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改善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比较

李桂云;牛毓茜

关键词:氟哌啶醇, 利培酮, 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摘要:目的 比较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改善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观察组给予利培酮,治疗12 w.治疗前后行痴呆病理行为评定表(BEHAVE-A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价,分别评定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并以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BEHAVE-A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EHAVE-AD总分及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9%(12/35),对照组为51.43%(1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P<0.05).结论 相比氟哌啶醇,利培酮改善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疗效显著,在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方面优势明显,并能改善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46~55岁城市女性身体形态和功能指标

    目的 明确46~55岁的城市女性健康体质水平是否符合国家的体质测定标准.方法 对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体检的100例46~55岁的女性,进行人体形态、身体机能的相关指标测量,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重指数(BMI)平均值为(23.10±2.68) kg/m2,腰髋比(WHR)的平均值为(0.85±0.05),脂肪比例(BF%)的平均值为(37.62%±3.33%)和台阶指数的平均值为(31.62±3.74).结论 46~50岁城市女性的身体形态相关指标均超出了国家的体质测定标准,身体机能相关指标均没有达到国家的体质测定标准.

    作者:谭世文;张浩;王强;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蛋白C和蛋白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机体内的抗凝系统和凝血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当凝血系统被激活占优势时,则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在机体内发挥重要抗凝作用的3个体系:抗凝血酶、蛋白C(P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PC和蛋白S(PS)与凝血酶调节蛋白(TM)和活化PC抑制物(APCI)共同组成PC系统,在抗凝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广泛的多态性,简单的多态形式是发生在基因组中的单个核苷酸的替代,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通过探讨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PS和PC基因SNP,明确PS和PC基因多态性与VTE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人VTE的主要致病基因.

    作者:李方超;靳会敏;佟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镜像疗法提高中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

    脑卒中患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上肢瘫痪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之一[2].早期开展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目前临床倾向于综合治疗[3].镜像治疗是根据平面镜反射相等的物像及距离,以正常的肢体镜像代替患侧的肢体,达到消除异常感觉或恢复运动功能的治疗方法[4].本研究拟观察常规康复联合镜像疗法治疗中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郑银花;许卓;李品梅;高萌;米法朋;于敏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老年骨伤科中的应用

    老年人体弱多病、各脏器功能衰退、抵抗力低下,因疼痛不愿翻身、不愿进行功能锻炼等可使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1-3].本研究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旨在提高老年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0~82[平均(69.42 ±4.54)]岁;病程1~12w,平均(5.41±1.52)w,文化程度:小学21例,中学14例,大专10例;骨折部位:膝关节12例,踝关节15例,肘关节8例,腕关节1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1~81[平均(69.23±5.62)]岁;病程1~12w,平均(5.38±1.95)w;小学20例,中学16例,大专9例;骨折部位:膝关节10例,踝关节16例,肘关节9例,腕关节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薛敏;韦霖;高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提高CpG ODN免疫效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1995年Krieg等[1]研究发现CpG二寡聚核苷酸(ODN)是病原体DNA免疫刺激活性的基础结构并等将这类含有非甲基化CpG的特定结构称为CpG基序,也有学者称其为免疫刺激序列.其中,组成CpG ODN胞嘧啶的第五位碳原子必须是非甲基化的,正是因为这种结构,使CpG ODN具有免疫刺激活性作用,换言之,这也是CpG ODN免疫刺激活性的核心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CpG ODN能被Toll样受体(TLR9)特异性识别,通过TLR9的识别作用启动信号转导级联反应.由CpGODN引起的免疫刺激活性作用是明显且多样化的,其主要作用包括:(1)直接刺激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s):通过促进pDCs成熟并使其分泌大量的IL-12、细胞共刺激分子CD86及少量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

    作者:王旋;王树平;丁子清;申玉芹;于海蛟;周岳;林崇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53,PTEN,PCNA基因与膀胱癌恶性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P53、抑癌基因(PTEN)、增生性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与膀胱癌恶性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40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53、PTEN、PCNA基因的表达.结果 P53、PTEN、PCNA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42.5%、62.5%.与正常膀胱组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53基因阳性率在Ⅰ、Ⅱ、Ⅲ级肿瘤中分别为30.0%、56.3%、71.4%;PTEN基因分别为60.0%、50.0%、21.4%;PCNA基因分别为40.0%、62.5%、78.6%.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上升,PTEN基因阳性表达逐渐下降.P53、PCNA基因阳性表达逐渐上升.结论 P53、PTEN、PCNA基因的SP检测与膀胱癌的恶性度具有评估价值.

