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王晓峰;王伟
冠心病不仅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心血管中的表现,常常伴有高脂血症等[1].此类患者是心脏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如不积极控制,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2].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与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3].临床上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4,5].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高脂肪餐后三酰甘油(TG)水平变化.
作者:郝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常见的安全问题及其自身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所医院的24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筛选出7项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以及39项患者自身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为跌倒、坠床、压力性溃疡、用药错误、误吸、窒息、走失,同一危险因素对患者多个安全问题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应及早、全面、动态地进行评估,预防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发生.
作者:田义华;赵庆华;肖明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苦瓜提取物对四氧嘧啶(ALX)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ALX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对照组,苦瓜提取物低、中、高3个剂量(20、40、80 m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ig)28 d,以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丙二醛(MDA)水平为测定指标,研究不同剂量苦瓜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作用.结果 苦瓜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糖尿病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的SOD活力,降低血清HbA1c水平,降低血清和肝脏组织的MDA水平.结论 苦瓜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体内自由基,修复自由基引发的细胞膜破损等作用有关.
作者:王颖;张桂芳;徐炳政;姚笛;常咏涵;张东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白藜芦醇(Res)是一种多酚类植物抗毒素,化学名为3,4,5-三羟基-反-均二苯代乙烯[1].它主要存在于葡萄、虎杖、蓝莓、花生、藜芦等植物中,其中葡萄酒中含量较多.早期流行病学发现“法国悖论”现象,因为法国人经常食用高脂类食物,但其心血管病发病率却比英、美国家明显降低,这与他们经常饮用红葡萄酒有关,系酒中富含的Res起到保护心血管的功效.Res除抗动脉粥样硬化(AS)保护心脑血管外,还有神经保护、抗肿瘤、延缓衰老等多种功能[2].现仅对Res在防治AS、保护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傅思惟;赵铁梅;李淑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预防性绿茶多酚(GTPs)干预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J老年小鼠共6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预防组、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组和治疗组(n=15).后三组分别给予MPTP建立模型和绿茶多酚干预后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比色法观察中脑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预防组、MPTP组和治疗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变化幅度预防组<治疗组<MPTP组.结论 预防性补充抗氧化物质对PD小鼠的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优于治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预先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提高发生病理改变的阈值.
作者:叶俊;陈敏;黄雪芳;刘承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Kaiso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及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NSCLC组织中Kaiso蛋白的表达.结果 78例肺癌组织中,Kaiso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6.7%(52/78),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质中.Kaiso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肺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x2=3.9、4.21,P<0.05).Kaiso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组的中位生存期31个月,Kaiso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组中位生存期44个月.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Kaiso蛋白阳性表达与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x2=7.554,P=0.006,Log-rank法),Cox多元分析结果显示肺癌TNM分期、Kaiso蛋白的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P=0.001、P=0.007、P=0.026)是肺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Kaiso蛋白的过度表达与NSCLC的恶性表型及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王宝;李泽;邵国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小分子RNA干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探讨其对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和克隆能力的影响.方法 针对bFGF基因序列构建短发夹状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A549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采用Real Time-PCR检测观察bFGF-siRNA转染前后A549细胞bFGF mRNA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法测OCT-4蛋白表达的变化.CCK-8比色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分别观察A549细胞增殖和克隆能力的变化.结果 特异性bFGF-siRNA能有效降低A549细胞中bFGF的mRNA水平(P<0.01),转染后A549细胞OCT-4表达下降(P<0.05),增殖和克隆能力均明显降低(各P<0.01).结论 靶向bFGF基因的短发夹状siRNA可以抑制bFGF表达;bFGF信号通路在在维持肺癌A549增殖和克隆特性、OCT-4表达上起重要作用.
作者:白小燕;孟又胜;王秀问;王亚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也可累及小肠的急性黏膜坏死、纤维素渗出性炎症,由于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1].老年人由于一般情况差、基础病多、免疫力低下,在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之后较非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本病起病大多急骤,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可呈暴发型,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较容易误诊而增加了其死亡率.本文回顾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岳伟;张丽;安瑛;寻琳婷;汤敏;范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深入了解老年残疾人家庭照顾者的角色适应问题,为其适应照顾者角色提供帮助,更好地开展社区护理服务.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1名老年残疾人家庭照顾者进行深度访谈,访谈提纲根据罗伊适应模式拟定.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老年残疾人家庭照顾者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心理压力大,照顾能力不足,渴望支持.结论 老年残疾人家庭照顾者的角色适应问题较多,应积极开展多种养老服务,关注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照顾能力.
作者:李立伟;沈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研究表明80%以上的胃癌伴有萎缩性胃炎[1].Correa[2]提出的肠型胃癌发生的多步骤假说,即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的病变过程.因此,进行萎缩性胃炎的筛查尤为显得重要.目前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需通过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确诊.而老年人作为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高危人群,常伴有心肺功能不全,对胃镜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耐受性差,常常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3].
