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反应蛋白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应用价值分析

王丽

关键词:C-反应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2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而住院的患儿,按照感染的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并且选择6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验并分析3组儿童的血清CRP和WBC.结果 细菌组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纽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CRP阳性率为70.49%,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的4.23%,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WBC异常率细菌感染组也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CRP在细菌感染组的阳性率高于WBC,并且在病毒感染组的阳性率低于WBC,进一步研究显示经过抗生素治疗后,CRP水平逐浙下降.结论 CRP测定对儿重呼吸道感染类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是判断治疗效果较好的指标.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急救观察与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为临床对此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通过及时的抢救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后,120例患者中死亡11例,死亡率为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的抢救和细致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谢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浅谈我国儿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培养

    护士作为服务特殊人群的特殊职业,一直都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所要具备的素质很多,而面对一群只会哭闹而根本不会表达自己所思所想和配合治疗的儿童,儿科的护士所要具备的素质就会更高.儿科护士除了要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纯熟的专业技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外,还必须具备面对儿童的应急处理能力,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本文从当前的儿科护士发展现状入手,探讨儿科护士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儿科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鲁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基层医生对儿童哮喘的认知程度对健康教育的影响

    目的 了解基层医生对儿童哮喘的认知程度在治愈儿童哮喘病症中的影响,旨在呼吁医生提高专业技能,加强儿童哮喘防治.方法 对中国山东地区2010年中10家医院中的儿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形式为不记名式.调查医生对儿童哮喘病防治常识的了解状况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哮喘检查、治疗方法以及其他一些培训情况.结果 不记名调查医生总数为120人.其中执行过GINA方案的医生有51.7%,确诊为儿童哮喘病后医生采用多的治疗方法为吸入激素、吸入β2 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分别为85.8%、61.7%、55.0%,儿童哮喘治疗中峰流速仪的使用多为副主任医师,达到74.2%.对吸入疗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作者:王绪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心理护理对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身心康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自制的情绪问卷调查表,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58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前时行问卷调查针对焦虑、恐惧等和情绪相关因素,给予个性心理护理并在术后第8天用相同问卷复查.比较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及情绪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 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与情绪相关因素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护理可减轻断指再植患者术后的焦虑和不良情绪,促进其心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屈红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的研究

    目的 在新的形势下,探讨和发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网络管理系统和技术,提高筛查效率和质量,减少残疾新生儿的发生率,使优生优育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人口素质.同时发现利用网络管理系统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存在的问题.方法 在本地区各级相关单位调查和分析运用网络管理方式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情况.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方式的实行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叶小丽;梁景欣;张朝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2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情况.方法 分析2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占同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例数的41.4%,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0.8%,总的治疗缓解率66.7%.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已成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个体化治疗、治疗效果监测及判断预后不可或缺的方法,MT方案可以作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的有效方案.

    作者:陈小卫;应逸;谢晓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岁以上的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且以并存的基础疾病、大手术、手术时间长、全身麻醉、冬夏两季、有吸烟史等发病明显.结论 术前、术中、术后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老年人腹部手术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宋虹予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颈椎病治疗及预防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老年人及脑力劳动者,一旦患有此病就会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探讨颈椎病的成因,及时治疗颈椎病,预防颈椎病的复发,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孟玮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骨科艾滋病患者各临床分期围手术期的处理

    目的 探讨HIV阳性患者骨科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进行手术的HIV阳性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男52例,女10例,年龄5~63岁,平均32.4岁.按WHO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期48例,Ⅱ期10例,Ⅲ期4例,对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的处置.同时随机选取同期HIV阴性实施同等级别骨科手术的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1~5个月,平均3个月.67.5%的研究组患者术前存在血红蛋白低、白细胞计数低、琳巴细胞计数低、血沉高等,且以上因素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手术后感染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合并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结论 针对不同的临床分期制定围手术期的处置是HIV阳性患者进行骨科手术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建萍;江丽;李平;加莎热特·杰力勒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阿霉素致心肌病变及急性左心衰竭一例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阿霉素致心肌病变及急性左心衰竭一例患者的护理,得出体会:对于肿瘤患者应用阿霉素化疗后出现心衰的护理,首先应注重心理护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十分重要;并做好心衰护理.再次进行化疗时,应注意观察患者心功能情况,以及早诊断、进行相应的治疗.

