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烨骏;殷文哲;及川胤昭;丛峰松
目的 研究三叶因子3(TFF3)在实验性胃溃疡大鼠大鼠脾脏中的定位和表达变化.方法 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盐水组(49只)和溃疡组(49只)雄性大鼠脾脏TFF3的定位和表达变化.结果 ①TFF3阳性反应物呈棕黄色颗粒状分布于胞质中.经临片免疫组化结果证实,脾脏中部分TFF3阳性细胞为树突细胞.②盐水组大鼠脾脏各部位TFF3表达较弱.TFF3在不同时期胃溃疡大鼠脾脏中各部位的表达不同.白髓:ld、2d组TFF3表达增强,4d、6d组稍有降低,10 d组TFF3达高峰,然后逐渐降低,其中2~23 d各组明显高于盐水组(P<0.01);边缘区:1d组TFF3表达逐渐增强增强,2d、4d组略有降低,6d达峰值,10 d、14 d逐渐降低,23d有所升高,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其中6d组与盐水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红髓:1d、2 d TFF3表达逐渐增强,4d降低,6d达高峰,10 ~23 d有所下降,6d组与盐水组相比明显增高.结论 脾脏能够表达TFF3,且部分由S-100阳性树突细胞合成.TFF3在胃溃疡大鼠脾脏各部位呈高水平表达,可通过提高脾脏免疫反应性促进胃溃疡的愈合.
作者:张江兰;邵素霞;邢琛琨;张静;张文静;张耕;吴靖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而体育是促进老年人健康的有效途径[1].本研究探索运动处方对老人健康体适能的促进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常年居住在安康市社区的12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见表1.选择标准:①意识清楚;②体力上能够接受一定的运动强度;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慢性重大疾病者;②不能按照运动处方进行体育活动者.
作者:陈治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哮喘患者气道不完全可逆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例老年哮喘患者根据气道阻塞是否发生可逆性分为气道阻塞不完全可逆组(实验组)95例,对照组105例.分析患者发生气道阻塞不完全可逆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年龄、病程、特异性、吸烟史、住院史、规律吸人激素史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每增加20年,吸烟≥10包年,规律吸入激素,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5%与哮喘气道阻塞不完全可逆独立相关.结论 老年哮喘患者发生气道不完全可逆与多种因素有关,病程、吸烟史、规律吸人激素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影响气道阻塞不完全可逆的独立因素,对老年哮喘患者应进行劝导戒烟、规律使用吸人性激素.
作者:范昭豪;邓亮;戴武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姬松茸多糖(LMPAB)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黏附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免疫荧光法检测Lovo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黏附,流式细胞术检测Lovo细胞表面唾液酸化Lewisx (sLeX)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Lovo细胞FUTⅦmRNA表达.结果 LMPAB减少Lovo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下调Lovo细胞FUTⅦmRNA表达,减少了sLeX的合成.结论 LMPAB具有抑制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FUTⅦmRNA表达,减少sLeX合成有关.
作者:张春;董海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一般情况下无临床症状,但少数可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猝死[1],因此及早发现和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往诊断主要靠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但接受此项检查的患者较少,所以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发现率不高[2].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可更快地扫描和更薄的扫描层厚而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能清晰显示变异血管的起源、走行及终止.本文探讨MSCT在诊断和评价冠状动脉变异中的价值.
作者:崔书君;杨飞;朱月香;刘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老年糖尿病(DM)患者由于应激机制下降,自主神经病变、脏器功能损害及多种疾病并存,常有其自身特点,治疗中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率高,发生低血糖时反应不明显.因此需要一种符合生理需要的治疗方法.瑞格列奈作为一种非磺脲类促泌剂,其特点是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对餐后血糖控制较好,不良反应少.甘精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FPG).本文拟观察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老年2型DM(T2DM)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永才;李新胜;钱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乡地区农村居民空腹血糖(FPG)受损和糖尿病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新乡地区18~65岁常住农村居民665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农村居民(FPG)受损检出率为6.91%,糖尿病检出率为6.62%.农村居民FPG受损和糖尿病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00)、随体质指数的增加而增高(P=0.004)、随腰围的增加而增高(P=0.000)、随收缩压的升高而升高(P=0.009)、随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而增高(P =0.000)、随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增高(P=0.002).结论 农村居民(FPG)受损和糖尿病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特征和规律.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者、血压正常高值及升高者、血脂边缘升高及升高者是进行健康管理、预防控制的重点对象.
