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花青素对HL-60细胞分化及凋亡的影响

谢朝阳;吴斌华;陈小芳;陈秋生;祝娟;祝其锋

关键词:原花青素(PAC), HL-60细胞, 细胞周期, 诱导分化,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PAC)对HL-60细胞增殖、诱导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HL-60细胞经不同浓度的PAC作用相应时间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分析PAC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Wright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和测定髓系较成熟阶段细胞分化抗原CD14、CD11b的表达.结果 用不同终浓度PAC在体外与HL-60细胞共培养,细胞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浓度为20 mg/L的PAC作用HL-60细胞24h,增殖抑制率为(72.3±1.8)%,高浓度PAC与HL-60体外培养72 h,部分细胞死亡;20 mg/L的PAC诱导HL-60细胞24h,少数细胞出现核凹陷变形,作用48 h部分细胞分化为较成熟阶段细胞,40 mg/L的PAC作用HL-60细胞48 h,细胞出现凋亡改变;20 mg/L的PAC诱导HL-60细胞24 h,细胞周期G0/G1期百分比明显增高,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而40mg/L的PAC作用HL-60细胞24h,细胞周期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并出现凋亡峰.20 mg/L的PAC诱导HL-60细胞24h,流式细胞检测髓系细胞分化抗原CD14表达明显增高,CD11b表达稍增高.结论 PAC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低浓度PAC诱导其分化为较成熟阶段细胞,高浓度PAC则可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8.2% ~57.0% [1,2],其中继发性高血压(SH)约占老年高血压19.6%[3].老年SH (SSH)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易掩盖病情,且血压升高往往是早出现、常见的临床表现,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导致久治不愈、病情反复、费用高.对SSH有效的治疗可降低并发症、肢残率及病死率[4].本文对近年来SSH相关信息进行总结,以便为其诊治提供帮助.

    作者:黄子洋;邓辉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肩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精确放疗1例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一种发生于黏液滑囊、关节滑膜及腱鞘的罕见良性增生性疾病,以滑膜增生、黄棕色绒毛结节突起和含铁血黄素沉着为特点[1].这种增生紊乱非常罕见,年发生率为百万分之1.8[2].好发于青壮年,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PVNS常累及单个大关节,尤其以膝关节常见,约占80%[3],其次为髋关节、踝关节、手和脚等小关节,肩关节极为少见.现将1例罕见的老年PVNS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马利新;姜新;倪凤明;崔司宇;曲雅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曲美他嗪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82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抗缺血性心肌病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心脏能量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效率为60.9%,总有效率为95.1%,均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36.5%)及总有效率(78.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心肌能量消耗水平均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增强心室功能,改善心脏能量消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以作为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辅助药物.

    作者:桑文凤;桑桂梅;赵习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现状

    自从Vourc'h[1] 1963年首次报道应用一塑料制导管引流脑脊液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腰大池引流已在神经外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颅底手术、脑血管病、中枢感染性疾病、颅脑外伤、脑脊液漏等多种疾病中被应用,为神经外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其应用的普及,不合理的应用现象也随之出现.如何合理利用腰大池引流,并且减少其并发症已成为许多神经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

    作者:冯毅;朱晓波;高显峰;侯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声检测老年子宫颈鳞癌患者阻力指数值与术后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E盒结合锌指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子宫颈鳞癌生长、侵袭和转移均依赖血管的形成.超声多普勒检测中多项指标可以反映组织中血流和血管密度,目前人们关注多的是阻力指数(RI)值[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主要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可以引起间质微血管新生[2].神经纤毛蛋白(NRP)2是内皮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与VEGF结合后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新生有重要作用[3].E盒结合锌指蛋白(ZEB)-1是一种结合锌指蛋白,近年发现其与肿瘤进展相关,主要与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转移相关[4,5].本实验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老年子宫颈鳞癌患者RI值与术后组织中NRP2、ZEB-1和VEGF的关系.

    作者:程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MT01抑制Pg感染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内NLRP3mRNA的表达

    目的 探讨MT01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小鼠单核/巨噬细胞NLRP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为目的细胞,分别与Pg、MT01、Pg+MT01、磷酸盐缓冲液(PBS)共培养6h,Real-time PCR检测NLRP3 mRNA的表达.结果 与PBS组比较,NLRP3 mRNA的表达在MT01组低(P<0.05),Pg组高(P<0.01),Pg+MT01组高于PBS组,但低于Pg组(P<0.01).结论 MT01可抑制Pg感染所导致的NLRP3 mRNA的表达.

