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农村地区脑卒中后患者抑郁影响因素

葛均江;徐平;宋晖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 神经功能缺损, 家庭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当前农村地区脑卒中后抑郁( PSD)患者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从莒县20个乡镇各随机抽取10个村,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每个村中所有脑卒中患者共650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家庭关系、社会心理因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病灶侧性及病灶性质等可能导致PSD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采用多模式诊断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 PSD的评定。结果PSD发生率为60.2%。经单因素分析与 PSD 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如下:性别、病程、家庭关系、社会心理、经济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经非条件逐步 Logistic 回归筛选出 PSD 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性别( OR=3.261)、家庭关系( OR=1.632)、社会心理因素( OR=1.234)、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OR=1.690)、神经功能缺损( OR=3.049);病程、经济状况与PSD无关。结论农村地区PSD的影响因素有其特殊性,应针对导致PSD的影响因素,找到防治重点,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以预防和减少PSD的发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外科手术患者疼痛处理对策

    目的:探讨对于胸科手术疼痛应用不同镇痛方案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胸部手术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镇痛方法进行分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PCIA),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术后间断静脉滴注曲马多组(Tramadol),术后间断静脉滴注非甾体抗炎药组(NSAIDs),椎旁阻滞组(PVB),肋间阻滞组(INB),必要时口服和肌注组(SOS),肋间阻滞+术后持续NSAIDs联合组(Hybrid )。应用视觉模糊分值法( VAS)和行为评定法测定术后当日到术后第5天疼痛评分差异性。结果将各组患者术后痛觉评分均值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用“>”表示,无统计学差异用“≈”表示,镇痛效果SOS>PVB≈INB >PCIA≈Tramadol≈NSAIDs>Hybrid>PCEA。结论镇痛效果好的是PCEA,其次是Hybrid组,单纯静脉给药(自控和非自控)有同样的镇痛效果,PCIA组镇痛效果差异性大。局部阻滞有效,但是因为时间短,总体镇痛效果不好,临时给药效果差。

    作者:杨志广;林星宇;张鹏;刘韵鹏;史学良;王成祥;邵国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采用红细胞包蔽吗啡镇痛的疗效及药物动力学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采用红细胞包蔽吗啡技术( RBC-M)镇痛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动力学。方法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50例依据术后镇痛方式分为观察组:RBC-M 法;对照组:单纯吗啡,每组25例。结果观察组给药后4、8、12及24 h 4个时间点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镇痛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28.00% vs 20.00%;χ2=0.439,P=0.508)。观察组给药后2、5及15 min 3个时间点上血药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01);观察组给药后1、4、12及24 h 4个时间点上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药物分布半衰期显著高于对照组〔(0.092±0.012)h vs (0.066±0.022)h;t=5.188,P<0.001〕;观察组药物消除半衰期显著长于对照组〔(6.761±0.949)h vs(4.872±0.355)h;t=9.322,P<0.001〕。结论与单次吗啡注射相比,红细胞包蔽吗啡用于术后镇痛具有镇痛效果稳定、药物消除半衰期长等优势。

    作者:高科;何振洲;王化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中小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利用及需求

    “未富先老”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1〕。老年人作为社区居民中弱势群体,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及需求是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对老年人服务内容并未统一,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小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利用及需求。

    作者:王生锋;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氟比洛芬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镇痛及心肌的影响

    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可不同程度地加重心肌损伤〔1〕。麻醉、手术创伤及疼痛是加重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氟比洛芬酯为新型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目前已应用于术后镇痛及癌痛治疗〔2,3〕。但是将其应用在老年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的效果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老年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心肌的影响。

    作者:陈慧;王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长期太极拳锻炼老年人身体成分和体质特征

    目的:分析长期太极拳锻炼老年人身体成分和体质的特征。方法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年人部分)》的方法和标准,对101例60~69岁的老年太极拳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体质和身体成分进行测试,并同同年龄组老年人体质和身体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老年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身体脂肪含量( F%)、腰臀比( WHR)、体质指数( BMI)低于同年龄组普通老年人,去脂肪软体重和去脂肪体重高于同年龄组普通老年人;而肺活量、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高于中国同龄老年人的均值,选择反应时低于中国均值;体质综合评分为优秀。结论长期习练太极拳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呼吸功能、柔韧性、躯体平衡能力以及神经肌肉系统的反应能力,习练太极拳是改善老年人体质非常有效的运动方式。

    作者:马爱英;石峰;武桂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异位嗜铬细胞瘤破裂成功抢救1例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在门诊病人中,嗜铬细胞瘤患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0.1%~0.6%〔1,2〕。普遍认为,嗜铬细胞瘤的流行病学特点呈“约10%规则”,即大约10%呈恶性,10%为家族性,10%出现于儿童,10%瘤体在双侧,10%为异位性。但是在2007年,Madani等〔3〕研究指出,异位嗜铬细胞瘤占所有嗜铬细胞瘤患者的25%,远远超过以往认为的10%,且此类患者死亡率高。

