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玉萍
智齿冠周炎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其又主要发生在下颌,常规治疗均是在局部炎症消退后在做龈瓣切除或拔除那些智齿.本人在工作中,在炎症期间使用微波凝固法消除冠周盲袋治疗冠周炎,临床观察了112例,效果较满意,特报道如下.
作者:宋乐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提高老年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并可随访到的27例29肢老年股骨髁上、髁间骨折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 根据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应用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针组共有优秀21肢,良好7肢,可1肢,优良率为96.6%.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针治疗老年股骨髁上、髁间骨折能有效防止骨折处的旋转及短缩,使骨折更趋稳定,是一种手术损伤小、骨折并发症少、预后良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廖文利;曹立峰;何久圣;陈楚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白山市控制麻疹各项措施实施效果,探讨消除麻疹策略.方法 综合分析白山市2001年至2010年常规免疫调查接种率、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疲接种率、法定传染病执行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疲情资料、白山市2010年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白山市常规免疫调查接种率呈升高趋势;麻疹强化免疫后,全市麻疹确诊病例发病率下降;麻疹监测及实验室诊断能力得到提高.结论 白山市2001年至2010年对控制麻疹采取的综合措施效果显著.为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还应考虑麻疹初始强化免疫后3~4年开展后续免疲,并将控制风疹纳入消除麻疹的范畴.
作者:吴良杰;周静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突飞猛进的增长,同时医疗、药品、预防保健、及行政管理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而档案管理作为卫生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未与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同步发展,现简述卫生院病历档案管理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作者:谢增富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52例食道癌术后患者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提供细致认真的护理,针对消化道症状,返流、误吸,营养管的脱落和堵管,代谢性并发症等肠内营养护理并发症,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实施肠内营养及提供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严格护理的肠内营养,能有效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机体抵抗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洪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疗效果,并探讨其发病机理及新诊疗进展.方法 26例患者均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第1周0.5g,3次/d,第2周起1.0g,3次/d;甲氨喋呤(MTX)7.5mg,每周1次,进行治疗.结果 26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病情得到缓解(69.2%);7例患者病情得到部分缓解(26.9%);1例患者病情加重(3.8%).结论 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疗效,早期的诊断对该病的控制和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王福顺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早产的原因预测及诊断的各项指标,宫颈评价、B超相结合临床意义较大.方法 收集2009年4月至2009年5月于我院因先兆性早产而入院的符合条件者56例,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检查结果与早产原因进行相关分析.针对早产以MgSO4及沙丁胺醇作为临床用药,结合催产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早产.结果 56例产妇经检测确定早产,使用药物或催产素引产,56例产妇均顺利分娩.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早产的预测性,对其治疗与生产都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江秋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涅热证是中医常见的病症,在许多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的发病过程中均可出现以中医病机辨证而诊断的湿热证候.本文取例湿热头痛案、湿热心汗案及湿阻舌麻案论述湿热证的辨治体会.
作者:曾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病情与心电图异常二者的内在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l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CG资料.结果 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l30例(72.2%)患者出现ECG的异常.ECG常见的异常有ST-T改变,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和心室肥厚.ECG异常与病情轻重及预后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CG监察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由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传统手术后具有易复发,复发后肿瘤恶性度增高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的深入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与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等方面有一定联系,因此,检测膀胱癌的肿瘤基因对了解膀胱癌的发病机制、监测随访、预后判断,以及开展基因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RUNX3基因,其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研究较多,但与膀胱癌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就RUNX3基因的失活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磊;苏盈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一种治疗方法.方法 对1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插入 0号耳内镜,用鼓膜切开刀切开鼓膜2~3 mm,充分吸净鼓室内积液,注入地塞米松针5mg和α-糜蛋白酶针4000U混合液进行冲洗,再行负压吸引.结果 该方法治疗SOM治愈率达到66%(99/150),有效率90.0%(135/150).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治疗简单,费用低,病人易于接受,确有推广价值.
作者:舒清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前牙外伤是口腔科急诊的常见病,外伤类型多样,其就诊时间的早晚往往决定着治疗的方案和治疗的效果.保存活髓或者是保存患牙是治疗的关键.常有的方法是:盖髓术,活髓切断术,结扎固定,根管治疗,再植术等.本文将对前牙外伤的原因、分型、治疗时机、方法和疗效评价进行综述.
作者:周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2.0mg/kg静脉麻醉联合米非司酮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方法 将丙泊酚单独及丙泊酚联合米非司酮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进行对比,观察镇痛,宫颈松弛的效果.结果 丙泊酚联合米非司酮组的镇痛、宫颈松弛效果与丙泊酚单独使用比较差异有较显著性意义(P<0.005),镇痛率达97%,宫颈松弛率达95%.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配伍米非司酮是一种有效、安全、病人感觉良好的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方法.
作者:陈玲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六味降抗合剂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苷进行含量测 定.结果 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可行.结论 该制剂质量标准,其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质量可控.
作者:于东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本文主要对无病人流术的方法及术前术后应注意的事项,护理方法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作者:宋小娟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氟伏沙明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86.0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Y-BOCS评分和HAM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30.23%,对照组为58.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与盐酸帕罗西汀相当,但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雪卉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手术联合局部亚低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采用小骨窗手术与局部亚低温联合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小骨窗治疗,对2组临床效果做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手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创伤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伟东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检测对比不同厂家明目地黄丸芍药苷的含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明目地黄丸含白芍和牡丹皮以芍药苷(C23H28O11)计,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5.4 mg.结论 厂家产品含白芍和牡丹皮以芍药苷(C23H28O11)计,各厂家之间相差不多,均符合国家药典标准,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作者:崔巍;杜一男;何玉川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90例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中护理,治疗组患者进行系统性术中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进行系统性手术护理干预,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永玲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治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自2006年至2010年的1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儿全部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随诊均满意.结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由于目前检查手段不断更新,检出率明显增加,由于手术器械、技巧及辅助设备的升级,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极大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作者:赵延兵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