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O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游离脂肪酸及三磷酸腺苷水平的影响

赵东明;杨萍;杨杰;魏群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辅酶Q10, 心力衰竭, ATP, FFA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及辅酶Q10改善心衰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存活的24只大鼠饲养6 w,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辅酶Q10组,每组6只,灌胃给药5 w后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 联合应用辅酶Q10及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TP的含量升高,血清FFA的含量降低(P<0.05).结论 联合应用辅酶Q10及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纠正心衰时FFA及ATP的代谢紊乱,改善心衰时心肌重构过程中的能量代谢.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枯矾乌贼骨粉治疗Ⅲ度压力性溃疡的疗效

    压力性溃疡(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一般表现为局部症状,但严重感染的压疮可出现全身症状.目前公认引起压疮主要有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国外护理的观点认为压疮在部分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有些病人禁止翻身,否则有生命危险[2].本文就白枯矾乌贼骨粉治疗Ⅲ度压疮进行疗效观察.

    作者:刘柳芳;韦燕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

    急性脑卒中发病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且并发症较多,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1].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由于身体较弱,肺功能减退且患病后伴有意识障碍及肢体活动障碍,患者长期卧床,活动量少,极易发生肺部感染,成为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2,3].为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本院选取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研究.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632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209例,感染率为33.07%,男105例,女104例,年龄60~75[平均(69.86±4.38)]岁.伴有基础疾病129例(糖尿病35例,高血压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既往有卒中史21例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13例).患者住院时间3 ~41 d,平均(18.21 ±3.65)d,其中<2 w 306例,>2 w 326例.

    作者:徐洪山;陈健;尹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尤瑞克林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50例

    进展型脑梗死(SIP)是梗死发生后48 h内,经临床积极、正确干预,导致梗死发生的原发病理过程仍继续进展,神经缺损症状和体征在一段时间内明显继续严重恶化的缺血性脑梗死[1].SIP在脑梗死中的发生率较高,约26% ~ 43%,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转归不良有关,可使脑卒中病死率增加4倍以上,是脑血管病治疗中的难点[2].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拟观察尤瑞克林注射液联合羟乙基淀粉加常规治疗SIP的疗效.

    作者:王月;马历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桡、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介入(TRI)、股动脉介入(TFI)治疗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左心衰老年冠心病患者共163例,根据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TRI组70例,TFI组93例.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6.95±24.26) min,两组患者平均术后卧床时间为(13.45±9.13)h,TFI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高于TRI组(P<0.05);163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72%,TFI组发生率明显高于TRI组(P <0.05);163例患者中总复发率为13.5%,TFI组复发率明显高于TRI组(P<0.05).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别与手术时间与复发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RI治疗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有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马金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疗效

    眼外伤是临床中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中严重眼外伤病情严重,预后较差,主要包括常规方法难以取出的球内异物、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全周睫状体脱离、外伤感染后眼内炎、外伤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及致密玻璃体积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及外伤后无光感者.玻璃体切割术开展30余年,已广泛应用于眼外伤的治疗,对于传统观念上需摘除眼球的严重眼外伤,带来了进一步治疗的希望.

    作者:高美玲;刘早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空白诱导组、左归丸诱导组、地黄饮子诱导组、右归丸诱导组、维甲酸(RA)诱导组、左归丸联合RA诱导组、右归丸联合RA诱导组、地黄饮子联合RA诱导组,不同补肾法代表方药含药血清孵育BMSCs,移植后7、14 d进行移植细胞神经标志蛋白的检测.结果 诱导BMSCs经静脉移植入大鼠体内后,阳性表达神经细胞的相关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estin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 不同补肾法在脑梗死大鼠体内能够促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且补阴类代表方左归丸和阴阳双补类代表方地黄饮子在体内诱导分化的效果优于补阳类代表方右归丸.

    作者:刘永琦;王倩;颜春鲁;苏韫;张毅;范萍;吴晓晶;董介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SH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中老年患者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宫颈癌患者癌组织SH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分型的关系.方法 纳入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在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20例宫颈鳞癌患者、80例宫颈上皮内肿瘤患者及30例宫颈正常患者,取宫颈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宫颈组织中SH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实时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宫颈组织SH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H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主要表达在胞浆,且其表达均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其次是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在正常宫颈仅有少量表达.实时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宫颈鳞癌组织SH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SH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SH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共同参与宫颈癌的形成,并与宫颈癌的分型有关.

