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文茂;张倩;吴亚光;苏忠学;秦成坤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较为常见的痴呆类型,到2040年我国痴呆患病人数将成为世界之首,并与世界发达国家痴呆患病总数相等[1].因此,早期识别VCI至关重要,因其具有可逆性,现阶段治疗不规范,故本文对VCI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VCI的概述及分类1.1 概述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除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明显的脑血管病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皮质下白质缺血、小血管疾病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也可诱发VCI[2,3];另外,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都可引起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并逐渐发生痴呆.由于病情进展较慢,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患者出现症状得到临床的明确诊断时,常常已错过重要的早期干预治疗阶段.而通过深入研究VCI可进一步认识由血管性因素和血管病引起的认知损害或痴呆,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常春娣;邢影;杨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HBV)DNA水平及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院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127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HBsAg水平,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BVDNA的拷贝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类型(慢性重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的HBsAg和HBV DNA水平;两指标不同水平的肝功能情况.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的HBsAg和HBV DNA水平均高于慢性重乙型肝炎组和乙肝肝硬化组(P<0.05);三组两指标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100 IU/ml(HBsAg)、<4 log10/ml(HBV DNA)的例数少于其余两组(P<0.05),>200 IU/ml (HBsAg)、>5 log10/ml(HBVDNA)的例数多于其余两组(P<0.05);两指标不同HBsAg和HBV DNA水平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存在差异(P<0.05),其中100~200 IU/ml和4~5 log10/ml的上述4个肝功能指标均高于<100 IU/ml和<4 log10/ml(P<0.05),而>200 IU/ml和>5 log10/ml的均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慢性乙型肝炎的HBsAg和HBV DNA水平存在差异,且与肝功能相关.
作者:呼巧玲;杨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研究表明80%以上的胃癌伴有萎缩性胃炎[1].Correa[2]提出的肠型胃癌发生的多步骤假说,即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的病变过程.因此,进行萎缩性胃炎的筛查尤为显得重要.目前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需通过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确诊.而老年人作为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高危人群,常伴有心肺功能不全,对胃镜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耐受性差,常常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3].
作者:杨永刚;陈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简单临床评分(SCS)是由爱尔兰学者Kellett等[1,2]于2006年首次提出的,仅在急诊患者中应用的一种预测病情预后的指标(适用于≥14岁的成人).SCS系统具有简便易行、费时较少等优点,对流动性较大的急诊抢救室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尤其是老年患者早期、准确的评估对早期预后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研究对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老年患者,按照SCS评分系统搜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SCS评分系统对急诊抢救室老年患者早期(入抢救室24h之内)预后的评估能力.
作者:王少坤;凡文博;逄利;闫魏魏;吴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甲泼尼龙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62例,按照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监测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hupro)、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等指标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hupro、血浆Alb检测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Scr检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24 h hupro、血浆Al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对较低,且不影响患者的继续治疗.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晓立;董红敏;吴广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氯化锂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氧糖剥夺模型的保护效果,并探讨其对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凋亡诱导因子(AIF)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传代2d的SH-SY5Y细胞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和锂剂处理组,采用TUNEL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质、细胞核中PARP-1 p85片段、AIF蛋白的表达.结果 TUNEL染色可见锂剂处理组凋亡细胞较氧糖剥夺组明显减少(P<0.05).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胞质内PARP-1 p85片段没有表达,AIF各组表达无差异;在胞核中锂剂处理组PARP-1 p85片段、AIF的表达比氧糖剥夺组少(P<0.05).结论 锂剂对氧糖剥夺模型的SH-SY5Y细胞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PARP-1活性,从而减少AIF发生核移位.
作者:贾国强;付宝莲;巴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前列腺汽化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该院行前列腺汽化手术的9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24、72 h的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麻醉药用量及术后疾病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后6、24 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h硬膜外麻醉组MMSE评分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术后72 h,两组间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硬膜外麻醉组POCD发生率(21.74%)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34.78%)(P<0.05);术后6d,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比较,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在不增加麻醉药用量的情况下,对老年患者POCD影响轻,且POCD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是老年患者手术适宜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俊领;杨艳梅;欧玉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包头地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该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肺癌患者1 537例,均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临床症状、影像学诊断、病理类型等特点.结果 1 537例患者中男1 208例,女329例,年龄29 ~81岁,50~ 59岁为发病高峰(35.2%,541例),≤40岁青年人和>80岁老年患者发病率低;肺腺癌占46.8%,肺鳞癌37.9%,小细胞肺癌15.2%,女性患者约2/3为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吸烟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吸烟者(P<0.01).结论 2001~2010年包头地区肺癌发病处于高增长态势,男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大,腺癌处于所有病理类型首位,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与吸烟相关.
作者:李凯;李晓凤;贺嘉鹏;王军;张新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已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5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28例.改良组接受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常规组接受常规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等指标.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骨水泥渗透及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医患双方的辐射暴露危害,降低影像监测费用和手术风险,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孙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彩色多普勒的临床检查结果及其特征性表现.方法 收集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该院诊断为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计算其左室心肌厚度及左室内径大小,统计心肌运动障碍、室壁瘤、回声脱失、彩色分流束及高速湍流频谱等的情况,分析该类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特征.结果 健康对照组左室心肌厚度及左室收缩期、舒张期内径分别为(10.03±2.04) mm、(28.63±5.71)mm、(44.80±7.46) mm,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左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增加,分别为(35.40±6.08)mm、(53.68±8.00)mm(P<0.05);老年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常伴心肌运动障碍、心尖部矛盾运动,多数有室壁瘤形成,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声脱失、左至右室的彩色分流束且有高速湍流频谱.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下左室增大、回声脱失、左至右室的彩色分流束及高速湍流频谱是AMI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特征性表现,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大价值.
