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水印
目的 了解苏州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为卫生改革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苏州市抽取的8个社区共4 635名老年居民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问卷调查.结果 苏州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损害率为11.4%,男性为9.4%,女性为13.0%,ADL损害率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躯体生活自理能力中,损害率高为“剪脚趾甲”(9.5%);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损害率高为“购物”(13.4%);慢性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损害率(12.4%)高于未患病者(9.1%),且随慢性病数目的增加,损害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日常生活能力是反映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应针对损害率较高的项目进行功能训练,加强高龄、女性及患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医疗保健.
作者:吴燕;徐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米库氯胺是一种短时效甾体类非去极化肌松药,能满足诱导插管和短小手术肌松需要.国外对其肌松效应和心血管作用已进行广泛研究.本实验主要比较不同剂量米库氯铵的应用效果,旨在探讨在老年患者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时佳的诱导剂量.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55 ~75[平均(67.5±11.9)]岁;体重45~ 70kg.患者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均正常,无神经肌肉疾病.
作者:孙天适;宋洋;张迪;田旭玉;兰岚;王英才;杨桐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125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62例和他汀治疗组63例,均给予CHF常规治疗,他汀治疗组加用氟伐他汀40 mg/d,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6、12个月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8、C反应蛋白(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NF-α、IL-18、CRP、NT-proBNP及LVIDd、LVEF水平均改善(P<0.05),治疗后TNF-α水平在他汀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TNF-α、IL-18、CRP、NT-proBNP、LVIDd、LVEF水平均改善(P<0.05),治疗后他汀治疗组TNF-α、IL-18、LVIDd、LVEF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应用氟伐他汀可以降低老年CHF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其机制考虑与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相关.
作者:李雷;王晶晶;黄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虫草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及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虫草素预处理组.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结果 虫草素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神经行为,缩小梗死面积,抑制促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而增加抗炎症因子IL-10和TGF-β1的表达,并抑制NF-κB的活化.结论 虫革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抵抗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邓昌;欧阳波;陶然;余顺治;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因为手术难度大、创伤大、手术持续时间长,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麻醉,需要进行各种器官插管,因此术后更容易出现各种感染,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文对近几年我院心胸外科手术出现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兰孝忠;周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机体内的抗凝系统和凝血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当凝血系统被激活占优势时,则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在机体内发挥重要抗凝作用的3个体系:抗凝血酶、蛋白C(P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PC和蛋白S(PS)与凝血酶调节蛋白(TM)和活化PC抑制物(APCI)共同组成PC系统,在抗凝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广泛的多态性,简单的多态形式是发生在基因组中的单个核苷酸的替代,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通过探讨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PS和PC基因SNP,明确PS和PC基因多态性与VTE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人VTE的主要致病基因.
作者:李方超;靳会敏;佟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该院CHF住院患者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49~ 87[平均(67.08±11.4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 w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率功率谱时域分析,同时检测血浆BNP水平.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变化、病情改善情况及BNP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HRV中SDNN、SDANN (Index)、PNN50均优于用药前(P<0.05),BNP水平较入院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HRV中SDNN、SDANN (Index)、PNN50明显改善(P<0.05).结论 CHF患者应用rhBNP可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有利于减少再次住院率和猝死率.