    作者:宋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越婢加术汤的急性毒性实验

    目的 通过对小鼠灌胃给药后出现的快速而剧烈的中毒反应的观察,考察越婢加术汤的临床安全性.方法 应用可供灌胃大浓度、大容积越婢加术汤一次性灌胃给药,连续观察并记录给药后7d内小鼠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数,按生药量计算小鼠的大给药量.结果 给药后7d内小鼠生存良好,活动和饮食情况均无变化,未有死亡情况,解剖尸检无肉眼可观察到的内脏异常变化.结论 经试验测得越婢加术汤大给药量是640 g/kg,相当于临床成人一日剂量的600倍.越婢加术汤安全性好,毒性低.

    作者:刘文艳;韩健;梁丽梅;戴力明;周郦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

    1865年Trousseau首次报道胃癌患者易形成静脉血栓,揭示了恶性肿瘤和血栓之间的关系,之后人们将癌症患者并发游走性静脉炎称为Trousseau综合征.Trousseau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除游走性静脉炎外还包括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周围动脉闭塞等,其中以静脉血栓形成(VTE)常见,目前已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恶性肿瘤发生VTE的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及血液淤滞有关.虽然恶性肿瘤患者VTE发生率明显升高,但不同肿瘤患者之间却有显著差别,即便是同一患者在恶性肿瘤进程的不同阶段也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就已知的肿瘤患者并发VTE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标记作以综述,旨在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VTE,从而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作者:曹洪明;王旭;王策;李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动态变化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动态变化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含水率的关系.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BI组(包括伤后6、24、48、72、168 h),复制大鼠液压打击模型,测定脑组织NE的含量、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 TBI组大鼠脑组织NE含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呈同步性变化,从6h开始升高,48 h达高峰,72 h逐渐下降,168 h仍高于对照组;TBI大鼠脑组织含水率72 h达高峰;TBI组大鼠脑组织NE含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率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BI大鼠脑组织内NE含量升高与大鼠伤后血脑屏障开放、脑组织水肿密切相关,NE增加可能是脑创伤后引起血脑屏障开放、脑水肿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苏海;贺学农;陈皓;周昌龙;夏小辉;张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5a受体拮抗剂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抑制C5a受体活性,进而观察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C5a受体拮抗剂及制造梗死模型对小鼠大脑中动脉进行临时闭塞.24 h后评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结果,进行神经学损伤评分和测算脑梗死体积.结果 使用C5a受体拮抗剂治疗的小鼠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梗死体积显著减少.结论 C5a受体拮抗剂显著改变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作者:郑力通;马铭泽;晏沐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fibulin-5在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组织fibulin-5的表达规律.方法 96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中脑动脉闭塞(MCAO)模型6、24、48和72 h组.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激光共聚焦定位fibulin-5在脑组织内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缺血后fibu-lin-5蛋白表达变化,实时定量PCR测定fibulin-5 mRNA表达规律.结果 ①fibulin-5主要在内皮细胞间表达,偶可在实质细胞或内皮细胞胞质内表达;②大鼠缺血侧脑组织fibulin-5蛋白表达从再灌注6h开始升高(1.26 ±0.46,P<0.05),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1.78±0.48),72 h(0.89±0.27)时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0.30±0.14,P<0.05),fibulin-5 mRNA表达规律与蛋白表达有同样的趋势.结论 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组织内fibulin-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有可能对脑损伤后血管稳定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徐广会;秦新月;陶涛;程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慢性脑缺血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皮层ROCK2、MBS表达的变化

