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性认知障碍治疗进展

常春娣;邢影;杨宏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 神经元保护剂, 高压氧
摘要: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较为常见的痴呆类型,到2040年我国痴呆患病人数将成为世界之首,并与世界发达国家痴呆患病总数相等[1].因此,早期识别VCI至关重要,因其具有可逆性,现阶段治疗不规范,故本文对VCI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VCI的概述及分类1.1 概述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除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明显的脑血管病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皮质下白质缺血、小血管疾病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也可诱发VCI[2,3];另外,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都可引起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并逐渐发生痴呆.由于病情进展较慢,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患者出现症状得到临床的明确诊断时,常常已错过重要的早期干预治疗阶段.而通过深入研究VCI可进一步认识由血管性因素和血管病引起的认知损害或痴呆,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男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蛋白酶原Ⅰ、Ⅱ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研究表明80%以上的胃癌伴有萎缩性胃炎[1].Correa[2]提出的肠型胃癌发生的多步骤假说,即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的病变过程.因此,进行萎缩性胃炎的筛查尤为显得重要.目前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需通过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确诊.而老年人作为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高危人群,常伴有心肺功能不全,对胃镜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耐受性差,常常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3].

    作者:杨永刚;陈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抗肺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皮疹的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后出现皮疹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出现药物性皮疹的老年肺结核患者400例,并按年龄分为超高龄组(≥70岁)和高龄组(60 ~69岁).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皮疹后的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随访其治疗后胸片病灶吸收情况.采用标准回归法分析老年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1)在是否初次发病例数上,超高龄患者组与高龄患者组差异显著(x2=3.895,P<0.05),高龄患者的复诊例数多于高龄组的(68例vs 50例);超高龄组的停用药物时间显著高于高龄组的(t=2.577,P<0.05);两组皮疹发生的部位频率高的均是上肢,其次是胸部、背部、下肢和腹部,发生频率低的是面部;(2)超高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值、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均显著高于高龄组且均高于正常值;超高龄组的白细胞下降值显著低于高龄组的(t=2.063,P<0.05);(3)在治疗结束时病灶吸收的例数差异显著(x2=11.973,P=0.035);(4)除是否发热这一变量之外,皮疹时是否肝损伤、停抗结核药物天数、白细胞下降、结核抗体、CD4、是否复治与病灶吸收之间两两相关均显著(P<0.05);(5)结核抗体、CD4为正向预测疗效,而皮疹时是否肝损伤、停抗结核药物天数、白细胞下降、是否复治为负向预测,这6个变量共可解释病灶吸收情况58.4%的变异量.结论 老年患者药物治疗后皮疹并发的肝功能损伤、白细胞下降、高热等更为严重,疗程结束时病灶的吸收率低,年龄越大疗效越差.并发肝损伤、停抗结核药物天数长、白细胞下降、复治是预后的不良因素,治愈率低,而增强个体免疫力则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熊水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53,PTEN,PCNA基因与膀胱癌恶性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P53、抑癌基因(PTEN)、增生性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与膀胱癌恶性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40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53、PTEN、PCNA基因的表达.结果 P53、PTEN、PCNA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42.5%、62.5%.与正常膀胱组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53基因阳性率在Ⅰ、Ⅱ、Ⅲ级肿瘤中分别为30.0%、56.3%、71.4%;PTEN基因分别为60.0%、50.0%、21.4%;PCNA基因分别为40.0%、62.5%、78.6%.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上升,PTEN基因阳性表达逐渐下降.P53、PCNA基因阳性表达逐渐上升.结论 P53、PTEN、PCNA基因的SP检测与膀胱癌的恶性度具有评估价值.

    作者:李光;金宁;刘明;曲立成;沈腾;李海;张茁;那万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季节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在重庆市某老年群体医疗费用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RIMA)模型在某老年人群医疗费用预测中的应用,预测医疗费用的逐月趋势.方法①对重庆市某老年群体2005~ 2010年的逐月人均医疗费用分析模拟,建立季节ARIMA模型.②利用2011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并且与Winters指数平滑法比较,采用平均相对误差评价预测效果;结果 ARIMA(0,1,1)(2,1,0)12模型是该老年群体医疗费用预测的优拟合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是9.84%.结论 ARIMA(0,1,1)(2,1,0)12模型可用于老年人逐月人均医疗费用的短期预测.

