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癌组织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3h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5表达特征

范平明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4e, EIF3H,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LGR5),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癌组织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4e、3h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 G-蛋白耦联受体(LGR)5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1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组织蜡块及临床资料为研究组,经病理证实为正常乳腺小叶和导管上皮组织85例为对照组,选择EIF4e、3h和LGR5的多克隆性抗体,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种蛋白的表达。结果研究组EIF4e、3h和LGR5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EIF4e、3h和LGR5表达与肿瘤大径、脉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 Ki67的表达均具有相关性,EIF4e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研究组EIF4e和3h、EIF3h和LGR5表达正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组织中EIF4e、3h和LGR5高表达且具有协同作用,三者参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术后联合检测EIF4e、3h和LGR5的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miRNA197表达及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是肺癌常见的类型,早期即发生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研究发现多种microRNA( mi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凋亡、分化和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研究发现miRNA197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本文研究NSCLC组织中miRNA197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董扬扬;张海云;庄奕煌;许荣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16 SrRNA基因序列分析在人体微生物组学研究中的进展及应用

    在人体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如皮肤、胃肠道、鼻腔等部位,定植着大量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可达人体自身细胞数的10倍以上,其基因数量更多达人体基因数的100多倍〔1〕。微生物群落在人体内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参与调节人体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如免疫调节、食物消化、维生素合成等。因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失调可能导致各种感染性、过敏性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人体微生物组的概念早在2001年提出,是对人体共栖、共生和致病的所有微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基因组是人体基因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体微生物组测序也被认为是"人体第二个基因组计划"〔2〕。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DNA测序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人体微生物组的研究更加深入,使得微生物组在人体健康与疾病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田芳云;黄婷婷;黄光武;张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负性情绪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校第一附属医院2008~2012年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心理干预,疗程为4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采用症状自评尿量(SCL-90)及MOS健康问卷(SF-36)问卷对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进评定分析。结果两组干预后SAS及SDS 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SCL-90各因子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心理干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 P<0.05)。 SF-36干预结束后观察组各项目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健芬;王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利多卡因预先给药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15-F2 t-isoprostance浓度的影响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 IR)损伤大鼠血清15-F2t-isoprostance浓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36只,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利多卡因组,每组12只。采用动脉压夹夹闭双侧肾动脉60 min、恢复灌注4 h 建立大鼠肾脏IR模型。利多卡因组于夹闭双侧肾动脉前60 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 mg/kg,随后以2mg· kg-1· h-1速率静脉输注60 min;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余同IR组;假手术组不夹闭双侧肾动脉,余同IR组。再灌注4 h时,采集动脉血样,检测血清15-F2t-isoprostance、内皮素-1( ET-1)浓度。处死大鼠,取肾组织,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15-F2t-isoprostance及 ET-1浓度升高(P<0.05),利多卡因组 SOD活性、MDA 含量、15-F2t-isoprostance及ET-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R组比较,利多卡因组SOD活性升高,MDA含量、15-F2t-isoprostance 及ET-1浓度降低(P<0.05),肾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利多卡因减轻大鼠肾脏IR损伤与其降低15-F2t-isoprostance浓度有关。

    作者:朱小兵;石翊飒;刘志龙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索利那新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近期疗效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常用的手术方式。患者因术前存在不稳定性膀胱或因手术刺激、气囊压迫、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常导致术后早期频繁不自主膀胱收缩而存在膀胱过度活动症( OAB)〔1〕。索利那新是一种新型胆碱能受体M3阻滞剂,能选择性抑制膀胱逼尿肌M受体。本文观察索利那新治疗TURP患者术后OAB的疗效。

    作者:李云祥;张宗平;王安果;伍季;蔡运林;汪海龙;唐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以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性病变为肾脏病理表现的Churg-Strauss综合征1例

    Churg-Strauss综合征( CSS )又称为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其受累器官广泛,包括肺、神经系统、心脏、胃肠道、肾脏和皮肤等。肾脏疾病往往是CSS容易被忽视的临床特征。本研究对1例老年男性CSS患者的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