    作者:郭恪;申玉芹;丁子清;周岳;于海蛟;林崇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老年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治疗的研究进展

    高度近视人群眼底形态变化与年龄、度数有内在的规律,随着年龄增长,病理性眼底呈持续进展趋势,呈现与机体衰老过程叠加加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是中老年高度近视的常见并发症.人眼视觉敏锐的地方是黄斑区,黄斑区受损将导致中心视力严重下降.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缺损,即从视网膜内界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的组织缺损.黄斑裂孔分为特发性、外伤性、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MHRD主要发生于高度近视人群,通常会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1].

    作者:潘星竹;隋桂琴;左玲;于亚丽;孟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神经干细胞与雪旺细胞共移植对大鼠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疗效

    目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与雪旺细胞共移植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4组,A组(颈神经根撕脱组)、B组(颈神经根撕脱后定期回植组)、C组(颈神经根撕脱后定期回植并NSCs移植组)、D组[颈神经根撕脱后定期回植并NSCs+雪旺细胞(SCs)共移植组];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神经电生理检测及相应脊髓损伤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的检测.结果 术后4 ~20 w时,B、C、D组大鼠患肢屈肘功能较A组有明显改善;A组神经-肌肉诱发电位潜伏期明显高于B、C、D组,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则低于B、C、D组,各组诱发电位潜伏期比较:B组>C组>D组;各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比较:D组>C组>B组>A组,组间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神经根回植术联合细胞移植可以加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在大鼠体内,移植的SCs可以存活并持续为NSCs提供保护、支持及营养等作用,还能够促进NSCs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

    作者:李晓涛;李长德;解云川;路来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大鼠消化道Cajal细胞c-kit受体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年龄组SD大鼠的肠道推进率及胃肠肌间Cajal间质细胞(ICC)的c-kit受体表达,探讨生理性衰老过程中大鼠胃肠运动、感觉和分泌等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与机制.方法 90只健康成年SD大鼠按不同年龄分为3、9、18、24及30月龄5组,每组各16只.以印度墨汁为标记物,检测并计算每组8只大鼠的肠道推进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检测每组各8只大鼠胃体、空肠、回肠、结肠和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的肌间ICC的c-kit受体表达,比较这些指标在不同年龄组的变化规律.结果 ①大鼠肠道推进率从3月龄的(67.2±13.5)%逐渐减少到30月龄的(52.1±9.8)%(P<0.01);②与3月龄组、9月龄组和18月龄组大鼠相比,老年大鼠(24月龄和30月龄)肌间ICC c-kit受体表达显著下调,其中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变化为显著(P<0.05).结论 在大鼠生理性衰老过程中,胃肠运动功能及肌间ICC的功能均随之显著下调,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这种变化更为明显.在生理性衰老过程中,这些变化可能参与了老年人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的发病.

    作者:李永;王进海;秦燕;邹百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HCT-CI评分系统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症指数(HCT-CI)评分系统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诊断为老年AML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按照HCT-CI评分系统评分后分为三组并比较其完全缓解率、中位生存期、早期死亡率,并进行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三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生存期比较0分组高,1~2分组次之,≥3分组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死亡率比较0分组低,1~2分组次之,≥3分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T-CI评分≥3分,高位染色体核型,初诊白细胞≥100× 109/L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T-CI评分系统对老年AML患者预后判断中有较大价值,通过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可为临床分层治疗及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党惠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疗效

    房颤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血栓栓塞发病率上升的高危因素之一.阵发性房颤是多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有可能发展为慢性房颤.目前胺碘酮仍然是治疗心房颤动首选的复律药物[1~4].本研究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房颤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

    作者:梁海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培哚普利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型心房颤动的效果对比

    目前认为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心房的解剖重构及电重构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而研究认为血管紧张素在心房颤动时的心房解剖及电重构方面均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既能导致心房压的升高,也可增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而引起异位起搏,诱发缺血再灌注损伤,甚至引起室性心律失常[1],临床使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系统,而降低心房内压力,并抑制心房的解剖和电重构效应,本研究主要探讨新型ACEI类药物培哚普利治疗阵发性快速型心房颤动的效果,并与经典用药胺碘酮进行比较.