作者:郭丽君;孙翠勇;王桂霞;顾颜胜;蒋利国;刘英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国常见急症,主要是由于冠脉病变后,发生冠脉血供减少或者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出现心电图(ECG)动态演变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临床上其他肺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如冠状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AD)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冠状动脉炎、冠脉先天性畸形也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AD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更应该注意鉴别.本文结合我科收治的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诊治特点.
作者:李博;王树东;丁丽娟;刘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钙磷脂结合蛋白Ⅱ(AnnexinⅡ)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18例肝癌及相应瘤旁组织中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AnnexinⅡ在79对肝细胞癌及瘤旁组织,8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Western印迹显示AnnexinⅡ在肝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瘤旁组织中均有表达,而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于相应瘤旁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nnexinⅡ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相应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 AnnexinⅡ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在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表达较少,对肝细胞癌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崔银星;孔菲;高普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疾病,约20%为重型颅脑损伤[1].重型颅脑损伤对其治疗以控制颅内压及预防并发症为主.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不仅操作简单,还能降低颅内压,但对脑代谢的影响及预后则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拟探讨大骨瓣减压手术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脑代谢能力的影响.
作者:秉毅;富红霞;王强;张春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82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抗缺血性心肌病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心脏能量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效率为60.9%,总有效率为95.1%,均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36.5%)及总有效率(78.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心肌能量消耗水平均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增强心室功能,改善心脏能量消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以作为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辅助药物.
作者:桑文凤;桑桂梅;赵习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上颈椎外伤多伴随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继发压迫或刺激脊髓、神经根,引起严重预后,且复发率相对偏高[1].腰椎功能的降低是上颈椎外伤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2,3].在治疗中,多采用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但是对于围术期的康复要求比较高,需要积极恢复颈椎与腰椎的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增强腰椎协调性及稳定性[4].在康复护理中,针对不同的患者应用个体化康复能达到改善服务质量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目的.同时患者及家属预知所接受的照顾,主动参与治疗护理,使患者满意度上升,有效地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围术期颈椎与腰椎功能的恢复[5,6].本文探讨上颈椎外伤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围术期的个体化康复评价.
作者:杨定瑶;刘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MicroRNAs、uPA及MMP-3在骨关节炎(OA)患者与正常关节滑膜中的表达差异,了解其在OA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iR-27a、miR-140、uPA和MMP-3在33例OA患者与28例正常关节滑膜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 OA组miR-27a、miR-140、uPA和MMP-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3±0.93)、(0.94±0.60)、(3.52±1.79)和(4.91±1.86),非OA组miR-27a、miR-140、uPA和MMP-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4±1.68)、(2.55±1.12)、(1.16±0.65)和(0.84±0.57),组间比较显示miR-27a、miR-140的表达OA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uPA和MMP-3表达O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OA组内各因子之间相关分析显示,miR-27a和uPA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699(P<0.01),miR-140和MMP-3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598(P<0.01);uPA和MMP-3之间也呈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444(P<0.05).结论 miRNA-27a、miRNA-140在OA患者滑膜中低表达,二者与在滑膜中呈现高表达的uPA和MMP-3分别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共同作用于OA滑膜和软骨退变过程.