    作者:李光;金宁;刘明;曲立成;沈腾;李海;张茁;那万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内科门诊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现况

    目的 探讨心内科门诊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现状.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心内科门诊患者179例,均服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使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现状,将其分为两组,未曾住院治疗的心内科门诊患者96例为对照组,曾住院治疗的心内科门诊患者83例为观察组,采用流行病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药量不足的原因.结果 179例心内科门诊患者中,73例(40.8%)氯吡格雷的服用剂量不足,70例(39.1%)阿司匹林的服用剂量不足.观察组氯吡格雷(24.1%)与阿司匹林(22.9%)的服用剂量不足所占比例均明显小于对照组(55.2%、53.1%),观察组非心内科医生的指导(3例,3.6%)、心内科医生忽略询问(2例,2.4%)、患者担心不良反应的出现(7例,8.4%)所占比例均明显小于对照组(12例,12.5%;10例,10.4%;18例,18.8%)(均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3例,3.6%)小于对照组(5例,5.2%),观察组氯吡格雷(6例,7.2%)与阿司匹林(4例,4.8%)的服用药物为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剂量所占比例均小于对照组(8例,8.3%、6例,6.2%),观察组出血(1例,1.2%)、皮疹(2例,2.4%)均少于对照组(2例,2.4%;3例,3.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心内科门诊患者中,普遍存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服用剂量低的情况.

    作者:王丽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唑来膦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绝经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及关节附近骨质疏松.在RA骨侵蚀和全身骨量丢失的发病机制中,破骨细胞起重要的作用.双膦酸化合物对矿化骨具有高度亲和力,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骨骼[1].唑来膦酸通过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从而抑制骨吸收.甲氨蝶呤(MTX)是目前治疗RA疗效肯定的核心药物.本文观察唑来膦酸联合MTX治疗老年绝经后早期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史丽璞;郇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抗肺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皮疹的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药物治疗后出现皮疹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出现药物性皮疹的老年肺结核患者400例,并按年龄分为超高龄组(≥70岁)和高龄组(60 ~69岁).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皮疹后的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随访其治疗后胸片病灶吸收情况.采用标准回归法分析老年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1)在是否初次发病例数上,超高龄患者组与高龄患者组差异显著(x2=3.895,P<0.05),高龄患者的复诊例数多于高龄组的(68例vs 50例);超高龄组的停用药物时间显著高于高龄组的(t=2.577,P<0.05);两组皮疹发生的部位频率高的均是上肢,其次是胸部、背部、下肢和腹部,发生频率低的是面部;(2)超高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值、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均显著高于高龄组且均高于正常值;超高龄组的白细胞下降值显著低于高龄组的(t=2.063,P<0.05);(3)在治疗结束时病灶吸收的例数差异显著(x2=11.973,P=0.035);(4)除是否发热这一变量之外,皮疹时是否肝损伤、停抗结核药物天数、白细胞下降、结核抗体、CD4、是否复治与病灶吸收之间两两相关均显著(P<0.05);(5)结核抗体、CD4为正向预测疗效,而皮疹时是否肝损伤、停抗结核药物天数、白细胞下降、是否复治为负向预测,这6个变量共可解释病灶吸收情况58.4%的变异量.结论 老年患者药物治疗后皮疹并发的肝功能损伤、白细胞下降、高热等更为严重,疗程结束时病灶的吸收率低,年龄越大疗效越差.并发肝损伤、停抗结核药物天数长、白细胞下降、复治是预后的不良因素,治愈率低,而增强个体免疫力则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熊水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Survivin、Livin、CD44v6在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老年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生存素(Survivin)、活素(Livin)及细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于该院就诊的60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标本,65例CIN患者的宫颈标本以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8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均在宫颈癌患者中高,CIN患者次之,正常组织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宫颈癌患者中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阳性率与病理等级有关,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鳞癌患者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其他病理等级患者(P<0.05).结论 Survivin、Livin及CD44v6在老年宫颈癌及CIN患者呈特异性高表达,且随着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可根据Survivin、Livin及CD44v6表达水平的不同诊治老年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

    作者:吴晓梅;袁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小黏蛋白基因在检测乳腺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并评价乳腺小黏蛋白(SBEM)基因在检测乳腺癌病人外周血微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乳腺癌病人、结/直肠癌病人、女性胃癌、乳腺纤维腺瘤病人以及健康人外周血中SBEM基因的表达.结果 全部111例乳腺癌病人外周血中有59例SBEM基因表达呈阳性;对照组外周血中SBEM基因未见阳性表达.乳腺癌病人外周血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SBEM基因的阳性表达与病人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之间具有相关性(P<0.01);而与病人年龄大小、病理类型、原发肿瘤体积、雌激素受体以及孕激素受体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 SBEM基因在乳腺癌病人的外周血中呈特异性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病人外周血中微转移检测以及分析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

    作者:刘平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肾阳虚动物模型的现代研究进展

    肾阳虚是肾阳虚弱,温煦无力,气化失常,阴寒内生,并使性与生殖能力减退的病理变化.肾阳虚即意味着人体生命活动机能的衰退与减弱,临床以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早泄等为主要表现的证侯.常见于哮喘、泄泻、虚劳、水肿、癃闭、阳痿、带下,以及西医的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慢性肠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慢性心衰等疾病.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是肾阳虚证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张琰;邓树泳;马娜;邢德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随机抽选该院神经内科149例SAP患者,统计其多重耐药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查其多重耐药菌的病原学特点.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是否入住ICU以及晚发性肺炎是SAP多重耐药感染的高危因素.本研究149例SAP患者中分离出多重耐药菌11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10.9%)、肺炎克雷伯杆菌(15.5%)以及铜绿假单胞菌(27.3%)多重耐药菌属多见;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多重耐药菌属以溶血性葡萄球菌(11.8%)、金黄色葡萄球菌(9.1%)、粪肠球菌(6.4%)较高.结论 SAP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为意识障碍、是否入住ICU以及晚发性肺炎;多重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应根据其病原学特征,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积极综合治疗SAP.

