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倩
产后出血是分娩的严重并发症,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笔者主要从发病原因、一般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分析说明产后出血护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产妇顺利康复提供护理指导.
作者:于淑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多模式超前镇痛对卵巢囊肿腹腔镜术后疼痛及IL-6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n=50),A组术前30min缓慢静注氯诺昔康8mg,手术开始前以0.238%甲磺酸岁哌卡因15mL+氛诺昔康8mg切口浸润及0.238%罗哌卡因行50mL行手术部位浸润和腹腔喷洒,B组同等容1和浓度甲磺酸罗派卡因、氯诺昔康在病灶切除后行切口和手术部位浸润及腹腔喷洒,手术结束时静注鲁诺昔康8mg.分别于术前30min、术毕即刻(均未给氯诺昔康时)、术后3.12.24h抽取外周静脉血测白介素-6(IL-6),并于术后不同时点现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术后2组间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结论 多模式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用量,有效抑制术后机体应激反应.
作者:郭素莲;阎宇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12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24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小剂量卡托普利或坎地沙坦改善肾血流等治疗.结果 124例中,显效35例(28.2%),好转60例(48.3%),无效31例(25%),总有效率(76.6%).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减少,血肌酐下降疗效较佳.
作者:何兴宝;青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护理学基础>是各层次护理学教育的主干课程,而实践操作技能是护理学教育培养的核心,本文针对现阶段<护理学基础>实践操作课程教学现状,在综合个人教学经验和国内外先进成功范例的基础上,对护理学基础实践操作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望对促进护理学教育,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者:江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方法 入选的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28例行保肛手术(保肛组),28例行Miles手术(Miles组),对2组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手术均取得成功.保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Milesi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2组的2年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患者排便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云鹤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2种药物应用于脑外料急诊手术麻醉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把我院在2007年6月至2010年7月间收治的168例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2种药物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生命体征、苏醒拔管时间、死亡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应用舒芬太尼麻醉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瑞芬太尼组,患者死亡率也明显低于瑞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比较:其镇痛作用更强、循环稳定性好、苏醒快、死亡率低、不良反应少.在颅脑手术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谢永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敏感、可靠的指标,定期对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发现早期肾损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施铁锋;黄继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术后拔管反应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心血管介入术后患者,采用不同的拔管方法拔管,对出现的拔管反应及治疗方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直接拔管和局麻拔管的拔管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出现的拔管综合征通过积极的药物或者介入处理,95.4%的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刘凤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作者对肺结核的流行现状和我国肺结核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介绍了一些肺结核的防治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肺结核的主要环节.临床加强心理疏导、控制饮食、增强体质及免疫力、保持患者心情愉快,可以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早期正规治疗与科学的护理是肺结核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杨雪青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文章结合笔者几年来的临床实际,就呼吸道相关分泌物的临床检查进行了分析和研讨,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呼吸波形对呼吸道分泌物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东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对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分析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成功抢救者48例,死亡者12例.结论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诱因是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尽早作出诊断,除去诱因,合理应用肝素,补充凝血因子,果断进行子宫切除术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王天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生对儿童哮喘的认知程度在治愈儿童哮喘病症中的影响,旨在呼吁医生提高专业技能,加强儿童哮喘防治.方法 对中国山东地区2010年中10家医院中的儿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形式为不记名式.调查医生对儿童哮喘病防治常识的了解状况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哮喘检查、治疗方法以及其他一些培训情况.结果 不记名调查医生总数为120人.其中执行过GINA方案的医生有51.7%,确诊为儿童哮喘病后医生采用多的治疗方法为吸入激素、吸入β2 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分别为85.8%、61.7%、55.0%,儿童哮喘治疗中峰流速仪的使用多为副主任医师,达到74.2%.对吸入疗法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作者:王绪栋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老年人及脑力劳动者,一旦患有此病就会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探讨颈椎病的成因,及时治疗颈椎病,预防颈椎病的复发,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孟玮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它的应用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和条件,但只有在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的保证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科学实施危机管理,建立有效的安全措施,是预防护理缺陷和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者:喻爱吾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在新的形势下,探讨和发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网络管理系统和技术,提高筛查效率和质量,减少残疾新生儿的发生率,使优生优育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人口素质.同时发现利用网络管理系统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存在的问题.方法 在本地区各级相关单位调查和分析运用网络管理方式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情况.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方式的实行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叶小丽;梁景欣;张朝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符合诊断的15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2组病例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4.00%和57.34%,2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显著安全,收到很好的疗效.
作者:吴云根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目前对软骨损伤射频治疗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空白,探讨软骨伤射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方法要点,为临床治疗软骨损伤寻找新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软骨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刨削处理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射频修整治疗,给予2组患者相同的术后护理.对2组患者术后3、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对其进行膝关节Lysholm评分以及并发症统计.结果 术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均逐渐恢复,但观察组恢复更好.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恢复时间、术后膝关节外观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2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射频修整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具有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恢复迅速等优点.双极射频能级的设定、处理的时间、射频头、软骨面的接触情况和水流的温度等对修整后的软骨细胞活力影响较大,术中应注意调整.
作者:黄伟东;林春豪;吴华贵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有较多阐述,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治疗该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临床观察例数和治疗方法较多,治疗法如针刺、中药外敷、艾灸、拔罐、推拿、针灸中药结合、穴位注射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针对上述中医外治法进行了深入论述.
作者:陈冰;刘更;曹亮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护士作为服务特殊人群的特殊职业,一直都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所要具备的素质很多,而面对一群只会哭闹而根本不会表达自己所思所想和配合治疗的儿童,儿科的护士所要具备的素质就会更高.儿科护士除了要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纯熟的专业技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外,还必须具备面对儿童的应急处理能力,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本文从当前的儿科护士发展现状入手,探讨儿科护士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儿科护士的综合素质.
作者:鲁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2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而住院的患儿,按照感染的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并且选择6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验并分析3组儿童的血清CRP和WBC.结果 细菌组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纽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CRP阳性率为70.49%,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的4.23%,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WBC异常率细菌感染组也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CRP在细菌感染组的阳性率高于WBC,并且在病毒感染组的阳性率低于WBC,进一步研究显示经过抗生素治疗后,CRP水平逐浙下降.结论 CRP测定对儿重呼吸道感染类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是判断治疗效果较好的指标.
作者:王丽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