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外科老年患者术后压力性溃疡( PU)的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普外科择期进行外科手术的2847例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生命体征指标,血液指标、血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等;采用修订版 Braden PU危险评估表对术前患者进行评分以及记录术中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逐步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对外科老年患者术后PU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外科老年患者共有135例(4.98%)出现压疮,其中Ⅰ期104例(77.04%)、Ⅱ期30例(22.22%)、Ⅲ期1例(0.74%)。 PU组和非PU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空腹血糖、Braden评分、手术体位、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和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Braden评分、手术体位、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8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后标准化回归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Branden评分、手术体位、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是老年患者术后PU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以降低术后PU的发生。
作者:鲁海蜃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察觉和识别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制的“五味嗅觉测试液”对36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嗅觉察觉阈值和嗅觉识别阈值的检测,并与正常老年人对照,观察与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帕金森病患者均可出现嗅觉察觉阈值和识别阈值的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年龄、性别及病程不相关(P均>0.05),但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P<0.05),并随病情的加重而加重。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功能有明显减退,嗅觉检测对于帕金森病的筛查和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霍丽涛;黄星会;吴庆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延迟可吸收吊带手术与永久非吸收吊带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由于压力性尿失禁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老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延迟可吸收吊带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永久非吸收吊带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残余尿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 IIQ-7评分和UDI-6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延迟可吸收吊带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C-反应蛋白(CRP)、营养状态与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 MHD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 CRP、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以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分析CRP水平与营养不良及感染的关系。结果感染组患者CRP明显高于非感染组(t=18.40,P<0.05);感染组患者的 TSF、BMI、ALB、PA、TF、Hb 等指标均低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0、t=18.01、t=8.30、t=3.38、t=16.26、t=2.23、t=4.96、t=21.60,均P<0.05);感染者患者EPO用量高于非感染组(t=21.60,P<0.05);CRP水平与 TSF、BMI、ALB、PA、TF以及Hb呈负相关(r=-3.56、r=-3.12、r=-4.35、r=-5.16、r=-4.23、r=-4.06,均 P<0.05),CRP 白与 EPO 用量呈正相关(r=1.37,P<0.05)。结论尿毒症MHD患者CRP水平可反映患者营养不良及感染的状态,CRP与营养不良和贫血指标呈负相关。
作者:刘法芹;李述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心理效应人格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含义十分丰富。有学者以为是人类思维、情感和活动的性质、特色和遗传基础;有学者以为是情绪、智力和性格的混合;带有更多行为主义色彩的心理学家则认为,人格不是一种内在的东西,而是对人的有组织的典型行为的外在观察模式;还有学者认为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一些心理学工作者使用卡特尔16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或其他人格问卷就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学者也对健身气功的健身作用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4〕,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通过性格变化和精神状态反映出来的〔5〕。本研究旨在探讨健身气功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高亮;徐盛嘉;汤玉龙;孔祥莲;邓丁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热压成型阻塞器在颌骨开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热压成型技术制作阻塞器;选择20例年龄45~60岁的颌骨囊肿开窗术患者,先后使用碘仿纱条填塞物和热压成型阻塞器两种方式各2 w,进行满意度调查;将30例颌骨囊肿开窗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热压成型阻塞器和碘仿纱条填塞物,统计4个月内复诊人次数和复诊原因。结果在使用便捷性和佩戴舒适性方面的热压成型阻塞器明显优于碘仿纱条填塞物,热压成型阻塞器在应用过程中未出现填塞物掉入囊腔、囊肿窗口闭合等情况。结论应用热压成型阻塞器治疗颌骨囊肿开窗,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李明贺;及昕;张阳;李莹;毛济雄;钱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随着降糖药物的广泛使用,低血糖已经成为糖尿病( DM)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较为严重的不良事件〔1〕。老年DM患者由于机体的生理特点,更容易发生低血糖。陈名道等〔2〕调查显示年龄≥60岁的DM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60岁DM患者。若诊断不准确或诊断延迟,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伤,危及患者生命〔3〕。