    目的 探讨Rho激酶(ROCK)2及下游底物肌球蛋白结合亚单位(MBS)在慢性脑缺血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皮层中的表达变化及法舒地尔对其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ROCK抑制剂(法舒地尔)组.各组再根据缺血时间分为3、6、9 w三组,每组6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ROCK2及其下游作用底物MBS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法舒地尔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径均明显延长(P<0.05);缺血3 w起,大鼠皮层ROCK2、MBS表达明显增高;法舒地尔干预后,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缩短(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不同程度改善),ROCK2、MBS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ROCK2及其下游作用底物MBS参与大鼠慢性脑缺血致认知功能障碍,脑组织存在ROCK2表达上调与功能活化,ROCK抑制剂法舒地尔能够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从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作者:王立波;莽靖;刘晓阳;王晓明;何金婷;包晓群;徐忠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2型糖尿病是一旦发病需长期用药并限制饮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格列美脲等降糖药物均具有增加体质量,导致低血糖等风险,因此影响临床用药及治疗效果[1].近年来,临床上开始使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不仅确保了疗效,而且减少了体质量变化,降低了低血糖等风险,从而提高了药物的依从性,受到临床医患的认可[2].本文分析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刘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额颞叶痴呆-TDP的病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额颞叶退行性变(FTLD)是一组以行为、人格改变和失语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包括3种临床综合征:行为变异额颞叶型痴呆(bvFTD)即狭义的额颞叶痴呆,额颞叶痴呆额叶型、语义性痴呆(SD),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PNFA)[1].FFLD是一个广义的范畴,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遗传学病因上都具有异质性.目前许多研究正在寻找其遗传学特征、病理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FTLD-TDP是额颞叶痴呆具有遗传异质性的一个亚型,神经病理检查可见TDP43阳性包涵体,其中20%存在GRN(人端粒酶RNA基因)突变表达阳性.FFLD-TDP有多种临床表型,如出现社交、行为及语言功能减退,语言脱抑制性痴呆和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PA).有些患者可出现阿尔茨海默病(AD)或帕金森病(PD)的临床特征,所以一些FTLD-TDP患者常被诊断为以上两种疾病[2].本文将对FTLD-TDP的病理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金辉;南善姬;吴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影响.方法 选取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卡托普利组和贝那普利组各60只,比较3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全心重量/体重、左室重量/体重及血清MMP-2水平等.结果 卡托普利组和贝那普利组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全心重量/体重、左室重量/体重及血清MMP-2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显著改善(P<0.05);但卡托普利组和贝那普利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可显著提高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减轻心室肥厚,延缓心室重构过程,相较于卡托普利改善作用无显著差别;而MMP-2参与到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发生发展过程中.

    作者:吴越;崔常雷;郑秋宇;金立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脾脏肿大伴血细胞过多消耗,引起患者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1].因此,脾功能亢进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脾脏增大、门静脉出现高压、血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引起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尤其是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积极进行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尽管对原发疾病进行有效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是对于增大的脾脏并不具有多大的意义.脾动脉栓塞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手段,其可以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进而增加肝动脉的血液供应,减少由于脾亢引起的血液有效成分的减少[3,4].本研究旨在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利;李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结核病中严重、死亡率高的一种疾病.而老年性TBM因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不典型,容易导致误诊、确诊时间延长、治疗困难.现将我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间收治的39例老年性TB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分析,得出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参照彭卫生等[1]TBM诊断标准,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资料完整的病例39例,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60 ~ 78岁,平均(65±7)岁.发病后1 w~6月确诊,其中单纯性TBM 21例(53.9%),合并肺结核15例(38.2%),合并肺外结核3例(7.9%).39例中,早期患者5例(12.8%),中期21例(53.8%),晚期13例(33.3%).1.2 临床表现发热3例(7.6%),头痛4例(10.3%),精神症状5例(12.8%),颅神经受损6例(15.4%),瞳孔改变7例(17.9%),癫痫8例(20.5%),脑膜刺激征12例(30.8%),肢体瘫痪12例(30.8%),病理反射13例(33.3%),意识障碍19例(48.7%).

    作者:黄樱;陈剑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德莫林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老年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

    目的 观察德莫林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对老年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Ⅱ度烧伤创面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创面清创后创面喷涂德莫林,覆盖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无菌敷料包扎;对照组创面清创后覆盖0.5%碘伏油纱布,无菌敷料包扎,对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细菌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浅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组愈合时间为(8.6±1.3)d,对照组为(12.8±2.4)d;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14.1 ±2.2)d,对照组为(21.8±3.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菌效果明显.结论 德莫林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能够有效抑制或杀灭烧伤创面病原菌,明显缩短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吴晓明;孙艳军;孙奎;杨景哲;李树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的影响

    相关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生发展同免疫水平的调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缺血性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过度表达及内皮细胞上细胞黏附分子相互黏附是关键环节[1].本研究旨在分析电针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于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ACI患者125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ACI诊断标准.年龄53~69岁,发病时间不超过3d,均属初次发病,经过脑CT或MRI证实,发病部位分别为脑基底节、卵圆孔区、丘脑、脑干、脑叶、小脑.随机分为一般康复组和电针结合康复(综合康复组)组、其中一般康复组60例,综合康复组65例.排除神志不清、认知功能障碍、急性心肌梗死、血液病、严重感染、肿瘤、肺结核、肝肾功能损害、上消化道大出血、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其中综合康复组中男35例,女30例,平均(63.5±4.9)岁;一般康复组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64.5±2.4)岁;健康人群3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56 ~75[平均(69.9 ±7.4)]岁.各组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甘伟;王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