    作者:王侠;张睿智;李晓庆;陈秋雄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1β+3953基因多态性

    研究表明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 IL)-1、肿瘤坏死因子( TNF)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慢性心力衰竭( CHF)与炎症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 IL-1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反应调节因子,与慢性炎症的活跃性有着密切的关系〔2〕。 IL-1基因簇定位于2q13,包括IL-1α、IL-1β、IL-1受体拮抗物,IL-1的基因多态性与许多炎症反应性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3,4〕。 IL-1β+3953位点位于IL-1β基因第五外显子区,存在1个C到T的替换,本研究观察IL-1β+3953基因多态性与CHF发病的相关性。

    作者:李克研;李今朝;屈宝泽;李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消化内科急诊绿色通道诊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估消化内科急诊绿色通道诊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经济效益。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07例,按照是否启用绿色通道将患者分为试验组(114例)和对照组(93例)。试验组患者启用院内急诊绿色通道;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救治。比较两组患者在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临床疗效之间的差别。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2.1%,对照组为80.6%,在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实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并可降低患者留观、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

    作者:林燕凤;黄媛;付朝丽;张北平;赵小青;奚旭杰;刘刚;刘嫦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miRNA197表达及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是肺癌常见的类型,早期即发生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研究发现多种microRNA( mi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凋亡、分化和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研究发现miRNA197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本文研究NSCLC组织中miRNA197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董扬扬;张海云;庄奕煌;许荣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RNA干扰沉默survivin基因对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目的:利用RNA干扰( RNAi)技术抑制survivin基因的体内表达,探讨 survivin沉默对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urvivin-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pBAsi-survivin导入裸鼠皮下的移植瘤内,观察不同时间点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肿瘤的抑制率。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干预组(成功转染质粒组),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中 survivin mRNA 表达情况。 Western印迹检测 sur-vivin 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urvivin-siRNA重组载体导入裸鼠皮下移植瘤后,肿瘤体积增长缓慢,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明显,survivin mRNA表达明显降低,survivin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survivin-siRNA重组载体能显著抑制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不同时间点肿瘤抑制率不同,且随时间呈正相关。

    作者:李日恒;张娇;李山峰;温聪娜;刘博;康然;耿艳;马芳;彭新宇;刘茜;滑志娟;张爱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绞股蓝皂苷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脂质沉积的影响

    目的:观察绞股蓝皂苷( GPS)对2型糖尿病( T2DM)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大鼠肝组织脂质沉积量的影响。方法65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7只,N组),NAFLD模型组(NM 组,7只),T2DM并 NAFLD模型组(51只)。 N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 NM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模型组先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 w;隔夜空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40 mg/kg,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至8 w,建立T2DM并NAFLD大鼠模型;将模型组分为GPS大剂量干预组(9只,JH组),予GPS 1 g· kg-1· d-1灌胃;GPS小剂量干预组(9只,JL组),予GPS 0.5 g· kg-1· d-1灌胃;T2DM并NAFLD模型组(9只,M组),同等体积纯净水灌胃;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治疗周期6 w。实验周期14 w。检测血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血糖( GLU)、肝组织TG、肝脏病理学。结果肝组织TG水平:JH组、JL组低于M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血糖水平NM组与N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血TG水平:JH组、JL组与M组有显著差异(P<0.01)。肝脏病理学:NM 组、M 组重度NAFLD,JH组、JL组中至重度NAFLD。结论绞股蓝能够降低T2DM并NAFLD大鼠肝脏脂质沉积量。

    作者:贺琴;李德梅;李敬会;谭华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索利那新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近期疗效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常用的手术方式。患者因术前存在不稳定性膀胱或因手术刺激、气囊压迫、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常导致术后早期频繁不自主膀胱收缩而存在膀胱过度活动症( OAB)〔1〕。索利那新是一种新型胆碱能受体M3阻滞剂,能选择性抑制膀胱逼尿肌M受体。本文观察索利那新治疗TURP患者术后OAB的疗效。

    作者:李云祥;张宗平;王安果;伍季;蔡运林;汪海龙;唐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白花丹参不同炮制品水提物抗小鼠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

    目的:研究白花丹参不同炮制品水提物对小鼠心肌缺血缺氧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白花丹参不同炮制品水提物,采用异丙肾上腺素及夹闭气管致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模型,观察白花丹参不同炮制品水提物对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及心电维持时间的影响。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30 U/kg)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酒炙白花丹参水提物对心肌缺血小鼠心电图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酒炙白花丹参水提物高、低剂量组可明显提高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及心电维持时间;对由垂体后叶素诱导心肌缺血小鼠心电图 J点抬高及心率的减慢具有改善作用,提高心肌缺血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活性。结论酒炙白花丹参水提物具有明显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影响NO有关。