作者:王维山;史晨辉;何仁豪;周圆家;陈安民;郭风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一种发生于黏液滑囊、关节滑膜及腱鞘的罕见良性增生性疾病,以滑膜增生、黄棕色绒毛结节突起和含铁血黄素沉着为特点[1].这种增生紊乱非常罕见,年发生率为百万分之1.8[2].好发于青壮年,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PVNS常累及单个大关节,尤其以膝关节常见,约占80%[3],其次为髋关节、踝关节、手和脚等小关节,肩关节极为少见.现将1例罕见的老年PVNS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马利新;姜新;倪凤明;崔司宇;曲雅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高血压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表现为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僵硬度增加等,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好发于老年人[1].匡永东等[2]报道,脉压能够间接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患者脉压越大,发生脑卒中以及冠心病的概率越高.因此适当降低患者的脉压值,对于老年患者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起到有效预防作用,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瑞舒伐他汀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调脂药,还具有抗炎等作用.张志伟等[3]指出,瑞舒伐他汀等其他他汀类药物的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血脂等效应,进一步改善老年患者动脉的弹性及功能,从而降低患者的血压.本文旨在探讨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作者:谢志红;刘罗英;陈丰;王祥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周围神经病是指周围神经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等结构和功能障碍的疾病,多为髓鞘脱失或轴索功能障碍导致.病因考虑与感染、中毒、免疫介导、代谢、遗传、机械损伤、环境、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对于周围神经病的药物治疗包括营养神经因子,改善微循环,减轻缺血缺氧,中西医结合,补充维生素B族,免疫调节,中医药及对症治疗等.
作者:张翠玉;江新梅;刘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放疗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不同胃癌病理分型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5例胃癌手术患者,另选取同期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相对比例的变化,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胃癌患者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趋势.结果 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放疗前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接近对照组(P>0.05);放疗后,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患者,放疗前后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乳头状腺癌患者放疗后CD8+T细胞、NK细胞比例减少(P<0.05),但是CD3+T细胞、CD4+T细胞没有变化;管状腺癌患者放疗后CD3+T细胞和CD4+T细胞和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CD8+T细胞没有变化;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患者的T细胞亚群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是NK不受影响;黏液腺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均没有变化.结论 手术后放疗能够抑制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放疗前后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各不相同.应该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实行相应的增强免疫功能措施.
作者:陈坚贤;黄广优;邓柑雀;黄升武;蒙以良;郑学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高度近视人群眼底形态变化与年龄、度数有内在的规律,随着年龄增长,病理性眼底呈持续进展趋势,呈现与机体衰老过程叠加加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是中老年高度近视的常见并发症.人眼视觉敏锐的地方是黄斑区,黄斑区受损将导致中心视力严重下降.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缺损,即从视网膜内界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的组织缺损.黄斑裂孔分为特发性、外伤性、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MHRD主要发生于高度近视人群,通常会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1].
作者:潘星竹;隋桂琴;左玲;于亚丽;孟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血管内皮素(ET)升高可引起缺血区侧支血管强烈持久收缩、痉挛,加重梗死区缺血并刺激大量兴奋氨基酸及炎性因子的释放促使脑梗死细胞坏死呈级联反应,纤维蛋白原(FBI)参与凝血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应激蛋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及血清FIB水平进行对照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寻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论依据.
作者:吴跃华;刘凯;冯树森;肖雅娟;张茂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PAC)对HL-60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HL-60细胞经不同浓度的PAC作用相应时间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分析PAC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Wright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和测定髓系较成熟阶段细胞分化抗原CD14、CD11b的表达.结果 用不同终浓度PAC在体外与HL-60细胞共培养,细胞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浓度为20 mg/L的PAC作用HL-60细胞24h,增殖抑制率为(72.3±1.8)%,高浓度PAC与HL-60体外培养72 h,部分细胞死亡;20 mg/L的PAC诱导HL-60细胞24h,少数细胞出现核凹陷变形,作用48 h部分细胞分化为较成熟阶段细胞,40 mg/L的PAC作用HL-60细胞48 h,细胞出现凋亡改变;20 mg/L的PAC诱导HL-60细胞24 h,细胞周期G0/G1期百分比明显增高,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而40mg/L的PAC作用HL-60细胞24h,细胞周期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并出现凋亡峰.20 mg/L的PAC诱导HL-60细胞24h,流式细胞检测髓系细胞分化抗原CD14表达明显增高,CD11b表达稍增高.结论 PAC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低浓度PAC诱导其分化为较成熟阶段细胞,高浓度PAC则可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谢朝阳;吴斌华;陈小芳;陈秋生;祝娟;祝其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