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时清醒镇静的疗效

李娜;欧阳碧山;刘佳;林冠文;陈勇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 腰硬联合麻醉, 清醒镇静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下肢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2例。高剂量组予右美托咪定0.6μg· kg-1· h-1,中剂量组予右美托咪定0.4μg· kg-1· h-1,低剂量组予右美托咪定0.2μg· kg-1· h-1。观察记录不同时间点的镇静程度,患者满意度以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30 min后,高、中、低剂量组OAA/S评分分别为(3.52±0.35)分、(4.02±0.40)分和(4.59±0.41)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中剂量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6.88%和90.63%,远远高于低剂量组的3.12%( P<0.05);高、中、低剂量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1.25%、12.50%和21.88%。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清醒镇静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4μg· kg-1· h-1的应用剂量可取得佳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脾通络方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脂蛋白〔Lp〕(a)升高与糖尿病(DM)血管病变关系密切。血液流变学指标是监测DM 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观察健脾通络方合缬沙坦治疗2型DM(T2DM)患者Lp(a)、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作者:鲁海峰;徐晖;张英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时清醒镇静的疗效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下肢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2例。高剂量组予右美托咪定0.6μg· kg-1· h-1,中剂量组予右美托咪定0.4μg· kg-1· h-1,低剂量组予右美托咪定0.2μg· kg-1· h-1。观察记录不同时间点的镇静程度,患者满意度以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30 min后,高、中、低剂量组OAA/S评分分别为(3.52±0.35)分、(4.02±0.40)分和(4.59±0.41)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中剂量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6.88%和90.63%,远远高于低剂量组的3.12%( P<0.05);高、中、低剂量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1.25%、12.50%和21.88%。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清醒镇静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4μg· kg-1· h-1的应用剂量可取得佳疗效。

    作者:李娜;欧阳碧山;刘佳;林冠文;陈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阵发性偏侧头痛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阵发性偏侧头痛( PH)是一种原发性头痛,为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之一,根据头痛发作期和缓解期的长短,又分为发作性阵发性偏侧头痛( EPH )和慢性阵发性偏侧头痛( CPH)〔1〕。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的单侧重度头痛为特点,并伴有眼、鼻及面部的自主神经症状。目前国内外对PH的研究甚少,我们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黄倩;齐晶晶;王敏;于挺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动态脉压指数与hs-CRP、MMP-9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动态动脉僵硬度指数(AASI)和动态脉压指数(APPI)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的相关性,探讨EH患者AASI增高和APPI增高与对心血管疾病有预示作用的炎症因子 hs-CRP、MMP-9的关系。方法对136例EH患者及30例健康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PPI≤0.35、0.36~0.50和>0.50对EH患者分3组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①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内各亚组APPI、AASI、hs-CRP、MMP-9差异有显著性,随着AASI和APPI的增加hs-CRP、MMP-9也增加(P<0.01或P<0.05)。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众多混杂因素后,AASI或APPI与hs-CRP、MMP-9呈正相关( P均<0.01)。③在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症的相关性方面, AASI与APPI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APPI相关性更好(r值更接近于1)。结论 AASI增大和 APPI增大与预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症的炎症因子hs-CRP、MMP-9存在相关性。

    作者:韩全乐;刘晓堃;张琦;刘晓明;张庆华;王金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两种不同孔径分离器血浆置换后对血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孔径的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EC-40W与 EC-50W 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对重型肝炎患者血细胞数的影响。方法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51例,应用ACH-10型血浆置换装置和EC-40W、EC-50W两种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其中应用EC-40W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A 组)29例,应用EC-50W 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B 组)22例,即刻检测治疗前后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值。结果 A 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平均值比较P=0.002,血红蛋白平均值比较P=0.001,血小板平均值比较 P=0.048,白细胞平均值比较P=0.022。 B 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平均值比较P=0.027,血红蛋白平均值比较P=0.028,血小板平均值比较P=0.017,白细胞平均值比较P=0.032。结论使用两种不同孔径的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对患者的血细胞数值均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种不同孔径的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之间比较,对血细胞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熊墨龙;何金秋;杨玲玲;杨文龙;谢能文;祁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老年Ⅰ~Ⅱa期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与普通放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3DCRT)与常规放疗(CF)治疗老年Ⅰ~Ⅱa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放疗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该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中行单纯放疗的患者共108例,其中采用三维适形放疗45例(3DCRT组),常规放疗63例(CF组),均采用6MVX 线照射2.0 Gy/次,5次/w,总剂量为60 Gy,分30次,42 d 完成,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放疗反应。结果3DCRT 组、CF 组有效率分别为86.7%、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和CF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9.0%、69.0%,3DCRT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 CF组高(P<0.05),而骨髓抑制反应3DCRT组较CF组轻(P<0.05)。结论3DCRT较 CF方法能提高老年Ⅰ-Ⅱa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放射反应均可耐受。