    作者:吴朝晖;李海苗;雷奕祺;韩志远;林巧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照顾者社区护理需求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老年人照顾者的社区护理需求,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满足他们的护理需求.方法 选择上海市徐汇、虹口、杨浦三个区中老年人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照顾者的护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照顾者对社区护理均有较高需求,但不同照顾者的护理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配偶和子女对社区护理的需求高于保姆,配偶和子女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社区应根据不同照顾者的护理需求为之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以提高其照顾能力,从而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照顾.

    作者:刘腊梅;周兰姝;史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DM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指标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酯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达标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率为68.89% (3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44%(20/45)(P<0.05).结论 格列美脲能显著提高老年DM患者的降糖效果,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小,降糖安全性高,而且并不增加体重,非常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王寒啸;黄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能量代谢重构与治疗进展

    随着社会老龄化与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包括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在内的心血管疾病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1 200万人死亡[1].我国高血压、冠心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多,成为潜在的心衰高危人群,使得心衰防治工作形势更加严峻[2].

    作者:张军芳;王磊;魏聪;王宏涛;常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HO-1表达的影响及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UTI组.除假手术组外,另两组脓毒症模型采取盲肠结扎穿孔法制造.术后0、12、24 h UTI组静脉注射UTI 5万U/kg,脓毒症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收集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通过收集Western印迹法HO-1蛋白活性水平测定结果和Realtime PCR收集HO-1mRNA水平的变化测定结果.结果 术后6、12、24h,乌司他丁组肺组织病理变化较脓毒症组明显减轻;HO-1蛋白表达脓毒症组较假手术组均增多,UTI组较脓毒症组表达减少(P<0.05);UTI组、脓毒症组HO-1 mRNA的表达在术后6、12、24h均多于假手术组(P<0.05),与蛋白表达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UTI可对脓毒症大鼠的肺损伤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肺组织HO-1的表达有关.

    作者:赵利;程青虹;曾建琼;何永来;张忠双;张海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

    胆囊炎、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彻底的治疗方法是外科的胆囊切除手术.传统的剖腹手术切口长、创伤大、瘢痕大.腹腔镜外科是微创外科的主要部分[1],微创外科的目的是以轻微的损伤达到局部和全身内环境好的调控和稳定[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3-6].本文重点探讨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差别.

    作者:牛海刚;朱福义;张国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葶苈生脉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基因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葶苈生脉方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造模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促凋亡基因Bax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手术造成腹主动脉狭窄,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结扎.5组均于造模4w后开始给药.每日1次定量灌胃.5组均连续灌胃8w.后1次给药后,取少许心肌组织,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葶苈生脉方高、低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指数(FI)值明显增加(P<0.05),Bax、Caspase-3蛋白表达FI值和Bax/Bcl-2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葶苈生脉方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避免减少心肌细胞数量,恢复心肌细胞的功能,达到治疗CHF作用.

    作者:苑素云;郭秋红;王卓;苑留云;张一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上颈椎外伤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围术期个体化康复评价

    上颈椎外伤多伴随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继发压迫或刺激脊髓、神经根,引起严重预后,且复发率相对偏高[1].腰椎功能的降低是上颈椎外伤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2,3].在治疗中,多采用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但是对于围术期的康复要求比较高,需要积极恢复颈椎与腰椎的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增强腰椎协调性及稳定性[4].在康复护理中,针对不同的患者应用个体化康复能达到改善服务质量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目的.同时患者及家属预知所接受的照顾,主动参与治疗护理,使患者满意度上升,有效地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围术期颈椎与腰椎功能的恢复[5,6].本文探讨上颈椎外伤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围术期的个体化康复评价.

    作者:杨定瑶;刘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疏肝和胃针刺法治疗急症气滞型胃痛的疗效

    急症胃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范围包括西医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黏膜脱垂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胃痉挛等疾病引起的胃脘部突发性疼痛.急症胃痛是中医胃脘痛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具有发病急、痛势剧烈的临床特点,其病机主要为胃气郁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心痛”、“心下痛”、“厥心痛”等病名,如《灵枢·厥病第二十四》:“厥心痛,腹胀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笔者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疏肝和胃针刺法治疗急症气滞型胃痛,效果满意.

    作者:谢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