    作者:张慧然;徐金升;张俊霞;白亚玲;常立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CT影像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老年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与CT影像特点及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对28例伤后24 h内入院的老年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监测和头部CT扫描,进行RotterdamCT评分,并在伤后6个月评估其预后情况,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中重度评分颅脑损伤患者CT影像与颅内压变化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强。结论老年人中重度颅脑损伤后可以根据CT影像特点来初步评估颅内压情况,而颅内压和Rotterdam CT评分则是预测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作者:蔺铁;王跃华;罗光东;张相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癌组织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3h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5表达特征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癌组织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4e、3h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 G-蛋白耦联受体(LGR)5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1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组织蜡块及临床资料为研究组,经病理证实为正常乳腺小叶和导管上皮组织85例为对照组,选择EIF4e、3h和LGR5的多克隆性抗体,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种蛋白的表达。结果研究组EIF4e、3h和LGR5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EIF4e、3h和LGR5表达与肿瘤大径、脉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 Ki67的表达均具有相关性,EIF4e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研究组EIF4e和3h、EIF3h和LGR5表达正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组织中EIF4e、3h和LGR5高表达且具有协同作用,三者参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术后联合检测EIF4e、3h和LGR5的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范平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缺血性脑卒中107例的治疗及预防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继而发生缺血、缺氧而导致软化坏死。由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变部位复杂,病损程度不一,病后表现也有所不同,对疾病治疗的效果影响较大。随着CT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缺血性脑卒中能实现快速诊断和准确定位,并为早期溶栓治疗创造了条件。

    作者:赵均峰;张宪坤;李闯;潘德旺;李志国;孙正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兰州市老年伤害患者的一般特征及转归结局

    伤害发生率和死亡潜在寿命损失率高,后遗伤残多,且因急救、康复及早死和残疾而花费巨额费用,造成的社会负担和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任何一种传染病或慢性非传染病〔1~3〕。本文旨在了解兰州市老年伤害的特点及影响老年伤害转归的因素。

    作者:靳利梅;白亚娜;胡晓斌;赵迟;孙仙;周巧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体外循环下老年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血液相关指标的改变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 CPB)下室间隔缺损( VSD)修补手术的 VSD老年患者血气、水电解质、血液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方法比较80例VSD患者CPB过程中不同的时间点包括转机后5 min(T1)、升主动脉开放30 min(T2)的血液指标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CO2)、二氧化碳总量(TCO2)、血糖(GLu)、乳酸(La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pH、Ca2+、K+、Na+等的改变。结果 T2时pH高于T1时(t=2.079,P=0.039),而PCO2低于T1时(t=1.952,P=0.042),T2时Hct显著低于T1时(t=3.446,P<0.01),而 Glu 显著高于 T1时(t=5.207,P<0.01);T2时 Ca2+(t=7.589,P<0.01)、K+(t=19.61,P<0.01)水平均显著高于T1时。结论 CPB下行VSD修补术的老年室间隔缺损患者需实时监测血气、血糖和电解质变化。

    作者:王开标;刘德欣;李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分配一过性脑缺血或脑卒中具有血管造影检查证实颅内大动脉狭窄50%~99%的病人给予华法林或阿司匹林,主要终点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脑出血或血管原因引起的死亡。结果285例病人随机分组,平均随访时间2年,两组的不良事件包括死亡(阿司匹林组4.5%,华法林组9.7%,危险比0.46;95%CI 0.23~0.90,P=0.02),大出血(分别为3.2%和8.3%,危险比0.39;95%CI 0.18~0.84,P=0.01),心肌梗死或猝死(分别为2.9%和7.3%,危险比0.40;95%CI 0.18~0.91;P=0.02)。血管原因死亡率分别为3.2%和5.9%(P=0.16),非血管原因死亡率分别为1.1%和3.8%(P=0.05)。主要终点分别为22.1%和21.8%(危险比1.04;95%CI 0.73~1.48;P=0.83)。结论华法林具有显著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并不比阿司匹林好,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病人可优先选用阿司匹林。

    作者:直强;孙筱倩;赵正焱;赵施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多层螺旋CT四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四期动态增强技术评价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前哨淋巴结的位置、数量、大小和性质。方法选择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四期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从而评估淋巴结的性质。结果转移性肿大的淋巴结强化峰值出现的时间约为注入造影剂后3 min;炎性淋巴结肿大峰值出现的时间约为1 min;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无明确强化峰值出现。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四期动态增强技术能准确评价头颈部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的状态,此方法安全无创,为临床医生术前评估和放射野的确定提供依据。

    作者:张义;王建云;李冬梅;张延旭;盖雪;贾锦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癌症患者心理适应与健康状况关系的相关性

    癌症对患者的身体和情绪产生巨大影响,而如何看待和应对癌症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1〕。癌症患者心理适应问卷被用来评估癌症患者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官锐园等〔2〕施测并修订了癌症患者心理适应问卷,癌症患者的心理适应状况与抑郁、焦虑、自尊状况相关。本研究了解癌症患者心理适应状况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作者:王丽;蔡明伟;林芳;祝朝富;袁有才;杜驰;陈理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白花丹参不同炮制品水提物抗小鼠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