    作者:刘淑媛;张永喜;袁娟;杜敬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E4、CA125和CA72-4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分析人血清附睾分泌蛋白(HE)4、癌胚抗原(CA) 125及CA72-4的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老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岁以上卵巢恶性肿瘤患者5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8例及健康体检对照者70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HE4水平,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CA72-4的表达水平,分析比较各项标志物单项或联合检测对老年女性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HE4、CA125、CA72-4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的水平均有显著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卵巢良性疾病组CA125水平显著增高(P<0.05),其余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HF4、CA125、CA72-4单一指标检测卵巢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73.4%、83.3%、58.3%,特异度分别为96.2%、66.7%、81.4%;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卵巢癌的灵敏度为91.7%,显著高于各指标的单项检测.结论 单项检测,HE4诊断卵巢癌特异性优于CA125和CA72-4;CA125 +HE4+CA72-4联合检测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是筛选老年卵巢恶性肿瘤特异性较高的指标和早期诊断的可靠模式.

    作者:崔美兰;王庆一;赵春平;杨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白藜芦醇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藜芦醇(Res)是一种多酚类植物抗毒素,化学名为3,4,5-三羟基-反-均二苯代乙烯[1].它主要存在于葡萄、虎杖、蓝莓、花生、藜芦等植物中,其中葡萄酒中含量较多.早期流行病学发现“法国悖论”现象,因为法国人经常食用高脂类食物,但其心血管病发病率却比英、美国家明显降低,这与他们经常饮用红葡萄酒有关,系酒中富含的Res起到保护心血管的功效.Res除抗动脉粥样硬化(AS)保护心脑血管外,还有神经保护、抗肿瘤、延缓衰老等多种功能[2].现仅对Res在防治AS、保护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傅思惟;赵铁梅;李淑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男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蛋白酶原Ⅰ、Ⅱ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研究表明80%以上的胃癌伴有萎缩性胃炎[1].Correa[2]提出的肠型胃癌发生的多步骤假说,即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的病变过程.因此,进行萎缩性胃炎的筛查尤为显得重要.目前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诊断需通过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确诊.而老年人作为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高危人群,常伴有心肺功能不全,对胃镜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耐受性差,常常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3].

    作者:杨永刚;陈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南方地区中青年和老年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对比

    重症肌无力(MG)发病率为(8 ~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1],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临床特点不尽相同.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国南方地区中青年及老年MG患者的临床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1980 ~ 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MG病例.老年MG 128例,其中男54例、女74例(男∶女=0.73∶1.00),发病年龄61~ 82岁,平均(68.47±5.68)岁.一组为中青年MG 148例,发病年龄为21 ~60岁,其中男313例、女835例(男∶女=0.37∶1.00),平均发病年龄(36.96±11.08)岁.其诊断标准为[1]:典型的临床症状(受累骨骼肌病态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可确诊.部分患者接受神经电生理检查低频重复刺激时动作电位波幅递减大于10%,或者行血清AchR抗体检测,滴度增高有助于诊断.

    作者:陈娟;郑龙;胡晓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季节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在重庆市某老年群体医疗费用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RIMA)模型在某老年人群医疗费用预测中的应用,预测医疗费用的逐月趋势.方法①对重庆市某老年群体2005~ 2010年的逐月人均医疗费用分析模拟,建立季节ARIMA模型.②利用2011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并且与Winters指数平滑法比较,采用平均相对误差评价预测效果;结果 ARIMA(0,1,1)(2,1,0)12模型是该老年群体医疗费用预测的优拟合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是9.84%.结论 ARIMA(0,1,1)(2,1,0)12模型可用于老年人逐月人均医疗费用的短期预测.

    作者:徐飞龙;叶孟良;王润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苦瓜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作用

    目的 研究苦瓜提取物对四氧嘧啶(ALX)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ALX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对照组,苦瓜提取物低、中、高3个剂量(20、40、80 m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ig)28 d,以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丙二醛(MDA)水平为测定指标,研究不同剂量苦瓜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作用.结果 苦瓜提取物能显著提高糖尿病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的SOD活力,降低血清HbA1c水平,降低血清和肝脏组织的MDA水平.结论 苦瓜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体内自由基,修复自由基引发的细胞膜破损等作用有关.

    作者:王颖;张桂芳;徐炳政;姚笛;常咏涵;张东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问题及自身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常见的安全问题及其自身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所医院的24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筛选出7项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以及39项患者自身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为跌倒、坠床、压力性溃疡、用药错误、误吸、窒息、走失,同一危险因素对患者多个安全问题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应及早、全面、动态地进行评估,预防老年患者安全问题的发生.

    作者:田义华;赵庆华;肖明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