    作者:王浩;李玉琴;高永峰;辛晓明;徐晓燕;高允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中青年与老年淋巴瘤患者248例

    淋巴瘤是一类原发于淋巴结和(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理可见分化、成熟程度不一的肿瘤性淋巴细胞大量增生,侵犯全身各个部位或组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48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比较老年与中青年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

    作者:邸鑫;祁啸;张传辉;王颖;金鑫;李小丰;金立方;赵岩;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静滴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7例,在C型臂引导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静滴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前、术后及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估活动能力,并对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严重临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29个月,平均19.6个月。 VAS 评分由术前的8.21±1.29,下降至术后2.12±1.08(P<0.05);ODI 评分由术前的74.17±12.20降至术后的24.58±6.10(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能有效维持。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91±0.33)cm恢复到术后的(2.12±0.28)cm(P<0.05);椎体中部高度由术前的(1.62±0.37)cm 恢复到术后的(1.92±0.41)cm (P<0.05);Cobb角由术前的(20.35±7.56)°改善为术后的(13.88±6.67)°(P<0.05)。随访时椎体高度及Cobb角未见明显丢失,未发现邻近椎体及其他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法简单,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作者:李立平;李元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眼轮匝肌皮瓣联合重睑术修复老年人上睑睑黄瘤的疗效

    黄色瘤是一种脂质代谢障碍异常引起的良性肿瘤,是由于脂质的组织聚集形成的皮肤黄色丘疹。睑黄瘤是一种较常见的黄色瘤,常对称地好发于两上睑的内眦处,多发或单发,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1〕,好发于老年人。较小的睑黄瘤治疗方法有激光法、冰冻法等。对较大的睑黄瘤,手术切除较为理想,直径超过10 mm的睑黄瘤手术切除后创面很难直接闭合,即使闭合亦会出现眼睑闭合不全或眼睑畸形,治疗起来非常棘手〔2〕。本文采用眼轮匝肌皮瓣修复老年人上睑较大睑黄瘤切除后的创面,并同时行上睑松弛重睑术,效果满意。

    作者:路程;彭维海;金洪娟;荣莉;张舵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C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央部位、侵犯边缘和癌周肺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 VEGF-C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人 NSCLC 新鲜组织样本9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 RT-PCR( QRT-PCR)法检测NSCLC组织中央部位、侵犯边缘和癌周肺组织的VEGF-C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用D2-40标记淋巴管检测NSCLC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果 QRT-PCR显示,VEGF-C mRNA在肿瘤边缘部位的表达明显高于在肿瘤中央部位的表达,而且 VEGF-C mRNA的表达亦高于其在周围肺组织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了同样的表达不均一性。肿瘤边缘VEGF-C高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而且VEGF-C高表达组淋巴管侵犯的发生率亦明显增高。肿瘤边缘高淋巴管密度组的VEGF-C mRNA的表达也明显高于低密度组。结论肿瘤侵犯边缘的 VEGF-C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侵犯密切相关,参与了NSCLC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过程。

    作者:张增雷;宋秋颖;胡静;张伟;潘艳明;任凤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去骨瓣减压联合血肿腔置管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

    丘脑出血临床上比较常见,占高血压脑出血的10%~15%。由于丘脑解剖及功能的特殊性,出血后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老年患者由于神经功能可塑性差,且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死亡率及致残率更高。目前对于丘脑出血无规范的治疗方案,手术适应证及术式的选择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如何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一直是神经外科探讨的热点。本文对26例重型内侧型老年丘脑出血患者尝试去骨瓣减压联合血肿腔置管引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徐明;楚洪波;杜超;李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癌症患者心理适应与健康状况关系的相关性

    癌症对患者的身体和情绪产生巨大影响,而如何看待和应对癌症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1〕。癌症患者心理适应问卷被用来评估癌症患者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官锐园等〔2〕施测并修订了癌症患者心理适应问卷,癌症患者的心理适应状况与抑郁、焦虑、自尊状况相关。本研究了解癌症患者心理适应状况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作者:王丽;蔡明伟;林芳;祝朝富;袁有才;杜驰;陈理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18和-23的表达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老年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sTRAIL)、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sVCAM)-1、白细胞介素( IL)-18和IL-23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确诊为乙型肝炎的老年患者165例为观察组,体检证实为健康的老年人90例为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sTRAIL、sVCAM-1和IL-18、-23表达。结果观察组sTRAIL、sVCAM-1和 IL-18、-2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TRAIL、sVCAM-1和IL-18、-23表达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观察组sTRAIL和sVCAM1-、IL-18和-23表达均正相关。结论乙型肝炎老年患者血清sTRAIL、sVCAM-1、IL-18和-23高表达可促进疾病发生及进展,四者对判断病情有一定价值。

    作者:杜梅英;姚敏;魏小斌;巫翠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