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

王庚壮;李霆;石利国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 手术时机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以期为临床治疗急诊老年急性胆囊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67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患者治疗方式、手术时机、预后情况.结果 终治愈161例,死亡6例,死亡率3.59%;其中非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者30例,平均住院时间(18.42±7.30)d,死亡率11.76%;134例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平均(12.16±3.19)d,死亡率1.49%,非手术治疗患者死亡率、住院时间高于(长于)手术治疗患者(P<0.05).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死亡率2.52%,住院时间(13.12±4.26)d,非结石性胆囊炎死亡率2.08%,住院时间(12.47±3.45)d,死亡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发病至手术时间≤72 h者共105例,患者术后死亡率0.00%,切除胆囊术后病理检查主要为化脓、水肿及坏疽,住院时间平均为(10.82±2.78)d;从发病至手术时间>72 h者29例,术后2例死亡,死亡率6.90%,胆囊病理表现主要为坏疽及穿孔,住院时间(14.82±5.31)d,不同手术时机患者在死亡率、住院时间及胆囊术后病理检查分类方面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应在入院后根据病情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早期及时行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后多器官功能障碍干预的研究进展

    感染性休克是以低血压、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是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几十年来虽然在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生命体征监测和生命支持技术等方面均取得进展,但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感染性休克以血流分布异常为主要特征,高心排血量,低外周血管阻力,组织细胞存在缺氧或氧利用障碍,而且心功能常受损害.以往的研究比较关注内毒素对机体的直接损害作用,但近年来认为内毒素诱发炎性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是血管通透性障碍的重要原因.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主要与多器官障碍综合征(MODS)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有其较好的疗效.本文将黄芪注射液对休克后器官损伤干预的相关研究及当前应用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徐赫;姜晓明;王瑞霞;周雯倩;刘晓亮;陈满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改良手术方法治疗结膜松弛症31例

    结膜松弛症是由于球结膜过度松弛和(或)下睑缘张力高,造成松弛球结膜堆积在眼球与下睑缘及内、外眦部之间形成皱褶,引起眼表泪液学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等症状的疾病[¨.结膜松弛症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常累及双眼.患者常有流泪、干涩、异物感等症状,甚至还可出现眼痛、结膜下出血,甚至边缘性角膜溃疡等.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还给患者造成美容上的缺陷.严重的结膜松弛症需要手术治疗,目前的手术方法较多,但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本文为改良的结膜梯形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吴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桡、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介入(TRI)、股动脉介入(TFI)治疗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左心衰老年冠心病患者共163例,根据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TRI组70例,TFI组93例.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6.95±24.26) min,两组患者平均术后卧床时间为(13.45±9.13)h,TFI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高于TRI组(P<0.05);163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72%,TFI组发生率明显高于TRI组(P <0.05);163例患者中总复发率为13.5%,TFI组复发率明显高于TRI组(P<0.05).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别与手术时间与复发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RI治疗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有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马金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规律的有氧运动在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使其成为日益突出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心血管报告2008 ~ 2009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2004年统计发病率为248.3/10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在21年间(1984 ~ 2004)由100.5/10万升高至213.2/10万,平均每年增长8.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死亡率9.9%,是欧美国家的4~5倍[1].我国现幸存脑卒中病人近700万,其中致残率高达75%,约有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脑卒中是我国人口首位死亡原因,约占总死亡疾病谱的22.45%[2].而我国脑血管病仅住院期间直接医疗费用就达200亿元人民币,直接或间接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甚至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及早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即进行一级预防[3],能有效减少发病率、延缓发病时间,提高患者生命及生活质量,终降低因病致残、死亡率,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疾病负担.

    作者:叶景虹;龚向真;姚文;钱梦华;吴毅;贾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以脑膜转移癌起病的胃癌1例

    1病例摘要患者,男,67岁,因阵发性头痛15 d于2012年2月7日入院.患者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与体位无关.近5d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偶有视物双影,无旋转及不清.既往史:1年前左侧头部外伤史,遗留左侧硬膜下积液.查体:体温36.5℃,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90 mmHg.神志清楚,反应略迟钝,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3.0 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双侧眼球各方向活动灵活,伸舌居中,双侧鼻唇沟等深.项强约3横指,Kerning征可疑,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4+级,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Babinski可疑.感觉系统及共济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王昆宇;王畅;王轶卓;姚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社区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GSE)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了横断面研究,发放标准化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280名60 ~85岁老年人的GSE和生活质量.结果 社区老年人的GSE水平较高,并且GSE高的老年人在各领域的生活质量也较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属于中等水平,处于“好”以上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47%,性别、年龄和学历等一般人口学变量对其影响显著(P<0.05);社区老年人的GSE与生活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结论 社区老年人GSE和生活质量仍有一定的可提升空间,通过提高GSE,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外侧定位点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1-4].动力髋螺钉(DHS)是常用的内固定物,DHS的颈钉能否一次准确置入股骨颈的中央部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在股骨近端外侧选择正确的入钉点即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近端外侧定位点的确定又是准确置入内固定物的首要的关键步骤.以往该入钉点的确定方法缺乏个体化和精确性,在临床实际应用时指导性不强.目前在国内外文献中未见关于如何个体化准确测定该定位点的研究报告.本研究通过观测成人股骨标本近端的解剖学特征,探讨了确定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近端外侧定位点的个体化的准确的定位方法,为手术时准确置入内固定物提供参考.