    作者:张清琴;崔艳慧;杨军;花勤亮;牛智杰;霍晓庆;冯月;苗战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放疗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1例老年 NSCLC 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从放疗第1天起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静点,1次/d,共14 d,休7 d,2个周期,对照组则常规放疗。治疗中监测外周血白细胞变化,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后1个月复查影像学改变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近期疗效:有效率联合组与对照组相似(61.6% vs 57.8%,P>0.05)。放疗副反应:外周血白细胞下降(23.3% vs 42.3%)、放射性肺炎(46.7% vs 29.1%)、放射性食管炎(25.7% vs 17.4%)及放疗中断时间〔(3±0.24) d vs(7±0.63)d〕,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生活质量评分及体重变化在联合组改善明显(P<0.05或 P<0.01)。免疫功能:血中 CD4+及NK细胞水平有提高(P<0.01),CD3+、CD8+细胞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有助于减轻老年 NSCLC放疗的不良反应,保护骨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孙成英;钟文;刘丹;刁焕荣;王伟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癌发病率影响的荟萃分析

    用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Hp)是否能减低胃癌的发病率。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同时从纳入文献的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中全面搜集有关根除Hp对胃癌的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 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5885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根除Hp组和安慰剂组在发病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0,95%CI(0.41,0.87)〕。结论当前研究表明根除Hp可以减低了胃癌的发病率,但上述结果仍需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赵相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CTA在除外动脉瘤破裂所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85%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10%为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SAH( NPMSH),5%由一些少见原因所致,如动静脉畸形〔1〕。非外伤性 SAH 病例中15%~20%血管影像检查表现为正常〔2〕。当 CT 血管造影(CTA)阴性时大多数医疗机构仍进行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如果病人在平扫CT上发现动脉瘤样广泛的SAH而DSA结果阴性时,5~7 d后需重复行DSA检查来发现或排除动脉瘤。本研究旨在探讨当颅脑CTA检查阴性时,评价其除外动脉瘤所致SAH的可靠性,避免有创性DSA检查。

    作者:崔书君;陈哲;张斌;郎颖涛;吴广忠;陈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血清HBV-DNA载量、乙肝免疫学标志物定量与老年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清乙肝病毒( HBV)-DNA载量、乙肝免疫学标志物( HBV-M)定量与老年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0例HBsAg阳性者血清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FQ-PCR)定量测定HBV-DNA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 HBV-M,同时进行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前白蛋白(PA)测定。结果 HBV-DNA定量测定中大三阳组显著高于小三阳组与 HBsAg+HBcAb 阳性组(t=4.55,P<0.05;t=3.83,P<0.05),小三阳与HBsAg+HBcAb阳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P>0.05)。 HBV-DNA定量与 ALT与 AST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r=0.40,P<0.05;r=0.328,P<0.05),而与PA无相关性(r=0.03,P>0.05)。患者HBV-DNA的定量测定于各年龄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HBV-DNA的定量分析同乙肝免疫学标志物关系密切,全面检测各项指标有利于老年乙肝患者筛检、诊断及治疗。

    作者:张蕾;周玉妮;董景云;孟莉娜;于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国老年男性白细胞参考值的地理分布特征

