结构,使CpG ODN具有免疫刺激活性作用,换言之,这也是CpG ODN免疫刺激活性的核心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CpG ODN能被Toll样受体(TLR9)特异性识别,通过TLR9的识别作用启动信号转导级联反应.由CpGODN引起的免疫刺激活性作用是明显且多样化的,其主要作用包括:(1)直接刺激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s):通过促进pDCs成熟并使其分泌大量的IL-12、细胞共刺激分子CD86及少量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

    作者:王旋;王树平;丁子清;申玉芹;于海蛟;周岳;林崇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白藜芦醇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Res)是一种多酚类植物抗毒素,化学名为3,4,5-三羟基-反-均二苯代乙烯[1].它主要存在于葡萄、虎杖、蓝莓、花生、藜芦等植物中,其中葡萄酒中含量较多.早期流行病学发现“法国悖论”现象,因为法国人经常食用高脂类食物,但其心血管病发病率却比英、美国家明显降低,这与他们经常饮用红葡萄酒有关,系酒中富含的Res起到保护心血管的功效.Res除抗动脉粥样硬化(AS)保护心脑血管外,还有神经保护、抗肿瘤、延缓衰老等多种功能[2].现仅对Res在防治AS、保护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傅思惟;赵铁梅;李淑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管性认知障碍治疗进展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较为常见的痴呆类型,到2040年我国痴呆患病人数将成为世界之首,并与世界发达国家痴呆患病总数相等[1].因此,早期识别VCI至关重要,因其具有可逆性,现阶段治疗不规范,故本文对VCI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VCI的概述及分类1.1 概述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除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明显的脑血管病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皮质下白质缺血、小血管疾病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也可诱发VCI[2,3];另外,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都可引起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并逐渐发生痴呆.由于病情进展较慢,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患者出现症状得到临床的明确诊断时,常常已错过重要的早期干预治疗阶段.而通过深入研究VCI可进一步认识由血管性因素和血管病引起的认知损害或痴呆,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常春娣;邢影;杨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