    作者:闫石;刘振虹;冯振;赵景新;张振华;吴立新;李成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肌肉衰减征对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肌肉衰减征对终末期肾病(ESRD)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老年患者(年龄≥65岁)124例,分为有肌肉衰减征组48例,无肌肉衰减征组76例.比较两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分值以评估营养状况、采用KDQOL-SFTM V1.3量表以评价生活质量及比较存活率.结果 肌肉衰减征组患者MIS均值[(10.81±4.21)分]明显低于无肌肉衰减组[(16.72±2.58)分](P<0.05);两组患者在肾脏病相关的生存质量(KDTA)评分上无差别(P>0.05),健康状况问卷(SF-36)分值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2年生存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评估ESRD老年患者时要重视肌肉衰减征对营养评价和预后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营养和运动措施加以防治.

    作者:宋发超;鲁娟;龙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关系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近年来用于动脉硬化检测的一种很好无创方法,2007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指南已将其列为动脉血管功能评价的一个新指标[1].PWV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危险预测作用[2,3],但其与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就其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观察分析.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依照1979年WHO颁布的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按住院顺序随机选取9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臂踝PWV(baPWV)的大小分为baPWV正常组40例,baPWV增高组58例.每例均抽血行脑钠肽(BNP)检查,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内径(LDV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患者均排除高血压、脑卒中及糖尿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1.2方法baPWV测量:采用日本科林公司生产的VPI000动脉硬化自动测量仪,baPWV≥1 400 cm/s定义为增高[4].BNP检测: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盒购自美国Phoenix药物有限公司).LVMI与LVEF的检测:应用美国Agilent 公司生产的Sonos5500彩色超声仪,测出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和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根据De-vereux和Reichek方程得出左心室质量(LVM) (g)=1.04(LVD d+IVS+ LVPW)3-(LVD d)3]-13.6,再按身高、体重计算体表面积,后得到LVMI (g)=LVM/体表面积.

    作者:涂燕平;熊鹏锋;姚晓璐;雷梦觉;吴小和;龚爱斌;魏伟荣;王凌玲;邬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O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游离脂肪酸及三磷酸腺苷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及辅酶Q10改善心衰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存活的24只大鼠饲养6 w,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辅酶Q10组,每组6只,灌胃给药5 w后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 联合应用辅酶Q10及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TP的含量升高,血清FFA的含量降低(P<0.05).结论 联合应用辅酶Q10及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纠正心衰时FFA及ATP的代谢紊乱,改善心衰时心肌重构过程中的能量代谢.

    作者:赵东明;杨萍;杨杰;魏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RP'间期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相关性

    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是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常规无创性电生理检查方法.笔者通过对176例经心内电生理(EPS)证实心动过速类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食管导联RP’间期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 AVN-RT)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76例既往有SVT发作史且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的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门诊和住院患者,男性94例,女性82例,年龄16 ~65[平均(24±15.8)]岁,静息12导联心电图均正常.1.2 方法176例患者检查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48 h(或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检查前用Marquette公司生产的MAC5000型数字化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记录静息心电图以备对照(记录纸速选用25 mm/s),经口腔或鼻腔将四极电极导管送入食管,以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记录到大的正负双相(正相波略高于负相波)或直立P波为佳起搏部位[1].刺激仪选用苏州东方电子仪器厂生产的DF-5A型心脏电生理刺激仪,输出脉宽10 ms[1],实际起搏电压为起搏阈值增加3 V[1].常规选用S1S1分级递增刺激法、S1S2、S1S2S3、S1S2S3S4负扫描(扫描步长-10 ms)刺激法诱发SVT.