    作者:徐飞龙;叶孟良;王润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该院CHF住院患者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49~ 87[平均(67.08±11.4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 w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率功率谱时域分析,同时检测血浆BNP水平.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变化、病情改善情况及BNP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HRV中SDNN、SDANN (Index)、PNN50均优于用药前(P<0.05),BNP水平较入院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HRV中SDNN、SDANN (Index)、PNN50明显改善(P<0.05).结论 CHF患者应用rhBNP可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有利于减少再次住院率和猝死率.

    作者:吕滨;郝守艳;汲宏磊;秦孝智;刘延慧;金振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Survivin、Livin、CD44v6在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老年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生存素(Survivin)、活素(Livin)及细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于该院就诊的60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标本,65例CIN患者的宫颈标本以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8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均在宫颈癌患者中高,CIN患者次之,正常组织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宫颈癌患者中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阳性率与病理等级有关,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鳞癌患者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其他病理等级患者(P<0.05).结论 Survivin、Livin及CD44v6在老年宫颈癌及CIN患者呈特异性高表达,且随着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可根据Survivin、Livin及CD44v6表达水平的不同诊治老年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

    作者:吴晓梅;袁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西安市老年人心理需要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与分析西安市老年人心理需要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文献资料法,对西安市老年人的心理需要状况进行调查访问.结果 城市老年群体的心理需要包括对精神慰藉的需要、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三个方面,而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是影响心理需要的三个关键维度.结论 实施创新型家庭养老模式,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完善老年群体组织是满足老年人心理需要的有效途径.

    作者:孙璐熠;睢党臣;师贞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左旋多巴毒副反应大鼠淋巴细胞表面多巴胺转运体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PD)左旋多巴毒副反应大鼠淋巴细胞(PBL)表面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经典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毁法制作PD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腹腔注射50mg·kg-1 ·d-1左旋多巴(LD)/苄丝肼2 w,制备LD大鼠模型.采用随机区层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LD模型组及复方地黄方组四组,每组12只,分别干预4w、6w,应用RT-PCR法测定大鼠PBL表面DAT的表达.结果 LD模型组大鼠PBL表面DAT的表达较正常及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01),且与病程成负相关;复方地黄方组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高于LD模型组(P<0.001).结论 复方地黄方可能通过增加PBL表面DAT表达来发挥减毒抗PD的作用.

    作者:罗瑞静;何建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磁共振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快速发展,扫描速度、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高场强心脏MRI一次扫描能同时评价心脏功能、灌注和组织特征,因而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心脏MRI不仅可显示坏死心肌的透壁程度、梗死面积(IS)和心肌水肿,而且还能显示AMI再灌注引起的体内微血管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如心肌内出血和无复流现象,同时还可准确评估AMI后心室重塑.本文综述了心脏MRI评估AMI再灌注时的病理生理学特征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和对未来特异性治疗策略的评估.

    作者:吉婷婷;余成新;杨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老年骨伤科中的应用

    老年人体弱多病、各脏器功能衰退、抵抗力低下,因疼痛不愿翻身、不愿进行功能锻炼等可使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1-3].本研究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旨在提高老年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0~82[平均(69.42 ±4.54)]岁;病程1~12w,平均(5.41±1.52)w,文化程度:小学21例,中学14例,大专10例;骨折部位:膝关节12例,踝关节15例,肘关节8例,腕关节1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1~81[平均(69.23±5.62)]岁;病程1~12w,平均(5.38±1.95)w;小学20例,中学16例,大专9例;骨折部位:膝关节10例,踝关节16例,肘关节9例,腕关节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薛敏;韦霖;高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白藜芦醇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Res)是一种多酚类植物抗毒素,化学名为3,4,5-三羟基-反-均二苯代乙烯[1].它主要存在于葡萄、虎杖、蓝莓、花生、藜芦等植物中,其中葡萄酒中含量较多.早期流行病学发现“法国悖论”现象,因为法国人经常食用高脂类食物,但其心血管病发病率却比英、美国家明显降低,这与他们经常饮用红葡萄酒有关,系酒中富含的Res起到保护心血管的功效.Res除抗动脉粥样硬化(AS)保护心脑血管外,还有神经保护、抗肿瘤、延缓衰老等多种功能[2].现仅对Res在防治AS、保护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傅思惟;赵铁梅;李淑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与白细胞介素-10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约为24.5%[1].同时糖尿病又可增加严重的老年性疾病风险,比如糖尿病能够增加卒中风险2~5倍[2],而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也可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3].T2DM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认为T2DM可能是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炎症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0主要来自Th2细胞的分泌,它参与机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同时以不同方式、不同途径在胰岛素敏感组织(脂肪、肌肉、肝脏等)调节着机体糖脂代谢,在T2DM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唐小平;万沁;陈枫;陈丽丽;陈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提高CpG ODN免疫效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1995年Krieg等[1]研究发现CpG二寡聚核苷酸(ODN)是病原体DNA免疫刺激活性的基础结构并等将这类含有非甲基化CpG的特定结构称为CpG基序,也有学者称其为免疫刺激序列.其中,组成CpG ODN胞嘧啶的第五位碳原子必须是非甲基化的,正是因为这种结构,使CpG ODN具有免疫刺激活性作用,换言之,这也是CpG ODN免疫刺激活性的核心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CpG ODN能被Toll样受体(TLR9)特异性识别,通过TLR9的识别作用启动信号转导级联反应.由CpGODN引起的免疫刺激活性作用是明显且多样化的,其主要作用包括:(1)直接刺激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s):通过促进pDCs成熟并使其分泌大量的IL-12、细胞共刺激分子CD86及少量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