    目的:为临床老年人(>60岁)进行健康体检时提供白细胞参考统一值。方法搜集中国各个省95个单位测定的5826例健康老年男性(>60岁)白细胞参考值和各个地区的地理参考值〔海拔高度X1(m),年日照时数X2(h),年平均气温X3(℃)〕,年平均相对湿度X4(%),年降水量X5( mm),气温年较差X6(℃),年平均风速X7( m/s),经度X8(℃),纬度X9(℃)〕。运用SPSS17.0对健康老年男性白细胞与地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健康老年男性白细胞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显著相关(r=0.426,P=0.041),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一个回归方程:Y=5.233-0.000128X1+0.0000754X2+0.00414X3-0.00524X4+0.00002X5+0.01X6+0.0003X7+0.0055X8+0.00438X9在以上的回归方程中,Y是中国老年男性白细胞参考值(109/L),X1是海拔高度(m),X2是年日照时数(h),X3是年平均气温(℃),X4是年平均相对湿度(%),X5是年降水量(mm),X6是气温年较差(℃),X7年平均风速( m/s),X8是经度(℃),X9是纬度(℃)。结论根据所得回归方程,精确地拟合并绘制健康老年男性白细胞参考值的空间趋势图,通过分布图可以明确地看出中国各地健康老年男性白细胞参考值。

    作者:周文华;葛淼;何进伟;薛然尹;井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糖尿病大鼠肝脏syndecan-1和蛋白激酶C的表达变化

    目的:研究syndecan-1蛋白在糖尿病( DM)大鼠肝细胞中的表达,并检测蛋白激酶C( PKC)信号通路的改变。方法雄性 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以诱导DM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6、9、12、15周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细胞syndecan-1和 PKC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细胞syndecan-1和PKC呈阴性表达。 DM 3 w时,大鼠肝细胞 syndecan-1和 PKC呈弱阳性表达;随着 DM病程延长,synde-can-1和PKC的表达逐渐增强并维持在强阳性表达状态。结论 DM状态下,大鼠肝细胞中 syndecan-1表达增强,并随着 DM 病程的增加而逐渐上调。在高血糖的刺激下,肝细胞PKC信号通路被激活,从而发挥作用。

    作者:王静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Vigileo监测在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容量复苏中的应用。方法将进行机械通气的老年休克患者30例分为常规组和Vigileo组各15例,常规组根据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尿量、中心静脉压( CVP)指导容量复苏,Vigileo组根据每搏量变异度( SVV)指导容量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在复苏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 MAP)、氧合指数、复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 Vigileo组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Vigileo组复苏后SVV等指标较复苏前改善(P<0.05)。复苏后两组心率、MAP、氧合指数均较复苏前下降(P<0.05);复苏后Vigileo组氧合指数升高较常规组更明显(P<0.05)。 Vigileo组复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Vigileo 监测可以及时预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更快、更有效地指导容量复苏,优于传统监测指标。

    作者:汤卫兵;王志;徐凤;郑伟;滕乐;孟醒;魏海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面罩联合插管在急诊抢救老年心肺复苏患者的疗效

    目的:评价面罩联合插管在急诊科院前和院内抢救老年心肺复苏患者的疗效。方法老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126例随机分成面罩联合插管组、插管组和面罩组,比较经皮血氧饱和度( SaO2)、平均动脉血压、自主循环恢复、心肺复苏和存活情况。结果经过急救后,3组间经皮SaO2和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显著(P<0.05),面罩联合插管组经皮SaO2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插管组和面罩组(P<0.05);面罩联合插管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心肺复苏率和存活率分别为78.6%、45.2%和33.3%,均显著高于插管组和面罩组( P<0.05)。结论急诊科院前和院内采取面罩联合插管进行老年心肺复苏安全有效,有助于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减少伤亡,提高存活率。