    作者:徐金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放疗仅仅作为姑息减症手段.随着三维适形放疗技术逐渐普及,部分肿瘤放疗专家开始尝试将已在Ⅲ期NSCLC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期放化疗模式应用于Ⅳ期.付和谊等[1]指出,基于化疗的同期三维放射治疗可使Ⅳ期病例在生存和生存质量上获益.但同期放化疗毒性叠加同样不容忽视,是否会因此抵消同期放化疗带来的生存获益呢?本文选择经病理学证实的Ⅳ期NSCLC患者34例行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对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张廷友;刘少娟;黄文碧;陈德轮;邢时云;柏玉举;杨卫兵;李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介入栓塞和手术再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

    原发性肝癌(P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简称为肝癌,其中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等不同病理类型.手术治疗仍然是HCC的首选方法,但是术后患者复发率较高[1,2].对于术后复发的PLC患者,如何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PLC外科治疗的目标.本文就我院收治的PLC术后复发患者采取介入栓塞和手术再切除治疗,对比疗效,旨在探讨治疗复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军;金焰;李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

    急性脑卒中发病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且并发症较多,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1].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由于身体较弱,肺功能减退且患病后伴有意识障碍及肢体活动障碍,患者长期卧床,活动量少,极易发生肺部感染,成为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2,3].为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本院选取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研究.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632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209例,感染率为33.07%,男105例,女104例,年龄60~75[平均(69.86±4.38)]岁.伴有基础疾病129例(糖尿病35例,高血压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既往有卒中史21例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13例).患者住院时间3 ~41 d,平均(18.21 ±3.65)d,其中<2 w 306例,>2 w 326例.

    作者:徐洪山;陈健;尹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系统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大大下降[1];患者极容易发生吞咽障碍、肺部感染或营养不良、肢体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工作和生活质量大大下降[2,3].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针对性的恢复肢体功能,恢复、消除吞咽障碍,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本文对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观察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脑卒中致吞咽困难及偏瘫.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肺、肝、肾等疾病;(2)精神病患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8 ~60[平均(30.2±2.0)]岁,病程3 ~48个月;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1 ~60[平均(32.1±4.0)]岁,病程7 ~ 49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病程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耀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白藜芦醇干预对已退变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SIRT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的白藜芦醇干预对退变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的影响.方法 老年患者的终板软骨细胞培养、传代,P2代细胞随机分组,分别用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白藜芦醇干预,终止培养后检测SIRT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DMSO组SIRT1蛋白及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白藜芦醇干预的浓度在12.5 μmol/L、作用24 h,以及浓度在50 μmol/L、作用12h以上时能够显著促进已退变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表达SIRT1蛋白及mRNA(P <0.05).结论 白藜芦醇干预可促进退变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表达SIRT1蛋白及mRNA,且该作用呈现浓度、时间依赖关系;0.1% DMSO对细胞表达SIRT1蛋白无抑制作用.

    作者:钟小明;胡侦明;沈皆亮;甘强;郝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眼周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手术修复

    基底细胞癌是老年患者颌面部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可由皮肤的良性病损转化而来,形态多种多样,虽生长缓慢较少转移,但可浸润破坏局部皮肤软组织,给临床的及时诊治带来一定困难[1~4].眼周是老年患者基底细胞癌的高发部位,而老年患者皮肤弹性较差[5,6],皮肤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范围较大,尤其眼周皮肤组织量有限,即使是少量的皮肤缺损也会造成眼周皮肤的变形,如眼睑外翻、内翻、倒睫、眼闭合不全等,切除后的整形修复比其他部位更困难,对手术技巧和操作的要求更高,既要达到治疗目的,又要达到面部美观的效果,修复的色差、质地要求相近,切口尽量隐蔽[7].2009年9月至2012年2月,我科共收治23例老年眼周基底细胞癌患者,针对不同的部位予以局部皮瓣、植皮术进行治疗,并进行随访和统计分析.

    作者:于梦溪;邵英;金洪娟;潘峰;袁久莉;张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口腔癌患者术后胃管置入时机

    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是当今治疗口腔癌的四大手段,手术治疗口腔癌时所行术式一般为原发灶扩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游离皮瓣移植术.对术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为促进切口愈合及预防感染,常经鼻饲管给予胃肠营养.由于口腔颌面部手术多数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为避免影响全麻气管插管与术野暴露,术前、术中一般都不留置胃管,但临床上病人常因术后伤口肿胀引起的咽腔狭窄、全麻气管插管后导致的咽部水肿,以及口腔、颈部有较大缺损影响吞咽功能,而不能很好地配合护士插胃管,为常规置管方法带来一定的困难,且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术后置胃管的时机尤为重要.本研究拟探讨口腔癌术后胃管置入的时机.

    作者:冯金洁;郭丽娟;王淑艳;历建英;王丽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理疗法对老年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妇科肿瘤中发病率较高,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10万[1,2].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手段,而术后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3,4].本实验旨在研究心理疗法促进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机制,为心理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奠定基础.

    作者:胡淑贤;李冬梅;石搏;黄可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2型糖尿病是一旦发病需长期用药并限制饮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格列美脲等降糖药物均具有增加体质量,导致低血糖等风险,因此影响临床用药及治疗效果[1].近年来,临床上开始使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不仅确保了疗效,而且减少了体质量变化,降低了低血糖等风险,从而提高了药物的依从性,受到临床医患的认可[2].本文分析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刘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