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霞
当前我国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域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出生率和性别比高、新生人口素质偏低的现象,在十二五新形势下,转变传统计生观念,探索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的新途径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将对此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作者:陈红菊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老年人及脑力劳动者,一旦患有此病就会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探讨颈椎病的成因,及时治疗颈椎病,预防颈椎病的复发,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孟玮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通过对阿霉素致心肌病变及急性左心衰竭一例患者的护理,得出体会:对于肿瘤患者应用阿霉素化疗后出现心衰的护理,首先应注重心理护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十分重要;并做好心衰护理.再次进行化疗时,应注意观察患者心功能情况,以及早诊断、进行相应的治疗.
作者:梁伟玲;龙小青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岁以上的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且以并存的基础疾病、大手术、手术时间长、全身麻醉、冬夏两季、有吸烟史等发病明显.结论 术前、术中、术后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老年人腹部手术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宋虹予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2种药物应用于脑外料急诊手术麻醉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把我院在2007年6月至2010年7月间收治的168例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2种药物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生命体征、苏醒拔管时间、死亡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应用舒芬太尼麻醉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瑞芬太尼组,患者死亡率也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比较:其镇痛作用更强、循环稳定性好、苏醒快、死亡率低、不良反应少.在颅脑手术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谢永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作者:海梦;周卫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本文介绍我院门诊部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后的服务流程概况及阐述应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后医疗服务流程的特点和优点.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后,我院门诊部的医疗服务流程更加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效率化.
作者:杨云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合成树脂人工骨和肋骨爪形钢板联合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96例多发肋骨骨折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A组(32例):予肋骨爪形钢板内固定、B组:予合成树脂人工骨内固定,C组:合成树脂人工骨和肋骨爪形钢板联合内固定,比较3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与A组、B组比较,C组合成树脂人工骨和肋骨爪形钢板联合内固定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术中的手术时间差异不明显,但术中出血量少,伤口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合成树脂人工骨和肋骨爪形钢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合成树脂人工骨或肋骨爪形钢板内固定方法,2种内固定方法互相取长补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肖文倩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护理学基础>是各层次护理学教育的主干课程,而实践操作技能是护理学教育培养的核心,本文针对现阶段<护理学基础>实践操作课程教学现状,在综合个人教学经验和国内外先进成功范例的基础上,对护理学基础实践操作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望对促进护理学教育,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江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总结急诊内科昏迷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近1年来急诊内科收治的71例昏迷患者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 71例患者经急诊常规抢救、紧急情况抢救等处理后,抢救成功60例,抢救成功率84.5%;死亡11例,死亡率15.5%.结论 对昏迷患者尽早做出正确诊断及尽早给予正确恰当的治疗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蔡少龙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为临床对此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通过及时的抢救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后,120例患者中死亡11例,死亡率为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的抢救和细致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谢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疏血通与前列地尔合用治疗急诊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确诊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患者60例,均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疏血通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13例(43.36%),对照组痊愈10例(33.30%),治疗组痊愈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6%,对照组70.06%,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疏血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诊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较单独应用疏血通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爱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12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24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小剂量卡托普利或坎地沙坦改善肾血流等治疗.结果 124例中,显效35例(28.2%),好转60例(48.3%),无效31例(25%),总有效率(76.6%).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减少,血肌酐下降疗效较佳.
作者:何兴宝;青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护士作为服务特殊人群的特殊职业,一直都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所要具备的素质很多,而面对一群只会哭闹而根本不会表达自己所思所想和配合治疗的儿童,儿科的护士所要具备的素质就会更高.儿科护士除了要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纯熟的专业技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外,还必须具备面对儿童的应急处理能力,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本文从当前的儿科护士发展现状入手,探讨儿科护士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儿科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鲁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在施行心脏直视手术时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实施心脏直视手术室间隔缺损(VSD)合并PH患者190例,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NYHA)Ⅱ~Ⅲ级,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 本组死亡8例,3例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3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率为4.21%,其余痊愈出院.
作者:张选强;宫风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多模式超前镇痛对卵巢囊肿腹腔镜术后疼痛及IL-6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n=50),A组术前30min缓慢静注氯诺昔康8mg,手术开始前以0.238%甲磺酸岁哌卡因15mL+氛诺昔康8mg切口浸润及0.238%罗哌卡因行50mL行手术部位浸润和腹腔喷洒,B组同等容1和浓度甲磺酸罗派卡因、氯诺昔康在病灶切除后行切口和手术部位浸润及腹腔喷洒,手术结束时静注鲁诺昔康8mg.分别于术前30min、术毕即刻(均未给氯诺昔康时)、术后3.12.24h抽取外周静脉血测白介素-6(IL-6),并于术后不同时点现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术后2组间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结论 多模式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用量,有效抑制术后机体应激反应.
作者:郭素莲;阎宇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通过比较国内外急诊儿科培训模式的差异,探讨改进我国部分医院急诊儿科的培训方法.方法 通过比较笔者接受加拿大儿科急救培训的经历和回顾典型的病例以及国内重大灾难性事件急救案例,分析2种急诊儿科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我国目前的部份医院的急诊儿科培训的方法,本句建议删除因为在文章的方法部分并没有这方面内容).结果 2种急诊儿科模式各有优缺点,在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方面,加拿大模式占有优势,在专科处理方面我国的模式亦有优势.结论 可以在人群密集的大中城市,利用现有的资源参照加拿大模式,进行部份儿科急诊专科人员的全科培训,打造出一支快速高效的儿科急诊队伍,以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儿童急救工作.
作者:林刚曦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和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先后用不同影像学方法检查.对照组30例,行与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测.实验组30例,行层螺旋CT检测.比较2组各类型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2组阳性检出率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以输尿管结石和肿瘤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梗阻性疾病诊断中MRU、层螺旋CT各有其优点,但总体来说层螺旋CT检测阳性检出率较高,因此,早期行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早期治愈率,应当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代伯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人行手术治疗并随访24个月的临床资料.采用经传统手术者14例,经鼻内镜手术者12例,并将2种手术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传统手术和鼻内窥镜手术治愈和好转率及复发率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经鼻内镜切除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能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董国梁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组53例,单纯糖尿病组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抽取同期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HCY、FBG、尿素氨、肌酐,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血浆HCY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DN病程有关.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测定有助于监测及判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孟庆涛;张瑜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