    作者:王旋;王树平;丁子清;申玉芹;于海蛟;周岳;林崇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胸外科老年住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特征

    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因为手术难度大、创伤大、手术持续时间长,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麻醉,需要进行各种器官插管,因此术后更容易出现各种感染,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文对近几年我院心胸外科手术出现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兰孝忠;周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验性治疗老年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

    临床上长期广泛使用抗生素治疗血液病,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导致并发症逐年增加,其中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其常见并发症及重要致死原因[1].IFI是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器官及血液中,促进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从而导致组织严重损伤[2].由于IFI症状的多样性和非特异性,同时长期使用抗真菌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使IFI的早期确诊及治疗困难,而延误治疗时机导致患者死亡[3-5].本研究旨在对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血液病患者初次出现IFI相关并发症及并未获得相关病原学检测结果的患者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涛;高坤;郑玉荣;付岭;刘金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蛋白C和蛋白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机体内的抗凝系统和凝血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当凝血系统被激活占优势时,则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在机体内发挥重要抗凝作用的3个体系:抗凝血酶、蛋白C(P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PC和蛋白S(PS)与凝血酶调节蛋白(TM)和活化PC抑制物(APCI)共同组成PC系统,在抗凝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广泛的多态性,简单的多态形式是发生在基因组中的单个核苷酸的替代,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通过探讨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PS和PC基因SNP,明确PS和PC基因多态性与VTE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人VTE的主要致病基因.

    作者:李方超;靳会敏;佟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和老年人骨质疏松程度加大,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积极探寻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较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排除病理性骨折.

    作者:鞠海宁;李宏伟;朱平;孙吉亮;鄂正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氟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125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62例和他汀治疗组63例,均给予CHF常规治疗,他汀治疗组加用氟伐他汀40 mg/d,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6、12个月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8、C反应蛋白(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NF-α、IL-18、CRP、NT-proBNP及LVIDd、LVEF水平均改善(P<0.05),治疗后TNF-α水平在他汀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TNF-α、IL-18、CRP、NT-proBNP、LVIDd、LVEF水平均改善(P<0.05),治疗后他汀治疗组TNF-α、IL-18、LVIDd、LVEF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应用氟伐他汀可以降低老年CHF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其机制考虑与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相关.

    作者:李雷;王晶晶;黄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残疾人家庭照顾者角色适应的质性研究

    目的 深入了解老年残疾人家庭照顾者的角色适应问题,为其适应照顾者角色提供帮助,更好地开展社区护理服务.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1名老年残疾人家庭照顾者进行深度访谈,访谈提纲根据罗伊适应模式拟定.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老年残疾人家庭照顾者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心理压力大,照顾能力不足,渴望支持.结论 老年残疾人家庭照顾者的角色适应问题较多,应积极开展多种养老服务,关注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照顾能力.

    作者:李立伟;沈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膀胱小细胞癌3例

    膀胱小细胞癌(BSCC)是临床上罕见的,具有高度恶性、生长迅速、容易发生浸润和转移、存活率低的肿瘤,发生率仅占膀胱肿瘤的0.5%~1%[1,2].BSCC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与尿路上皮癌差异很大,尽早明确诊断、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1 病历摘要1.1 例1,男,60岁.因间断性无痛性肉眼血尿8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8年1月16日入院.静脉尿路造影双肾盂肾盏显示尚好,双输尿管尚通畅.肺CT未见异常,全身骨扫描显像未见异常,膀胱CT平扫+增强见膀胱壁普遍增厚,尤以膀胱右侧壁及三角区为著,右侧输尿管口处充盈不佳,局部可见充盈缺损,边缘欠光滑.

    作者:张玉洪;廉吉虎;陆巍;王焱旻;王勇;高庆园;王潇然;刘炳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