作者:戎小焕;谢晓娜;李菲;高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高功率微波辐射致大鼠免疫损伤的影响。方法18只成年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微波辐射模型组和药物预防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微波辐射模型组采用微波辐射装置辐射6 min,照射平均功率密度为200 mW/cm2;药物预防组先用桦褐孔菌多糖溶液灌胃,每次2 ml(按400 mg/kg),1次/d,连续10 d,然后当天进行微波辐射,照射条件同微波辐射模型组。第11天全部动物乙醚麻醉,股动脉取血,检测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大鼠血清IgG含量,冰浴下立即取大鼠脾脏,观察各组脾脏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波辐射模型组大鼠脾脏白髓和红髓结构紊乱,淋巴细胞坏死和凋亡;药物预防组与微波辐射模型组比较,大鼠脾脏形态结构上的损害较轻,大鼠红髓与白髓分界清晰,脾脏生发中心均可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波辐射模型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都明显降低,血清中IgG含量也减少( P<0.05);与微波辐射模型组比较,药物预防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都明显升高,血清中IgG含量也增加( P<0.05)。结论桦褐孔菌多糖能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对微波辐射致机体的免疫功能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作者:孙艳美;钟秀宏;吕士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慢支咳喘膏协助缓解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同时符合西医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及分级属于轻中度急发作期并且中医属于寒哮的辨证患者共52例,肺力肺活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慢支咳喘膏,用药10 d后分别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症状评分、肺功能( FVC、FEV1、MVV)、嗜酸性粒细胞数( EOS)和免疫球蛋白IgE水平。结果治疗组在加度为1.16、1.8,对照组咳嗽、胸闷分别为1.87、1.76,喘息次数和程度为3.72、3.14,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评分下降(P<0.05)。加服慢支咳喘膏治疗后血清IgE、EOS水平,治疗组分别为11.91±2.77、0.113±0.108,对照组为14.85±3.14、0.153±0.197,两组比较数值下降(P<0.05)。肺功能 FVC、FEV1、MVV 指标治疗组分别为86.33±10.24、80.57±12.32、78.35±9.38,对照组分别为80.56±13.57、78.66±9.11、75.18±8.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慢支咳喘膏能较有效地帮助缓解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使肺功能指标上升,血清IgE水平降低EOS下降。
作者:万颖;屈晓雯;陈瑶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高龄老年肺部感染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东医院2004年7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高龄(≥80岁)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57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年龄80~100〔平均(85±5.14)〕岁。死亡率20.4%(32/157)。死亡年龄组(87±4.7)岁高于存活组〔(85±4.9)岁,P<0.05)〕。死亡组中体温≥38.5℃者高于存活组(50%和17.6%),并且以意识障碍首诊者高于存活组〔28.1%和4%, P<0.05)〕。死亡组中合并胸腔积液者达50%,而存活组仅36.8%,特别是合并中至大量胸腔积液者显著高于存活组(15.3%和1.6%,P<0.05)。死亡组中意识障碍例数和肾功能减退者均高于存活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CRP升高、血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的病例数、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和D-二聚体异常,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高龄老年肺部感染者预后不佳,入院时出现意识障碍、高热、胸腔积液、低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FDP和 D-二聚体异常、肾功能减退、C-反应蛋白升高均提示预后不佳,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月莉;梁红;沈维敏;朱砚萍;李向阳;朱惠莉;瞿介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究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对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B组采用格列美脲治疗, C 组采用饮食运动疗法, D 组为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四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 )测定vaspin水平,同时分析其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 h PG)、血脂等指标的关系,观察治疗前后A、B、C三组的vaspin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D组vaspin水平明显低于A组,男性患者的vaspin水平低于女性患者。治疗后, A组vaspin水平明显下降,B组无明显变化,C组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能够有效控制血脂和胆固醇,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清vaspin水平。
作者:虞建新;吴奇;周理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 ADR)发生率高,不仅降低其生活质量和增加医疗需求,而且增加死亡率。本研究探讨老年患者ADR危险因素。