作者:吕滨;郝守艳;汲宏磊;秦孝智;刘延慧;金振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肾阳虚是肾阳虚弱,温煦无力,气化失常,阴寒内生,并使性与生殖能力减退的病理变化.肾阳虚即意味着人体生命活动机能的衰退与减弱,临床以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早泄等为主要表现的证侯.常见于哮喘、泄泻、虚劳、水肿、癃闭、阳痿、带下,以及西医的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慢性肠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慢性心衰等疾病.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是肾阳虚证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张琰;邓树泳;马娜;邢德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四逆汤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4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四逆汤组和溶栓组,四逆汤组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口服四逆汤,溶栓组仅尿激酶溶栓.口服四逆汤组冠脉再通者19例为A组,仅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者18例为B组,对A、B两组动态心电图监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动态心电图显示:A组与B组比较,弓背样抬高的ST段回落幅度较大,且回落时间缩短(P<0.05);A组窦性心动过缓(SB)、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室性期前收缩(VP)、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的发生率及在0~ 24 h、24 ~48 h、72~96 h时间段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B组均明显降低(P<0.05);A组各型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显著缩短.结论 四逆汤促进AMI溶栓再灌注后ST段回落,明显降低溶栓后多种心律失常发生率,并缩短其发生时间,对心肌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作者:赵小祺;王春光;焦宏;要彤;薛乾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白藜芦醇(Res)是一种多酚类植物抗毒素,化学名为3,4,5-三羟基-反-均二苯代乙烯[1].它主要存在于葡萄、虎杖、蓝莓、花生、藜芦等植物中,其中葡萄酒中含量较多.早期流行病学发现“法国悖论”现象,因为法国人经常食用高脂类食物,但其心血管病发病率却比英、美国家明显降低,这与他们经常饮用红葡萄酒有关,系酒中富含的Res起到保护心血管的功效.Res除抗动脉粥样硬化(AS)保护心脑血管外,还有神经保护、抗肿瘤、延缓衰老等多种功能[2].现仅对Res在防治AS、保护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傅思惟;赵铁梅;李淑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河北省老年人的体质状况.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河北省2005年和2010年老年人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河北省2005年和2010年老年人体质变化情况及2010年河北省60~69岁人群的体质健康状况.结果 2010年老年男、女体质水平要优于2005年老年男、女.但河北省老年男、女体质综合评价得分均值水平一般,仅处于及格水平.2010年老年男、女体质状况都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身体各器官的表现以退行性变为主,心肺功能逐渐衰退,血压明显升高,肺活量下降,力量减弱,反应时延长等.这种趋势虽不能逆转,但有规律的锻炼及其他干预措施可明显延缓其衰退的速度.城乡间对老年男、女各项身体指标均值比较,身体形态、功能、素质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身体素质的差异性为明显,城市老人在柔韧性、力量、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均优于农村老人.结论 河北省加强对老年人的体质研究,定期对老年人进行体质测定,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老年人的健康投资,从更本上改善老年人体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生活调节和心理调节,并辅以药物保健,以控制脉搏和血压,加强科学锻炼和膳食搭配,消除多余脂肪,控制体重.各级政府要关注和重视城乡老年人体质差异现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投资,改善乡村老年人的饮食结构、居住环境和医疗条件,提高乡村老年人生活质量,逐步消除城乡老年人体质差别.
作者:赵华;李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预防性绿茶多酚(GTPs)干预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J老年小鼠共6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预防组、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组和治疗组(n=15).后三组分别给予MPTP建立模型和绿茶多酚干预后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比色法观察中脑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预防组、MPTP组和治疗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变化幅度预防组<治疗组<MPTP组.结论 预防性补充抗氧化物质对PD小鼠的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优于治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预先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提高发生病理改变的阈值.
作者:叶俊;陈敏;黄雪芳;刘承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DM)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78例老年DKA患者,对其临床急救措施进行观察,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78例老年DKA患者经过急救治疗后,好转67例(85.9%),死亡13例(14.1%).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12个与DKA相关的因素: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入院时血气分析pH<7.0及血糖12 h后仍>16.7 mmol/L、入院后12 h白细胞(WBC)> 15×109/L、入院时血钠浓度降低、入院时甘油三酯(TG)升高、存在感染、行机械通气治疗、存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胰岛素用量>50 U/L、24h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24 h SOFA评分、血钠水平、入院时TG、胰岛素用量>50 U/L、机械通气、合并基础疾病与DKA有相关性(P<0.05).结论 在DKA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项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时监测病情变化,指导DKA的治疗.