    目的:研究白花丹参不同炮制品水提物对小鼠心肌缺血缺氧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白花丹参不同炮制品水提物,采用异丙肾上腺素及夹闭气管致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模型,观察白花丹参不同炮制品水提物对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及心电维持时间的影响。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30 U/kg)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酒炙白花丹参水提物对心肌缺血小鼠心电图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酒炙白花丹参水提物高、低剂量组可明显提高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及心电维持时间;对由垂体后叶素诱导心肌缺血小鼠心电图 J点抬高及心率的减慢具有改善作用,提高心肌缺血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活性。结论酒炙白花丹参水提物具有明显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影响NO有关。

    作者:王浩;李玉琴;高永峰;辛晓明;徐晓燕;高允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农村地区脑卒中后患者抑郁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当前农村地区脑卒中后抑郁( PSD)患者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从莒县20个乡镇各随机抽取10个村,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每个村中所有脑卒中患者共650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家庭关系、社会心理因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病灶侧性及病灶性质等可能导致PSD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采用多模式诊断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 PSD的评定。结果PSD发生率为60.2%。经单因素分析与 PSD 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如下:性别、病程、家庭关系、社会心理、经济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经非条件逐步 Logistic 回归筛选出 PSD 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性别( OR=3.261)、家庭关系( OR=1.632)、社会心理因素( OR=1.234)、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OR=1.690)、神经功能缺损( OR=3.049);病程、经济状况与PSD无关。结论农村地区PSD的影响因素有其特殊性,应针对导致PSD的影响因素,找到防治重点,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以预防和减少PSD的发生。

    作者:葛均江;徐平;宋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鸡矢藤排石颗粒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中医学将肝外胆管结石归结于“肝郁”、“胁痛”范畴,其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湿邪等多种因素导致肝胆气郁、胆腑失于疏泄、胆汁壅滞、化生湿热、熏蒸胆汁、凝集成石。结石停于胆道,壅滞气机,气滞血瘀,胆汁郁而不宣,溢于皮肤而出现黄疸,严重者可引起胆绞痛、梗阻性黄疸、胆源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而危及生命〔1〕。临床上常用微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EST)进行取石治疗,术后残石及结石复发率为20%~40%〔2〕。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疗效确切。鸡矢藤为茜草科植物的全草或者根,民间常做止痛药广泛使用,是海南民间常用的黎药。研究表明,鸡矢藤具有明显的镇痛解痉、对抗乙酰胆碱作用,并且对肝外胆管结石具有比较好的排石作用。本研究采用中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晓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两种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疗效与并发症比较

    目的: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继人工晶体植入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继人工晶体植入两种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其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选择眼科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11例,年龄65~80岁。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患者102例,平均年龄(73.26±4.31)岁;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患者109例,平均年龄(72.58±3.21)岁;对两种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行两种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其视力水平、散光程度、角膜中央厚度以及角膜内皮水肿程度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术后1个月的随访,术后裸眼视力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散光程度、角膜中央厚度及角膜内皮水肿程度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继人工晶体植入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继人工晶体植入两种手术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两种手术具有创伤小、疗程短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王磊;朱炎华;胡伟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发病率逐年增多。 OVCF可造成严重而持续的疼痛,使许多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增加。目前,在治疗OVCF方面上,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已得到广泛应用〔1〕。在胸腰段椎体进行PVP,椎弓根入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双侧入路手术相比于单侧时,术者和患者暴露在射线下的时间更长,创伤更大,故单侧椎弓根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疗效好等优势,已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多,但单侧椎弓根入路的疗效与安全性仍未达成共识〔2〕。本研究对我院骨质疏松胸腰椎单节OVGF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

    作者:李坚;陈其昕;张金喜;李敏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肝癌MHCC97 H细胞中CD133+和CD133-亚群分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目的:分选肝癌MHCC97H细胞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并初步探讨CD133+细胞亚群的干细胞特性。方法用磁珠分选技术分选MHCC97H细胞株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CD133的表达,用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比较其体内成瘤能力,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干细胞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分选前后 MHCC97H 细胞中 CD133表达分别为(1.09±0.43)vs(86.65±6.49)%(P<0.01)。与CD133-亚群相比,CD133+亚群的体外增殖能力较强,成瘤能力高,高表达干细胞相关基因蛋白(P<0.05,P<0.01)。结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的CD133+细胞亚群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CD133是人肝癌MHCC97H细胞株的肿瘤干细胞的表型之一。

    作者:易善永;南克俊;张丽娟;柯洋;姜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