作者:杨志伟;王琼;欧阳敏;蹇在金;刘幼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上坡运动对去势大鼠椎体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将48只3月龄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运动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附近一团脂肪,其余组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按不同要求灌胃给药或运动,于第12周末处死大鼠,对各组大鼠第3腰椎行生物力学性能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运动组结构力学指标和材料力学指标均明显提高( P<0.05或P<0.01),与雌激素组比较,运动组结构力学指标和材料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P>0.05)。结论中等强度上坡运动能减少去势大鼠椎体骨量丢失,减缓骨质量的降低速度,可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
作者:余根秀;刘建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表阿霉素,EPI)在老年肿瘤患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方法30例老年肿瘤患者分两组接收包含常规剂量(60 mg/m2)或高剂量(120 mg/m2)EPI的联合化疗,每组15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采用3 P87程序对血药浓度数据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和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同时评估化疗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静脉应用 EPI的消除符合三室模型,高剂量组患者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6例,总有效率为53.3%;常规剂量组患者CR 0例,PR 3例,总有效率为20%,两组 EPI化疗耐受性均较好。结论 EPI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模型特征,具有个体差异大,消除缓慢等特点,高剂量与常规剂量相比,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具有提高疗效的趋势。
作者:孙培;周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3年,加重2个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查体:血压(BP)110/80 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率10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浮肿。心电图示:左室肥厚, V4~V6 T 波倒置。心脏彩超示:左房径( LA )38.6 mm,左室径(LV)76.1 mm,射血分数(EF)30%,左心增大,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测值减低,心尖段窦状间隙明显增宽,但非致密化心肌与致密化心肌比值等于1。心脏( MR)灌注:左心房、左心室增大,亮血序列左心室前侧壁心肌变薄,心室肌可见粗大、紊乱的肌小梁结构,小梁间可见深陷的隐窝,呈“海绵样”改变,( CINE)隐窝内血液同心腔相同。 CINE运动分析示左心室前、侧及下后壁收缩期搏动略减弱。余各心腔形态大小正常,各心肌节段信号均匀,厚度未见异常。心肌灌注分析:首过灌注左心室壁未见灌注缺损区,且强化均匀;延迟强化左心室侧壁心肌内近中线部分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影,边缘模糊。余心肌未见异常灌注及延迟强化。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 NVM)。给予患者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延缓心室重构、抗凝、对症治疗。入院治疗15 d,患者胸闷、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嘱咐患者长期口服延缓心室重构及抗凝药物(美托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华法林)。
作者:赵绮旎;姜红芳;马鸿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五鹤续断多糖防治大鼠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和五鹤续断多糖组。复制DN大鼠模型,实验第8周统一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肾重/体重、血糖( BS)、血脂及肾功能。结果五鹤续断多糖能显著降低肾重/体重、血糖( BS)、血脂及改善肾功能。结论五鹤续断多糖具有防治DN的作用。
作者:王振富;钟灵;杨付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糖尿病( DM)患者中筛查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DM的临床线索。方法选择2011~2013年于该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中老年DM患者,对血清中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进行检测,筛查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并与Ⅱ型DM(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筛查线索。结果288例接受治疗的DM患者共诊断LADA25例;与T2DM患者相比,LADA患者治疗病程短、磺脲类继发失效(SUF)比例高、SUF时间短,体质指数(BMI)低、甘油三酯水平低、非代谢综合征(MS)比例较高,自身免疫疾病比例较高;空腹、餐后1 h血清C肽水平和2 h血清C肽水平低(P<0.05);两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C肽水平、非MS、低BMI、SUF均可作为T2DM患者中LADA的筛查线索,依据IAA测定可对LADA进行确诊。
作者:杨玮;张寅飞;汤明明;管娅娅;陈晓欧;童践平;索丽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胸腔内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对老年恶性胸水患者胸腔积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影响。方法84例肺癌合并恶性胸水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将胸腔积液排出,对照组采用胸腔注射顺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评分( Karnofsky评分)及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ELISA法测定胸腔积液VEGF、EGFR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95.24%)与对照组(76.19%),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EGF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血管内皮抑制素能有效抑制肺癌合并恶性胸水患者VEGF、EGFR水平,改善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燕;赵君慧;骆玉霜;李国元;李佳艺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