作者:杨永刚;陈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河北省老年人的体质状况.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河北省2005年和2010年老年人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河北省2005年和2010年老年人体质变化情况及2010年河北省60~69岁人群的体质健康状况.结果 2010年老年男、女体质水平要优于2005年老年男、女.但河北省老年男、女体质综合评价得分均值水平一般,仅处于及格水平.2010年老年男、女体质状况都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身体各器官的表现以退行性变为主,心肺功能逐渐衰退,血压明显升高,肺活量下降,力量减弱,反应时延长等.这种趋势虽不能逆转,但有规律的锻炼及其他干预措施可明显延缓其衰退的速度.城乡间对老年男、女各项身体指标均值比较,身体形态、功能、素质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身体素质的差异性为明显,城市老人在柔韧性、力量、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均优于农村老人.结论 河北省加强对老年人的体质研究,定期对老年人进行体质测定,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老年人的健康投资,从更本上改善老年人体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生活调节和心理调节,并辅以药物保健,以控制脉搏和血压,加强科学锻炼和膳食搭配,消除多余脂肪,控制体重.各级政府要关注和重视城乡老年人体质差异现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投资,改善乡村老年人的饮食结构、居住环境和医疗条件,提高乡村老年人生活质量,逐步消除城乡老年人体质差别.
作者:赵华;李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263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食管癌切除加食管胃吻合手术组(A组)79例,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隔胸膜减张覆盖组(B组)184例,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管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单一切口,创伤小,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导管引流量少于A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由于B组手术方法综合了吻合牢固、降低吻合口张力以及胸膜覆盖增加血供的优点,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隔胸膜减张覆盖术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是老年食管癌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赵纯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虫草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及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虫草素预处理组.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结果 虫草素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神经行为,缩小梗死面积,抑制促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而增加抗炎症因子IL-10和TGF-β1的表达,并抑制NF-κB的活化.结论 虫革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抵抗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邓昌;欧阳波;陶然;余顺治;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重症胰腺炎是常见外科急腹症,其发病急,并发症多.老龄人口在我国占有相当比重,其机体重要器官代偿功能差,多伴发其他疾病,因此发生重症胰腺炎后预后更差.目前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临床已无困难,但治疗方法仍存争议.本文探讨老年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诊断治疗以期望改善其预后.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标准老年人标准参照我国老年人定义即≥60岁,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胰腺学组1996年制定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1],轻重分型参照APACHEⅡ评分系统分为轻、重型,≥8分者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作者:耿文茂;张倩;吴亚光;苏忠学;秦成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BP),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一种周围神经病.BP可引起面部肌肉瘫痪、表情障碍和心理障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到目前为止,BP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均表明BP与病毒感染有关,特别是与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及其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许静;毛西京;于挺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老年期痴呆患者照顾者照顾感受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和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对153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期痴呆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的总分为(38.25±14.29)分,积极感受总分为(32.18±8.12)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照顾者自觉经济压力、家中分担照顾人数、照顾者自觉健康状况、每日照顾小时数为照顾负担的影响因素,目前与患者的情感关系、“放入养老机构照顾”想法的频率、患者性别、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成为照顾者的动机为积极感受的影响因素.结论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家庭照顾与社会正式支持的有效结合,在护理实践中,在关心痴呆患者的同时,也应该关心照顾者,应从消极与积极两个方面全面真实理解照顾者照顾感受,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与指导,以达到减轻照顾者照顾负担、改善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作者:蒋芬;王卫红;王庆妍;唐四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较为常见的痴呆类型,到2040年我国痴呆患病人数将成为世界之首,并与世界发达国家痴呆患病总数相等[1].因此,早期识别VCI至关重要,因其具有可逆性,现阶段治疗不规范,故本文对VCI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VCI的概述及分类1.1 概述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除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明显的脑血管病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皮质下白质缺血、小血管疾病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也可诱发VCI[2,3];另外,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都可引起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并逐渐发生痴呆.由于病情进展较慢,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患者出现症状得到临床的明确诊断时,常常已错过重要的早期干预治疗阶段.而通过深入研究VCI可进一步认识由血管性因素和血管病引起的认知损害或痴呆,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常春娣;邢影;杨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明确46~55岁的城市女性健康体质水平是否符合国家的体质测定标准.方法 对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的100例46~55岁的女性,进行人体形态、身体机能的相关指标测量,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重指数(BMI)平均值为(23.10±2.68) kg/m2,腰髋比(WHR)的平均值为(0.85±0.05),脂肪比例(BF%)的平均值为(37.62%±3.33%)和台阶指数的平均值为(31.62±3.74).结论 46~50岁城市女性的身体形态相关指标均超出了国家的体质测定标准,身体机能相关指标均没有达到国家的体质测定标准.
作者:谭世文;张浩;王强;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膀胱小细胞癌(BSCC)是临床上罕见的,具有高度恶性、生长迅速、容易发生浸润和转移、存活率低的肿瘤,发生率仅占膀胱肿瘤的0.5%~1%[1,2].BSCC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与尿路上皮癌差异很大,尽早明确诊断、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1 病历摘要1.1 例1,男,60岁.因间断性无痛性肉眼血尿8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8年1月16日入院.静脉尿路造影双肾盂肾盏显示尚好,双输尿管尚通畅.肺CT未见异常,全身骨扫描显像未见异常,膀胱CT平扫+增强见膀胱壁普遍增厚,尤以膀胱右侧壁及三角区为著,右侧输尿管口处充盈不佳,局部可见充盈缺损,边缘欠光滑.
作者:张玉洪;廉吉虎;陆巍;王焱旻;王勇;高庆园;王潇然;刘炳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胃癌中组织蛋白酶(Cath)-D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的表达特征,关注二者对CD105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选择78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62例切端正常的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Cath-D、C-met和CD105的表达.关注三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表达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中Cath-D 、C-met表达的阳性率、CD105标记的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Cath-D、C-met阳性率和MVD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相关,而Cath-D、C-met表达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相关.观察组中Cath-D、C-met和MVD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胃癌组织中Cath-D和C-met具有协同作用,对促进CD105阳性的血管生成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春贵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