    作者:梁伟玲;龙小青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十二五形势下创新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理念途径

    当前我国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域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出生率和性别比高、新生人口素质偏低的现象,在十二五新形势下,转变传统计生观念,探索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的新途径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将对此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作者:陈红菊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脑外科急诊手术麻醉药物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2种药物应用于脑外料急诊手术麻醉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把我院在2007年6月至2010年7月间收治的168例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2种药物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生命体征、苏醒拔管时间、死亡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应用舒芬太尼麻醉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瑞芬太尼组,患者死亡率也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比较:其镇痛作用更强、循环稳定性好、苏醒快、死亡率低、不良反应少.在颅脑手术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谢永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概况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有较多阐述,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治疗该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临床观察例数和治疗方法较多,治疗法如针刺、中药外敷、艾灸、拔罐、推拿、针灸中药结合、穴位注射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针对上述中医外治法进行了深入论述.

    作者:陈冰;刘更;曹亮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大扶康治疗隐球菌性肺炎一例报告

    隐球菌肺炎在临床上较少见,该患者明确诊断为隐球菌肺炎,使用大扶康治疗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淑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青春期性教育必要性及其宣传教育方法探讨

    目前我国的青春期性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经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新旧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给此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本文通过对青春期性教育工作的必要性进行详细的阐述,说明进行性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宣传教育方法给予了一定的说明和探讨.

    作者:毛梅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和护理对策研究

    本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确诊抑郁型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护理对策的对照研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远高于一般住院患者,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主要基于家庭、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和病理反映等因素.针对发生抑郁的血液透析患者,从科学宣教、心理护理、生活引导、饮食调配.用药指导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效果明显.

    作者:汤维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多模式超前镇痛对卵巢囊肿腹腔镜术后疼痛及IL-6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模式超前镇痛对卵巢囊肿腹腔镜术后疼痛及IL-6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n=50),A组术前30min缓慢静注氯诺昔康8mg,手术开始前以0.238%甲磺酸岁哌卡因15mL+氛诺昔康8mg切口浸润及0.238%罗哌卡因行50mL行手术部位浸润和腹腔喷洒,B组同等容1和浓度甲磺酸罗派卡因、氯诺昔康在病灶切除后行切口和手术部位浸润及腹腔喷洒,手术结束时静注鲁诺昔康8mg.分别于术前30min、术毕即刻(均未给氯诺昔康时)、术后3.12.24h抽取外周静脉血测白介素-6(IL-6),并于术后不同时点现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术后2组间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结论 多模式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用量,有效抑制术后机体应激反应.

    作者:郭素莲;阎宇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组53例,单纯糖尿病组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抽取同期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HCY、FBG、尿素氨、肌酐,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血浆HCY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DN病程有关.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测定有助于监测及判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孟庆涛;张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胃肠大息肉内镜金属夹结扎后高频电凝切除术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内镜金属夹结扎后高频电凝切除胃肠大息肉的临床效果,总结胃肠大息肉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本院收集的临床资料,设治疗组(高频电凝切除法)25例,观察组32例,进行对照性研究分析.结果 治疗组25例患者均一次治愈,成功率100%,无一例发生术中及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本手术方法简便、安全、痛苦少、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预防术中和术后出血的作用.

    作者:蔡凯敏;彭云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盐酸贝那普利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盐酸贝那普利联合金水宝胶囊)和对照组(洛汀新:盐酸贝那普利))2组各45例,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的疗效及肾功能及尿蛋白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尿素氨、肌酐、血桨白蛋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前尿蛋白(g/24h)、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g/min)分别为(0.36±0.09)、(136.32±.32),治疗后分别为(0.16±0.10)、(64.53±50.56);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分别为(0.38±0.27)、(135.74±44.85)、治疗后分别为(0.20±0.43)、(134.06±41.08).观察组尿蛋白、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治疗后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盐酸贝那普利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葛其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