作者:王曼;张跃力;胡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转导的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脑室内移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大鼠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ADSCs细胞,并用分子克隆技术转导入eNOS基因.取60只健康雄性大鼠,分为SAH组、eNOS(-)组和eNOS(+)组.在立体定向仪介导下向移植SAH后脑血管痉挛大鼠脑室注入转导eNOS基因及非转导eNOS的ADSCs细胞.测定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RT-PCR分别观察eNOS、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肌糖蛋白(TN-C)和前列腺素(PGF)2α在血清和基底动脉中的表达情况.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检测颞叶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SAH组、ENOS(-)组与eNOS(+)组相比大鼠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明显减少.eNOS(+)组皮质神经元凋亡指数显著降低,TN-C和PGF2α在ENOS(+)组低表达,而eNOS在ENOS(+)组高表达.结论 以eNQS为靶向,ADSCs为载体的基因治疗为可部分减缓SAH后脑血管痉挛,其作用可能与TN-C和PGF2α降低有关.
作者:吴雷;郭华;高子云;胡尚伟;沈晓黎;郭化;祝新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平面联合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难治性高血压病人的疗效.方法 对36例病人行多平面联合手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和2年行多道睡眠图监测(PSG)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血压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Sa02 <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和低血氧饱和度(LSaO2)等,并比较手术前后服用降压药物种类的变化.结果 患者夜间的AHI、Sa02 <90%的时间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LSaO2明显提高(P<0.01).术后6个月、1年和2年所有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P<0.01),并且所有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超过5 mmHg.术后6个月有31例病人、术后1年有33例病人、术后2年有32例病人血压恢复正常;并且平均服用药物种类下降,术前36例病人(3.62±0.62)种,术后6个月时(2.83±0.55)种,1年时(2.78±0.72)种,2年时(2.73±0.57)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OSAHS伴难治性高血压病人进行多平面联合手术可有效改善血压,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
作者:马磊;热孜叶;周海荣;江华;迟新栋;刘远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冠心病不仅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心血管中的表现,常常伴有高脂血症等[1].此类患者是心脏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如不积极控制,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2].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与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3].临床上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4,5].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高脂肪餐后三酰甘油(TG)水平变化.
作者:郝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苏州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为卫生改革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苏州市抽取的8个社区共4 635名老年居民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问卷调查.结果 苏州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损害率为11.4%,男性为9.4%,女性为13.0%,ADL损害率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躯体生活自理能力中,损害率高为“剪脚趾甲”(9.5%);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损害率高为“购物”(13.4%);慢性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损害率(12.4%)高于未患病者(9.1%),且随慢性病数目的增加,损害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日常生活能力是反映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应针对损害率较高的项目进行功能训练,加强高龄、女性及患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医疗保健.
作者:吴燕;徐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型糖尿病(T2DM)是由多个基因及环境因素综合引起的复杂病,可导致失明、肾衰竭、足部坏疽等多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T2DM的遗传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迄今为止,已发现许多基因的多态性[如生长停滞特异基因6(Gas6)、补体19(CI%)、胰岛素抗体(INSR)]与T2DM密切相关.
作者:庄天微;乔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与分析西安市老年人心理需要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文献资料法,对西安市老年人的心理需要状况进行调查访问.结果 城市老年群体的心理需要包括对精神慰藉的需要、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三个方面,而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是影响心理需要的三个关键维度.结论 实施创新型家庭养老模式,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完善老年群体组织是满足老年人心理需要的有效途径.
作者:孙璐熠;睢党臣;师贞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常见的安全问题及其自身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所医院的24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筛选出7项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以及39项患者自身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为跌倒、坠床、压力性溃疡、用药错误、误吸、窒息、走失,同一危险因素对患者多个安全问题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应及早、全面、动态地进行评估,预防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发生.
作者:田义华;赵庆华;肖明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虫草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及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虫草素预处理组.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结果 虫草素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神经行为,缩小梗死面积,抑制促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而增加抗炎症因子IL-10和TGF-β1的表达,并抑制NF-κB的活化.结论 虫革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抵抗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邓昌;欧阳波;陶然;余顺治;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和基因突变有关[1].随着病情的发展,心室肌肥厚程度加重,患者可出现肢体乏力、呼吸困难、头晕等临床症状,甚至可发生心源性猝死[2].肥厚型心肌病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显著升高[3].胺碘酮通过延长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减慢心肌细胞产生下一次动作电位的时间,消除折返激动,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4].倍他乐克通过和心肌细胞异位起搏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拮抗β1受体激动的作用,可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5].本研究观察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对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旨在探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
作者:庞小云;剡永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老年人体弱多病、各脏器功能衰退、抵抗力低下,因疼痛不愿翻身、不愿进行功能锻炼等可使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1-3].本研究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旨在提高老年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0~82[平均(69.42 ±4.54)]岁;病程1~12w,平均(5.41±1.52)w,文化程度:小学21例,中学14例,大专10例;骨折部位:膝关节12例,踝关节15例,肘关节8例,腕关节1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1~81[平均(69.23±5.62)]岁;病程1~12w,平均(5.38±1.95)w;小学20例,中学16例,大专9例;骨折部位:膝关节10例,踝关节16例,肘关节9例,腕关节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薛敏;韦霖;高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