作者:陈锡得;杨立勇;林志鸿;蔺佩鸿;黄艳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小分子RNA干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探讨其对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和克隆能力的影响.方法 针对bFGF基因序列构建短发夹状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A549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采用Real Time-PCR检测观察bFGF-siRNA转染前后A549细胞bFGF mRNA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法测OCT-4蛋白表达的变化.CCK-8比色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分别观察A549细胞增殖和克隆能力的变化.结果 特异性bFGF-siRNA能有效降低A549细胞中bFGF的mRNA水平(P<0.01),转染后A549细胞OCT-4表达下降(P<0.05),增殖和克隆能力均明显降低(各P<0.01).结论 靶向bFGF基因的短发夹状siRNA可以抑制bFGF表达;bFGF信号通路在在维持肺癌A549增殖和克隆特性、OCT-4表达上起重要作用.
作者:白小燕;孟又胜;王秀问;王亚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PD)左旋多巴毒副反应大鼠淋巴细胞(PBL)表面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经典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毁法制作PD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腹腔注射50mg·kg-1 ·d-1左旋多巴(LD)/苄丝肼2 w,制备LD大鼠模型.采用随机区层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LD模型组及复方地黄方组四组,每组12只,分别干预4w、6w,应用RT-PCR法测定大鼠PBL表面DAT的表达.结果 LD模型组大鼠PBL表面DAT的表达较正常及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01),且与病程成负相关;复方地黄方组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高于LD模型组(P<0.001).结论 复方地黄方可能通过增加PBL表面DAT表达来发挥减毒抗PD的作用.
作者:罗瑞静;何建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近年来,Barrett食管(BE)发病率逐年升高,容易引发食管下段腺癌[1,2].在BE患者中,癌变率高的病理类型为含杯状细胞[3]的特殊肠化型BE,而临床上采用的胃镜检查结合活检诊断BE具有较大的局限性[4],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5].本文拟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FICE染色内镜联合EpCAM检测与FICE染色内镜联合CK7检查,旨在对比两组的诊断效果.
作者:崔振芹;赵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及关节附近骨质疏松.在RA骨侵蚀和全身骨量丢失的发病机制中,破骨细胞起重要的作用.双膦酸化合物对矿化骨具有高度亲和力,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骨骼[1].唑来膦酸通过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从而抑制骨吸收.甲氨蝶呤(MTX)是目前治疗RA疗效肯定的核心药物.本文观察唑来膦酸联合MTX治疗老年绝经后早期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史丽璞;郇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老年人体弱多病、各脏器功能衰退、抵抗力低下,因疼痛不愿翻身、不愿进行功能锻炼等可使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1-3].本研究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旨在提高老年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0~82[平均(69.42 ±4.54)]岁;病程1~12w,平均(5.41±1.52)w,文化程度:小学21例,中学14例,大专10例;骨折部位:膝关节12例,踝关节15例,肘关节8例,腕关节1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1~81[平均(69.23±5.62)]岁;病程1~12w,平均(5.38±1.95)w;小学20例,中学16例,大专9例;骨折部位:膝关节10例,踝关节16例,肘关节9例,腕关节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薛敏;韦霖;高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确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贫血和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188例,测定其血常规、血气分析、肺功能、髋部骨密度、C反应蛋白(CRP)、吸烟指数.依据患者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观察BMD.结果 贫血组74例,贫血发生率为39.36%.贫血组BMD[(0.67±0.13) g/cm2]较非贫血组[(0.95±0.19) g/cm2]低(P<0.05);CRP水平、吸烟指数均高于非贫血组(P<0.05),而两组性别、1 s用力呼气量(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常合并贫血,CRP升高,BMD降低和贫血相关.
作者:张振宁;王亚梅;王勇;江宏;钱进;马晓蓉;许亚丽;潘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研究表明80%以上的胃癌伴有萎缩性胃炎[1].Correa[2]提出的肠型胃癌发生的多步骤假说,即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的病变过程.因此,进行萎缩性胃炎的筛查尤为显得重要.目前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需通过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确诊.而老年人作为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高危人群,常伴有心肺功能不全,对胃镜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耐受性差,常常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3].
作者:杨永刚;陈瑜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