    作者:蔡胤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福建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福建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 PMS)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筛选福建地区698例PMS患者,采用神经心理学量表和自行研制的危险因素问卷开展调查,同时检测PMS患者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等性激素水平,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1)福建地区PMS患者存在睡眠质量问题者占69.8%,其中重度失眠者占31.5%。失眠者伴有明显的抑郁焦虑状态(P<0.01),以重度失眠者尤为显著(P<0.01);(2)退休、独身、A型性格、优质蛋白及胆固醇摄入量低、生活、经济自评差、较少参加宗教活动、与邻居联系交往少、近两年亲人去世、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紊乱均是福建地区PMS患者出现失眠症的影响因素;(3)优质蛋白及胆固醇摄入量低、较少参加宗教活动、与邻居联系交往少、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紊乱是影响福建地区PMS 患者失眠症轻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福建地区PMS患者存在睡眠质量问题比例较高,且受社会人口学特征、性激素水平等多因素影响,要多方位地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张娅;黄俊山;吴松鹰;郁阿翠;黄真花;赵欢欢;苏灿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血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2年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后,根据有无焦虑抑郁情绪分为焦虑抑郁组(64例)和非焦虑抑郁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动态血压。结果焦虑抑郁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 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 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 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 nDBP)、动态脉压( APP)、清晨收缩压(清晨SBP)、夜间低收缩压(夜低 SBP)、血压晨峰( MBPS)、血压昼夜节律(CR)以及非勺型血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组患者(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和非勺型血压的发生率增高,因此针对已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抗焦虑抑郁治疗,有效控制血压。

    作者:黄敬;刘德芳;刘华丽;毛富强;邓燕春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艾灸结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20例

    目前,对于前列腺增生( 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尿动力学资料显示,前列腺术后尿失禁者尿道括约肌功能受损占22%~57%〔1〕,国内由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开展较晚,经验不足,术后由于手术创伤致括约肌损伤、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出口、尿道梗阻等原因致尿失禁可高达15%左右〔2〕。尿失禁很大程度上不仅加重患者的痛苦,影响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会让患者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影响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及康复信心,终导致患者不能及时回归社会与家庭。本文拟观察艾灸结合耳穴贴压法治疗BPH患者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疗效。

    作者:姜杰;闫力;革杨舟;姜茗宸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远程医疗在老年保健中的应用

    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给医疗卫生系统及健康照顾人员带来了巨大压力。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老年人日益衰弱的身体状况也增加了照顾这一群体的复杂性和医疗卫生成本。另外,老年人在转诊过程中也易诱发原本可以避免的疾病或损伤,增加其死亡风险及经济负担。近几年,远程医疗已得到了全球卫生行业的广泛重视及应用,并逐渐成为政府、医院管理者、医学专家和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普遍接受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作者:李虹彦;聂文博;殷欣;李君歆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糖尿病足早期筛查与诊断技术进行社区推广应用的价值

    目的:探讨社区推广应用糖尿病足早期筛查与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推广应用社区的500例糖尿病( DM)患者为观察组,进行足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选未推广应用社区的500例DM患者作为对照组,按患者就诊信息进行统计,计算DM患者足病早期诊断率、足病治愈、好转率、截肢率。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足发现率为20.0%,对照组为10.4%;对照组项目筛查糖尿病足新发现率为21.2%,远远高于自主就诊发现率(P<0.05);观察组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率为82.0%,对照组为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80.0%,而对照组仅为25.0%;观察组患者截肢率为2.0%,对照组高达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推广应用糖尿病足早期筛查与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足的早期发现率与治愈率,降低截肢率。

    作者:黄凌宁;罗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有效评估的血脂指标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有效评估的血脂指标。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由于疑似CHD在该院心内科住院接受冠状动脉照影的患者152例,依据冠状动脉照影结果分为CHD组、非CHD组,CHD组患者进一步依据冠脉病变程度和冠脉病变血管数进行分组,对比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结果按冠脉病变程度分组研究显示,非 CHD组与轻度病变组之间各项血脂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HD组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余指标均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病变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HDL-C、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之间呈正相关(P<0.05);同HDL-C之间呈负相关(P<0.01)。按冠脉病变血管数分组研究显示,HDL随着病变血管范围扩大而下降,多支病变组低于单支组和非 CHD 组,两支病变组低于单支组和非 CHD 组( P<0.05);病变血管范围与LDL-C/HDL-C、AIP、载脂蛋白(Apo)A/ApoB之间呈正相关(P<0.05);同 HDL-C 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水平 HDL-C 在预防老年 CHD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ApoA/ApoB水平可能是评估冠状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AIP和 LDL-C/HDL-C值可更加准确地显示老年CHD患者脂类代谢水平。

    作者:刘志远;李玉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